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电影中国合伙人观后感

电影中国合伙人观后感

时间:2023-01-10 23:41:28

相关推荐

电影中国合伙人观后感

电影中国合伙人观后感

也许有一天皱纹会刻上我的额头,但却不会刻上我的心头。——中国合伙人

中国合伙人观后感第1篇

梦想是什么?看完了这部电影之后,我也这样问自己,可是答案在我的脑海里一闪而过,进而渐渐地变得模糊不清了,就像纸上的一滴墨,在浸入水中之后就渐渐地散开了。

Do you have a dream?你有梦想吗?如果一个人没有了梦想会怎样?

影片中有一句独白:“中国的英雄可以跪的,甚至可以从别人的胯下钻过去。”因为有梦想,成东青选择了再一次高考,后来他考上了全国有名的燕京大学,所有高中补习过的人都知道,他们所面临和承受的压力有多大,但是有梦想在支撑着他们,给他们前行的动力。成东青在念完大学之后,成功地留在燕京大学当老师,但是因为他私自在校外给学生补习挣外快,被学校开除了。

作为故事中另外一个主人公,孟晓骏就幸运了许多,但是他的人生也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的。孟晓骏出身于书香门第,爷爷和爸爸都是美国学成归来的高材生。当他顺利拿到签证到了美国之后,尽管有过短暂的实验室助教的经历,但是后来由于友人的竞争,失去了这份让所有留学生都羡慕的工作。失去工作的孟晓骏开始在餐厅里做杂工,连拿小费的资格都没有,当他发觉在美国已经混不下去,便选择了忍痛离开那个曾经让他深爱的美国,回到了北京。

而此时的王阳和成东青,已经在外语培训这个领域取得小有成就。孟晓骏回来了以后,给他们带来先进的办学理念,在办学的过程中,由于当时的时代背景,政府限制民间办学,新梦想在羁羁绊绊中前行。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困难面前,他们选择了坚持,因为坚持新梦想的发展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新高。

这个故事,是以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洪敏等人为背景,虽然是一半事实一半虚构,但是他还是告诉,梦想每一个人前行不止的动力,但是有了梦想不代表你已经成功了,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我们要比平常人付出更多的汗水与泪水,同时面对的压力也随之越大,能将压力转化为动力的人,终将会在追梦大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顺。

最后我想跟大家分享电影中我最喜欢的一句台词——梦想是什么,梦想就是一种让你感到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我们只有在失败中寻找胜利,在绝望中寻求希望。

中国合伙人观后感第2篇

《中国合伙人》剧情设定无需多言,俞敏洪为代表的新东方原型打造出的故事,阐释一代人在友情、爱情、事业和东西文化碰撞下的迷思,影片最后甚至直接PPT似的贴出了已经成长为如今社会精英阶层的四五十岁老男人们的各个年龄对比图。伴着《光阴的故事》勾人泪点的音乐,虚构的故事一下子有了些时代意义和现实落点,不过个人觉得这也成了全片唯一的槽点,这个PPT制作的真的不够精良,甚至还不如之前《厨子戏子痞子》结尾的老照片。

在这样的剧情背景中,陈可辛很好地完成了“讲故事”的工作。三位男主角一个海归、一个文艺、一个屌丝,略显标签化的人物设定因为流畅紧凑的叙事而不显生硬,反而在前半段给影片加分不少。通过三个人在画外音里的轮流主导来勾勒80年代初的燕京大学情景,配合一个个或大或小的包袱,观众自然而然地就被带入到了那个时代。

这里不免要比较下近期题材撞车的《致青春》,赵薇同学真的可以跟陈可辛老师上一节生动的导演课。《致青春》的胃口太大,似乎想着把赵同学有所感触的校园时光一股脑灌输到观众脑中,颇有敝帚自珍之嫌,这也决定了影片后半段的潦草敷衍不知所云。《中国合伙人》前三分之一流畅地使用了当年的流行歌曲契合剧情发展(这简直就是对《甜蜜蜜》的致敬或者延续——首映结束后陈可辛也透露说,这片子里黄晓明跟女神无疾而终的感情,也是从甜蜜蜜那里传承来的),快速明快的剪辑来回穿,便干净利落的烘托出了一幅80年代大学生生活图景,全片100分钟的时长也能顺便提醒下赵同学,130分钟如果不能每分钟都让观众有惊喜,真的就会变成每分钟都在煎熬。

出色的前半部分玩儿的够花哨也够出彩,剧情的进展却丝毫不受怀旧的影响。三位主人公分开开始了各自悲催的生活开,又聚首共同打造新梦想,再到关系出现裂痕,直至一直的和事老佟大为在婚礼上说出“不要和最好的朋友合伙开公司”,邓超愤愤地决定去沈阳找人教英语,剩下黄晓明孤家寡人后,《中国合伙人》剧情终于迎来了最终的高潮。层层递进的剧情,交叉叙事的结构,俗套的设定被陈可辛讲出了一个接地气又有新意的好故事。

特别值得给个赞的是该片出色的摄像。号称“亚洲第一摄影师”的杜可风实力绝对不是盖的。一向对光线宗教般迷恋着的杜老师这次没有炫技,很多时候只是平实地用一个个包含深意的镜头进行着影片的叙事。例如玻璃在《中国合伙人》中有多次出现,模糊不定的玻璃反射既没有镜面的直接暴力,又能巧妙地进行构图和隐喻。邓超在与黄教主争论股份制问题的时候,分别与佟大为在办公室打乒乓球,前景一直是玻璃,右侧一直是佟大为, 快速精巧的转场、幽默的对白,交待两个人逐渐开始意见相左,而最后一个特写直接正面拍摄佟大为面部,教主一转脸,两人头部合二为一,暗示了之后佟大为会站在教主这边。随后,在邓超与黄教主提及公司上市时,一向屌丝的教主终于对好友说出了NO,这时镜头微微平移,一道细细浅浅的白色光线在前景的玻璃上逐渐变宽变大,将两人分在两侧,暗喻两人的隔阂已经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如此种种,不一而足。单从摄像上讲,《中国合伙人》是足够精致的。

最后,顺便表扬下三位主演演技的飞跃。这真的可能是黄晓明至今演技最好的一次了,放下耍酷扮帅的偶像派,彻头彻尾地塑造起了一个农村屌丝,竟然最终不显生硬,颇有了些农民企业家的气质,该片大概也能算得上是黄教主演技的里程碑了。邓超的演技一如既往的棒,出国前机场送别的一场戏,愣是把一个大男人的感情表现得无比细腻,催人泪下。

有尿点、有泪点,有回忆、有新意,偶有尿点,瑕不掩瑜。看完后回味咀嚼时才发觉,这个故事竟颇有了些中国版阿甘正传的影子:同样是一代人过往的大时代,例如因为中国申奥失败而从天而降的电视机,北约轰炸南联盟使馆等;同样是每个时代的神曲,像《海阔天空》《光阴的故事》还有齐秦;同样是一个屌丝的奋起,黄晓明大学前和大学里“落伍”的行为举止简直就是农村二傻子附体,在这样一个二傻子身上安装点叫梦想的东西真是再合适不过了;同样是爱恨情仇无所不包,每个人都在友情和爱情的漩涡里挣扎着生活。

电影中国合伙人观后感

也许有一天皱纹会刻上我的额头,但却不会刻上我的心头。——中国合伙人

中国合伙人观后感第1篇

梦想是什么?看完了这部电影之后,我也这样问自己,可是答案在我的脑海里一闪而过,进而渐渐地变得模糊不清了,就像纸上的一滴墨,在浸入水中之后就渐渐地散开了。

Do you have a dream?你有梦想吗?如果一个人没有了梦想会怎样?

影片中有一句独白:“中国的英雄可以跪的,甚至可以从别人的胯下钻过去。”因为有梦想,成东青选择了再一次高考,后来他考上了全国有名的燕京大学,所有高中补习过的人都知道,他们所面临和承受的压力有多大,但是有梦想在支撑着他们,给他们前行的动力。成东青在念完大学之后,成功地留在燕京大学当老师,但是因为他私自在校外给学生补习挣外快,被学校开除了。

作为故事中另外一个主人公,孟晓骏就幸运了许多,但是他的人生也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的。孟晓骏出身于书香门第,爷爷和爸爸都是美国学成归来的高材生。当他顺利拿到签证到了美国之后,尽管有过短暂的实验室助教的经历,但是后来由于友人的竞争,失去了这份让所有留学生都羡慕的工作。失去工作的孟晓骏开始在餐厅里做杂工,连拿小费的资格都没有,当他发觉在美国已经混不下去,便选择了忍痛离开那个曾经让他深爱的美国,回到了北京。

而此时的王阳和成东青,已经在外语培训这个领域取得小有成就。孟晓骏回来了以后,给他们带来先进的办学理念,在办学的过程中,由于当时的时代背景,政府限制民间办学,新梦想在羁羁绊绊中前行。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困难面前,他们选择了坚持,因为坚持新梦想的发展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新高。

这个故事,是以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洪敏等人为背景,虽然是一半事实一半虚构,但是他还是告诉,梦想每一个人前行不止的动力,但是有了梦想不代表你已经成功了,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我们要比平常人付出更多的汗水与泪水,同时面对的压力也随之越大,能将压力转化为动力的人,终将会在追梦大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顺。

最后我想跟大家分享电影中我最喜欢的一句台词——梦想是什么,梦想就是一种让你感到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我们只有在失败中寻找胜利,在绝望中寻求希望。

中国合伙人观后感第2篇

《中国合伙人》剧情设定无需多言,俞敏洪为代表的新东方原型打造出的故事,阐释一代人在友情、爱情、事业和东西文化碰撞下的迷思,影片最后甚至直接PPT似的贴出了已经成长为如今社会精英阶层的四五十岁老男人们的各个年龄对比图。伴着《光阴的故事》勾人泪点的音乐,虚构的故事一下子有了些时代意义和现实落点,不过个人觉得这也成了全片唯一的槽点,这个PPT制作的真的不够精良,甚至还不如之前《厨子戏子痞子》结尾的老照片。

在这样的剧情背景中,陈可辛很好地完成了“讲故事”的工作。三位男主角一个海归、一个文艺、一个屌丝,略显标签化的人物设定因为流畅紧凑的叙事而不显生硬,反而在前半段给影片加分不少。通过三个人在画外音里的轮流主导来勾勒80年代初的燕京大学情景,配合一个个或大或小的包袱,观众自然而然地就被带入到了那个时代。

这里不免要比较下近期题材撞车的《致青春》,赵薇同学真的可以跟陈可辛老师上一节生动的导演课。《致青春》的胃口太大,似乎想着把赵同学有所感触的校园时光一股脑灌输到观众脑中,颇有敝帚自珍之嫌,这也决定了影片后半段的潦草敷衍不知所云。《中国合伙人》前三分之一流畅地使用了当年的流行歌曲契合剧情发展(这简直就是对《甜蜜蜜》的致敬或者延续——首映结束后陈可辛也透露说,这片子里黄晓明跟女神无疾而终的感情,也是从甜蜜蜜那里传承来的),快速明快的剪辑来回穿,便干净利落的烘托出了一幅80年代大学生生活图景,全片100分钟的时长也能顺便提醒下赵同学,130分钟如果不能每分钟都让观众有惊喜,真的就会变成每分钟都在煎熬。

出色的前半部分玩儿的够花哨也够出彩,剧情的进展却丝毫不受怀旧的影响。三位主人公分开开始了各自悲催的生活开,又聚首共同打造新梦想,再到关系出现裂痕,直至一直的和事老佟大为在婚礼上说出“不要和最好的朋友合伙开公司”,邓超愤愤地决定去沈阳找人教英语,剩下黄晓明孤家寡人后,《中国合伙人》剧情终于迎来了最终的高潮。层层递进的剧情,交叉叙事的结构,俗套的设定被陈可辛讲出了一个接地气又有新意的好故事。

特别值得给个赞的是该片出色的摄像。号称“亚洲第一摄影师”的杜可风实力绝对不是盖的。一向对光线宗教般迷恋着的杜老师这次没有炫技,很多时候只是平实地用一个个包含深意的镜头进行着影片的叙事。例如玻璃在《中国合伙人》中有多次出现,模糊不定的玻璃反射既没有镜面的直接暴力,又能巧妙地进行构图和隐喻。邓超在与黄教主争论股份制问题的时候,分别与佟大为在办公室打乒乓球,前景一直是玻璃,右侧一直是佟大为, 快速精巧的转场、幽默的对白,交待两个人逐渐开始意见相左,而最后一个特写直接正面拍摄佟大为面部,教主一转脸,两人头部合二为一,暗示了之后佟大为会站在教主这边。随后,在邓超与黄教主提及公司上市时,一向屌丝的教主终于对好友说出了NO,这时镜头微微平移,一道细细浅浅的白色光线在前景的玻璃上逐渐变宽变大,将两人分在两侧,暗喻两人的隔阂已经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如此种种,不一而足。单从摄像上讲,《中国合伙人》是足够精致的。

最后,顺便表扬下三位主演演技的飞跃。这真的可能是黄晓明至今演技最好的一次了,放下耍酷扮帅的偶像派,彻头彻尾地塑造起了一个农村屌丝,竟然最终不显生硬,颇有了些农民企业家的气质,该片大概也能算得上是黄教主演技的里程碑了。邓超的演技一如既往的棒,出国前机场送别的一场戏,愣是把一个大男人的感情表现得无比细腻,催人泪下。

有尿点、有泪点,有回忆、有新意,偶有尿点,瑕不掩瑜。看完后回味咀嚼时才发觉,这个故事竟颇有了些中国版阿甘正传的影子:同样是一代人过往的大时代,例如因为中国申奥失败而从天而降的电视机,北约轰炸南联盟使馆等;同样是每个时代的神曲,像《海阔天空》《光阴的故事》还有齐秦;同样是一个屌丝的奋起,黄晓明大学前和大学里“落伍”的行为举止简直就是农村二傻子附体,在这样一个二傻子身上安装点叫梦想的东西真是再合适不过了;同样是爱恨情仇无所不包,每个人都在友情和爱情的漩涡里挣扎着生活。

中国合伙人观后感第3篇

对孟晓骏来说,他的梦想就是把新梦想做大,在美国上市,证明给以前看不起他的人;对王阳来说,他的梦想就是寻求真爱;对成东青呢?我认为苏梅就是成冬青的梦想。

成东青出身农家,外形不出众,身边又有孟晓骏和王阳这种人才,所以在他的心理始终都有着一丝自卑,而在他遇到苏梅的时候表现的尤其明显。影片开始的时候,成东青和苏梅相遇是在图书馆里,两个都在那挑灯夜读。看到苏梅时,成东青目不转睛地盯着苏梅,带着三分的惊为天人、三分的小心翼翼、三分的强烈的征服感。而当苏梅向成东青走去借灯读书的时候,成东青又是那么地小心翼翼惶惶然的样子。此刻,也许成冬青头脑应该是一片空白的,他不清楚苏梅向他走来是为了什么,也许他幻想的是苏梅要主动跟他搭讪,他即对此极为渴望,又因为深感自身的条件条件不好而感到自卑不安。而当苏梅坐在他身边的时候,成东青的内心应该是极不平静的,他只敢借着翻出的时候偷偷地喵喵苏梅。苏梅走的时候,成东青也只敢偷偷地跟着苏梅,而不敢说一句话,活脱脱的屌丝心态,也许此刻在成东青眼里,苏梅是属于高高在上的女神,只能远观。

后面成东青在王阳等的鼓励下,展开了对苏梅的一系列追求,屌丝开始逆袭女神了,有点搞笑,在追求的过程中难免不让人觉得成东青对苏梅那种夹杂着因为自身条件不足而底气不足的心态和对女神极度渴望爱慕的心态。

影片一开始的时候,苏梅对屌丝成冬青是看不上眼的,或者说压根没考虑过,只把成冬青当做空气。这从影片中苏梅做在成冬青旁边的那种淡然和经过“LOVE”路灯时的无视就可以看出来。当苏梅换了肺炎后,当成冬青风尘仆仆地出现在苏梅面前时,苏梅对之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滚”,后面深感于成东青赶来的不易,才冷冷地提醒了一句“这会感染的”。而当成东青不惧感染强吻苏梅的时候,苏梅嘴里一直呢喃着“为什么是你”,是啊,“为什么是你”,影片中我们看不到苏梅是否有其它的追求者,但女神的追求者想来是不会少的,而当女神患传染病的时候,能跑到医院去看女神的却只是女神一直看不上眼的坐着11路车来的屌丝成冬青,为什么是你呢,而不是骑着白马的王子或高富帅呢?

初吻的代价是成冬青也感染肺炎了,而这时候女神苏梅也被成冬青打动了,陪在他的身边,但还是那么不染尘埃高高在上,只是读她的《红楼梦》,对他的病情不闻不问。毕业后,他们两个同居了,苏梅一直在小屋里不染烟火读他的书,而成冬青不得不去学校上学生厌烦的课,然后为了给苏梅买托福材料,不得不去伺候主任那孙子以期能拿到家教钱。而主任只给了成冬青一碗饺子,而成冬青也许是用饭钱去买了托福书,回到家的时候把饺子都拨给苏梅吃,自己饿着肚子。让人不得不感叹屌丝卑微的爱着女神的不易。

而当成东青强打精神为苏梅进行签证模拟的时候,苏梅却轻轻地和他说她已经签过了,我们可以看到成东青那时候的悲伤,而又不得不忍住悲伤的泪水为苏梅强作欢颜庆贺。然后,苏梅推倒了成东青,屌丝逆袭了女神。但只是苏梅推倒了成东青,成东青的心理应该是五味杂陈的,幸福来得那么突然,他感到不知所措,或许还夹杂点不甘,为什么是女神推倒屌丝呢,而不能反过来呢。影片中成东青看个色情杂志都要偷偷摸摸地,苏梅来了后马上藏起来。他一直卑微地爱着苏梅,小心伺候着,而不敢有非分之想。

苏梅临上飞机前说,她对签证官说,她毕业后...成东青没有听清苏梅后面的话,但他应该是以为苏梅是要告诉她学成后她会回国的。而后,成东青依旧卑微地爱着苏梅,对之絮絮叨叨无微不至地关怀问候,而此刻苏梅在美国也许过得很不顺,在她心里,她此刻需要的是温软的怀抱、有力的支撑,而不是一个男人絮絮叨叨的问候,然后分手了。

分手后,成东青彻底对过去放开了,原来还一直偷偷摸摸地补课,害怕被学校开除。分手后,手脚彻底放开了,到处贴广告,见到电线杆就粘。分手之前,成东青一直对苏梅卑微地爱着,他害怕失去工作,因为他更害怕失去苏梅,而当苏梅跟他分开后,他明白了,当最珍贵的东西已离他远去的时候,当他没能力去守护自己心里最珍贵的东西的时候,他是没有什么好怕失去的,没什么好怕失败的。然后,他要去奋斗,他要去抗争,他把自己的伤口当做笑话说出来,她说被女神睡了,说的时候笑呵呵的,但在心里又何尝不是隐隐作痛呢?他心里一直以为苏梅是因为他条件不好而分手,所以他要去奋斗,他为的是证明给苏梅看,他成东青有一天也能成功的,他终有一天也会以一种平等的心态和她坐在一起的甚至让其仰望,而不只是成东青一直对苏梅仰望。

影片的最后,给我们了答案,成东青终于化身为高富帅了,这一天他等好久了,他一直以为苏梅会微笑地说“我为你取得的成就所骄傲”,然而苏梅只在意她的儿子。此刻,成东青懂了,她终究只是他生命里的一缕清风,现在已理她远去了,可惜不是你,陪我到最后,然后我们看到成东青流泪了。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中国合伙人观后感第4篇

苏梅在纽约,与成冬青打电话说要分手,这句话如此自然地流露出来。一不小心,它就如此深刻地烙印在了他的心里,他再也不甘心做着原来懦弱无能的自己。从次他漫无边际的改变旅程就拉开了帷幕······

若不是这样一部轰轰烈烈,残酷无比却又百分之百真实的电影,我们永远只会陶醉于,享受于,安逸于《致青春》的懵懂单纯之中,美好纯粹得如同一颗琉璃,以为那就是人生。但真实的一面呢,粉红色下那浓重的大块大块的黑暗,有人看见了吗?再说苏梅的那句话吧,也许它本身所要表达的,仅仅只是太多的无可奈何,太多对社会悲凉的看透。可是与此同时它更是千万青年为了理想奋斗一生,妄想实现的终极目标。可是,改变世界,我们真的可以做到吗? 也许你迟早会遭到无情的打击!以为你曾经那么挚爱,视之为生命的梦想与追求可以当饭吃吗?在进入社会的这一刻算有幻想消失殆尽,所有的彷徨、无助、犹豫、绝望全部被现实无情地撕碎。那不是你的盾牌,你一无所有,你所有高傲不羁的棱角会被现实这无形的利器一点点削平,你的人格尊严会被无情地践踏。

电影中上演这幕悲剧的人,是孟晓骏。按成冬青的话来说,成是这批人中“游”得最快的,可是他也沉下去了。成是一个如此深沉内敛的男人。他比所有人都更早清楚锐利地看透了这个世界。可是与此同时,他却也是一个为梦想而痴狂的青年,他太低估了世界。当同学们形容这一代人的时候,有人说孤独,有人说追赶,有人说怀疑,可是他说,是改变,改变身边每个人,改变每件事,唯一不变的是此时此刻的勇气,如果做到这一点,我们会改变世界。然而真正改变世界的地方,只有美国。那时的他是如此意气风发,可是他实在是太年幼,太天真了。顺利拿到签证之后,便直奔理想中的美国,可是他只能做实验员喂养小白鼠,最后沦落到到餐厅当杂工。他完全被现实给击败了,他只能一无所有地回到中国。第二次,他带着自己的世界来到这里,,却等了八个小时,喝了六杯咖啡,也没有见到所谓的布诺先生一面。他就这样被阻隔在梦想的大门之外,永远只能是个注定失意的路人。他用了自己全身的力气妄图改变世界,可是一次次被现实击垮。

成冬青更是完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改变,他原本是一个甚至算是窝囊的老师,被领导欺骗,被学校开除,被女友抛弃,被警局抓了。可是在他成功之后,被美国公司侮辱的时候,他勇敢地站起来,他说,他有一个朋友孟,比他优秀,比他更应该成功,他来到美国却失意而归,世界从来就不是一个公平的战场。他说过,他要以自己的方式,为孟赢回尊严,按中国说法,他是一个害怕承担任何风险的土鳖,可是总有一些重要的事情会赋予我们打败恐惧的勇气,他愿意背水一战。没有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矫情,只有无尽的辛酸和豁然的情怀。这时我才明白,也许改变世界仅仅只是一个虚无缥缈的幻想,可是有一件东西是真真实实存在的,它从来就没有改变过,坚如磐石,是他们的友情。也许他们从来都不会明白自己在对方的心目中地位是多么根深蒂固。一切的矛盾,总是以他们共同的利益为出发点,一切的矛盾冲突,只是因为他们之间都只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让新梦想更好。

还记得王阳的婚礼上,他曾经说过给朋友们的三句忠告,其中有一条尤为感人,千万别和最好的朋友合伙开公司。这句话是说给谁听的?无非就是孟与成,王阳只是一个没有远大追求的小人物,他从不热衷于追梦,甚至他开会时在玩手机,他在这铁三角的友情中,却也是最坚不可摧的。每次都是成和孟为了公司闹得不可开交,甚至大打出手,王承受了两倍的悲伤与愤怒,那么小心翼翼地维系铁三角的关系,真是太让人心疼了。他最后明白了一切,明白了平淡的幸福,明白了单纯的友情与复杂的商业夹杂在一起,终究两难。

最后,我想送一句话给孟,生活一切都未曾改变,亘古而来改变的是人心和这个轮回。别试图着改变世界了,你拥有世界最不会改变的东西。

中国合伙人观后感第5篇

必须要说,《中国合伙人》是一部很会契合当下时代主题的主旋律电影,因为它在谈“中国梦”,具体而言是在谈中国的草根创业梦,它打着励志的旗号书写当代中产阶级的创业传奇。这一点它抓住的时代的脉络,相信在“3B”无缝对接的演绎下,它会成为关于青春、梦想的大热点。

也必须要说陈可辛,他作为一个远疏内地生活背景的香港人,却如此精准的吸收和消化内地社会历史,这样的能力是其他香港导演所不能的。他片中对特定时代和特色人物性格掌握可谓精确打击,富有时代特质的大事记的融入和背景音乐的很合时宜的响起,让你的观影感受跟着剧情在飞。《中国合伙人》展现了最美最好的陈可辛。

《中国合伙人》讲述了“土鳖”黄晓明、“海龟”邓超、“愤青”佟大为从1980年代到21世纪,30年的大变革背景下,三兄弟为了改变自身命运,创办英语培训学校,最终实现屌丝逆袭的故事。影片中融入了具有时代感的出国留学潮、1993年申奥失败、等标志性的历史事件,以近30年中国社会之变迁为大背景,书写了三个小人物的大梦想,在为之付出努力的梦想逆袭。

无论是《狄仁杰》还是《四大名捕》都很难称之为是邓超的代表作,《中国合伙人》的问世,邓超的春天来了。孟晓俊是三人中最智慧的一个,他曾是成冬青的奋斗目标,他也是三人中唯一拿到签证,实现赴美梦的一个。然而美国这个承载着无数中国学子梦的地方,给孟晓骏的却是流浪汉一样的迷茫人生。大学毕业后他连生物实验室养小白鼠的工作都保不住,只能在餐厅打最底层的杂工。美国除了暗伤与迷失,丝毫看不到前途和希望,这与他当初豪情万丈的美梦人生天差地别。然而这并不是孟晓骏一个人的境遇,而是整整一代中国学子在美的经历和遭遇。孟晓俊的留下过程和遭遇,是那个时代赴美打拼者的真正写照,美国并非天堂,只有踏上那块土地的人才知其中的辛酸。

在成东青和王阳看来,孟晓俊的回归是衣锦还乡,但他们做梦都想不到好兄弟在美遭遇的绝望与无助,更想不到孟晓骏是梦碎美国才回国的。归国后的孟晓骏保持了他的智慧,却失去了他原有的愉悦与潇洒,甚至还患上了演讲恐惧症。直到三人合作分歧越来越大,在王阳的婚礼后分道扬镳,然后又因为面临美国人侵权起诉,孟晓骏终于将自己的美国经历的伤痛与阴影和盘托出。随后的侵权之辩演变成尊严之战,成东青再次绝地反击,不仅向美国人对中国人的思维定式宣战,还昂扬地在美国上市,为孟晓骏赢回了曾经迷失的尊严。孟晓俊,为海归代言并正名!

中国合伙人观后感第6篇

看完中国合伙人后我只有一个感觉,轻松、流畅。作为一名导演,个人认为拍出一部有深度有思想的电影很难,但是真正让观影者感到轻松、流畅也很难!看过很多电影让人很纠结(想不到更适合的词了),感觉整部电影下来不知道讲什么,主题不明情节衔接不好细节处理不恰当人物刻画不深刻等等,众所周知的就是《无极》、《夜宴》、《黄金甲》等,纵观陈导拍摄和监制过的电影,口碑差的几乎没有,由此可见,至少是个有品质的导演与监制人。

史蒂芬森有句话:什么是体会?体会就是先放下自己的东西去感受别人的意境。看电影就更如此,不要带着任何偏见去看。好比我一开始知道是闹太套先生主演就一股鄙视之情油然而生,主要原因还是质疑他的英文水平,毕竟闹太套先生之前闹的笑话太多了。不过他貌似特别在意对他本人文化的质疑,所以想从这部影片证明自己。无论如何,这部电影他至少是付出很大的努力,因为观众们还是看到了他的进步,虽然发音的确还有点日语味。影片的题材很新颖,看到后面貌似有种新东方发家史的赶脚!不知陈导是否是以新东方为模型拍摄。

——政治

电影一开始的场景有点娄烨《颐和园》的感觉,包括后来有些片段也有点《颐和园》的影子。陈导想在电影中加入深刻敏感话题的同时又要逃脱广电局的魔爪,真是煞费苦心:

1、反映中国应试教育的黑暗与弊端

那个封建传统社会的牺牲品,站在讲台上对着书跟念经一样的戴眼镜的老夫子,不正是那时最主流的一群人?他们的教学方式、质量,真的令人堪忧。孟晓俊提出异议后,老夫子讲出一句“too sample, too naive”,好多观众都笑了,有几个笑得特开心的,我相信他们多半是草圈的一员,为此我感到特别欣慰,其实有思想的人一直都在,只是他们没那么外放,他们选择得更深沉些。没看过那段视频的人完全找不到笑点在哪,江主席在讲这句话的时候可能也没想到会拿进电影成为群众的笑料吧!

2、擅长洗脑的国家和被洗脑的民众

影片有两个画面特别突出:一个是老夫子讲课,孟晓俊王阳提出异议后罢课,其余被洗脑的学生拍案而起企图教训孟晓俊王阳;第二个就是新梦想学校被砸时,一群P民高呼“卖国贼”、“美国狗”,以“爱国”的名义聚众闹事。

第一个已经讲过了,体制下应试教育的悲哀;第二个就非常明显的反映出国民的思想和素质。前段时间“反日”事件闹得最凶的时候,上海也很多砸车砸超市的事情发生,对此类情况我一点反应都没有,原因很简单,他们才是真正的“土鳖”。打着“爱国”的名义伤害自己的同胞,什么叫“师夷长技以制夷”?不是让你闭门造车蛮横无理砸车砸人砸超市,国际地位不是国内,实力才是证明自己的先决条件。就如孟晓俊所讲:要想有尊严,获得尊重就必须让他们看见,Chinese has changed!

3、中国体制的腐败与堕落

孟晓俊回国后三人共同经营新梦想,因非法借用国家废弃工厂被抓去警察局调查,警员那贪得无厌媚上欺下的嘴脸真欠抽。上梁不正下梁歪,官位高者贪污渠道多,下面的小喽啰也要想办法捞钱,榨取人民讨好高层,这本身就是个死循环。

——友情

片中有三段很受触动的场景:一个是孟晓俊王阳逃课,成东青替其顶拳头;一个是孟晓俊回国,这两兄弟去机场接他;还有一个就是成东青以孟晓俊的名义捐赠并给以孟晓俊的名字实验室命名。这三个场景其实很普通,尤其是机场接孟晓俊那段,人物的演技、配乐等等也非常到位。我们身边也可能会发生这样的事,但是正是这样生活的场面特别让人深入戏中。总之,我就一个感受:有个这样的男人,真好!

——爱情

剧中总共有刻画了四段爱情:三个男人各一段,另外王阳后面结婚的一小段。

1、孟晓俊的感情路比较平顺,没有经过太多大风大浪,也是三人中能走到最后的唯一一段感情。关于他和良琴二人的经历,个人感觉更多的是现实的残酷,不过这两人无论现实多么无情也风雨同舟不离不弃,到最后修成正果,没有现在追求的激情,没有过多的浪漫,更没有华丽的物质铺垫,我想这大概也是我们最憧憬的也是最传统爱情吧!

2、王阳的爱情貌似更曲折些,爱上一个美国妹子。怎么说呢?如果说是工作、交流、艺术等等可以没有国界,但是爱情,真的有异国差异,他们更独立、开放、自由。其中一个细节,美国妹子很开放的与王阳ML的时候,他说了一句:Wait, this is illegal in China! 其实这里就为后面的分手埋下了伏笔:美国妹子只是在中国逗留时拿王阳消遣,而回国的时候却觉得带上他会超重。这个事件也跟后面孟晓俊在美国得不到尊重的事实相呼应:美国人不承认中国人的地位。这是整个影片的中心。当然,后来王阳还是选择了一个会做一手好菜的接地气的女人。所以,很多抱怨自己长得不够好看身材不够火辣的妹子们要有信心,会做一手好菜的温柔贤惠的女人也是有市场的。

3、成东青和苏梅好像是我们很多人的投影。为了爱情奋不顾身,为了现实不得不低头。有好多观众责备苏梅的现实和冷漠,其实,她有得选么?像她那样的出生一个人漂洋过海在美国生活,吃过的苦也许是我们都没想到过的吧。看完后我想了很久,始终觉得苏梅并不仅仅是因为想拿到一张绿卡,最主要的是因为她还爱着成东青。像她那样如此骄傲又自尊的女人,最终却选择了一个出租车司机,会不会是迫于现实,不想给成东青压力?片中有一个细节:后面成东青回忆自己爬电线杆追苏梅的时候,有一个镜头拍到苏梅看到地面的love几个字笑了,虽然不到1秒的表情,但这个笑容出卖了苏梅的内心,其实她一直都喜欢成东青。否则她不会一开始在图书馆就故意坐到成东青旁边,不会在成东青强吻她时不用力地挣扎,那一刻她感受到成东青man的一面,but那个强吻,我想,是个女人都会沦陷吧!在最后时隔多年,苏梅回国再次偶遇成东青时,苏梅的眼神还是如此淡定,而成东青的眼里却早已浸满泪水。后来苏梅在打电话时问了一句话:究竟是我们改变了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了我们?也许这也是成与苏二人分手的根本原因。成东青是个很执着很坚持的人,无论这个世界怎样运转,他都始终如一,坚持自己的原则,用旧手机旧茶杯,哪怕最后新梦想上市都是基于友情,该片结束时还特意讲了一句“他始终没被改变”。而苏梅,看似骄傲冷漠一尘不染,却最终被现实打败,向现实低头,只能说她是个女人。女人,尤其是中国女人,有的时候太难坚持自我了……

貌似说得差不多了,电影的主题比较新颖,配乐非常到位,尤其是哪首离别前的英文歌《Leaving On A Jet Plane》一定要收藏!还有beyond的《海阔天空》,非常应景!最后,很想搞清楚,苏梅出国前在机场对成东青讲的那句话到底是什么?听语法感觉应该是I will come back to my country!但是没听明白,有筒子听清楚的请讲讲啊!如果让我给此片评分的话,个人认为80分绝对理所应得。只是最后片末出现一张张名人的宣传照,杨澜、王石等等,不知陈导为毛要给他们打广告!太煞风景了,完全给此片降分!

顺便插句题外话,成都电影院现在果然是走国际路线了么?居然不让带食物观影,怕影响其他观影者,着实让我饿得不行……关键在这样饥饿的条件下,竟没出戏,说明电影的质量还是很不错的!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