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办公室主任顾云程接受专访——创新思路 全力做好区域协同发展大文

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办公室主任顾云程接受专访——创新思路 全力做好区域协同发展大文

时间:2023-10-02 20:23:59

相关推荐

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办公室主任顾云程接受专访——创新思路 全力做好区域协同发展大文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落实区域发展战略。继续推动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政府工作报告勾勒全国区域发展蓝图,区域协调发展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中地位更加凸显。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最早开展跨省域合作的地区之一,淮海经济区历经30多年的探索,区域协同发展也已全面驶入了快车道。“当前,淮海经济区正处于全面深化协同发展的关键期,整体进入加快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机遇期,区域协同发展的空间十分广阔。”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办公室主任顾云程近日在接受江苏经济报专访时表示。

在全国区域整体布局中具有“棋眼”的战略地位,推动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意义重大

淮海经济区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包括徐州等10座地级市在内,北临京津冀,南接长三角,东连沿海经济带,西连中原城市群。顾云程告诉记者,淮海经济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谋篇布局到横向联合发展时期。从1986年苏鲁豫皖接壤地区首届市长专员会议召开到,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枣庄、济宁、泰安、莱芜、日照、临沂、菏泽、开封、商丘、周口、蚌埠、淮北、宿州、阜阳、亳州等20个城市先后成为淮海经济区成员市。这一时期主要是从流通领域起步,行业联盟活跃,行政区域和行业贸易壁垒不断打破,政府、社会和企业间形成了越来越紧密的联系,横向联合发展从经济领域逐步向多层次全领域扩展,社会各界对淮海经济区区域认同度日益加深。

顾云程(右三)带队赴淮海经济区有关城市调研商谈加快推进区域合作事宜。

第二阶段是核心区一体化建设初步探索时期。随着国家区域经济和城市群布局的展开,淮海经济区一些城市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布局中的地位作用和行政区划也出现了一些变化。由此,徐州、连云港、宿迁、枣庄、济宁、淮北、宿州、商丘8个城市开启了淮海经济区核心区一体化建设的初步探索。5月7日,8城市市长在徐州共同签署了《关于加快淮海经济区核心区一体化建设的意见》,通过了相关建设合作机制。这一时期每年召开一次市长会议,确定一批成员市共同关注的一体化建设议题,无论是在交通的一体化,还是产业协作、环境保护以及文化旅游、卫生、警务执法协作等诸多方面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很大成效。

第三阶段是区域协同发展全面推进时期。10月,国务院批复《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将淮海经济区列为重点规划的三大板块之一,首次在国家层面正式明确淮海经济区的区划范围,在原来8市的基础上,菏泽、临沂进入区划范围。《规划》提出,着力提升徐州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推动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打造省际交界地区合作示范样板。由此,淮海经济区区域协同发展全面驶入了快车道。

顾云程说,淮海经济区地缘区位特殊,处于我国南北分界、东中部结合和“一带一路”沿线地带,在全国区域整体布局中具有“棋眼”的战略地位。推动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意义重大,有利于助推国家重大区域布局和战略实施,有效承接京津冀协同发展与长三角一体化辐射、传递、溢出作用,扎实带动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引领大运河文化高地建设和促进“黄河拥淮”串联对接,实现国家区域战略的纵深发展;有利于推动淮海地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建设,加快形成聚集效应和协同优势,促进东部沿海地区城市群、东中西沿陇海线城市群均衡发展,激发新时代全国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有利于探索省际边缘地区协同发展新机制,破除行政区划和市场障碍,推动多层次、多样化区域联动,为全国类似地区创造经验、提供示范;有利于加快苏北、鲁西南、豫东、皖北振兴,加快构建新结构、培育新动能、完善新机制,推动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逐步实现各地区共同富裕。

创新思路,更加契合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要求,推动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跃上新台阶

近年来,在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指引下,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迎来一系列重大机遇,呈现出系统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对此,顾云程分析认为,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

6月29日,以“宿徐共建,创新发展”为主题的宿州埇桥(徐州)产业对接交流会暨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在徐州举行。

一是多重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先后在淮海经济区密集叠加。《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山东新动能》以及正在编制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等战略在淮海经济区各成员市构筑起了战略支撑,给区域各市协同发展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

二是各领域务实合作不断向纵深推进。在淮北第二届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座谈会上,10市共同签署了《淮海经济区“十四五”规划对接暨产业协同发展合作协议》《淮海经济区产业投资基金合作协议》《淮海经济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合作协议》。目前,经济区交通互联互通正积极推进,区域“大通道、大枢纽、大网络”建设正积极谋划,“十四五”期间拟重点实施项目已初步排定,一批互联互通项目正在稳步实施。产业协同发展取得新成效,优势产业链深度融合、平台载体共建共享、区域创新体系协同打造、区域大市场合力构建。淮海经济区产业投资基金、宿徐现代产业园等重要协同平台都取得实质性成果。生态环境跨区域联动机制逐步建立健全,跨区域联合执法得到加强。区域立法、公积金互认互贷、教育卫生文旅等资源共享融合发展方面都在不断向前推进。

三是多领域合作平台厚植协同发展底蕴。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区域内已有各类专业联盟、协会、学会等组织近40个,涵盖了市人大、政协、公积金、市场监管、农业农村、警务、科技、教育、文旅、体育、卫生等各领域。这些平台覆盖面广,助推力强,拓展了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向纵深推进。

四是协同发展新机制创新建立。12月,在首届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座谈会上,10市共同签署了《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对区域协同发展新机制进行了顶层设计。目前,已经建立了以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座谈会为载体的区域战略决策机制、以协同发展协商会为载体的区域沟通协调机制和以交通同城化建设、产业协同发展、生态环保联防联控、社会事业融合发展四个重点领域联合工作组为载体的区域合作推进机制,区域协同+四个专题工作组“1+4”协同发展新机制已经建立,协同发展办公室已实体化运作,各市联络办公室也相继成立。同时,10市还成立了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为各城市间加强开展政策沟通、进行决策咨询提供了重要平台。

顾云程表示,面对区域协同发展的广阔空间,当前必须不断创新思路举措,全力做好淮海经济区区域协同发展这篇大文章。具体来说,一是要更加契合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要求,争取国家层面更大支持;二是要更好发挥区域协同发展新机制的作用,在区域10市构建更多更有效的政策支撑;三是要搭建更多的协同发展平台,形成区域协同发展的强大推力;四是要营造浓厚的协同发展氛围,厚植协同发展的人文底蕴。如此,在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指引下,淮海经济区区域协同发展一定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叶小力 赵呈祥

【来源:江苏经济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

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办公室主任顾云程接受专访——创新思路 全力做好区域协同发展大文章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