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读词|苏轼的次韵杨花词高在哪里?

读词|苏轼的次韵杨花词高在哪里?

时间:2018-08-16 12:14:58

相关推荐

读词|苏轼的次韵杨花词高在哪里?

历史上有许多有名的诗人大都是好朋友,甚至是心心相惜的知己。像李白杜甫,李白孟浩然,元稹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元稹刘禹锡等等,相互之间多有赠诗、唱和。

起初,和诗只要意义相关联即可,和诗的体式、韵脚都不作要求。后来,随着格律诗的发展,加上诗人有意的提倡,和诗必须用所和之诗的韵,这称为和韵。

和韵大致有三种方式:依韵,即韵脚与原诗韵在同一韵部而不必用其原字;次韵或称步韵,即韵脚用其诗原韵原字,而且用字先后次序也必须相同;用韵,即韵脚用原诗的字而不必依照其先后次序。

唱和之作,固然有许多是应酬之需,只是为了客套和才力的炫耀,但是也有不少是才力和情感的深刻体现。之前一篇放不下这么多内容,所以两首词放到这里讲。

与元好问一起读诗21:纵横正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

水龙吟·杨花宋·章楶jié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柳花飘坠。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绣床渐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吞池水。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这首咏杨花(柳絮)的词曾被苏轼赞为妙绝,所以苏轼也写了次韵之作,并且超越了这首作品。

上片首句“燕忙莺懒芳残”开篇点题,写燕忙于营巢,莺懒于啼唱,繁花纷纷凋残,“柳花飘坠”在长堤之上。“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紧接上句,把柳花飘坠的形状作了一番渲染,它在林间胡乱飞舞,毫无路径可循。“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这里将柳絮拟人化,写它们悠闲地趁着春天的游丝,地悄悄进入了深邃的庭院。春日渐长,而庭院门却整天闭着。“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柳絮紧挨着珠箔做的窗帘散开,缓缓地想下到闺房里去,却一次又一次地被旋风吹起来。

下片由“柳絮进院后的视角”从“玉人”方面写:“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绣床旋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柳花终于钻入了闺房,粘少妇的春衣上。少妇的绣花床很快被落絮堆满,柳花象无数香球似地飞滚着,一会儿圆,一会儿又破碎了。“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吞池水”,这几句既着意形容柳花飘空坠水时为蜂儿和鱼所贪爱。“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写柳花飘坠像泪花,又刻画少妇望不见正“章台走马”的游冶郎时的痛苦心情。

然而因为这首词上下片主题不一,没有集中在柳絮本身来写,被后人诟病。相比之下,苏轼的次韵之作主题更加统一,用词用意也多有超越。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宋·苏轼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柳花亦被叫作杨花,它实际上是柳絮。苏轼这首词是次韵,所以你看“坠、思、闭、起、缀、碎、水、泪”是一样的韵字和次序。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这是说柳絮非常像花又不太像花,无人怜惜任凭衰零坠地。“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这三句是说,杨花离枝坠地,看似无情,却自有它的愁思。这几句从柳絮的形态开始写,然后将它赋予人的情怀。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写它柔肠受损,好似女子娇眼迷离,想要睁开,却又紧紧闭上。这里紧接上文,将抽象的“有思”的杨花,化作了具体而有生命的人——一位春日思妇的形象。她仿佛有无限的愁思。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这里把柳絮写作盼郎归的思妇,她的梦魂随风去追寻心上人的踪影,却又被黄莺儿把无情叫起。这里大概有化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的意境。但更多地描绘了柳絮那种随风飘舞、欲起还落、无依无着的状态。

苏轼的词相对章质夫的词来说,上下片比较统一,都从杨花写开。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不恨杨花飘飞落尽,遗憾的是西园满地落红枯萎难再重缀。苏轼以落红陪衬杨花,抒发了对于杨花的怜惜。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早晨一阵风雨过后,又去哪里寻找杨花、落红的踪迹?早化作一池翠萍漂浮。写出风雨的无情,落花的可怜。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如果把春色姿容分三份,其中的两份化作了尘土,一份坠入流水了无踪影。再细细看来,飘飞的不是杨花啊,是那离人苦愁的眼泪。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可能有受到这首诗的影响,但想象奇妙夸张。

忆扬州唐·徐凝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尖易觉愁。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将春色细分,真是大胆而又奇妙。再美的春色终究归于泥土和流水,想来令人惋惜、哀伤。苏轼巧妙地利用数字表现了季节变化、离别的伤感,抒发了惜花伤春之情。所以“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更加触动人心。这里由眼前的流水,联想到思妇的泪水,又从此处映带出空中的纷纷杨花。现实与想象虚实结合,情景交融,妙趣横生。而此处又与首句“似花还似非花”相呼应,点明全词的主旨,借柳絮表离情,达成余音袅袅的效果。

同样是咏杨花(柳絮),上片都是写柳絮,下片都有咏离情思绪,但是章质夫的是从物转写人,苏轼则是以物喻人。更重要的是,苏轼的词从特定个人的离别思愁拓展到人人可感的伤春别离。尤其是“春色三分”“点点是离人泪”,构思巧妙而又浑然一体,的确更高一筹。

与元好问一起读诗20:朱弦一拂遗音在,却是当年寂寞心

读诗|古诗中常见的几种衬托手法解读

诗词里的山水之喻,你最爱哪一句?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