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论语》12.21: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12.21: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时间:2023-09-12 12:06:07

相关推荐

《论语》12.21: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12.21 樊迟从游于舞雩yu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舞雩,祭祀祈雨的一个台子。yu音。

先说说先事后得,非崇德与。德就是得。因为德是事之功。

有了结果,才叫得。而事之功就是结果。又因为是君子事之功,所以得转化为德。并不是所有的得就是德,而是符合君子之道的事功结果才能称之为德。当然,在道家那里,道之用也是德。

这是因为君子以成人成物为德。君子成人成物做到了,于自己而言就有所收获,这个收获所得就是德。

所以孔子言先事后得。必须先把这件事做完,才有得。这件事做得若是符合君子之道,那就是崇德。

所以崇德是从达人或者说成人成物的逻辑而言的。不达人无所谓德。达人就是崇德。可知崇德实际就是践行君子之道,在这个过程中彰显了君子的德性,显扬了君子的品格,就是崇德。

修慝,te音。邪恶,隐藏一类的意思。其实这个修慝,孔子在本文中相当于阐释了。攻其恶,非攻人之恶,岂非修慝与。

攻其恶,就是自己心中的恶念。或者恶行。而且是用攻字,可见人修身对待恶就如敌人一样,必欲除之而后快。这其实就牵涉到诚意正心以及慎独,戒慎修省。把自己的恶念恶行除掉的过程就是诚意正心慎独修省的过程。所以用了一个修字。修正的意思。把恶修正为善,或者仁,就是修慝。

修正自己的恶念恶行,而不是去让别人改正他的恶念恶行。所谓正人先正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或者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这章的翻译如下,

樊迟跟着孔子周游到一个祈雨台,这时不知为啥想起来问这个问题了,弱弱地问一句,老师,啥是崇德修慝辨惑呢。

孔子就说了,你这个问题问得好。先做事而后有所得,就是崇德了,去除自己的恶念恶行,而不是攻击甩锅指正他人的恶念恶行,就是修慝。一时的愤怒,往往让人容易冲昏头脑,忘记了自己是谁,甚至连累其亲戚,这不就是惑啊。

很有意思的是,孔子最后未说啥是辨惑,而是解释的啥是惑。清楚了惑,就知如何辨惑了。

为何一朝之忿就是惑呢。惑来自于不知。而要致知就要在于格物,所谓格物然后致知,致知而后诚意,诚意而后正心,正心而后定。这个惑就来自未有定。

未有定和前边的格致诚正环节都有关系。但结果就是因为未有定才会导致一朝之忿,所以自己心性不定就会惑。心性不定就是来自于未能做到正心。自己都不知啥是正,如何辨惑。所以要先知正,才能知邪,要先知常,才能达变。常都不知,是无法应变的,到时就会手足无措的。

人心有那个正心的格致诚正的功夫,就不会有一朝之忿,因为君子清楚本末 终始之道,可以居中而叩其两端,所以就不会疑惑的了。

所以,这一章也是词义的辨析,正名也是孔子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可以有效防止儒学义理的异化,甚至走向歪曲。这对于保持儒学义理的洁净精微是非常必要的。

而汉儒之后,走向训诂的路子,导致儒学义理不明,就在于对于词义的辨析出现了方向的问题,歪了。

若是孔子有知,也是无可奈何之事,徒有感叹耳。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