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古事今说|赤壁之战的真英雄究竟是谁?并不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

古事今说|赤壁之战的真英雄究竟是谁?并不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

时间:2018-11-24 12:46:57

相关推荐

古事今说|赤壁之战的真英雄究竟是谁?并不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

在多数国人的心目中,三国时期的东吴大将、“赤壁之战”的主要策划者和指挥者周瑜,是个气量狭小、心理阴暗、狡诈狠毒之人,很不招人待见。这一点,全拜罗贯中那部著名的小说《三国演义》所赐。

由于个人历史观、价值观的偏好,罗贯中在自己的大作中,扬西蜀而抑魏吴,不遗余力地拔高刘备、神化诸葛亮,丑化曹操、贬低周瑜。尤其是关于赤壁之战的描写,诸葛亮简直是神一样的存在,奇招妙招迭出,比如“舌战群儒”、“离间计”、“锁战船”、“草船借箭”、“借东风”等等。在罗贯中的全力包装之下,诸葛亮一步步走上神坛,似乎他才是打赢赤壁之战的主角和英雄。

为了衬托诸葛亮的高大上,就有必要竭尽全力地矮化、丑化周瑜了。罗贯中不愧为文学大家,很善于使用反衬的笔法。在他的笔下,小心眼的周瑜,因为嫉恨诸葛亮的才华,使出了一系列阴招、歪招,企图算计诸葛亮的性命。从文学的角度看,“既生瑜,何生亮”这句周氏名言,真把一个人的妒忌心理给写活了。那种因嫉生恨、气急败坏却又无可奈何的心态,跃然于纸上。所以,当周瑜因为“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丢丑现眼,从而被活活气死的时候,无数读者不免大呼过瘾解气,包括年轻时期的我。

然而文学终归是文学,《三国演义》写得再好,也是不能将其所述所讲视之为史实的。在真实的赤壁之战中,真正的主角,既不是“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孙权,也不是自诩“皇叔”的鞋贩子刘备,而恰恰是被罗贯中百般矮化、丑化的东吴前敌总指挥周瑜。他在此战中的表现,堪称真的英雄。至于诸葛亮,则连个配角都算不上,起码不能算是主要的配角,充其量算是个跑龙套的。

比方说,按照《三国演义》的描写,是诸葛亮充分发挥自己口才超好、大局观强的长处,在“舌战群儒”、力夺和与战高层论坛大赛冠军之后,才促使东吴的一把手孙权,最终下定了与曹操拼死一战的决心。而事实上,这完全不符合历史事实。真正说服孙权破釜沉舟、不惜一战的,是周瑜而非诸葛亮。

当曹操率领号称八十万大军水陆并进,浩浩荡荡地杀奔东吴而来的时候,面对危局,东吴群臣分成了主战、主和两派。大家各执己见,互不相让。这其中,主和的声音占了上风。作为一国之主的孙权,面对来势汹汹的曹军,在敌强我弱、朝中文武意见分歧严重的情势之下,一时也确实难下是打是和之决心。在这种情况下,东吴大臣鲁肃建议孙权,不妨赶紧召回驻守在外地的大将周瑜,在听取他的意见之后,再做决断不迟。

周瑜是个坚定的主战派,不掺一点假。见到孙权后,他向其详细全面地分析了面临的形势,以及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周瑜的意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曹操说是有八十万大军,其实那是虚张声势吓唬人的,根本不会有那么多。他带来的主力中原兵,充其量也就十五六万人。所收罗的七八万刘表降兵,跟他并不是一条心,没有什么战斗力。第二,曹操的部队远途而来,将士水土不服且病员挺多,是为疲惫之师。而东吴则是以逸待劳,正好可以“敌疲我打”。第三,当下正值冬寒时节,曹操的部队补充粮食和军马草料比较困难,而我方则不存在这样的问题。第四,西北的马超、韩遂,不时从背后给曹操添乱,牵制了他的相当一部分精力和有生力量。第五,也是最重要的一条,曹操的部队都是“旱鸭子”,一见了水就歇菜,而这正是我们东吴兵的优势所在。我们可以以己之长击敌之短,凭借长江天险这样难得的地利,发挥水战的长处打垮曹操。

应当也必须承认,周瑜见解有根有据、眼光精到深刻。分析完了敌我形势之后,周瑜又向孙权自告奋勇了一把。他说,兵不在多而在精,只要划拨三万精兵归他指挥,自己就有把握把曹操打得满地找牙,保住东吴的疆土基业。正是周瑜的这番分析和表态,才让孙权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决定跟曹操开打。孙权不是傻子,他明白亡国之君可不是好当的。既然有取胜的可能,何不放手一搏?于是,就有了孙权当众拔剑砍掉桌子一角的经典一幕:“以后谁再敢提投降二字,就跟这张桌子一个样!”

战斗决心下定之后,自然要研究适当的战术,以及相关的兵力部署问题。在周瑜的主持下,经过一番周密的研究策划,一个“火烧战船”的完美作战方案出炉了。这个直插曹军软肋的行动计划,原创版权也并不属于诸葛亮,而是那个跟周瑜上演“愿打愿挨”双簧戏的部将黄盖琢磨出来的。从善如流的周瑜,断然采纳并完善充实了这个计划。结果地球人都知道,曹操的无数战船和将士,便在冲天大火之中,被烧得“灰飞烟灭”了。至于诸葛亮那神乎其神的“借东风”,并不是历史事实,只可以当做一段神话故事来读。

当然,诸葛亮的老板刘备,也率领自己的部下参加了赤壁之战。很多人在论及这段历史的时候,都会用“联吴抗曹”这类的说法。这种说法,意思是刘备在前而东吴在后,给人一种刘备主动、东吴被动的感觉,似乎刘备、诸葛亮是这次抗曹联合战线的主导者。其实情况正好相反,是孙权和周瑜接纳收容了刘备的残部,真正的主导者是他们。当时刘备手下的几千残兵败将,在曹操的大军面前,战斗力与所能起的作用,几乎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周瑜之所以把他们编入自己的战斗序列,大约是抱着一种“苍蝇也是肉”的心态,有他五八,没他四十而已。

作为实力弱小一方的将领,面对不可一世的强敌,周瑜没有手足无措,更没有被吓破胆。他沉着冷静、临危不乱、敢于担当,以坚定的战斗意志、周密的计划安排、完美的临阵指挥,导演了一场名留青史的经典战役,成为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典范。这样的表现,绝对当得起“英雄”二字。至于刘备和诸葛亮为打赢这场战役所做的贡献,跟周瑜相比,完全不是一个等量级的。

至于周瑜的人品,也并不像《三国演义》描述的那样不堪。据有关史料记载,周瑜不仅是个大帅哥,而且多才多艺,琴棋书画样样都能拿得起,尤其是特别精通音律。即使是在喝多了酒以后听音乐,乐队中不管是谁弹错了一个音符,他都能立马听出来,并扭头去看那个出错者。当时弹琴之人多为妙龄女子,因为周瑜才貌双全,简直是帅呆了、酷毙了的男神一枚,因而不少操琴女子为了让他多看自己一眼,常常故意把乐谱弹错。“顾曲周郎”这个成语,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当然,这个成语在现代语境中的使用频率,已经比较低了,不少人可能并不了解它的含义与来历。

有些人的帅,是爹妈给的。有些人的酷,是耍出来的。而有些人的帅和酷,是从骨子里发散出来的,比如周瑜。在这世间,有一种帅和酷,叫做“顾曲周郎”。这才是有内涵、有深度的,真正的帅和酷。那些爱卖帅耍酷的小鲜肉们,听明白了没?

气量高雅,谦逊宽容,是不少历史人物对于周瑜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显然跟心理阴暗、气量狭小、不能容人、狡诈算计等等说法挂不上号。有一件事很能说明周瑜的胸怀和人品。军阀袁术看中了周瑜的才华,曾经开出了比较优厚的条件笼络他。但周瑜认为袁术是个精于算计、心胸狭隘的蝇营狗苟之徒。即便他的实力比较雄厚,也不是那种值得自己为他出力的明主,因而断然予以拒绝了。

投靠到孙策门下之后,孙策把他当做亲兄弟一样看待,信任有加。临终之前,还专门委托他辅佐自己的弟弟孙权。如果周瑜真像《三国演义》描述的那样,以孙策的为人,是不会如此信任重用他的。孙权接班以后,曹操曾派出特使,要挟他把一个儿子送到魏国作为人质。在孙权犹豫为难之际,是周瑜的一力劝阻,才使他打消了这一念头。从这件事情上,也可以看出周瑜的为人。作为周瑜的同事,大将程普曾如是说:“周公瑾不愧为真君子,跟他交往,就像喝陈年好酒一样,不知不觉就能让人陶醉了。”那个在《三国演义》当中被周瑜、诸葛亮当傻子一样耍弄的蒋干,对周瑜则给出了这样的评价:“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间。”

不错,周瑜是为孙权出过扣留软禁刘备、并借机收编其残部这样的主意,但是没有被其采纳。周瑜此举,目的也是为了东吴的国家利益,无可厚非。以刘备的为人来看,他确实经常偷偷摸摸做些算计蚕食东吴地盘的勾当,就像如今西南方向那个叫人恶心的阿三。如果任其坐大,对东吴形成一定威胁、进而危害东吴的根本利益,是可以肯定的事情。所以,周瑜提出这样的建议,应系各为其主之举,跟心胸狭窄、阴险算计之类的说法,还是不搭界。

赤壁战后不久,在一次与曹军的战斗中,身先士卒、亲临一线作战的周瑜,不慎为曹军流箭所伤。他的伤势很重,曹军将领曹仁以为他支持不住了,就想乘人之危,“宜将剩勇追穷寇”一把。大敌当前,周瑜带伤忍痛到阵前坚持指挥,自知不是对手的曹仁,见状赶紧乖乖收兵撤退。如此战斗精神,岂是狡诈宵小之徒所能具备!

两年后,周瑜带兵讨伐西蜀。行军途中,身染重病,不幸英年早逝,年仅三十六岁。周瑜的患病,是否与那次被曹军流箭所伤有关,不得而知了。但不管怎么说,周瑜不是因为玩心眼失败,而被诸葛亮气死的,是可以肯定的事情。这样的英雄豪杰,居然能被小儿科的把戏活活气死,罗贯中可真敢编。

世间形成扬诸葛而贬周氏的舆论氛围,应该是发生在《三国演义》问世之后的事情了。在这之前,无数名人骚客都把周瑜视为赤壁之战的真英雄,真没人把这笔帐计算在诸葛亮的头上。“魏吴争斗决雌雄,赤壁楼船一扫空。烈火初张照云海,周瑜曾此破曹公。”这是诗仙李白的大作,诗中只说“魏吴争斗”、“周瑜破曹公”,并没有诸葛亮什么事儿。至于大文豪苏轼那首著名的《赤壁怀古》,亦称赤壁为“三国周郎赤壁”。上演“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活剧的,还是“当年公瑾”,仍然没有诸葛亮什么事儿。

以真实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为背景板的文学名著,对于某些历史人物的好恶评价,影响堪称巨大。但是文学不能当做历史来读,这是一个基本的常识。草根百姓容易被文学名著所误导,尚情有可原。而后世一些文史专家们,也被罗贯中忽悠得猛劲拔高神化诸葛亮,忽视乃至贬低丑化周瑜,就很是不应该了。

呜呼,堪为真英雄的周公瑾!

作者简介:王离京,笔名谷荻,男,山东寿光人,1958年生于北京,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中文系。做过知青、工人、教师,曾任省直机关处长、大学领导干部,二级警监。散文作家,系中国作协会员,发表出版作品累计三百余万字,多次获奖并入选多种选本。相关作品成为国内外多家著名高校图书馆馆藏书目,两度入选山东省中小学生寒暑假读一本好书活动前十位重点推荐书目。

壹点号谷荻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