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河中石兽》的道理

《河中石兽》的道理

时间:2021-12-21 00:26:42

相关推荐

《河中石兽》的道理

《阅微草堂笔记》是清朝短篇志怪小说,于清朝乾隆五十四年至嘉庆三年年间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纪昀以笔记型式所编写成的,河中石兽便是其中的一篇名篇,其中更是寓意着人生的道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原文所要表述的道理以及原文寓意,供各位同学学习。

《河中石兽》原文:

朝代:清代

作者: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转转 一作:再转)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河中石兽》的道理

1.遇事不能主观推论,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2.实践出真知.

3.实践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重要.

主旨句: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河中石兽》出处

本文选自《阅微草堂笔记》 《阅微草堂笔记》为清朝短篇志怪小说,于清朝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至嘉庆三年(1798年)年间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纪昀以笔记型式所编写成的。在时间上,主要搜辑当时代前后的各种狐鬼神仙、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等之流传的乡野怪谭,或则亲身所听闻的奇情轶事;在空间地域上,范围则遍及全中国远至乌鲁木齐、伊宁,南至滇黔等地。

《阅微草堂笔记》是清朝短篇志怪小说,于清朝乾隆五十四年至嘉庆三年年间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纪昀以笔记型式所编写成的,河中石兽便是其中的一篇名篇,其中更是寓意着人生的道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原文所要表述的道理以及原文寓意,供各位同学学习。

《河中石兽》原文:

朝代:清代

作者: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转转 一作:再转)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河中石兽》的道理

1.遇事不能主观推论,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2.实践出真知.

3.实践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重要.

主旨句: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河中石兽》出处

本文选自《阅微草堂笔记》 《阅微草堂笔记》为清朝短篇志怪小说,于清朝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至嘉庆三年(1798年)年间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纪昀以笔记型式所编写成的。在时间上,主要搜辑当时代前后的各种狐鬼神仙、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等之流传的乡野怪谭,或则亲身所听闻的奇情轶事;在空间地域上,范围则遍及全中国远至乌鲁木齐、伊宁,南至滇黔等地。

《河中石兽》特殊句式

1.一讲学家设帐(于)寺中 省略句

2.求之(于)地中 省略句

3.(僧)棹数小舟 省略句

4.求石兽于水中(状语后置) 倒装句

5.如其言,果得于数里之外(省略句)“得”后面省略了宾语“之”

6.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为”表被动) 被动句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与河中石兽类似的故事

2.河中石兽特殊句式

3.河中石兽的文言文翻译

4.精选《河中石兽》教案

5.改写《河中石兽》

6.《河中石兽》鄂教版七年级课内阅读训练与答案

7.河中石兽 阅读练习及答案

8.河中石兽读后感

9.河中石兽最佳原文及翻译

10.《河中石兽》翻译及赏析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