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史上长寿又爱国的诗人 一首诗概括自己一生 不愧是“小李白”

史上长寿又爱国的诗人 一首诗概括自己一生 不愧是“小李白”

时间:2023-01-10 13:19:41

相关推荐

史上长寿又爱国的诗人 一首诗概括自己一生 不愧是“小李白”

说起爱国诗人,是个不小的数量,要是加一个条件,高产呢?范围就小多了。若再加上一个长寿,那就寥寥无几了。不过想必聪明如诸君,肯定会想到这么一个人,对,就是陆游

陆游是著名的爱国诗人,一首首爱国诗词就是最好的佐证。只要接受过义务教育,想必对陆游的《示儿》毫不陌生,对吧?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这可是陆游断气前写的最后一首诗,临终遗诗。那种至死念念不忘未收复中原的执念。真可谓拳拳之心,日月可鉴。

陆游也是历史上诗词写得最多的诗人,据说一生写了一万多首,流传至今的有9400多首。不仅多而且质量高,不像乾隆皇帝,据说也写了一万多首,但质量嘛就只能说呵呵了。陆游脍炙人口的诗词很多,比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游山西村》《诉衷情》……

为何说长寿呢?陆游出生于1125年11月13日,病逝于121月26日,跨度很大,从北宋宣和七年十月到南宋嘉定二年十二月,前后长达85年。常说人生七十古来稀,陆游活到85岁,耄耋之年,在古代可以说是高寿中的高寿了。

长寿、高产、还爱国,才华横溢的陆游想不流芳百世都难。那为何又有“小李白”的称号呢?据说南宋最有作为的孝宗皇帝赵昚(shèn)(南宋第二任皇帝,第一任皇帝宋高宗赵构的养子)有一次和大臣们闲聊,聊到了仰慕的李白,就问:我们大宋朝有没有像李白那样有才华的大诗人吗?很多大臣都说,有呀,陆游就是。就这样,陆游才比李白的事情就在宫廷坊间传开了。陆游就这样得了一个江湖外号“小李白”。

这么有特点的大诗人,又是生活在人们最向往的唐宋时代,不想一探究竟吗?我们接下来就好好聊一聊陆游这个人和他的诗。

陆游虽然是官宦出身,可以说是贵族,但他很不幸,他出生的第二年就赶上了“靖康之变”,在襁褓中就不得不随父亲陆宰从中原逃到南方。陆游的爷爷是陆佃,从中书舍人做起,后到礼部侍郎,最高级别是尚书右丞(宋时相当于四品大员),可以说功名有成,仕途通达。但到了他的儿子,陆宰,也就是陆游的父亲,社会动荡,陆宰只当过转运副使之类的小官,后被革职,回到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家富藏书,建有藏书楼,名为“双清堂”,为“越州藏书三大家”之首。陆宰成就无法和父亲陆佃相比,但却为其子陆游高尚的品德、出众的才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纵观陆游的一生,可以用他61岁,被黜赋闲居家山阴时写的一首诗做一个总括。哪首诗呢?那就是《书愤五首·其一》: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这首诗4句话,恰恰可以对应起陆游人生的4个阶段。哪4个阶段呢?接下来我们一一细说。

1.立志北伐(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前面我们提到了,陆游出生没多久,北宋灭亡了,赵构建立了南宋,于是朝廷里分为两个阵营,一个是主战派,一个是主和派。而和陆游家来往的都是铁杆的主战派,力主北上收复失地。就这样,打小爱国的种子就悄悄地埋进陆游的心底,并不断生根发芽。陆家交往的自然也少不了文学大佬,陆游先后师从毛德昭、韩有功、陆彦远等人,加上自幼聪慧过人,12岁即能为诗作文。

陆游虽然饱读诗书,满腹经纶,但因生逢乱世,奸臣当道,因和秦桧孙子一道参加科举考试,故被打压,第一次落榜也就在所难免。好在不久后,秦桧死了,陆游才翻身有了当官的机会。

所以用“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来归纳恰如其分。什么意思呢?我年轻时就立志要北伐中原,哪里想得到竟然如此艰难。我常常北望那片中原大地,胸中收复故土的豪迈气概却坚定如山。追述自己早年的宏图大志和气壮山河的爱国热情,既有对世事艰难的慨叹,也是年少时抗金复国的雄心壮志的袒露。正如后来陆游青年时写下的“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出自《观大散关图有感》)一般,表达出一种宏大志向。所以这两句诗很好地概括出陆游人生第一个阶段的状态。

2.前线军旅(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而到了人生的第二个阶段,可以说是陆游一生中最为热血沸腾的年代。前面提及,从秦桧死了以后,陆游开始有了做官的机会。一开始,仕途还算是顺利,但因为犯颜直谏,说话耿直,得罪了皇帝,直接被皇帝一脚踢到镇江去担任通判。那时的镇江,离抗金前线瓜洲渡不远。而在这里,陆游遇到了主战派将领张浚,陆游积极支持张浚北伐。

后张浚因符离之役失利,朝中主战派又占据上风,张浚被罢免官职,陆游也受到牵连,丢了官。但这也是陆游第一次如此近距离感受前线的氛围,目睹了前线紧张备战的景象。

如果说“楼船夜雪瓜洲渡”是陆游最靠近前线的一次,那过了几年,“铁马秋风大散关”就是陆游真正地上到了前线的一次了。陆游48岁时,也就是乾道八年(乾道:1165年-1173年,是南宋皇帝宋孝宗赵昚的第二个年号),一个叫王炎的将军驻扎在南郑(今汉中),开了幕府,并把陆游找过来一起搞事情。而这次,陆游是真真正正参与到前线备战事务中的。陆游写过一首回忆在大散关从军经历的诗,那就是:

我昔从戎清渭侧,散关嵯峨下临贼。铁衣上马蹴坚冰,有时三日不火食。

山荞畲粟杂沙碜,黑黍黄穈如土色。飞霜掠面寒压指,一寸赤心惟报国。

即今归卧稽山下,眼昏臂弱衰境逼。新粳炊饭香出甑,风餐涧饮何曾识?

我岂农家志饱暖,闭户惟思事耕织。征辽诏下倘可期,盾鼻犹堪试残墨。

——《江北庄取米到作饭香甚有感》

这前4句写的就是在大散关备战时的情景。可惜热火朝天准备了八个多月,突然王炎被调回京城,幕府就地解散。显然是朝廷主和派占了上风,故撤掉前线主战的王炎。一脸懵逼的陆游就这样结束了他的军旅生涯。也有学者考证。这两句是写宋朝对金作战的两次胜利。但无论如何,这两次经历都是陆游一生中的高光时刻。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不着一个动词,仅仅罗列了6个名词,就概括了陆游曾到达战争一线的情景,白描手法运用得炉火纯青。陆游在镇江前线,雪夜遥望瓜洲渡口宋军高大的战舰;在南郑前线,乘着秋风、跨着战马,奔驰在大散关的道上。这里描写作者快意征战的生活,同样也流露出抗金复国的壮志豪情。这是陆游人生最高光,也是陆游最引以为豪的阶段。

3.有志难抒(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自幕府就地解散之后,陆游被要求去成都。可想而知,陆游心里有多不爽,最有可能实现北伐的机会就这样没了,但也没办法。人都走了,自己留在这能有啥用?在前往成都的路上,陆游写下一首五言古诗《自兴元赴官成都》:

平生无远谋,一饱百念已。造物戏饥之,聊遣行万里。梁州在何处,飞蓬起孤垒。凭高望杜陵,烟树略可指。今朝忽梦破,跋马临漾水。此生均是客,处处皆可死。剑南亦何好,小憩聊尔尔。舟车有通涂,吾行良未止。

很显然,陆游很失落,北伐的梦破灭了,成都这么个破地方,估计自己也呆不了多久又得四处奔波吧。

不料到了成都,发现这地方不错呀,天府之国,风景宜人、美食可口,这饭吃起来是真香哈。对陆游这样的文人,那写诗就同人们写日记一般稀松平常,信手拈来。不信有诗为证:

倚锦瑟,击玉壶,吴中狂士游成都。成都海棠十万株,繁华盛丽天下无。青丝金络白雪驹,日斜驰遣迎名姝。燕脂褪尽见玉肤,绿鬟半脱娇不梳。吴绫便面对客书,斜行小草密复疏。墨君秀润瘦不枯,风枝雨叶笔笔殊。月浸罗,清夜徂,满身花影醉索扶。东来此欢堕空虚,坐悲新霜点鬓须。易求合浦千斛珠,难觅锦江双鲤鱼。——《成都行》

陆游以狂客自居,笔下的成都那是风景旖旎、花团锦簇,白雪驹、俏佳人,不大醉一场都对不住如此良辰美景。但即便如此,陆游心心念念的还是不忘收复中原。这和后来唱和范成大的诗中就体现得淋漓尽致。在陆游来成都后不久,范成大来成都做官,两人经常诗歌唱和,陆游在《和范舍人病后二诗》中写道:关陇宿兵胡未灭,祝公垂意在尊生。显然在提醒范成大,外敌未灭,要记得自己的职责呀。

再后来,陆游在官场犹如坐过山车,一段时间里做个小官,一段时间里被罢免回老家。总之,再也没有机会像之前那样亲临前线。北伐的希望也越来越渺茫。壮志未酬,但岁月无情,下面这首诗就是写于这一时期,是陆游吐露的心声: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诉衷情》

胡人未灭,而自己已鬓发斑白,徒有泪水空自流。心在天山前线,而人在镜湖老家。大概此生北伐再也无望了吧。

这是陆游人生的第三个阶段,空有豪情壮志,却无能为力。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运用了关于刘宋名将檀道济的典故。《南史·檀道济传》载,宋文帝要杀名将檀道济,檀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万里长城用来比喻能守边的将领。陆游以檀道济自比,表明自己年少时想要捍卫国家、扬威边塞、舍我其谁的霸气。岁月不居,壮志已逝,志未酬而鬓先斑,这对于一心为国的陆游来说那是多么的痛心疾首呀。一个“空”字,无奈之情尽显无遗。这样的结果,不是诗人不尽力所致、不尽心所致,而是小人误国、世事难料。这一个阶段正是有志难抒,有意难平的陆游。

4.不忘北伐(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这是陆游暮年的概括。岁月蹉跎,不知不觉间,陆游已经80高龄了。这时朝廷里出了一个力主抗战的宰相,他就是韩侂(tuō)胄,他力主“开禧北伐”金国。陆游听闻之后大喜,应邀给韩侂胄写的《南园记》里说到:知上之倚公而不知公之自处,知公之勋业而不知公之志,此南园之所以不可无述。”意思就是说皇帝非常倚重韩侂胄,但未必清楚他的处境,知道他事业有成,未必知道他有恢复中原的志向。其实陆游这么写也是在勉励韩侂胄不要忘记了抗击金人,收复中原。

后来韩侂胄北伐失败,对于陆游来说,打击很大,有生之年再也看不到收复中原的场景了。于是在85岁高龄,临终前写下了《示儿》一诗。至死不忘北伐的爱国深情从此便响彻历史的长河,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缅怀诸葛孔明,《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到如今又有谁能像诸葛亮那样鞠躬尽瘁,率领三军为兴复汉室而北伐中原呢?陆游在此用诸葛亮的典故,意在贬斥朝野上下那些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复中原的志向也将“名世”。现实中无法得到安慰,便只能把渴望慰藉的灵魂寄托于未来,这当然是无奈之举。却也恰恰如此,通过诸葛之典故,追慕先贤之功勋,表明自己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北伐永远是陆游心中的愿望,也成了他心中永远的痛。

“诗界千年靡靡风,亘古男儿一放翁”,那是梁启超对陆游的至高评价。陆游的一生波澜壮阔、跌宕起伏,但始终不得志,理想未能实现,郁郁而终。而贯穿其一生的主旋律,那就是北伐。虽然终其一生,未能实现,但真的是“国家不幸诗家幸”,陆游留给后人的文化财富值得好好学习。

END.

讲述诗人背后的故事,知人方可论世,学习古诗词,请跟我来。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聊史补丁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