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范仲淹奉命镇守边关 有感而发写下一首词 全篇都是千古名句

范仲淹奉命镇守边关 有感而发写下一首词 全篇都是千古名句

时间:2020-07-21 08:26:00

相关推荐

范仲淹奉命镇守边关 有感而发写下一首词 全篇都是千古名句

范仲淹,字希文,出生于江南水乡苏州,北宋著名政治家,同时也是才华与人品俱佳的文学家。范仲淹去世后,朝廷赐谥号为“文正”,这是古代文臣的最高荣誉,纵观两千多年封建社会,获得“文正”之谥号的大臣并不多,大约只有三十人。很大一部分人,最早了解范仲淹的事迹,是通过他的《岳阳楼记》。

滕子京重修岳阳楼,想写文章纪念此事,奈何自身水平有限,于是给好友范仲淹写封信,请他出手相助。其实,范仲淹没有去过岳阳楼,但不妨碍他创作,从而有了家喻户晓的神作。千百年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境界,帮助迷茫中的世人走出困境,让心存执念之人豁然开朗,这种超然脱俗的心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非但如此,在文章结尾,范仲淹阐述乐观的济世情怀,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被称为千古绝唱。一直有“北宋无名将,南宋无名相”的说法,笔者不敢苟同,且不说面涅将军狄青,范仲淹的军事才能,也配得上名将的称号,用“文能安邦,无能定国”形容范仲淹,一点问题都没有。

李元昊称帝,建立西夏政权,不久后进犯北宋边关,双方在三川口展开激战,结果宋军战事不利,西夏军队准备长驱直入。形势非常危急,平日里能言善辩的大臣,此时都选择沉默,宋仁宗想到了范仲淹,立即把他召回京城,任命他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火速前往边关防御敌人的进攻。

范仲淹已经五十多岁了,但他没有任何怨言,愿意为君王分忧,为保卫江山社稷拼杀,践行“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准则。根据实际情况,范仲淹采取“屯田久守”之策略,修筑战略工程,同时想方设法联络羌族,以利诱之,以德服之,并且亲自带兵击退敌军。

经过一系列整顿,巩固了西北边防,西夏军队对范仲淹既忌惮又尊敬,称赞他“腹中有数万甲兵”,李元昊主动议和,双方开启长达几十年的和平。镇守边关期间,范仲淹展示出过人的军事才华,深得皇帝赏识,他也没耽误文学创作,有感而发写下一首词,全篇都是千古名句,并入选教材。

《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上片属于景色描写,秋天容易产生伤感之情,如同刘禹锡所言:“自古逢秋悲寂寥。”作为边关守将,范仲淹对秋景的感触更深,运用对比的手法,阐述边塞的风光与南方不一样,成群结队的大雁向衡阳飞去,准备在那里度过秋冬,仿佛没有任何不舍。通过写大雁南飞,烘托出壮阔悲凉之感。

黄昏时刻,军营里的号角响起,同时夹杂着风声、羌笛声,打破原本的宁静。望着连绵不绝的山峰,被雾气笼罩,太阳即将落山,孤零零的城门紧闭。此情此景,不禁想起千里之外的家乡,已经许久没有书信,不知家人生活如何,给自己倒满一杯浊酒,缓解对家乡的思念。也可以理解为,词人先喝了酒,才产生思乡的愁绪。

战事尚未结束,需要继续留守边关,不知何时才能归去。远方响起哀怨的羌笛声,地上布满秋霜,使人更加感到凄凉。夜深人静,将军和士兵都没有困意,戍边的生活太艰辛,将军愁白了头发,士兵也黯然落泪。有人觉得,范仲淹的这首词比较消极,没有“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那般慷慨激昂。

笔者却认为,并不是消极,而是对戍边将士生活与心理的客观描述,复杂而又矛盾的情感交织在一起。渴望建功立业,又想尽早结束战争,将士们可以回到故乡与亲人团聚。范仲淹或许不是圣人,但他趋近于圣人,作为臣子,他屡次因劝谏被贬,却依旧不改初心,以“为君王分忧,为百姓请命”为己任,名利对他来说不重要。

同僚梅尧臣劝他想开点,少管闲事少说话,这样就能少得罪人。范仲淹对梅尧臣的话表示理解,但他不会那样做,并且说了八个字:“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堪称北宋最强音。如此格局,如此气魄,如此风骨,不愧是范文正公,定当名垂青史。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