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古韵犹存的黄溪洞村

古韵犹存的黄溪洞村

时间:2023-05-09 22:10:20

相关推荐

古韵犹存的黄溪洞村

红网时刻11月3日讯(通讯员 杨金砖 唐浪)黄溪洞古村落建于黄花岭下的田峒之中,隶属于永州市零陵区石岩头镇九江岭行政村,位于湘桂两省的交界地带,向东南行10公里即到大庆坪;向南上黄花岭,便进入广西境内;向西行,翻过九江岭,即是杏木园村,杏木园村后为西黄花岭,西黄花岭之西同样是广西地界。

黄溪洞村古建筑图 唐浪 摄

黄溪洞古村落建造大小黄溪河交汇处的田洞上,共占地约20亩,有20来栋传统建筑,为湘桂边境上一个典型的有浓厚耕读之风的传统村落。村中的建筑大多为清代建造,亦有少量建于民国年间或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六十年代。

村中所有宅院均以石条为基,然后砌青水砖墙,也有是小砌墙,即用小石块填三合泥砌成,再涂上厚厚的墙泥,以防日晒雨淋中三合泥的融化而墙倾楼塌。上盖小青瓦,内为木梁结构。远远看去,清一色的“人”字形屋顶,平脊,搁檩硬山顶,小翘角。

其村落视际线上,以忠孝堂为中心,自村口向后渐次递增,共有5条南北方向的纵向巷道,巷道左右,基本对称。在规划上,整个村落坐南向北,井然有序,形成一个闭合型的方形格局。宅院之间通过券门与巷道相连,形成村中的内部交通网络。

进入21世纪之后,村里的百姓渐渐富了起来,先后在村边建起了新的楼房,老宅院一座座被闲置下来,因无人料理,庭前院后,长满了杂草和藤蔓。尤其是暴风骤雨与鼠走猫奔,部分宅院已开始瓦片脱落,檐梁裸露,墙倾梁塌。

据村上的老人们说:在黄溪洞村旁边的大小黄溪涧上共有三座石桥,石桥的旁边是一片滩涂地。在那片滩涂上古树名木,密密麻麻,十分青翠。每当盛夏时节,这片林子则成了村中的乐园,小孩们在这里玩跳水、游泳、捕鱼捞虾,上树捉鸟捕蝉,欢快之极。大人们也三三两两地来到滩涂上的林子里摆龙门阵、讲故事、拉家常。至七十年代,农业学大寨与河道整治,大部分滩涂被改造成了粮田。

关于黄溪洞村的建造,说来很有故事。其始祖宗神公是前清太学士,属清康熙进士陶尔穟的门生。宗神公系明弼公长子,本来居住在柘林村。相传有一年夏天,宗神公携兄弟游学路经此地,天热难耐,便与兄弟们一起下到溪水沐浴,突遇暴雨,上游山上的黄泥被冲进溪里,溪水瞬间成为浑浊不堪的黄泥汤。宗神公与众兄弟上岸躲雨,观看四周地形,发现其形似莲花,尤其是水资源比大庆坪的柘林村不知好了多少倍,认为这是一块适宜居住的风水宝地。于是,便同兄弟们一起商量,打算举家迁徙至此。其最初之名为黄溪沐,意思是说炎炎夏日这里是最适合于沐浴纳凉的地方。后来又被呼之为莲花村、黄溪洞村,其村中唐姓尊希升公为宗祖。

查《中华唐氏族谱·湖南卷》“零陵区大庆坪乡继享公支(四甲唐)”条下有:“始祖,子超,字希升。籍贯江西吉安府吉水县。宋理宗时,选登仕郎,籍授中宪大夫,任广南观察使。移居广西恩乡十二都古梧洞迎马山定居。六世祖恭可,迁零陵柘林村(老村里)。”而唐元洲的《古村轶事》记载:“明弼公生有六子,除次子宗龙留居柘林村外,其余五子都在此(黄溪洞)娶妻生子,但除长房(宗神公)和满房(宗福公)外,其他三房没留后代,因此长房与满房分居村子东西两头,满房居村东,长房居村西。”那么,由此可知,黄溪洞村的唐姓由柘林村(老村里)迁居于此,那么,其明弼公应是恭可公的后裔。

那么,黄溪洞村究竟是何时从柘林村搬迁过来的呢?由于没有文献可以稽考,因此,也就没有定说。唐元洲在《古村轶事》中说:“自清乾隆初年建村,至今已三百多年。”

《唐氏族谱》有载:“宗神,字而诚,前清国子监太学生,生于清康熙五十三年甲午九月二十五日丑时,殁乾隆四十五年庚子四月十三日寅时,享年六十七岁。”“宗福,字纯禄,前清登仕郎,生清雍正十二年甲寅九月二十一日戌时,殁嘉庆十七年壬申二月十一日亥时,享年七十八岁。”那么据此推断,若宗神公于而立之年迁至黄溪洞,正是乾隆初年。也就是说,黄溪洞村的建造历史最早始于乾隆年间。

宗神公生京任、京玉、京魁、京玺、京铨五子,尤其是第五子京铨,自幼刻苦勤学,贡士,为官于岭南,于嘉庆年间,协助广东巡抚吴熊光阻止毒烟入关,倾尽心力,清廉而有政声,官至四品。后辞官为乡,捐资公益,修路架桥,甚得乡民敬仰。可以想见,在京铨公辞官还乡之后的一段时间,一定是迎来了黄溪洞村的第一波建设高潮。因为他有钱去修路架桥,不可能不去规划和建设私家宅院。

整个黄溪洞村,以“忠孝堂”为中心,向两边排开,这一村落建造蓝图估计始于京铨公时代。理由是:第一,在黄溪洞村,京铨公学问最好,任官最大,见世面最广,老来归乡,有建造宅院的客观需求。第二,京铨公具备建造宅院的经济基础,并有擘画村落建造方案的威信和气度。第三,自清嘉庆而始,国力衰微,内忧外患日渐频发,匪盗猖獗,村落安全日见重要。

又由于黄溪洞村里处于两条山溪的交汇口上,每当春夏之交,连日暴雨,山洪暴发,村子被淹也是不能不防的一件大事,而洪水来临,宅院中的家什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搬至地势高的地方,那么巷道窄了影响逃生和物件搬运。此外,村里的劳作主要以农耕为主,肩挑背扛,牛耕马拉,是经常的事,巷道窄了也很不方便。因此,黄溪洞村的每条巷道都设计得比较宽,多在1.8米以上,这恰是一辆马车的宽度,可容两个人挑着担子在巷道中自由拨身,这在湘桂边界的古村落里非常少见。每条巷道长约60—80米不等,巷道内设有巷道门,晚上落锁,非常安全。

村里的建筑有独栋成院的,有两栋相连,亦有三栋相连的,但是其高矮长宽,房屋样式和建筑风格,都保持在统一的天际线上,从村口而后,逐渐增高,没有出现前栋高后栋低的现象。

所有巷道都用石条或小石子铺成,巷道边都有一条小水沟,小沟里溪水流动,不时还可以看到几条小鱼小虾在沟里游动,增添了村落环境中的自然乐趣。

黄溪洞古村落前面还有一条水渠,其宽丈余,仿若村落壕堑,直与村口前的一口池塘相连。

在村口处,设有门楼一座,为进入村中的关钥。从外观上看,整个村落虽没有围墙,但是在村子的东西两侧有两排厢房,在村子的北边有一排横屋,厢房和横屋均朝向村内,整个村落里没有一扇门窗是开向村外方向的,外面的人要想进村必须从村口的拱门进来,其他方向通常难以入村。每到晚上,村口大门与巷道落锁,恰似关上城门一样,村子成为一个严密的防御体系,普通贼匪只能望而生畏,很难进村骚扰。

据村里的老者说:黄溪洞村自建村以来,历经众多的动荡时局,但皆安宁如故,不曾遭受任何大的兵燹与匪患,从而其村落建筑得以完好地保存下来。

斑驳脱落的倾墙 唐浪 摄

来源:石岩头镇

作者:杨金砖 唐浪

编辑:郑志祥

187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