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今日作家」王莉/父亲与我们(散文)

「今日作家」王莉/父亲与我们(散文)

时间:2020-08-07 08:45:30

相关推荐

「今日作家」王莉/父亲与我们(散文)

父亲与我们

文/王莉

题记:父亲给了我们托起,并给了我们送远——

父亲滋养了我们才艺特长的藤蔓疯长

我们爱上阅读,是从农村大炕上并排着挨挨挤挤的5个脑袋瓜儿开始的。在那铺挨挨挤挤的炕上啊,大冬天里,墙上总是挂着厚厚的、亮晶晶的霜。我们蜷缩在被窝里,笑着、比着,谁呼出的那道白呵气长。让我总能联想起母亲讲的神话故事里亮晶晶的城堡……

80年代的村里,有电视的人家扳着手指都能数过来。晚上睡觉前,父亲就组织我们三兄妹要么出声比赛读课文;要么就听母亲讲故事。讲兄弟俩去太阳山背金子、讲敲嘡嘡锣变出山珍海味、讲人参精的故事……那会儿,我们最多看的书是花2分钱一本买来的小人书。我们都特别爱护书,从大哥看、二哥看,再轮到我看,也绝不会翻烂。——这就是今天的绘本故事书呢!

父亲总会从学校里借来《半月谈》《吉林教育》《吉林日报》《人民日报》等,或是别的书。伴随父亲多年的一个黑色皮革包子里,总是会装本书或是几页报纸,下班回来带给我们。那时,我最爱做的事就是等父亲下班,翻他的皮包子,等惊喜。

那时,父亲还组织我们进行家庭音乐表演。父亲老是唱着走调的《大海航行靠舵手》,句句不在调上,逗得我们前仰后合。母亲老是爱唱 “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的黄梅戏《女驸马》。我会唱《我是一棵小草》、《妈妈的吻》。大哥唱得最好,他唱齐秦的《大约在冬季》唱得相当有味道。想当年,大哥在师范学校里,就凭一把吉他,一支歌,拥有好多小迷妹呢!

那时假期里,父亲总会从学校给大哥借回来脚踏琴。用一辆破推车子从8里地的乡上学校推回来,开学了再推回去。那台沉重的脚踏琴呀,就这样,来来回回地,被推回来、送回去,成了我家最大的功臣!

父亲卓有远见的教育观,代代相传

在上世纪90年代末的农村里,家家不重视上学、读书。满山跑着三五成群的淘小蛋子放牛。要么家家就让孩子当小工,培养出来的不是瓦匠、就是木匠。

——因为那会儿正是茅草屋翻盖大瓦房的年代。大爷本就是村里出名的木匠,可是父亲不顾叔叔大爷的埋怨与不解,放着木匠不学,硬是勒紧裤腰带供我们兄妹读书。父亲总教导我们:“读书才是长久之计!”如今,我们三兄妹都有了体面的工作和幸福的生活。

我们兄妹三人在教育孩子上也传承了父亲的观念。侄儿选择了工业大学里自己最爱的专业;我女儿考取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侄女在东北师大附中高中部就攻读雅思,假期里总要参加国外的游学活动;在高二期末结业考试就考取了624分的好成绩。

父亲传承给我们吃苦耐劳的品质,坚如磐石

当初我们在村里没有分到地,父亲就凭着一把镐头,一镐一镐刨出来好多的小片荒地。我们家没有牛马,在那样刨出来的石头包地里,我们三兄妹肩上套着绳子,拉犁杖趟地。石头包地里长出来的庄稼收成不好,又加上没钱买化肥,苞米棒子长得总是比别人家的又小又瘪。秋天,周末收地,我们一家五口人齐上阵。掰下来苞米,装在大大小小、破破烂烂的袋子里,一袋子一袋子的上肩,一脚一趔趄地扛出垄沟,再放到路边的一个破推车上,拉家去。

那时晚上、或周末,兄妹仨总是要分任务,手搓苞米。装上袋子,推到加工厂拉磨。我们或摊成煎饼、或做大饼子吃。还喂养着几只鸡鸭鹅。一到赶集,母亲就挎着一个塑料编织筐,走着到8里地的乡上,卖蛋,贴补家用。

那时,一到暑假,父亲就带着大哥和二哥上山挖带眼石头,卖给乡上那些盖瓦房的人家。大热的三伏天里,他们爷仨哪天不是脸上身上抹得浑画的?留在我记忆里的是数钱的撒欢与狂喜。——那时干瘦的父亲有着浑身使不完的劲儿!

父亲教导我们:要生活就要赚钱。

父亲说:“赚钱,就是动动脑子、出点力气就能得到劳动报酬,多么简单又美的事。”——这,就是如今叫做财商的教育。

父亲一个人上班挣钱养活我们五口人,每天骑着他的大金鹿自行车去到8里地的乡上学校教书。可我家是村子里最早开起卖店的。我家还是乡上最早摆起地摊,卖父亲亲手写的对联和福字的。一卖就卖了整整。母亲是村子里最早开起幼儿园的。——那时,充其量就是农忙时帮村里人代管孩子。

当年父亲微薄的工资,就靠着这样帮衬,供养了如今的一个博士生,两个中专生。父亲退休后,在就到城里开起了辅导班,一直开了7年。直到父亲眼花了、牙齿说话漏风了,补课的孩子也越来越计较听不懂他浓重的山东口音了,才停了下来。专心陪读他读高中的长孙。我也把刚读初中的女儿从乡镇转来,由父亲带。

直到1月1日凌晨4时7分,父亲极为突然的脑梗死亡。——我家离医院不足200米,120电话打过,都未能等到医生的到来。

就在年末的那个跨年夜,父亲还在与母亲商量准备招几个农村孩子寒假来城里补课,只供吃住……

父亲教导我们要有“赢人的活”。

父亲教学时,有三大特点。一是管理起班里的淘气学生最叫人竖大拇指了,父亲就靠能抓住学生的心理去谈心。二是父亲教数理化最拿手了,清楚记得是93年,父亲自制的物理教具在东北三省评比里获奖,去了大连颁奖,还奖励安排旅游。那个年代,奖励旅游是极为奢侈又是大为令人艳羡的事。三是,父亲对山东转来上学的老乡们最偏爱。父亲总是要么叫他们来家改善,要么让母亲炒点咸菜带给他们,他们的衣物,也常常带到家里来让母亲缝缝补补。对转来的山东老乡学生们的偏爱,完全没有了被学生们一直评价的“严、狠、倔强”。

正因为我一直特别羡慕父亲的学生们对他如此敬重,我才一门心思选择了我的教师职业。

父亲有文采,在教育类刊物及杂志上发表过好多文章。父亲还写得一手好毛笔字。1992年,二哥考入了西南交通大学。爸妈为了省钱不让他回家过年。父亲和母亲领着我上大队书记家,借用人家的手摇电话,母亲哭着和二哥打了个电话。回到家来,父亲就默默的叫我帮他抻平对联纸,随手写下:

“好儿男志在四方,好爹娘老骥伏枥。”

横批是:“利行后代”。

如今成了我们的家训。

贴上对联,父亲不住的吸着鼻子,不住的眨巴着红红的眼睛,泛起了泪花……

父亲一直教导给我们:工作中要有赢人的“活”。便叫我一直恪守下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做事信条。

如今,父亲与我们天各一方了。可是他老人家留下来的重修身、重学识、重文化的家教,却与我们形影不离。我们会好好坚守并传承得更久远!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