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中国古代最早的高等学府——嵩阳书院

中国古代最早的高等学府——嵩阳书院

时间:2021-02-01 01:06:57

相关推荐

中国古代最早的高等学府——嵩阳书院

嵩阳书院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高等学府,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睢阳书院)。嵩阳书院建制古朴雅致,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有五进,廊庑俱全。嵩阳书院因其独特的儒学教育建筑性质,被称为研究中国古代书院建筑、教育制度以及儒家文化的“标本”。书院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而又独特的地位,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嵩阳书院仪门为新修的牌坊式建筑,因书院除具有讲学的主要功能外,还有藏书和祭祀孔子的功能,所以在这里设置仪门,是提示学子到这里要注意言行穿戴、不至失礼。门额上有乾隆皇帝亲笔御书“高山仰止”四字,这四个大字,在爬泰山时也见过。

嵩阳书院又是古代四大书院中的佼佼者,对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培养造就人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历史上嵩阳书院以理学著称于世,嵩山地区自古就是儒家学派活动的重要地区,。这里有嵩阳书院、颍谷书院、少室书院、南城书院、存古书院,其中最显赫的为嵩阳书院(哈哈,简直成了大学城了!)。这里在嵩山山脚下,景色清幽、环境宜人,真是一个修身、读书、著书、讲学的好地方。

嵩阳书院在历史上曾是佛教、道教场所,但时间最长最有名气的是作为儒教圣地。嵩阳书院初建于北魏太和八年(公元484年),名为嵩阳寺,为佛教活动场所,僧侍多达数百人。宋景祐二年(公元1035年),改为嵩阳书院,此后一直是历代名人讲授经典的教育场所。据记载,先后在嵩阳书院讲学的有范仲淹、司马光、程颢、程颐、杨时、朱熹、李纲、范纯仁等二十四人,司马光的巨著《资治通鉴》第9卷至21卷就是在嵩阳书院和崇福宫完成的。号称“二程”的程颐、程颢在嵩阳书院讲学10余年。

从仪门进入,在台阶之下的右侧建有一座碑亭,亭子里立有一通古碑“中岳嵩阳寺伦统碑”,为东魏孝静帝天平二年(535年)刻立,是中岳嵩山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石碑。从石碑上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当时这里作为一处佛教寺院的兴旺程度。 石碑正面刻有91尊佛像,保留有北魏时期造像的风格。可惜的是,由于年代久远和人为的破坏,许多造像已经面目全非。另一面上部刻大佛龛,内作一佛二菩萨三弟子,龛楣浮雕的飞天童子诸像及碑侧图案,颇为精致,为中原石刻艺术中的上乘之作。

嵩阳书院另一方闻名的石碑,碑的全称为“大唐嵩阳观纪圣德盛应以颂碑”,唐天宝三年(公元744年)刻立,碑高9.02米,宽2.04米,厚1.05米,碑制宏大,雕刻精美,通篇碑文1078字,内容主要叙述嵩阳观道士孙太冲为唐玄宗李隆基炼丹九转的故事。李林甫撰文,裴迥篆额,徐浩的八分隶书。字态端正,刚柔适度,毛法遒雅,是唐代隶书的代表作品。大唐碑重80多吨,仅碑帽就有10多吨重。

整个嵩阳书院的建筑都属于灰筒瓦覆盖、硬山卷棚式建筑,代表着儒家主张朴素、中庸、平和的思想理念。大门上“嵩阳书院”四字是由登封著名书法家宋书范先生仿照苏东坡字体所写,这块匾额为嵩阳书院增色不少。书院内其余每进建筑的匾额均由当代河南书法家书写。门两侧柱子上有副对联为乾隆皇帝御笔:“近四旁为中央,统泰华衡恒,四塞关河拱神岳;历九朝为都会,包伊洛涧,三台风雨作高山。”气势磅礴,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文笔色彩。

嵩阳书院内原有古柏三株,西汉元封六年(公元前1),汉武帝刘彻游嵩岳时,见柏树高大茂盛,遂封为“大将军”,“二将军”和“三将军”。大将军柏树高12米,围粗5.4米,树身斜卧,树冠浓密宽厚,犹如一柄大伞遮掩晴空。

二将军柏树高18.2米,围粗12.54米,虽然树皮斑驳,老态龙钟,却生机旺盛,虬枝挺拔。树干下部有一南北相通的洞,好似门厅过道,树洞中可容五、六人。两根弯曲如翼的庞然大枝,左右伸张,形若雄鹰展翅,金鸡欲飞。每当山风吹起,枝叶摇动,如响环佩,犹闻丝竹之音。三将军柏毁于明末。

关于将军柏树龄一直是个神秘的话题。该树从受封,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赵朴初老先生留有“嵩阳有周柏,阅世三千岁”的赞美诗句。经林学专家鉴定,将军柏为原始柏,树龄有4500年,是中国现存最古最大的柏树

先圣殿 是嵩阳书院祭祀孔子的场所,又叫先师祠。楹联:“至圣无域浑天下; 盛极有范垂人间”先师殿内中央供奉圣先师孔子站像,左右两侧为颜子、子思、曾子、孟子四大贤人线刻图像。西墙为孔子弟子72贤人传略和12先哲画像。东山墙有儒学的产生、发展及其影响的介绍。

殿中根据画圣吴道子所绘制的孔子画像而塑造了高2.21米孔子行教立像。殿里还有四块石碑,分别刻画了孔子的四大弟子。他们是:颜回:字子渊。以德行见长,受到孔子称赞。被后人尊为“复圣”;子思:孔子之孙。战国初期哲学家,曾著《中庸》。被后人尊为“述圣”。

先圣殿的后面是讲堂,清朝时期为纪念北宋名儒程颢、程颐在此讲学,河南学道林尧英把自己的俸禄捐献出来所修。历史上著名的“程门立雪”的故事就发生于此。

传说北宋时期,程颢、程颐兄弟俩在嵩阳书院讲学时的一年冬天,福建杨时、游酢二人来到嵩阳书院求学,见讲堂门窗紧闭,从门缝看见一位胡须花白的老人双目微闭坐着火炉旁。二人便站在风雪交加的门外等候,待程颐起身开门,发现雪地里站着两个雪人问道:“二位何地人,立在雪中做甚?”两人齐答“千里投奔先生门下,万望先生赐教”。先生并无收留之意,便长跪雪中不起。程颐深感其诚,说道:“我收下你们就是了”。杨时、游酢师从程颐以后,刻苦钻研,勤学不倦。后来,他俩与吕大临、谢良佐同为“程门四弟子”,成为嵩阳书院的一段佳话。

如今,讲堂内是一个小型陈列室,殿内陈列的用具是1989年根据宋元时期的讲堂风格而复制,墙壁上介绍了嵩阳书院的教学特点,教学规定等。过了讲堂,前面这个池子叫泮池。比较通俗的说法,孔子家居泮水之滨,少年常在泮水边读书。后人为纪念孔子,就在学宫或书院里修建泮池,以表示不忘先师的意思。古代嵩阳书院凡考中秀才,都要在这里举行绕池仪式,表示不忘先师的教导,继承先师的博学,要效法先师品德,安邦治国。

御碑亭位于讲堂东南,四角重檐。亭内立清高宗乾隆弘历诗碑一通。亭已倒塌,碑于1967年文革时被毁。在原亭基础上重建亭子,并将碑首,残碑复原。乾隆诗全文如下“书院嵩阳景最清,石幢犹纪故宫名。虚夸妙药求方士,何似菁莪寄俊英?山色溪声留宿雨,菊香竹韵喜新晴。初来岂得无言别,汉柏荫中句偶成。”

嵩阳书院杏坛清朝中州著名学者耿介主持倡兴嵩阳书院,循孔杏坛讲学旧说,在地除地为坛。讲学期间坛上古杏树一株,传为耿介手植,今石护坛,周匝平台栏杆,恢复旧貌。泮池和大唐碑前的杏坛,都是为纪念孔子而修建。孔子年少时常在泮水边读书,成年后常在杏树下筑坛讲学,学宫或书院里修建泮池和杏坛,以示不忘先师。

道统祠:始建于康熙年间,后多有重修。如果说儒家思想是中国优秀的文化理论,那么可以说,她是孔子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归纳、整理并极力推动其发展而成的。在孔子之前,中国的先民就在嵩山地区这块热土上创造了灿烂的远古文化。道统祠就是为了纪念这些为创造、发展、继承中国远古文明的先驱者所建造的。门联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祠内供奉着唐尧、大禹、周公坐像。坐像后面是古代发生在登封的帝尧巡狩、大禹治水和周公测景三次重大活动场景图。

藏书楼是嵩阳书院的最后一层建筑,清朝王日藻捐俸银所建。属砖木结构的硬山式建筑,面宽五间,纵高两层,上层室外有通廊。历史上藏书很多,北宋太宗皇帝曾御赐书院九经藏于楼中,可惜毁于明末大火。

现在的嵩阳书院,基本保留了清朝修复后的建筑主体原貌,占地近1万平方米、分五进院落,共有古建筑106间。十几年来,由于当地文物部门的重视,对一些房屋和文物进行了保护性的修缮,对周围的环境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使得这座古老书院重新以蓬勃的生机出现在游客面前 。现已成立郑州大学嵩阳书院,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