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重庆市巴蜀中学届高考适应性月考三语文答案

重庆市巴蜀中学届高考适应性月考三语文答案

时间:2023-06-10 08:40:05

相关推荐

重庆市巴蜀中学届高考适应性月考三语文答案

试卷解析及答案发布地址公告

②发布于微博:考试研究所

请通过方式①或②快速获取

以下均为复习备考资及相关练习题,以供使用

《说“木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中国古代诗歌中“木叶”的意蕴,了解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的特点。

2.学会寻找关键句,梳理课文结构思路,把握作者的观点。

3.通过理解诗歌语言暗示性特征,点燃学生热爱诗歌的激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品味文中诗句意蕴,比较“木”与“树”的不同,从而把握“木”的艺术特征。

难点:了解诗歌语言具有潜在暗示性的特点,提高诗歌的阅读欣赏能力。

【教学方法】

教法:问题引入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学法:朗读法、提玄勾要法、小组合作法。

一、新课导入

1.回顾旧知

(同学们刚刚学完《咬文嚼字》一课,明白诗歌中的一字之差就可能使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相差千里。在古典诗词中,概念上相差无几,艺术形象上几乎一字千里,为什么呢?)

2.板书课题

3.解题质疑

“说”属于议论文体,本文是文化随笔(文艺短评);“木叶”是文章论题,本文是就古诗中“木叶”意象进行分析说理。

二、阅读鉴赏

(一)整体感知

1.速读文本,请筛选关键信息,概括每段的内容。

1)出示导学问题

2)速读文本,筛选信息

3)交流学习成果

筛选信息的方法:

①提取中心句(一般出现在开头与结尾)

②关注高频词(常出现的词语往往是中心话题)

③留意关联词(如转折关系要关注后半部分,递进关系前后都注意,因果关系关注“果”的部分,往往带有总结性)

预设:

a、第一段:“木叶”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b、第二段:“木叶”就是“树叶”,但是古代诗歌中有用“树”有用“叶”就是用“树叶”的少。大量用“木叶”后发展为“落木”

c、第三段:“木叶”“落木”“树叶”的不同,关键在于“木”

d、第四段:“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含有落叶的因素。

e、第五段:为什么会有第一个特征

f、第六段:“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仿佛是离人的叹息、游子的漂泊。

g、第七段:“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

小结全文思路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总结全文。

第一部分(1、2、3自然段):论述“木叶”是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第二部分(4、5、6自然段):论述为什么诗人钟爱“木叶”这一形象。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总结“木”与“树”在艺术形象上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金。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