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苏轼豪情万丈的一首诗 其实背后满含落寞与无奈

苏轼豪情万丈的一首诗 其实背后满含落寞与无奈

时间:2018-12-04 22:01:54

相关推荐

苏轼豪情万丈的一首诗 其实背后满含落寞与无奈

相信不少人都知道“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这一幅对联,这一幅对联也成为他们父子文学造诣的象征,它所描写的也正是我们今天文章的主人公之一——苏轼。他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全能文人,诗词散文、绘画书法无一不通。因为他的号为东坡居士,所以后世人大多称他为苏东坡。他与自己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苏门三父子”,与“文章四大家”则是指他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另外再加上曾巩和王安石二人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唐宋八大家”。

苏东坡为官方面更是政绩斐然,在各地方都留下了许多故事,最著名的就是东坡肉和苏堤的故事;同时,他也是我国水利部发布的第一批历史治水名人,与治水的大禹、修都江堰的李冰等并列。古时候,读书人讲求尊师重道,在教学方面,更是大放异彩,门下有“苏门四学士”、“苏门六君子”。可以说,苏东坡是妥妥的开挂人生赢家。

东坡之前,词多为绮罗香泽之态,绸缪宛转之度,脂粉气极重,前有亡国之君李煜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后有同朝柳三变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或许是人生多次大起大落,或许是做得高官治得了水的缘故,苏轼眼界极为开阔,词风为之一变,开创了豪放派,气象开阔博大,意兴雄健豪放。曾经有人将苏轼和柳永的作品进行对比,说“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棹板,唱大江东去”。其实苏轼的词也有婉约的一面,既有豪放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也有婉约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既有潇洒的“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也有纠结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苏轼前往密州赴任的时候创作了这首《江城子·密州出猎》,他也将这首词视为自己的得意之作,曾说此词“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可见这首词可能是他第一次或者是比较早对豪放派词的试水,也是宋朝较早抒发爱国情话的豪放词,在宋词史上有着非凡的意义。题材与之前宋词盛行的倚红偎翠、浅斟低唱截然不同,以会猎为题材,写了“牵黄擒苍”、“千骑卷平冈”的宏大景象;意境上也一扫当时温柔婉约之气,由打猎射虎拓展到戍边射天狼的深远意境,在宋词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词的全文如下:

江城子·密州出猎宋代: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首词以狂放的姿态开头,直抒胸臆,极为不凡,一个“聊发少年狂”,让人眼前一亮,仿佛一个不服老的勇士就在眼前;这个也是整首词的经络,什么狂?少年狂!少年壮志,豪情满怀,男儿带吴钩,万里觅封侯!

接下来四句,字数虽少,却给我们刻画了会猎的宏大场景,好像一副气象壮阔的国画,中心是一位牵着猎狗,擎着苍鹰,穿着华丽的中年,后面是密密麻麻的随从,万马奔腾,呼哨一声,飞掠过山岗。

上阕的最后三句,情景兼备,全城百姓扶老携幼,都跟着太守出来狩猎,万人空巷。为了报答百姓们的深厚情谊,太守亲自下场,弯弓射虎,犹如小霸王孙策当年搏虎。

上阕写实,表面上写了会猎的情景,深层次地表达了太守与百姓同乐,百姓给了太守狂的底气。作者更以小霸王孙策自比,俱怀逸兴壮思飞,为了下阕进一步的表达爱国情感做了很好的铺垫。

下阕主要是写情感的,由实入虚。前面三句呼应了上阕的“老夫聊发少年狂”。我酒兴正酣,敞开胸襟,而我的胆气也像我的胸襟一样雄豪。就算我的鬓毛已经微微染霜,那又怎么样?以作者的豪态切入,开始抒情。

接下来两句,作者以魏尚自居,什么时候能盼来朝廷的冯唐呢?要理解这句,必须知道作者当时的处境以及冯唐魏尚的故事。苏轼属于中间派,不仅反对新党的激烈变法,也对旧党的因循守旧甚为不满,希望能够逐步开展变法,其实这是最符合当时的最佳方案。因为反对新党的激烈变法,他自请外放,任密州知州。那时候,西北正受西夏侵犯,苏轼借此词抒发自己希望能够戍边,带兵抵抗西夏侵略的抱负。

汉文帝时,魏尚任云中太守,屡建奇功,匈奴惧之。但是因为报功的时候多报了六颗敌军的头颅,被捉拿入狱。冯唐认为他瑕不掩瑜,仗义执言,请求汉文帝赦免。于是,汉文帝就派冯唐持节云中,赦免魏尚。魏尚仍任云中太守,继续镇守边陲。

最后三句,诗人畅想了自己实现抱负后,一定会拉满雕弓,向西北瞄准,猎杀西夏军队。想象中的自己,是一个英武不凡抗击异族的英雄形象。

这首词,从打猎入手,逐步深入,先写了自己不服老,继而写自己的抱负,希望能够镇守边陲,抵抗异族入侵,拳拳爱国之心跃然纸上。这首词,有写实,有追史,有抒情,有言志,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烘托,通过多种手法,表现了他志在杀敌报国的抱负。词中更是从上阕的一城眼界扩大到了下阕的一国眼界,这种过渡在很大程度上升华了词的意境和立意。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赏诗词品历史

读过李煜的《相见欢》,却不知这首《清平乐》那也还是不懂得思念

《红楼梦》中的这首诗,任何一句都美到极致,写尽了人生冷暖

豪情万丈的李白也有嫉妒人的时候?所以他想用这首诗来一较高下!

诗人王昌龄一生大起大落,下场凄惨,所有的原因都写在了这首诗里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