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格律诗词中的“拗救”是什么意思 具体有哪几种形式?

格律诗词中的“拗救”是什么意思 具体有哪几种形式?

时间:2021-04-29 04:17:18

相关推荐

格律诗词中的“拗救”是什么意思 具体有哪几种形式?

什么是拗救?

格律诗中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作拗句。出现了拗句,采取一定的方式补救,称作“拗救”。如果补救成功,这首作品就是“拗律体”,如果无法补救,那就是诗病或者直接出律了。

在“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规则下,只要二、四、六关键位置平仄是交替的,没有出现诗病,就不需要拗救。关键位置失替的情况在古代格律诗中也不多见,今天我们创作近体诗的时候基本上可以杜绝这种现象。

我们学习拗救,主要还是为了欣赏唐宋古诗,特别是杜甫、黄庭坚等人的拗律体。

拗救分为三种,句内拗救,对句拗救和混合拗救(既救句内,也救对句)。

句内拗救

古人常用的“锦鲤翻波”,我们认为是一种变格,其实严格来说就是一种句内拗救。

原本律句平仄为“平平平仄仄”,但是如果第四字为平声,那就是典型的失替了。锦鲤翻波的做法就是将第三字平声换成仄声,成为“平平仄平仄”,完成这一句的句内拗救,并不影响对句的平仄推导,对句的平仄依然是根据首句“平平平仄仄”相对,是“仄仄仄平平”。

如孟浩然的“移舟泊烟渚”就是锦鲤翻波,“平平仄平仄”,但是对句依旧是“仄仄仄平平”,“日暮客愁新”。这种拗救因为太常用,所以被认为是合理变格,很少有人去追究背后的真正原因。

另有一种句内拗救,就是“平平仄仄平”的孤平拗救。因为首字不论,所以有些朋友在写“平平仄仄平”的时候就会变成“仄平仄仄平”,这是很标准的王力版孤平(在韵句除了韵脚之外只有一个平声字),是公认的一种诗病。一般就会采取将第三字的仄声变成平声,让平仄关系成为“仄平平仄平”,这样就让两个平声相连,完成了孤平拗救。

比如李白的《宿五松山下荀媪家》:“寂寥无所欢”,“仄平平仄平”,就是典型的孤平拗救。

这种情况在古诗中也非常多,大家稍加注意就会发现。

对句拗救

对句拗救是在出句无法进行自救的情况下,通过下一句中字的平仄调整来做出拗救。

这种拗救是出现在“仄仄平平仄”这种基础格式中。如果第四字的平音字变成了仄声字,就出现二、四关键位置上的失替,必须做出拗救,本句已经接近最后一个字,尾字平仄是不能动的,所以只能在对句拗救。

这种大拗的情况也时有出现,最典型的就是三四字全部变成仄音,比如李商隐的《落花》中的“高阁客竟去”,平仄是“平仄仄仄仄”。这种极端情况,完全可以因为失替视作出律,但是只要我们在对句救过来,不影响平仄关系的继续推导,就没有问题,依旧可以看作是格律诗。

作为“仄仄平平仄”的对句,平仄原为“平平仄仄平”,注意,这就是我们前面说“句内拗救”的第二种情况。这里对出句失替的拗救方式是把第三字的仄音换成平音,既保证了本身不失替,又救了出句。

“高阁客竟去”的对句是“小园花乱飞”,平仄为“仄平平仄平”,这里就成功对上一句的失替做出了拗救,因此称为“对句拗救”。

混合拗救

依旧可以用李商隐的这一联诗做例子。

“小园花乱飞”按照正常平仄应该是“平平仄仄平”,在做出对句拗救的时候,应该是“平平平仄平”,但是这里的首字“小”是仄声,即使在出句“高阁客竟去”没有失替的情况下,对句本身也是孤平,也需要做出拗救。

所以这个“花”字既救了出句的失替,又救了本句的孤平——这就是混合拗救。

以上就是拗救的三种形式,并不算非常复杂。不过在格律不熟悉的情况下,就显得有些难搞。

其实想学习格律诗创作,到了今天,格律诗规则完全成熟甚至有些过时,大家的文学知识足够丰富,完全没必要故意去拗救以显示水平。除非诗意到了那个地方,用字实在不能更换(比如专有名词,典故之类的),那就偶尔用用也无妨。

但是即便喜欢,也不建议多用。

因为这种所谓拗律体,是常规之外的异数,就算才高如杜甫、黄庭坚,最终也没有把这条路走出来。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