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唐韵宝刹话营造 宝山福地论传承——上海国际建筑文化周分论坛《文化遗产保护的活态利

唐韵宝刹话营造 宝山福地论传承——上海国际建筑文化周分论坛《文化遗产保护的活态利

时间:2024-03-22 09:25:12

相关推荐

唐韵宝刹话营造 宝山福地论传承——上海国际建筑文化周分论坛《文化遗产保护的活态利

10月22日,《文化遗产保护的活态利用:宝山寺营造的探索和思考》在上海宝山寺成功举办。本次论坛作为“上海国际建筑文化周”的重磅活动之一,由上海市建筑学会、宝山区文化和旅游局、宝山区罗店镇人民政府主办,原构国际设计顾问、宝山寺承办。

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建筑学会理事长曹嘉明,宝山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宝山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王一川,宝山区罗店镇党委书记王伟杰,宝山寺住持世良法师、原构国际设计顾问总经理范硕奕五位嘉宾分别致辞,表达了对本次论坛的美好祝愿,共话文物保护、传统建筑传承等公益事业,携手为实现中国建筑文化遗产的传承和活态利用添砖加瓦。

论坛还邀请多位参与宝山寺设计、建造的专家学者进行了主题演讲,介绍宝山寺的设计理念、流程,也分享了近现代建筑的保护之道,演讲中特别强调了木结构自身的丰富性,在宝山寺项目中的探索以及在当代建筑中的运用。大家认为,不忘本来才能开创未来,善于继承方能更好创新。未来将继续秉持初心,传承优秀的民族工匠技艺,与新时代数字技术相融合,在活态保护与传承中凝聚强大的前进定力!

500年时光沉淀,荣获“鲁班建筑奖”的寺庙——宝山寺 宝山寺坐落于上海罗店镇,始建于明朝正德六年(公元15),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宝山寺启动移地重建工程,以中国仅存的唐代建筑实物之一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为蓝本,同时依照北宋《营造法式》为则例,遵照唐宋形制,以非洲红花梨纯木为材,采用传统榫卯构造技术,精雕细凿。这项传统建筑营造技艺还于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宝山寺也成为全国唯一获得“鲁班奖”的寺庙。 建成后的宝山寺,寺院总建筑面积约12,000平方米,规模位列沪上佛教寺院前茅,是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纯木结构唐式建筑群。整个建筑群布局依据佛教“伽蓝七堂制”规范,分布了牌坊、山门、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藏经楼、法堂、僧寮等等。建筑间回廊环抱,整个木结构建筑群布局通达自然、天地融合,体现出佛教博大精深、微妙玄通的思想。 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出含有独特DNA的建筑物, 中国古建筑历经诸多朝代,形成了以宋制和清制为主流的建筑风格, 相比于清制建筑,宋制唐风建筑体现出建筑力与美的统一。 五百年的时光荏苒,在建筑造型中点滴呈现。 宝山寺的规划格局、严谨的等级材分、纯花梨木的木构建造,或是古建施工工法工艺,均成功塑造出宝山寺的雄健有力,重现唐韵建筑的大气之风。 十七年的潜心磨砺,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纯木结构唐式建筑群, 在这里用到的所有材料,都是根据一千年前宋朝李诫修撰写的《营造法式》要求来选定的。 空间布局、树木栽植、所有用料,都是依据原样进行复原,竭力打造成能体验历史风景的建筑。 六年的设计建造科研历程,宝山祇园金塔,填补国内近代高层纯木结构设计的空白,既传承与保护了传统营造技艺,也将建筑升华到现代水准,是 中国乃至世界近千年来第一个新建7层纯木结构仿唐风格楼阁式高层建筑。 弧形的描法、细节的刻画,精确至十分之一毫米的精工臻作, 宝山寺的重建,将土地的历史、风土人情以及生活方式,融于设计之中, 完美描绘出中国传统文化基因里的美。 宝山寺、梵王宫旧址及祇园,共同组成以佛教文化为中心的新人文景观带。

宝山文旅积极开展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各项工作,目前共有41项“非遗”项目,其中包括国家级项目、百舸争流的罗店划龙船习俗;被誉为上海“市郊百宝”之一的杨行吹塑版画等,并先后建成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罗泾十字挑花艺术陈列室等场馆,传承人的队伍也不断扩大,市区级非遗传承人近50名。宝山文旅守正创新、追求卓越,努力提升文化品牌效应,全情全心打造包括“非遗生活节”在内的宝山城市未来艺术节,塑造贯穿全年的独特文化神韵,赋予非遗文化时代活力,展示中华文化的深厚与多样,让更多民众了解、学习、爱上传统文化。

【来源:文旅宝山】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

唐韵宝刹话营造 宝山福地论传承——上海国际建筑文化周分论坛《文化遗产保护的活态利用》在宝山寺成功举办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