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乡村文旅叫响“老家河南”旅游品牌;渔樵耕读都是敬畏自然新体验

乡村文旅叫响“老家河南”旅游品牌;渔樵耕读都是敬畏自然新体验

时间:2020-05-21 00:55:25

相关推荐

乡村文旅叫响“老家河南”旅游品牌;渔樵耕读都是敬畏自然新体验

观点:

从乡村功能及乡村文化看文旅产业的发展,而不是仅仅靠改造我们的农业产业的生产,乡村梦才能走出自己的创新路。

走全域旅游就是叫响“老家河南”旅游品牌的关键;作文旅融合才能建立“文化自信”产业振兴的乡村。

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到城市中生活,而大部分食品仍然产自乡村。这就很容易让人们产生一个误解——只有专心做好农业,乡村才有未来;只要专心致之做农业,农业才能走向振兴。

是的,固然因为人口的增长导致食物紧缺的形势,比较严峻。

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一个事实——城乡依存度前所未有的上升,城乡融合进程越来越快,有的乡村越来越像城市,有的城市也越来越像乡村——这个现象背后的本质就是——人们除了是生产中的生产者,还是生活中的活生生的人;还有情感追求,还有精神活动,除了物质需要,还需要有一个有趣的灵魂。

是的,我们除了被爱以及被市场所爱,我们自己也有爱的冲动以及对爱的憧憬。

因此,越是城市如此迭代进化,越是有个声音从心底里大声喊、唤醒了我们沉寂许多年的乡愁;越是乡村如此茫然无措,越是有种躁动在血脉间乱刺挠、刺痛了我们别离多少载的初心。

抛开食物生产,乡村还是五千年农耕文化的根脉。

莫看乡村贫困,乡村是三亿游子的故乡,也是三亿务工者的家园,还有三亿小镇青年正在这里长大;

鸟倦还巢、叶落归根、凤栖梧桐、日隐西山,回归自然、回到乡村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命运,也是我们的初心以及夙愿。

如果你也是背井离乡的游子,如果你已经快忘记了家乡的样子,就随我一起回顾一番——乡村的昨昔和今天,以便可以更好地跟上乡村振兴的脚步,创造美好的明天。

很久以来,我们一直认为,高手在潮头,高手在浪尖,只要做好招商引资,高手就会携带资本来拯救乡村;实质上沿海前哨腾笼换鸟淘汰掉的污染企业,来到乡下,能给我们带来的也依然是持续的污染。

自己地方的发展,最终只能靠自己的民众去努力,也许我们已经意识到,高手依旧在民间,在工业文明背景下的今天,这句话其实也换了一个新名字——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一直在工匠心中流转,距离我们从未太远。

譬如:前些时看到高晓松采访日本茶道高手的视频,这个高手的名字叫做木村宗慎。

当木村娓娓道来,讲述他自己的茶道艺术成就和欲望抑制的故事,打动了许多人的心,也为我们的乡村文旅带来许多启发。也引起绿字营的一点思考:

我们这一生——

除了养家糊口之外,还有没有自己的精神追求;除了挣钱蓄财之外,还有没有一件闲事羁绊我们的身心;除了热衷成功之外,还有没有一个向往安放我们的灵魂。

到底有没有?

有——它就是渔樵耕读的诗意乡村。

经济社会,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细细想来,社会一直在鼓励大家在工作之外,再做份生意,鼓励具备工匠精神的人,有能力追求惬意的生活人,多做一些事情。活跃经济的同时,也让自己的闲暇时光有份消磨,驿动的心有所寄托,也让自己的闲情雅致影响到世人、净化一下凡俗者心中萦绕的尘慮。

国家自古重农,今世更是如此。二十年来二十个一号文件,早已经将农业举在高处,人民温饱和食品安全永远是发展的第一等大事。

近些年来,也有无数奉献者走向田园,希望通过农业让自己走上创新的舞台,践行创业的梦想,收获财富的增值,实现人生的价值。

多少英勇牺牲,多少壮怀激烈,期望产业与生活再次融合,蓝图永远晦涩涽溟。

多少富民政策,多少结构调整,想让农民与市场取得联系,最终总是不尽人意。

这才终于发现,想通过农业致富,不是一个好的选择,或者说是选错了路子。农业讲的是稳定大局,还勾连着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我们沟通自然天地,走向天人合一的载体。从乡村功能及乡村文化看文旅产业的发展,而不是仅仅靠改造我们的农业产业的生产,才是今天乡村的出路。

乡村文化是我们永远无法割舍的过去,农耕文明是我们来时的路程,过往的史诗,也是我们再也回不去的从前,再也走不进去的甜蜜回忆。

关于渔,有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的洒脱。

这不仅仅是诗,还是无数年来,多少代人将一步步梦想装进日子,打磨而成的生活方式。

关于樵,想起在西游记中,樵夫所唱的山歌,更多几分神仙一般的自在逍遥:

观棋柯烂,伐木丁丁,云边谷口徐行,卖薪沽酒,狂笑自陶情。苍迳秋高,对月枕松根,一觉天明。认旧林,登崖过岭,持斧断枯藤。收来成一担,行歌市上,易米三升。更无些子争竞,时价平平,不会机谋巧算,没荣辱,恬淡延生。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

关于耕读,向来就有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民间理想。

所谓耕读专家,讲的就是乡村教育。

教育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读书声是乡村最大的希望,乡村儿童是乡村的未来,乡村正是蒙学教育的最佳天地,而今天为了方便推进城市化,我们把优质教育资源汇集在城市,不断地撤并乡村学校,已经严重的阻碍了乡村新鲜血液的培育机制,也损伤了中国文脉、家国、情感、人格等教育的根基。以至于使得乡村振兴的后劲需要重新布局。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