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九旬老人毕生积蓄被偷 报案后暴露真实身份 牵出了一段英雄往事

九旬老人毕生积蓄被偷 报案后暴露真实身份 牵出了一段英雄往事

时间:2019-03-25 08:06:54

相关推荐

九旬老人毕生积蓄被偷 报案后暴露真实身份 牵出了一段英雄往事

6月的一天,正值盛夏时节,火辣的太阳高悬苍穹,天气格外炎热。

这时,河南省滑县公安局的门口,出现了一位高龄老人,由于岁月风霜的侵袭,他的背已经完全驼了,几乎弯成了一个弓背状,头发也几乎都掉光了。

他穿着一件破旧的背心,手里拄着拐杖,还拿着一个编织袋,里面装着一些空饮料瓶之类的物品。刚走近大门,门卫以为他要进去捡废品,便走上前阻拦:

“喂,老大爷,这里是公安局,不是您拾荒的地方,麻烦您赶快离开。”

由于年事已高,老人的耳朵有些背,听了好几遍才明白门卫的意思,他那混浊的眼睛里似乎闪着泪花,大声地说:

“同志,我是来报案的!”

老人一边说着,一边用干枯黑瘦的手抹着自己的眼泪,神情也变得激动起来,干瘪的嘴角在微微颤动着。

门卫感觉到事情非比寻常,连忙将老人带到了公安局大楼内。随后,接案的民警详细询问了老人的具体情况,由于老人的脑子已不太灵光,记忆也有些错乱,他们花了很长时间才弄清楚了报案的缘由。

不过,除了案件本身,老人的身份也引起了民警们的注意,他们反复翻看老人填写的信息表,似乎无法把眼前这位拾荒老人与某种特殊身份联系到一起。

过了许久,其中一位民警开口问道:

“老大爷,您以前当过兵吗?”

“是的。”老人的声音虽然有些暗哑,但却显得铿锵有力。

一瞬间,民警们的眼眶湿润了,他们不由得对这位高龄老人心生敬意,并立即向上级领导作了汇报。

很快,这件事就惊动了地方政府部门和军方领导,他们随即派出专人前往老人的家中看望慰问。与此同时,老人的事迹经过媒体的报道后,迅速在当地民众之间引发了不小的反响……

那么,这位老人究竟报案所为何事?他的真实身份又是什么?他的真实身份曝光后,又为何惊动了军方领导?

今天,本文就带您穿越历史的沧桑烟云,回顾一位抗战老兵那曲折坎坷而又辛酸感人的生命历程……

壮志报国

这位老人名叫齐修体,出生于19,是河南省滑县老店镇齐寨村人。

齐寨村位于偏远的豫北地区,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庄,和绝大多数村民们一样,齐修体一家也苦苦挣扎在温饱线上。

齐修体的童年时代,感受不到任何童真的快乐,连年的军阀混战,让他和家人饱受流离失所之苦,也让他的内心无比渴望国家的和平安定。

抗日战争爆发后,面对日寇的疯狂侵略,16岁的齐修体怀着一腔报国热血,毅然决定参军入伍,经过整训后,他被编入国民革命军195师服役。

195师是一个新成立的师,军中大多为没有上过战场的新兵。为了提高战斗力,他们奉上级命令在河南巩县集训,齐修体和战友们一起,在艰苦的战时条件下,勤奋刻苦地学习着各种军事本领,为上前线打日本鬼子做准备。

就在他们刚学会“汉阳造步枪”没几天,就接到了上级命令,立即前往民权县内黄集地区驻守,准备抵御日寇的侵犯。

就这样,还是一个少年的齐修体,斗志昂扬地扛着步枪,和大部队一起奔赴了炮火连天的抗日战场。

经过数天数夜的急行军,他们终于到达了内黄集,还没来得及喘口气,齐修体就和战友们一起挖起了战壕。但还没挖多深,东边不远处就响起了隆隆的坦克声,齐修体抬头一看,发现日寇已经黑压压地扑了上来。敌人装备精良,不但有坦克大炮,还有飞机作为掩护。

连长告诉他们,来犯的是日军14师团,是一支训练有素、作风凶悍的精锐部队。作为一个“新兵蛋子”,齐修体第一次上战场,刚学会开枪,便遭遇了如此强悍的敌人,心里难免会感觉有些紧张。

督战的师长注意到了新兵们的情绪变化,就大声地鼓励他们:

“小日本也是人,没有三头六臂,我们不要怕,咱们大伙儿都学会开枪了吧?那就瞄准他们使劲打!”

师长的话令齐修体备受鼓舞,想着日寇践踏家园、残害同胞的罪恶行径,他的心中更增添了无穷的勇气和决心。

“开火!”随着师长一声令下,齐修体和其他新兵战士们蹲在战壕里,向已经冲上来的日寇猛烈射击。经过一番激烈的交火,敌人的第一次冲锋被打退了。

但不甘心受挫的日寇,在坦克的掩护下,再一次卷土重来,显然他们并未把装备落后的中国军队放在眼里,对这一块阵地,他们也是志在必得。

为了延阻敌人的进攻,师长下令组织敢死队,尽管齐修体踊跃报名,但师长考虑他才16岁,又是一个新兵,便没有批准他加入。随后,敢死队员们带着成捆的手榴弹,奋不顾身地向敌人的坦克冲去,有的还未冲到跟前,便倒在了血泊之中。

但在敢死队的前赴后继下,好几辆坦克被炸得趴了窝。这也更加激怒了日寇,他们用飞机大炮疯狂地轰击着我军阵地,到处弥漫在一片血山火海之中,连天空都失却了原有的颜色。

尽管将士们英勇顽强、拼死作战,但由于武器装备上的巨大劣势,阵地最终还是失守了。战斗的惨烈程度已经超乎了今人的想象,牺牲战士们的遗体堆积如山,鲜血汇成了数条“河流”,在这片他们誓死保卫的土地上汩汩流淌……

齐修体也在这次战斗中身负重伤,被炮弹震晕的他躺在死人堆里昏迷不醒,幸好是连长发现了他,背着他和其他幸存的士兵,冒死突破了敌人的包围圈,但同时他们也与大部队失去了联系。

几天以后,他们辗转来到了滑县牛屯村,伤痛尚未愈合的齐修体正在隐蔽休息时,突然发现一股日军正在追逐着一名妇女,他立即怒火中烧,端起步枪就朝敌人射击,两名日军顿时倒下,其余人以为附近有我军大部队,立即仓皇逃窜。

由于伤势过于严重,一时半会无法恢复,连长只得将他送回老家养伤,自己则转头去寻找大部队。

几个月以后,齐修体的身体基本恢复,一心想上阵杀敌的他,不愿意再待在家里,就又动身找到老部队,继续在抗日前线与日寇展开殊死搏杀。

抗战胜利以后,拖着一身伤病的齐修体,选择了退伍返乡务农。本以为能过上平静田园生活的他,却没有想到这也成为了自己一生颠沛流离的开始……

半生凄凉

回到老家后,齐修体守着父母留下来的几亩薄田,早出晚归,辛勤耕种,希望能做一个自食其力的农民。

当时他只有二十多岁,但由于战场上遗留的伤病,特别是手臂上的残疾,使他难以像其他年轻壮劳力一样,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每当伤痛发作时,他就只能卧床休息,无法下地干活。

身体的残缺,也影响到了他的终身大事,虽然早已到了成家的年龄,但齐修体迟迟无法找到结婚的对象,依然过着孑然一身的艰难生活。

直到1958年,他在热心人的帮助下,在当地找了一份稳定的工作,这才娶妻生子有了自己的小家庭。但两年后,由于形势的变化,他又被迫辞去工作,携妻儿回到了农村老家,依靠挣公分勉强度日。

此后的时间里,为了维持生计,齐修体又带着全家到山西开荒种地。儿子长大以后,齐修体却没有能力为其操办婚事,只得让他在当地做了上门女婿。

改革开放以后,在外漂泊了十几年的齐修体落叶归根,又和老伴回到了齐寨老家。虽然已经实行了分田到户,但年迈的他们已经失去了劳动能力,只得将责任田承包给别人耕种,每年换来300斤小麦、100斤玉米作为口粮,生活仍是举步维艰。

那么,身为一名抗战老兵,齐修体为何不向政府部门反映生活困难的情况,为自己争取应有的优抚待遇呢?

原因就在于他的特殊身份——国军老兵,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这一历史身份让他饱经磨难。为此,他丢掉了稳定的工作,连种地挣公分都比别人少拿。

所以,背负着沉重思想包袱的齐修体,只得将自己的抗战经历深藏心底,从不对外人吐露半点当年的英雄往事。尽管这样,村里人还是在他背后指指点点,说他是“国民党”、“杂牌军”,这让齐修体在村里抬不起头来。

虽然遭遇了重重磨难,但生活并没有温柔以待他。的时候,齐修体的老伴突然感觉到身体不适,总是吃不下饭,到了医院检查后才发现是胃癌晚期,住了几天院之后,面对高昂的医疗费用,齐修体只得抹了一把老泪,雇了一辆平板车,将老伴拉回了老家。

为了给老伴挣买药钱,已经九十多岁高龄的齐修体,决定出门捡废品。每天天还没亮,他就拄着一根木拐杖,背着一个编织袋出了门,颤颤巍巍的他举步维艰地走着,每遇到一个饮料瓶或可以回收的废品,他就吃力地弯下腰,将它们捡拾起来放进袋子里。曾经,年少的他手持钢枪走上战场浴血奋战。如今,手里的拐杖成了他艰难讨生活的“武器”。

当时,正是夏天最热的时候,齐修体一天最多可以捡到20多个饮料瓶,到废品站可以卖一块钱。尽管相对于老伴的药费,这点钱连车薪杯水都算不上,但齐修体仍然顽强地支撑着。

捡完废品以后,齐修体便赶回家中照顾卧病在床的老伴。由于已到癌症晚期,老伴已经被病魔折磨得奄奄一息,瘦的皮包骨头,连下床的力气都没有了。

饭吃不下了,齐修体就调好糖水,坐在床沿,一勺一勺地喂老伴,一边喂,一边轻声地呼唤着老伴的名字。他心知老伴已时日无多,只能以这种方式表达对相濡以沫妻子的一片深情厚意。

但生活的苦难似乎没有尽头,就在齐修体一边捡废品,一边照顾病重的老伴时,另一个更沉重的打击向他袭来……

英雄悲歌

这一天,在外面拾荒归来的齐修体,像往常一样给老伴喂完药。之后,他小心翼翼地从衣服口袋里摸出一个油纸包,里面装的是他一天下来的辛苦钱——几张皱巴巴的毛票和几枚硬币。

他准备把这些钱放进一只木箱子里,那里有他平时省吃俭用的“体己钱”。然而,当他打开箱子后,发现里面装钱的布包不翼而飞,他犹如五雷轰顶,立即翻箱倒柜找遍了家中的每一个角落,却始终不见这些钱的踪影。

显然,他的家已经被小偷光顾过了。可以想象,在治安力量薄弱的农村,两个年事已高的老人,一个卧病在床,一个经常在外捡废品,小偷甚至可以大摇大摆走进他们的家,将钱财轻而易举地盗走。

那一瞬间,齐修体的心理防线被彻底冲垮,他像一个孩子一样痛哭了起来。箱子里的1.8万元“巨款”,是他和老伴辛苦多年积攒下来的,不是为了养老,只为了翻盖年久失修的老屋,以方便远在山西的儿子回家探亲时居住。

这么多年来,他就像一棵生命力顽强的野草,在生活的夹缝中苦苦寻求阳光,不屈地生根发芽。无论日子再艰辛再困难,他都坚强地支撑着,没有落过一滴眼泪。然而,此刻他心中仅存的信念和希望破灭了,泪水再也无法抑止。

情绪稍微平复了以后,齐修体决定到公安机关报案,此时他还是抱着一线幻想,希望能把自己的血汗钱追回来。

于是,这位九十多岁的老人,顶着炎炎烈日,踏上了去往县城的遥遥路途,后来便发生了文中开头的一幕。

由于在抗日战场上被炮弹炸伤过,给齐修体老人的脑子留下了后遗症,他的记忆时而清醒时而糊涂。因此,民警们花了很长时间,才弄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在登记完失窃信息后,细心的民警发现老人填写的身份信息表有些特殊,其中履历一栏里赫然写着几个字“参加过抗战”,他们变得有些疑惑,眼前这位拾荒老人怎么会是抗战老兵呢?

后来,经过仔细询问,齐修体终于放下了包袱,打开了心结,承认了自己曾是一位国军老兵,在抗战时期参加过多场血战,身上有多处负伤,曾亲手击毙了两名欲行不轨的日本兵。

老人的午餐:干馒头就白开水

在老人的缓缓讲述下,那一段悲壮的血色历史仿佛穿越了时空,再度在世人的眼前浮现,在场的人无不热泪盈眶。

他们不仅感动于齐修体老人英勇搏杀的抗日事迹,更为他后来命运多舛、苦难坎坷的人生而感到心酸不已。

很快,齐修体的境遇通过媒体的报道,传遍了豫北大地,引发了群众的热烈反响。当地政府部门迅速赶到老人家中看望,他们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曾经的抗战老兵和老伴栖身在两间低矮破旧的老房子里,屋里连一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让人恍惚间仿佛置身于过去那个艰苦年代。

之后,民政部门为他办理了低保手续,落实了优抚待遇。甚至连军方也被惊动了,看到军人前来慰问,老人的情绪似乎变得格外激动,他举起颤抖的手敬了一个并不标准的军礼。想必,那一刻齐修体又想起了那一段血色的抗战岁月。

尾声

令我们欣慰的是,齐修体老人的故事最终有了温暖的结局。也许在民间,还有很多像齐修体一样的人,他们曾经在抗日战场上出生入死,为了抵御侵略与日寇殊死拼杀,之后又归隐田园,过着平凡而清苦的生活。我们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抗战老兵。

在全民族抗战的历史背景下,地无分南北,男无分老幼,只要是华夏民族的一分子,只要心怀热血报国的理想壮志,都会为抗战大局贡献力量。

所以,无论历史身份的异同,以齐修体为代表的广大抗战老兵,都是国家和民族的功臣,他们舍身忘死、英勇顽强的牺牲奉献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立身之本,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传承。

老兵永不死,只是渐凋零。

每一名老兵都像是一片树叶,随着时光的流逝,终将会慢慢凋落。

每一名老兵都像是一块化石,历经风雨沧桑依然本色不改。

每一名老兵,都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因为他们活着的每一天,都是对那段历史的最好见证。

任何时候,都不能遗忘历史,因为历史不仅反映过去,更能光照未来,它无时不刻地提醒着我们,在迎向美好未来的同时,不要忘记前人走过的荆棘之路。

愿每一名老兵都能被善待,因为你们值得后人最崇高的敬意。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