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写作材料从哪里来?

写作材料从哪里来?

时间:2019-05-27 07:04:30

相关推荐

写作材料从哪里来?

许多学生碰到命题作文时,尤其是自己毫无经验的题目,往往只能「望题兴叹」,恨不得一刻过后,灵感谬思便能降临。

事实上,我们从小到大面对命题作文的经验还少吗?

一路所学习到的各类知识、掌故传闻及名人故事还少吗?

所以,使人肠枯思竭的,也许是一种疲倦、一种被动、一种无奈,也是一种反正被车子载着就能前往目的地的盲目惯性,忽略了车窗外的「风景」。

我们都晓得储备写作材料的重要性,否则,根本不必有人梦中夺走五彩笔,我们自身便会「江郎才尽」。

我所谓的「储备」,并非刻意背诵一大堆掌故传闻、名人故事或名言佳句,等到作文时,再从「记忆库」里提取出来用。

我们是人而非计算机,遗忘对于大部分的人来说是天经地义的事,而且你会发现,愈是与我们无关的人、事、物,愈不可能达到过目不忘。

所以,「储备」不是刻意将东西原封不动放进某个地方的概念,而应该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思维游戏。

无论是在什么时刻,只要你有空便能自己玩起这样的游戏,譬如说当你阅读文学作品或观看戏剧、电影、新闻及动漫时,能否将这里头所描述的事件、情节,与自身的生命经历连结起来?

反之亦然。连结的过程需要想象力,而连结的目的,便是建立关系,有关系便有记忆。

另外,个人的经验是:对于眼前所见的任何事物,无论你是第二者、第三者,甚至你是旁听的第四者,给你不同的时间限制,你会(或该)如何转述或说清楚故事(叙事)的来龙去脉?

因此,在看或听闻的经历事件当下,你需要快速经历几个思维过程,这是一种习惯,不是刻意强求的:

●1. 理顺5W1H的事件基本元素。

●2. 主话题、主元素、次元素是什么?是谁?

●3. 「标题」有多层的用意,当下如果可以定名,你会给眼前事件如何「定名」?

●4. 社会的价值观和事件的关系或联结是什么?

如若你可以在当下清晰理顺上面前三件事,事后的检验标准,就是给你1分钟、3分钟或5分钟,在不同的时间限制下,你都能「完整」转述这个事件。

举例来说,某次新闻报导了珍贵的石虎,不幸遭受「路杀」而丧失性命的消息,这个消息忽然勾起自己多年前也曾驾车不小心辗毙野猫的记忆。

因此「路杀」这个词便不再与我无关,我开始关注石虎与周遭可能被路杀的生命,同时我也会阅读他人的文章,看看别人的观点,再问问自己是怎么想,认同还是不认同?

我对于路杀的观点,也一步步从思考中建立起来。

有了这层的思想连结之后,未来还可继续旁及动物权、环境伦理、国土规划等等议题,从生活中自然而然形成一种跨领域的思考。

当然,你会质疑文章呢?文章都没写出来呢。

其实,我认为这个思维的模式一旦建立之后,习惯成自然,大地假我以文章,你每天都在写「文章」、打腹稿了。

简而言之:腹稿=故事+联想+生活经验。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