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浅谈:在我国古代史上 不同时期女性地位的变化

浅谈:在我国古代史上 不同时期女性地位的变化

时间:2020-09-25 22:12:41

相关推荐

浅谈:在我国古代史上 不同时期女性地位的变化

中国古代文学历史悠久,女性文学创作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时期呈现出风格迥异的女性文学特征。不同年代女性文学中女性形象的塑造,皆对后世文学创作者有着深刻的影响和启发。

从春秋战国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直至明清时期,每个不同时代的女性的社会地位在不同的女性文学中都展现得淋漓尽致。

一、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女性文学年代划分

1、春秋战国时期

仍处于母系社会发展阶段的先秦时期,女性地位要在一定程度上高于男性。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男性已经开始掌握更多的社会资源,社会则已逐步向着男权社会发展。

不过相对于后世朝代而言,彼时男权社会发展中依然可见部分女性追求性别平等及追求社会地位的要素。

《诗经》中对该时期段的女性文学创作数量颇多,如《召南·摽有梅》中描述一个天真浪漫的少女形象,“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可以说,此时的少女丝毫不加掩饰内心求偶的急切情怀,以至于直接通过喊话的模式传递情愫,期望男性可以直接向己示爱。

此外亦有善良软弱的弃妇形象等,如《邶风·古风》中的女性情感经历内容展示。

2、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文学上关于女性文学作品的数量几乎空白,但从当时文学作品对男性形象塑造中可以看出,魏晋风流名士多穿着女性风格特征显著的服饰,行为则放浪形骸。

这可以说明,实际上在魏晋时期,女性成为了美的表征,甚至可以说男性以“女性美”为美。

表面上看,这一时期的女性应该具有话语权,但从当时的文学作品来看,尤其是依照彼时人们的审美观念来看,对于美的感觉与追求,已经更多是一种倾向于物化的思想或者定型思维。

3、唐宋时期

后代研究者普遍认为,唐时期针对女性的尊重及认可最具开明之气,然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与比照后发现,宋时期的女性文学在主题、内涵、审美等方面与唐时代相比,已发生了翻天覆地之变化。无论是内容还是数量,宋时代相较于唐朝时更加开放。

如北宋李清照,其作品兼具委婉可人与飘逸清朗之意境与韵味。从女性作品的风格而言,较多女性文学创作者为多元形象的展示状态,且风格更具清雅俊逸。

此现象应与当时的社会发展情形相关,宋时期的社会景象整体呈萎靡之状,致使女性对男权社会中的男性认知与评判视角、标准相异于以往历史朝代。

女性个性思想获得了萌芽式的发展,无论是女性文学作品,亦或是被文学作品创作出来的女性形象,这一群体表现出更加追求人身自由、生活美好的共性,或主动承担男性所应该承担的保家卫国责任等。这一现象亦可称之为一种社会性的反馈式作用于女性文学的发展。

4、元朝时期

元朝时期,社会实行分层级管理模式,男性为统治者且掌握话语权,女性文学一定程度上遭受了挤压,女性形象表现为柔弱型特征。

如关汉卿作品中,虽也有女性形象刚强的部分,但整体上看,这种“刚强”的特征正处于被逐渐削弱状态,《窦娥冤》作品体现这一特征最为完整。

《救风尘》中,女性角色在其中也具有一定主导权,但可以看到,作品中各类形象实则已将女性作为一种标准性的事物看待,或者女性其本身被作为了一种男性附属物看待,认为自身必须依托于男性才能真正获得社会价值。

5、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女性形象的解读实际可视为两个历史时期文学发展的结果。

明万历之前,社会话语权泾渭分明,男性掌握了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所有资源分配以及制度建设权利,对于女性的看法依然沿袭元朝的文化思想。万历从政之后,对于国家机器失去了有效管理,整个社会思想开始向着无序方向发展,这导致女性思潮崛起。

相较于万历之前,女性的社会地位虽未得到根本性改变,但在社会活动方式、活动自由度上,已逐渐呈现出新的历史概貌。

实际上,元末明初时,男性文学作品中,已开始展现了女性的潜在性反抗意识特点,如《水浒传》中母大虫顾大嫂的形象。施耐庵将其塑造成可以全面脱离男性附属而获得良好生活能力的独立女性形象。

万历后,女性文学作品中,女性个性思潮逐步抬头。至清曹雪芹《红楼梦》时可谓到达了千年来女性文学发展中的一个历史性巅峰。其中真正以女性视角或者以迷恋女性的男性视角描写女性形象,且人物个性特征鲜明,形象栩栩如生。

可以看出,此时虽仍存在明显的男女两性在社会资源上分布不均衡及社会地位不平等现象,但男性群体已然开始意识到,男女两性只有进行权利方面的平衡与平等之后,才可使整个社会发展更平稳、更和谐。

二、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女性文学形象

1、清丽柔婉形象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女性角色,清丽柔婉形象常现于少女群体,在秦之前的作品中展现尤多。

《诗经》为这一展现之佼佼者,《诗经》中无论是对于直接抒发内心情思的少女形象,还是对于羞敛青涩但有着强烈爱情向往的女性描写,均具清雅意境、柔婉形象与纯良臻善心理特征。

甚至对于低眉顺眼的弃妇,亦会通过个性语言模式,直言当前自身遭遇相较于前生活情境的某种对比与反思,在对情感不舍的过程中同时流露出反抗的意识成分。即使对于弃妇形象,所谓的反抗依然具有较大的主观能动性。

2、爽直刚烈形象

爽直刚烈形象是进入了完全性古代社会普世价值观之后逐渐形成的,而这类所谓的刚烈,实际上是一种女性将自身物化或男性将女性物化的创作结果。

从现存女性作品来看,无论是《窦娥冤》,还是其他体现女性刚烈形象的文学作品,大都是女性在遭受了不平等经历之后,求助于“天地”“鬼神”等实际并不存在的具象化形象图腾,才可以让自身的各种诉求被顺利表达。

这是一种错误的价值观认知,通过对特定女性形象塑造反映出当时社会女性整个群体精神层面的共性。而女性自身所遭受的不公平只有通过向男性群体诉说,且得到有效反馈之后,才可认为彼时社会真正处于进步状态之中。

但从古代文学史的女性形象中不难看到,各类文学作品只展现女性借助精神方面的“图腾”方可实现各种诉求,这本身说明了社会对于男性与女性在所占有的社会资源及话语权分配中不存在分析、重视与思考的创作现实。

3、屈势柔弱形象

男女两性在掌握社会资源配比悬殊巨大的情况下,必然导致掌握资源少的一方向另一方逐渐趋于依附。

魏晋南北朝后,由于男女两性掌握社会资源的悬殊日益增大,同时社会地位方面业已发生了翻天覆地之变化,此时女性的个体形象开始逐渐向着趋于柔弱的形象特征发展。

如宋代存在的一定个性上的反转、反抗形象,在大量的女性创作或女性作品中,更倾向凸显“豪侠”之潜质,但这正是表明在社会资源上男性占有量更高。

随后的社会发展进程中,男性制定的社会管理限制程度日渐降低,甚至男性职场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官,整体上较为疲软,从而使得女性衍生了反抗意识。而宋时代后,男性群体的社会权力更趋于集中,女性自然则又逐渐表现为更加柔弱的形象。

三、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女性文学形象对后世创作的启示

1、女性心理需求层面

纵观女性文学形象嬗变轨迹,其在相应各历史时代对于相关事物表现出来的思想、见解及个性行为并非低于男性,同时在心里诉求上往往与男性相同或相似。如宋代作品中,各类女性词作者开始将个体情感借助文学作品的创作向外传递。

对于现代人的启迪在于,女性在心理需求方面的内容,应该相类于男性的需求。而今后的社会发展中,一定程度上应将更多社会资源投放于女性心理状态与需求的满足过程中。

明代才女项兰贞曾表明,期望通过才华,以作家身份得到认可,这意味着很多女性意识觉醒,试图在文学领域和男性争取同等权力。

我国古代文学传承以男性为主,当女性作家产生这一心理需求后,表现出对文学的使命感和追求,才使很多女性作家和女性作品闻名于世,女性心理需求来源于意识觉醒,是争取女性平等权益的开端。

2、女性社会地位层面

从鱼玄机、李冶等女性词人发表文学作品,越来越多女性文学作品受到欢迎,越来越多女性意识觉醒,使得女性作品和作家的商业价值明显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女性社会地位。

从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女性形象转变过程中不难发现,女性社会地位越高,则可更具话语权,更可自由表达观点、见解与心声。但在地位相较于男性群体更低的现实中,女性群体则逐渐将自身作为另一方的附属物依存。

这一现象对于现代人的启示在于:身处人类文明发展最高程度的今天,女性群体在恋爱、婚姻、教育、职场、社会地位等方面均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选择与实现途径。

但同时,仍存有乡镇村落区域大量女性将自身视作男性附属的残余思想。此现象不宜简单归因于其接受的信息量过低或受教育程度不足,更应意识到,这些地区的发展中,男性与女性两个群体在社会地位方面的根本性失衡需要更强大的社会力量与文化浸染。

女性的社会地位过低,这实际上不利于农村地区的发展。因此关注女性社会地位和权益仍然要关注经济水平、文化水平落后的地区,只有她们的社会地位提高,权益得到保证,才能实现真正的男女平等。

3、女性价值观转变层面

中国古代文学史中的女性形象在转变过程中并非单一表征。宋之后,所谓的伦理价值观被用以衡量社会群体行为规范,女性群体形象亦开始趋于单向标准的评判状态,使得女性的个性化思想无法得到展现。

对于当前社会,最重要的启发是,“客观女权主义”与“虚伪女权主义”两类群体的核心诉求存在着根本性差别。

“客观女权主义”追求男女两性平等交流权、话语权,也能真正意识到男女两性生理上的差别。

如对重体力劳动,男性群体自然比女性群体具更大优势,如女性一味参与,极可能对自身身体健康造成损害。

“虚伪女权主义”观点核心是通过将个人乃至于自身所处整个群体的物化,使对方看到自身遭受的不公平对待,意图获取更多只是利于其本身的资源,这实际上是对女权主义的一种最严重抹黑行为。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女性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包括清丽柔婉、天真浪漫的少女形象,纯良痴情的淑女形象、爽直刚烈的贞女形象,善良软弱的弃妇形象,以及被物化到极致的女性形象等,每一类形象的描摹均是彼时社会发展状况之折射。

而古代女性经典文学作品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体现了中国古代女性内心的情感以及对生命价值的追求,对后世女性文学作品有着深刻的影响。

虽然封建社会给了她们严苛的生存与创作环境,但却并不影响她们尽情挥洒笔墨,也不影响她们对自己权力的追求。但她们当时的文学作品却并不受重视,她们作品的经典化历程可谓是异常坎坷。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