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古代儒家礼教的背后是什么 我们现在还是礼仪之邦吗?

古代儒家礼教的背后是什么 我们现在还是礼仪之邦吗?

时间:2020-08-28 01:28:19

相关推荐

古代儒家礼教的背后是什么 我们现在还是礼仪之邦吗?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

子曰:“绘事后素。” 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论语·八佾第三》

“素以为绚”与“绘事后素”两句,前人之解(不在此赘述)总觉不通,而全章之义尽在于此。

我理解为本章“洗尽铅华见真淳”之意一以贯之:“素以为绚”即平淡之极有若绚烂;“绘事后素”即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这样就可以很好的解释“礼后乎?”:礼之本为仁为义为道为德,礼之表现为“礼仪”,自然繁琐无比,而由礼仪入礼,而后入仁义,而后入道德,则“从心所欲不逾矩”,是为“后素”,是为礼后素。

这样也可以回答为什么孔子说“始可与言诗已矣”:诗,指的即是《诗经》,也是“诗”这种文学,纵观《诗经》,皆情真意切,简单之极而又绚烂多彩;作诗也要如此,如《诗经》一般,其最高境界便是归于平淡简单。

如果孔子只是认为子夏把这句诗句给解对了,也没有必要说“起予者商也”了——看来孔子当时之前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子夏一说才豁然贯通。

其实,这一章里隐藏着一个三位一体的关系,即“绘”、“礼”、“诗”三位一体,这三种事物有什么东西以一贯之呢?三者皆为人文之事,人文之事贵在本真,即“素以为绚”。此谓“绘”事、“礼”事、“诗”事一理也,也就是“起予”的所在了。

《论语·八佾第三》通篇言礼,礼不是礼教、不是礼仪。本章就是旨在强调学礼、用礼不可忘礼之本,不可被礼(教、仪)的(绚烂繁琐)外表给蒙蔽。所以后世盛行的“吃人的礼教”,实不是圣人本意,相反却正是圣人所担心的——担心的真有道理,果不幸被言重。

而今人若因误解圣人之意,将“礼”不分青红皂白,一棍子打死,中国“礼仪之邦”的传承则止于此。

再补充一句:我所谓“中国‘礼仪之邦’的传承则止于此”中的礼仪当然不是礼仪本身,而是礼之本——中国的礼仪从未断绝,在今天也是繁荣昌盛,只不过离“礼”却是越来越远。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