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曹操在赤壁之战大败后写下一首诗 慷慨悲凉 感人至深

曹操在赤壁之战大败后写下一首诗 慷慨悲凉 感人至深

时间:2020-11-29 11:06:43

相关推荐

曹操在赤壁之战大败后写下一首诗 慷慨悲凉 感人至深

曹操在19岁时被举为孝廉,一登上政治舞台,立即显露出了他过人的政治才能。他曾试图匡正摇摇欲倾的东汉朝廷,但因朝政已腐朽至极、无可救药,曹操失望之余退隐乡里。直到董卓专权,倒行逆施,以致民不聊生。时年34岁的曹操散家财,合义兵,号召天下英雄讨伐董卓。自至,曹操正式登上风起云涌的历史舞台。与19岁时初露锋芒不同,此时的曹操心怀的不是如何拯救腐朽的东汉王朝,而是要打破一个旧世界,重建一个朗朗乾坤。

经过多年的努力,曹操平定北方,而孙、刘在南方也成气候。于是曹操挥师南下,与孙、刘联军战于赤壁,结果因将士不善水战而大败,促使三国鼎立之势形成。这年曹操已53岁,年事渐高,面对战乱连连,统一中国的宏愿仍旧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苦闷,倍感煎熬。在这种心境下,他作了《却东西门行》这首著名诗篇。今天,我们就来鉴赏这首颇具建安文学特征的诗歌,或许能从中体会到这位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的特殊情怀。

却东西门行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举翅万余里,行止自成行。冬节食南稻,春日复北翔。田中有转蓬,随风远飘扬。长与故根绝,万岁不相当。奈何此征夫,安得驱四方!戎马不解鞍,铠甲不离傍。冉冉老将至,何时返故乡?神龙藏深泉,猛兽步高冈。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

全诗分四层来写,第一层写鸿雁,第二层写转蓬,第三层切入主题,写远征的战士,第四层用比喻,引典故,用对比的手法将诗情推向高潮。

前六句为第一层次,诗人用比兴的手法略一勾勒,便写出了鸿雁的境遇及其春来冬去的候鸟特征。“塞北”、“无人乡”强调其孤寂寥落,“万余里”则突出路途之遥。鸿雁万里远征,与同类结伴而行,相濡以沫,处于寂寞凄凉的环境中;它们只能服从节令的安排,寒冬则南飞而食稻,春天则北飞回北方,其辛劳困苦不言而喻。

“田中有转蓬”四句至“万岁不相当”为第二层次,诗人继续采用比兴手法,写蓬草随风远飞四处飘扬。从此永远离开自己的根,万年难相会各在天一方。“相当”意为与故根相遇。“鸿雁”与“转蓬”这两个艺术形象极不相同,鸿雁有信,依节侯岁岁而回;转蓬无节,随轻风飘荡不止,其哀之情更深一层。但是,它们本质上是一样的,都不得不转徙千万里之外。诗歌写鸿雁举翅“万里”之外,其空间距离感鲜明突出;转蓬“万岁”不能归于故土,其时间漫长感异常强烈。而两者实是互文见义,路途遥、时间长,都是诗人所特别强调的。

在完成了连续的铺垫以后,诗歌第三层切入正题,仅以“奈何此征夫,安得驱四方!戎马不解鞍,铠甲不离傍。冉冉老将至,何时返故乡?”六句写征夫之状,却括尽他们艰险苦难生活的内容:远征的将士怎么办,怎能离开四方归家乡;战马永不卸征鞍,铠甲不离人身旁;岁月流逝人渐老,何时才能返故乡。这一层将征夫的深愁苦恨,都在其对现实状况的叙述中宣泄出来。由于前两层中,诗人已经用比兴手法渲染了情结气氛,故这一层所表现的乡关之情思更显得真切、更显得强烈,虽然没有一个愁、苦之类的主观色彩的词语,但朴素、直白之语,却更能收到动人心魄的效果。

最后四句为诗歌最后四层,诗人于描写正题后又将笔墨宕开,连用神龙、猛兽、狐狸等数个比喻。神龙藏于深泉,猛兽步于高冈,各有定所,各遂其愿,令有家归不得的征夫羡慕不已。“狐死归首丘”引用典故说明动物至死尚且不忘故土,远离家乡的征夫们更不能忘。“故乡安可忘”这极平直的一句话,在全诗的层层衬映,铺垫之下,起到了震撼人心的强烈冲击力。

比兴手法的反复使用,给诗歌带来了从容舒卷、开合自如的艺术美感。诗歌写思乡情结,虽充满悲凉凄切情调,但结处以神龙、猛兽等作比,悲凉中回荡着刚健爽朗之气,这正是曹诗的特点之一,也正是建安文学慷慨悲凉之特色。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