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苏轼第一首送别词 境界阔达 情感真挚 借景感怀 落笔如泼墨

苏轼第一首送别词 境界阔达 情感真挚 借景感怀 落笔如泼墨

时间:2024-02-19 03:27:51

相关推荐

苏轼第一首送别词 境界阔达 情感真挚 借景感怀 落笔如泼墨

王安石变法始于熙宁二年至元丰八年,即1085年至1069年,最终因宋神宗去世而宣告结束。新法中的“青苗法”,因连遇自然灾害等原因,推行青苗法,困难重重,给百姓增加了经济负担。刑部侍郎中陈襄连上五道上疏,陈述“青苗法”的危害,宋神宗不予采纳,但因此更加器重陈襄的才华。

1072年5月,陈襄移任杭州知州,相当于杭州市副市长。之前苏轼也因为王安石变法去杭州任通判,相当于副市长,陈襄就成了苏轼的直接领导,他们在一起共事三年,因政见相合,在杭州共事期间,为百姓办了不少实事。

按照宋朝惯例,太守连任不允许超过三年,三年后,即1074年,陈襄要离任,到南都商丘继续开展新的工作,在当地知名景点“有美堂”设宴,宴请苏轼等人。

欧阳修在《有美堂记》中记载了“有美堂”的来历:“嘉祐二年,龙图阁直学士,尚书吏部郎中梅公,出守于杭。于其行也,天子宠之以诗。于是始作有美之堂。盖取赐诗之首章而名之,以为杭人之荣。”

宋仁宗嘉祐二年,龙图阁的直学士,尚书吏部郎中梅清慎先生去钱塘赴任太守之职,皇上 爱才,在他临行时赋诗一首赠送。梅清慎到了杭州,在山上建楼,以皇上赠诗的前两句中“有美堂”三字作为堂名,并在楼前挂匾,尽显皇恩浩荡,给钱塘的百姓带来荣耀。

有美堂有多美,欧阳修也曾留笔描述:“独所谓有美堂者,山水登临之美,人物邑居之繁,一寓目而尽得之。盖钱塘兼有天下之美,而斯堂者,又尽得钱塘之美焉”。

他说钱唐有天下大美,而有美堂兼具钱塘之美。言外之意,有美堂比钱塘还要美丽。

即将离开杭州的陈襄在风景如画的有美堂开宴席与众位同僚把盏话别。席间,陈襄请苏轼赋诗,苏轼“即席而就”,挥笔写下了第一首送别词《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尊前醉倒更徘徊。

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注释:

1、述古:陈襄,字述古。

2、湖山信:取自魏万写给李白的诗“湖山信为美,王屋人相待”。另,嘉佑初,学士梅公仪任杭州太守,宋仁宗曾作诗送行曰:“地有湖山美,东南第一州。”此句即从仁宗诗来。梅公仪到任后,修建有美堂。神宗熙宁七年(1074)秋,杭州太守陈襄罢任,行前宴僚于有美堂。席间苏轼应述古之邀作此词。

3、使君:汉时称刺史为使君,此处是对陈襄的尊称。

4、沙河塘:位于钱塘县南五里,用于泄潮,有外沙、中沙、里沙。附近发展成为商业中心。

5、《水调》:商调名,隋炀帝开凿汴河时,自制歌曲《水调》,声调悲凉。

6、阑:残,尽,晚。

7、碧琉璃:化用杜甫“波涛万顷堆琉璃”一句。

上片首句,从远处落笔,大泼墨的写意,把湖山之美展现在读者面前。从有美堂一眼望去,千里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开阔的视野,壮观的景致,铺展在读者面前。

“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尊前醉倒更徘徊”,此句是说陈襄走后,还能来几次杭州,即便今天端起酒杯就醉倒,可这眼前美景,还是久久徘徊不忍离开。

陈襄比苏轼年长近二十岁,苏轼和他共事近三年,他们一起为杭州做了很多事。疏浚河道,赈灾治水,很多想法不谋而合。苏轼对陈襄即有对领导的尊重,还有对长辈的爱戴,所以情感自然深厚。

下片把视野收回到眼前,“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钱塘江上华灯初上,人来人往,不知谁家在唱忧伤的《水调》。

听到忧伤的歌曲,似乎送别的氛围中抹上了一层伤感。人生的聚散,完全由不得自己,心里涌上淡淡的离愁。

“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酒宴持续到夜深人静,准备回家时,只见一江明月映衬在碧绿的湖水之上,无比清澈壮美。

“明月”本就是分别的意象,词的结尾以明月替代别离的思念,表达友情的纯洁,以江水之深表达情感深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把送别的情感交付给天上的明月,寓意深刻,意境超拔。

陈襄调离杭州知州,苏轼做送别词数首,这首《虞美人》是第一首。其次还有《菩萨蛮西湖席上,代诸妓送陈述古》、《江城子孤山竹阁送述古》、《清平乐送述古赴南都》等一共六首。

苏轼之所以选择《虞美人》这个词牌,是因为此词牌来源于西楚霸王项羽在帐中饮酒,慷慨悲歌,虞姬含泪附和,之后拔剑自刎,血染处开出一朵美丽的花,后人把此花叫虞美人。据说,此花“应曲而舞”,分外妖娆。

在众多词牌中,《虞美人》凄美感人,诀别之意蕴含其中。词牌多用长句,更彰显了绵绵不绝的离别之情。

元丰二年,即1079,陈襄兼管尚书都省事期间,以伯乐之眼光,为国家举荐贤才,宋神宗对他信任有加。司马光、苏轼、苏辙、曾巩、张载、程颢等33人都因陈襄的举荐,得到提拔重用,所以,陈襄被称为当时慧眼识珠的伯乐。

备注:全词参照上海古籍出版社《苏轼词集》,刘石导读,8月第一版。

本文为原创,百家号首发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