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初学者写格律诗容易出现的几个硬伤 能够杜绝水平就会大幅度提升

初学者写格律诗容易出现的几个硬伤 能够杜绝水平就会大幅度提升

时间:2020-07-29 02:51:21

相关推荐

初学者写格律诗容易出现的几个硬伤 能够杜绝水平就会大幅度提升

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从远古时期的“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到先秦时期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从三国时期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到盛唐时期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经过千百年的演变,中国诗词发展成为一种具有音乐美感的格律诗,它代表着中国古代文字艺术的最高成就。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与传统文化的复兴,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喜欢作诗填词,不少报刊杂志上也开始发表一些今人的格律诗作品,但是大部分的格律诗却没有按照格律诗的规则来写作,虽然有的诗词意境极佳,却因为一些硬伤导致整首诗的水平下降了不止一个档次,实在是让人感到惋惜与遗憾的。

上次我有一篇文章讲格律诗的入门写法,有许多网友评论说,作诗填词应当与时俱进,不拘泥于格律;有的网友举例说,《红楼梦》中黛玉对写诗的评价“平仄是末事,词句也次之,第一是立意要紧,意趣真了,诗自是好的……”甚至连李白写的诗中,也是恣意潇洒,并不拘泥于平仄,甚至连字数的多少也是十分随意。

但我想说的是,黛玉所说的平仄与词句放在最末,前提是意趣真,立意高,我们如今写诗作词的基础都还没有打好,甚至连一定的欣赏水平也还没有达到,这个时候又怎么知道自己这个立意用的词一定是最好的呢?

古语有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唐代诗人贾岛也有诗曰:“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可见古人对于写诗的雕琢细致。而今人一些诗词爱好者,甚至一天写十首八首,宁肯把精力放在量上,也不肯在格律上下功夫,即便是写上十年,也不会有太大的进步。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告诉大家,格律诗之所以流传千年,自有其美感所在,如果我们不想遵守这样严格的规则,那么就不要写格律诗,写现代诗一样可以抒发情志,千万不要写出四不象,既浪费精力又惹人笑话。那么今人写格律诗时常出现的几个硬伤是什么呢?主要有以下几种,大家可以自我检查一下。

1. 不符合平仄

这类诗词除句式和字数符合格律诗词的要求外,诗词句中不论平仄,所以不能算是格律诗词。格律诗之所以称为格律诗,就是因为其平仄交错、抑扬顿挫,有音乐的节奏之美,如果仅仅是字数长短一样,而不合平仄,读起来会缺乏这种美感,甚至还没有打油诗的流畅,其质量就会大打折扣。关于平仄方面的基础知识,在我的第一篇文章《掌握这几个实用的写诗技巧,水平再上三个台阶》中有详细的解读,此处不再赘述。

2. 换韵与平仄韵混押

无论是绝句还是律诗,如不是特殊的要求一般都是一韵到底,很少会出现中途换韵的情况,像《春江花月夜》这种属于乐府诗,篇幅很长,格律上也有特殊要求,所以出现换韵是合理的。但我们也可以看到,《春江花月夜》全诗皆是四句一转,整篇都充满了韵律之美。而我们今人写诗,有时候却会出现绝句中途换韵的情况,例如前两句押一个韵,到最后一句却换成了另外一个韵,读起来十分别扭,这个错误就显得十分不应该了。

举例(为不引起纠纷,此处举例均为笔者随意化用古诗词,只为讲清错误形式,不深究意境):

江水连海平,(八庚)

明月共潮生。(八庚)

玉壶流光转,

一夜鱼龙舞。(七雨)

从上诗我们可以看到,前两句押的都是“八庚”的韵,而到了后面却换做了“七雨”(第三句不押韵),虽然也能读的通,但整体的阅读美感已经大打折扣。

除了换韵以外,还有一种就是平仄韵混押,古人押韵一般用韵表,比较常见的是106部平水韵,一个韵固定的就是这么些字,所以不会出现平仄混押的情况。而现代汉语发展至今,许多字的发音都与古音不同,如果还按照旧式的押韵方式,在用普通话阅读的时候同样也会有些别扭,所以今人大多用今韵来写诗,也就是按照汉语拼音的方式,句子末尾的字韵母相同即可。

虽然用今韵方便且自由,但也并非全无限制,比如在押韵的时候,我们也要注意平仄的问题,如果前面押平韵,后面押仄韵,这首诗读起来也是很别扭的。

举例:

江水连海平,(平)

明月共潮生。(平)

玉壶流光转,

一夜风声冷。(仄)

从上诗我们可以看出,虽然最后一句的末字是押韵的,但是却因为是仄韵,整体的节奏感就降低了很多,本来末尾收句时应当是上扬的旋律,结果变成了另一种低沉的感觉,并让人觉得似乎还未结束。

所以我们在写诗的过程中,这两种错误是不应该犯的。

3. 该对仗处不对仗

对仗是体现格律诗艺术性高低的重要方面,对仗要求工整,即诗句的结构、词性、意思都相对。绝句两联可对仗也可不对;律诗的中间两联,即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但也有特例),首联可对可不对,尾联一般不对。不对仗的诗写得再好,也不能称为“律诗”。

古人在写诗的时候,十分推崇艺术性高的对联,包括意境深远,用典自然,措词精当,等等。还有一些巧妙的对法,如“流水对”,即出句与对句有因果关系,如“山中一夜雨,林梢百重泉”,“欲邀奔月女,来做忘忧人”,“常将剩谷封陈酒,怎距强秦戍远边”。

如“扇面对”,即上下两联出句与出句对,对句与对句对,如“飘渺巫山女,归来七八年。殷勤湘水曲,留在十三弦”。还有一种是一联中每句句中自对,而互相不对,如“山吐晴岚水放光,辛夷花白柳梢黄”,古代诗人也爱用。

当然,要写出对仗的好句子,平时的对于词汇的积累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胸中积累了大量的词汇,在写作时才能信手拈来。如果想要较好的掌握对仗及相应的韵律,多读一下《笠翁对韵》,或者背下来,对于写诗水平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

另外要提醒一下大家,律诗中的两联还忌讳对仗的方法雷同,诗家称之为“合掌对”,这种是写诗过程中较为忌讳的,容易让人感觉到水平十分有限。

4. 犯孤平

我相信大家在学习诗词写作的时候,一定听过这样一句话:“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所以大家在写诗的时候往往会只关注二四六的平仄,而忽略了一三五。但是这样的标准就一定是对的吗?并非如此,因为忽略了一三五以后,很容易犯下一个写诗的大忌,那就是“犯孤平”。

那么什么是犯孤平呢?犯孤平就是在 “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这四种句式中,写成除末尾一字是平声外,全句中只有一个平声字。例如王夫之的诗中就有这样一句:“吾何随尔累累子,我醉欲眠栩栩酣。”后一句从平仄上就能看出,除了末尾的“酣”以外,全句只有“眠”一个平声字(王夫之此诗个别字存疑,权作例句,不作为评判之用)。

其实唐、宋、元、明、清的绝句、律诗,有些诗句并没有完全按照平仄格式,有的该用平声的字用了仄声,有的反之。细读可以发现,五言的第一、三字,七言的第一、三、五字不合格式的较多。但是,极少出现犯孤平的情况。因为,犯孤平是诗家大忌,属于严重错误,在考诗词的科举中要一票否决的。

5. 三平调

三平调也是一个较为常见的错误,并且是写作者最容易忽略掉的一个问题,所谓三平调,指的就是“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两种句式中,写成末尾三个字都是平声(古体诗中可以,格律诗不可),如“阳春三月桃花香”、 “夜雨秋风凉”等等,末尾三个字均为平声,这就成了三平调。三平调和犯孤平错误严重程度相当,都属诗家大忌。

6. 不避字

此处所说的不避字,指的并不是要像古人一样,避讳皇家或者父母长辈的名讳,而是要尽量杜绝在同一首诗中用重复的字,甚至有的写作者会在押韵的时候用同一个字,就更是大忌了。当然,诗句之内有叠字,或者一字多义的字用其不同意义,在此不算重复;首联或尾联的出句和对句用相同的字以示勾连也不为重复。除此之外,咏物的诗,诗中也不要用题目中的字。事实上,避字这一条规则不是很严格,能够遵守自然是锦上添花的。

除了以上的几种明显的错误以外,还有几种不容易被发现也不太容易掌握的格律诗规则,比如不知拗救、失对、失粘和上尾等,也是一些常见的问题,由于本身就今韵来说无伤大雅,加上初学者要掌握起来也比较复杂,所以就不作详细的解释了。

以上就是初学者在写诗中常常出现的几个错误类型,希望大家阅读之后能够及时的纠正,从而让自己的诗作既有意境美,同时又有韵律美,自然更加出彩。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