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我们考生来说,要写好交际语境写作,最为重要的是改变写作观念。过去的写作往往是根据作文题目中的材料确定一个立意,或议论、或记叙,不考虑读者,不考虑写作目的。
而新的写作观念要求我们考生进行真正有意义的写作,写作时要有明确的读者。
掌握三个应对技巧
交际语境规定性与关联思维限定性共同制约下的高考作文,应对策略可从以下三方面展开:
第一、把握材料内在联系,灵活构思
对于材料的分析,既要求同,又要求异。求同是指根据实际需要,把多个素材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进行“求同”思考,以寻求其结合点,然后从这些结合点中产生新创意的思维活动。求同强调发现事物内部存在的规律和联系,将不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出来,从而整合、建构新的意义。
求异是指在创造活动中从多角度分析事物,在同类事物中发现其特点,找出其个性的一种思维方式。求异思维有助于摆脱思维定势,克服思维偏见,深化对事物的认知,增强思维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第二、针对交际语境内容,明确读者
近年高考作文试题比较关注交际语境下的读者意识。要求我们考生在写作时,心中有特定的阅读对象和明确的表达目的,并能针对接受对象和表达目的选择合宜的言说内容和恰当的表达方式,将写作服务于交际需要。
第三、善于驾驭关联思维,激活素材
交际语境下的高考作文,对于我们考生的素材积累及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要求我们考生善于多渠道地积累素材,而且能灵活调用素材。既要求素材运用合乎特定的交际语境,又要求素材运用能因应关联思维的有机联系,做到素材用得对头、用得新鲜、用得巧妙。
明确交际语境五大写作要素
交际语境的写作有五大要素,即我们考生要在动笔之前的审题阶段,就必须有明确的话题、读者、目的、文体以及发布。
我们考生心中有了这些交际语境写作的要素,这些要素就会制约着我们考生写作的内容和形式。
我们考生心中有了读者,写作就变成了作者向读者的倾诉或与读者的交流。
第一大要素:话题。即“写什么”或者“写的情景”,可以设计并营造一个话题、活动、任务的场景。
第二大要素:读者。即写给谁,关于读者的特点、类型、爱好、需求、禁忌等。
第三大要素:目的。即“为什么写”,关于写作的传达、分享、记述、描写、劝说、审美、娱乐等。
第四大要素:体式。关于各种实用文体、文学文体、日常应用文体及媒体文本等。
第五大要素:发布。写完之后如何发表、呈现、交流,达成写作交流的目的。
特别提醒:
高考作文写作必须具备强烈的题旨(主旨、主题、中心或话题)意识、目标意识、读者意识、文体意识。
【模拟试题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物质生活渐次丰盈的当下,对高品质生活对精神家园厚度的向往与追求,正在成为一种新的社会风尚。在公众欣赏水平、文化需求不断提升的今天,“博物馆热”的出现很难说不是一种必然。尤其是假期,带着孩子去博物馆开拓视野、增长见识,成为不少家长暑假安排的热门选择。但是,人群的喧闹声,嬉戏追赶的孩子,躺在两个座位上的游客,将一只腿放到座位上抠脚的参观者,脚踩栏杆地台打电话的游客……在重庆三峡博物馆的游客意见簿上,有多名游客都表示了对于“不文明参观行为”的不满,“感觉像在逛农贸市场”“参观时总会被他人的说话声打断思绪”。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封倡议书(统一用“复兴中学一学生”的名义)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优秀作文】
尊重历史的声音
广大的博物馆游客:
你们好!
博物馆是一个将过去和现在相连接的地点,是所有历史的画面铺展开在你面前的地方。在这里,你所能触及的一切历史文物无一不在诉说着那过去的时间。但在你认真观赏文物的同时,可否遵守公共场合的秩序呢?
近来,多地博物馆都有不文明现象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其他旅客的旅游和心情,也给场馆造成不良影响。
文明参观博物馆是对历史文化的尊重。那陈列箱里的一件件文物穿过了时空的界限来到你的跟前。它或许是一个时代最好的象征,或许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亦或许是与你灵魂相通、情感相融的宝物。文物中蕴含的不仅仅是历史,更有情感,更有记忆。当记忆铺陈于面前时,我们理应敬重地回味,认真地聆听那穿越几百年、几千年的历史声音和文明呼唤。博物馆里的种种不文明行为实际上是对文化的亵渎,是对历史的不尊重。一个对历史和文明不尊重的人,是不配享有这珍贵的历史资源的。
文明参观也是对文物工作者的一种尊重。文物可能于地下掩埋了几千年,经过岁月的积压可能早已成了碎片。而文物修复人员则负责让文物返回原貌,《我在故宫修文物》就是部记录故宫文物修复师的纪录片。看完这部片子,你会惊奇于他们出神入化、细微极致的工艺技巧,会佩服于他们甘愿坐几十年冷板凳也要修文物的决心,会感动于他们即使对生漆过敏,也必须克服困难的赤子之心。博物馆中的每一件文物都会经他们之手,这上面有他们的辛劳,更有他们对历史的热爱。文明参观、认真观赏也是对他们工作的尊重。
文明参观是自身文化素养提高的有效方式。“通古今,知天理”是我们的追求。物质生活渐次丰盈,精神生活的追求也就逐步增加。既然想要提升素质和修养,那为何还要做出不文明行为呢?
古人云:“以史为镜,便可鉴古今。”在一个充满历史底蕴的地方,你会获得你想要的东西。但请你静下心来,端正自己的态度,可能你“不会奔向明月,但明月会朝你而来”。
所以,在此我们发出倡议。希望每一位走进博物馆的游客都能严格自律,文明参观,认真审视眼前的藏品,细心触摸那一段段逝去的历史。除了脚印什么都别留下,除了知识什么都别带走。让我们怀揣敬畏之心,在安静的博物馆和厚重的历史藏品中,去汲取知识的营养,丰富自己的心灵。愿我们的每一次文明参观都能有丰富的收获。
倡议人:复兴中学一学生
X月X日
【模拟试题二】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深圳某知名中学公布了拟聘教师名单。35名新聘教师均为硕士以上学历,其中20人毕业于清华大学或北京大学,1人毕业于哈佛大学。这份“豪华版”的新聘教师名单一经公布,立即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网友们纷纷发出“清华北大毕业生去哪儿了?原来是去深圳教书了”“本科毕业的我,看完瑟瑟发抖”之类的调侃。
某中学高三年级将以“顶尖名校毕业生去中小学教书算不算大材小用”为话题进行辩论比赛,请你为正方或者反方的一辩,写一篇辩论词。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得少于800字。
【优秀作文】
高材生从教中小学,实乃大材大用
——生命影响生命,优秀传递优秀
各位观众,各位评委,各位辩友:
大家好,我是反方一辩,我方认为,顶尖名校毕业生从教中小学,不是大材小用,实乃大材大用。
我方认为,高材生从教中小学大材小用的论调,本身就带有一点职业歧视色彩。
教师的职业很平凡,但教育又很伟大,平凡是因为没有轰轰烈烈、叱咤风云;伟大是因为教育的本质就是一个生命影响一群生命,用优秀传递优秀,本应该受到尊重。因此,我方认为,名校高材生从教中小学不是屈才,而是一种正常的职业选择行为,他们为教育事业注入新活力,能够为祖国培养更多优秀的建设者。传统观念认为,中小学老师由本科师范生担任已足够,顶尖人才就该进高校、搞科研,如果中小学教师让硕士、博士来担任,就是大材小用了。但实际上,如今名校毕业生从教中小学已非新鲜事,很多名校硕士、博士会选择一些发达城市重点中学从教,甚至从教小学。
我方认为,高材生从教,能优化中小学教师队伍。
这些高学历老师就像放进水桶里的鲶鱼。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育事业也是如此。长期在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时,无论是学校还是老师都可能会失去了继续上升的冲劲。但当一两条鲶鱼游了进来,竞争也跟着“游”了进来。高学历老师有学识,老教师有经验,中青结合,定能继往开来,开拓创新。
名校硕士、博士生进入中学教书,会给教育带来新气象。
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多方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师资力量是一个关键的方面。正所谓最优秀的人才能培养出更优秀的人,真正的“大材”才能培养出“大才”。名校的硕士、博士生们,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创新的精神,有积极投身教育改革的思想意识,尤其是他们有很高的人文素养和丰富的专业知识,在工作中通过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能带动整个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教育向纵深发展。这不是大材小用,而是大材大用。
我方一致认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顶尖人才当老师是大才大用。
教书育人是国之大事,是民族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教育要舍得投入才能出成果、出人才。生命影响生命,优秀传递优秀,一流的人才能培养更多一流的学生;阳光的心态才能培养具有阳光心灵的孩子。对于每一个学生而言,一个见多识广、知识丰富、年轻幽默,一个心中有诗和远方的老师,或许更能让他们获益终生。因此,对高材生从教中小学不必大惊小怪,要抛开思维定式,欣然欢迎更多的硕士、博士成为我们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路人,用他们的学识、思维和视野引领孩子走向美好未来。
高材生从教中学,实乃大材大用!北大毕业生陈生“卖猪肉”能卖出北大水平,顶尖毕业生教书更能教出“清华才子”。金子在哪里都能发光,人才到哪里都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