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深圳中考语文作文题目解析和部分题目新鲜出炉了!

深圳中考语文作文题目解析和部分题目新鲜出炉了!

时间:2018-09-22 00:08:53

相关推荐

深圳中考语文作文题目解析和部分题目新鲜出炉了!

语文,作为每年中考开考的第一个大主科,其占分比重最大的作文题目,也历来是备受大家关注的焦点。那么,在上午刚刚结束的语文中考考试中,作文题目和其他的部分题目也已出来了。现根据学生的回忆大致整理如下:

作文题目,为半命题作文:我和深圳__ 的细节。

解析:这个题目,估计会出乎很多老师和学生的意料,因为,这个题目,不好套作。不过,也并不难写,只要你懂得把这个题目理解为“我和深圳的_ 故事”,思路就一下子打开了。其实,命题人的本意,就是让学生无法套作,鼓励学生平时更多地观察生活,把眼睛往下看,往近看,多关注身边那些感动或温暖人心的平凡人和平凡事,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

因此,在写作时,可以写我和深圳陌生人或熟悉人的感人故事,并且注意选取几个小事或小片段来进行详细地描写,就很能很轻易地写出来了。如果写陌生人,可以写我和清洁工(《我和深圳城市美容者的细节》)、义务交通管理员(《我和深圳义务交通管理员的细节》)、公交车司机或参加社会实践时的教官等等;如写熟悉的人,我们可以将此题目补充为“我和深圳美妈的细节”、“我和深圳怪才老师的细节” “我和深圳达人同桌的细节”、 “我和深圳体育中考的细节”等。学生在校时天天与老师和同学打交道,写老师和学生是最好写了。只要你写的是作为学生的“我”,发生在深圳的人或事,就可以了。

不过,要想拿高分,就要看谁的选材更新颖,语言和书写功底谁更好了。

古诗文默写,有考周敦颐《爱莲说》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文言文,课内考的是孟子的《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至于课外,好像是《吕氏春秋》里的选文。现代文阅读,第一篇不出我的所料,果然考的是议论文,文章是宋威写的《涵养几分静气》。另一篇考的是冯骥才的《贺兰人唱灯影子》。

至于名著阅读,考的是被誉为“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的老舍的名著《骆驼祥子》中一个选段。 其中一道题目,要求学生谈一谈虎妞、老马、孙侦探其中一个人对祥子的影响。

看到了吧,题目其实并不难的。而且,学生考后也跟反映说,此次考试的基础题都不难,就是作文有一点难度而已。以致我班有个学生,竟在吃饭遇见我时十分兴奋地跟我说:“老师,这次语文中考题,是我做过的所有语文试卷中,觉得最容易的一次。”

附《涵养几分静气》和《贺兰人唱灯影子》两文全文,如果大家有兴趣,不妨找一找《涵养几分静气》一文的论点:

涵养几分静气

文/宋 威

一则故事,读来耐人寻味。父亲丢了一块表,抱怨着四处寻找,可怎么也找不到;等他出去后,儿子悄悄进屋,不一会儿就找到了。父亲很好奇,儿子则回答:我就安静地坐着,听到滴答滴答的声音,表就找到了。

这就是“心静”的力量。“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一事当前,苦恼抱怨无济于事,烦躁惊慌也于事无补,唯有稳住阵脚、静下心来、凝神细思,方能寻觅解决之道。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一语道破“静”的重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坚守内心的宁静,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见天地之精微,察万物之规律。那么,“静心功夫”从何处得来?

“不奋发,则心日颓靡;不检束,则心日恣肆。”涵养静心功夫,离不开严格的自律。毛泽东同志在湖南一师求学时,特意到最喧闹的地方读书,目的就是锻炼意志,让自己能够胸怀静气,心绪不受外界所扰。为了让自己安静下来,有人给自己定下“静坐”的“日课”,坚持每天独坐两小时,终于改掉了身上浮躁的毛病。严格的自律,助人逐渐养成宁静、专一的心态,让人虽得意而不忘形、处困顿而不沉沦、临诱惑而不摇摆,也因静而明志,因静而生慧。

有人说,每临大事有静气。大事当前的静心功夫,往往得益于艰难困苦的历练。苏轼《书舟中作字》记载,一次乘船途中,滩险舟危,舟中士子面无人色,唯独他“作字不少衰”。这份从容盖因其“更变亦多矣”,所以能临事不惧,处变不惊。可见,不惮于在难事、烦事、急事、苦事上多磨炼,就能将内心打磨得成熟豁达,沉稳有定力,不再拘泥于一时一事的得失;多经历几番雨疏风骤的洗礼,耐得几回兴衰荣辱的打磨,就能在大事来临之时,气定神闲、沉着冷静,抵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

读书以养性,书画以养心。“静心功夫”,还可从读书中来。寂寞忧愁时读一阙《定风波》,心会变得豁达敞亮;委屈不平时读一卷《宽容的哲学》,能收获“既忍且耐”的智慧。身处低谷之时,从书中汲取前行的力量,纵使“山重水复”也终将迎来“柳暗花明”;得意之时,时常读书以自省,也才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端起沉甸甸的书本,走进书中的世界,浮躁之气便能荡涤一空,久而久之,自然能寻得“此心安处”。

古人云:“人心多从动处失真。若一念不生,澄然静坐,云兴而悠然共逝,雨滴而冷然俱清,鸟啼而欣然有会,花落而潇然自得。何地无真境,何物无真机。”涵养几分静气,绝非暮气沉沉,而是多一些沉潜、少一些浮躁,多一些从容不迫、少一些进退失据。“静心”的功夫,助人眼界开阔,胸襟豁达,挺过如磐风雨,包容万千气象,寻得生命真谛。(《 人民日报 》01月16日 04 版)

贺兰人唱灯影子

文/冯骥才

身材矮小的张进绪一旦入戏,便有股子霸气,好似天下事的兴衰,戏中人的祸福,全由他来主宰。后台是他的舞台。他略带沙哑的嗓子又唱又说又喊又叫,两只手把一桌子的皮影折腾得飞来飞去。看他的表情真像站在台上唱戏演戏一般,给我以强烈的感染。但在布幕那一边,却早化成戏中一个个性情各异的灯影子了。

当我回到布幕前边,坐下来细细品赏,便看出他演唱的高超。他不单唱得味儿如醇酒,大西北的苍劲中,兼有黄河滋育的柔和;那些灯影子的举手投足,则无不鲜活灵动,神采飞扬,而且居然能随着说唱和音乐的节奏,摇肩晃脑,挺胸收腹;甚至连同手指头也随之顿挫有致。一时觉得,这唱不是张进绪唱,分明是灯影子在唱。于是,灯影、乐声和剧情浑然一体。如今的贺兰还有多少人有这种功夫?

据说,此地的皮影是一百多年前由一位名叫赵小卓的满族人从陕西带到宁夏来的,后来由贺兰县几位颇具才情的村民接过衣钵,继承发扬,在皮影制作、演唱风格上融入本地的文化与气质,深受百姓热爱。这种“唱灯影子”不单在贺兰县这一带扎下根,成了气候,影响还远及银南、隆德、盐池和内蒙古鄂托克旗等地。据说,当时传承赵小卓皮影戏的有刘派(刘有子)和张派(张维秀)两家。但刘派后继无人,人亡而歌息;张派却传了下来。难得的是今儿的传人张进绪的禀赋依然很高,又深爱这门古艺,所有家传皮影和演奏器具都好端端保存至今。时下,逢到各乡各村举办节庆或喜事,都会请他去演出助兴。届时,他弟弟、妹妹、孩子全是伴唱奏乐的成员。如今这种家庭化的影戏班子,已经非常罕见,传承人的水平又如此之高,真叫我们视如珍宝了。

于是,我扭头对坐在身边的贺兰县的县长低声建议,要全力保护好张家的皮影戏。一是要在经济上贴补传承人的后代,保证其薪火不断,二是设法将张家的老皮影保存起来。演出使用的皮影,可以到陕西华县按照本地的老样子订制一批新的。希望县里考虑给张氏皮影建个小小的博物馆,保存和见证贺兰人“唱灯影子”的传统。三是为张家皮影多创造一些演出机会,使其保持活态。四是把皮影送进当地学校,送进课堂,培养孩子们的乡土文化情感。

话说到这里,忽见白晃晃布幕上,秦将王翦向敌军首领掷出手中宝剑。这宝剑闪着寒光,在布幕上飞来飞去。一时,锣鼓声疾,唱腔声切,气氛颇是紧张与急迫,忽然哐地一响,飞剑穿透敌首脖颈,顿时身首异处,插着宝剑的首级在空中停了一下,然后“啪”地掉在地上。这一幕可谓触目惊心。满屋看客都不禁叫好。我忽想到:这么好的贺兰人的唱灯影子,可千万别只叫我们这代人看到。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