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魏晋风度的代表“竹林七贤” 建安文学的精神继承者!

魏晋风度的代表“竹林七贤” 建安文学的精神继承者!

时间:2023-06-11 06:52:29

相关推荐

魏晋风度的代表“竹林七贤” 建安文学的精神继承者!

魏正始年间(公元240年-公元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聚于当阳县竹林下饮酒作文,其作品多以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含地表现了对当时政治的态度,“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在大体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气质,后人尊之为“竹林七贤”。

嵇康(公元2-公元262年),字叔夜,三国时曹魏文学家、思想家与音乐家,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世称“嵇中散”。嵇康本姓“奚”,祖籍会籍(今浙江绍兴境内),嵇康祖上避伊至谯郡铚县,因邻嵇山,遂改“奚”为“嵇”。作《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号称“嵇氏四弄”,后人合东汉“蔡氏五弄”称“九弄”。

嵇康时正值司马氏与皇室闹得不可开交,他倾于皇室,在司马氏钟会前来相交时给其冷遇,并作《与山世源绝交书》,由是得罪司马氏,以《广陵散》一曲绝唱,“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

阮籍(公元2-公元263年),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境内)人,是曹魏末年文学家、思想家,曾任步兵校尉,人称“阮步兵”,是“正始之音”的标杆,以其《咏怀》八十二首声名卓著。阮籍才华横溢,司马氏亦对他进行拉拢,但他与当权者若即若离。

山涛(公元205年-公元283年),字巨源,西晋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境内)人,因亲近政治,先为主簿,后为人举秀才,官至尚书吏部郞。

这三人,代表了竹林七贤对当权者不同的三种态度,现在,我们来看看所谓“七贤”的源来。

《世说新语·任诞》:“陈留阮籍樵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其实竹林七贤“来路不正”,这一点,最早是学界巨匠陈寅恪提出来的,他于1945年发表《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一文指出,“所谓竹林七贤者,先有七贤,取《论语》作者七人的事数,实与东汉末年的三君、八厨、八及等名同为标榜之义。……七贤之义,即从《论语》‘作者七人’而来”。陈寅恪另辟蹊径地讨论七贤而避开现实中的七子,可谓慧眼独具,但说法来源未免远了些。

据《后汉书袁闵传》记载,“忠子秘,为郡门下议生。黄巾起,秘从太守赵谦求击之,军败,秘与功曹封观等七人,以身扞刃,皆死于陈,谦以得名。诏秘等门闾,号曰‘七贤’”,又有《后汉书》载这七人姓名“封观与主簿陈端、门下督范仲礼、贼曹刘德、主记史丁子嗣、记室史张仲然、议生袁秘等七人,擢刃突阵与战,并死也”,这七人在当时影响巨大,《后汉书灵帝纪》载“汝南黄巾败太富士康赵谦于邵陵”,七人俱为文士,却捉刀与敌,舍生取义之壮行震动天下,“七贤”由是名动天下,所谓竹林七贤当得名于此。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