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红楼梦》点评27:《石头记》第一回诗词歌赋综评

《红楼梦》点评27:《石头记》第一回诗词歌赋综评

时间:2024-05-15 08:14:45

相关推荐

《红楼梦》点评27:《石头记》第一回诗词歌赋综评

《石头记》第一回诗词歌赋综评

(红楼梦诗词歌赋系列二)

古时的文体,大约十六种,表、说、记、铭、序、辨、传、诏为应用体裁,神话、寓言、诗歌、论疏、书信、赋文、散文、骈文等为文学体裁。诗歌、赋文又并称为诗词歌赋,其中又包括很多小类,我们在点评过程中逐一作介绍。

一、诗

言说心志、抒发情感的押韵文字,我们统称为诗。最早见于战国文字,本义是把心中的思想表达出来的语言,后延伸至比喻美妙而富于生活情趣或能引发人强烈感情的事物等。《毛诗·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诗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有不同的体式大约五种。

一是古诗,在三国之前流行,大多为四言,不限格律,不限长短,但有韵。如《诗经》中所载三百一十一篇,三国时曹操的《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便是这一类体式的代表。

二是乐府,在秦汉时流行,宋之后便很少有人作乐府。乐府是秦汉时所设立的官方管理音乐的机关,主要职责是收集编纂各地民间音乐、整理改编并创作音乐、进行演唱及演奏等。乐府较古诗更为自由,二至八言均用,甚至混合使用,以五言为主,句子长短一致的为齐言,不一致的为杂言;不限格律,不限长短,但有韵,或句句押韵,或隔句押韵,也有隔两三句才押韵的。如《上邪》《陌上桑》《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木兰辞》便是这一类体式的代表。

三是古绝,起源于三国,流行于两晋南北朝至唐代初期。四句一首,为断句,陈代徐陵的《玉台新咏》收有四首五言诗,题为“古绝句”;四句之后如果还继续写,称为“连句”或“联句”。以五言、七言二韵为主,不限格律,大多为四句即止。如曹植《七步诗》便是这一类体式的代表,后来经过鲍照、谢朓、庾信等人的发展,从稚嫩至成熟。

四是律诗,起源于唐代,一直流行至今。唐诗在古绝的基础上,限律限韵(平水韵)。常用的有五种:五绝、五律、七绝、七律、排律,绝为四句,律为八句,排律不限。每一种都有四种格式,以首句起收进行区分:平起首句押韵、不押韵,仄起首句押韵、不押韵。四、八句的不允许转韵,排律或一韵到底,或允许转韵,转韵时两韵一转或四韵一转。

五是现代诗,起源于民国,流行至今。现代诗即是以白话文写诗,不限句式、不限长短,起初是有韵的,象是赋文体的白译,随着发展大多韵已不在,与散文接近。

第一回有诗六首,具体如下:

S1浮生着甚苦奔忙(韵),盛席华筵终散场(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仄中平仄仄平(韵)。

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谩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韵)。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中平仄仄平(韵)。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格律:七律,平起首句押韵式,平水韵下平七阳。律诗创作有三个要点:一是不允许重字,本诗苦字重复;二是句式中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五字处虽说不论平仄,但一般都分明,应平而仄或应仄而平的称为拗句(自救句),本诗二句终字处可平可仄,但用仄更佳;三是分首(一二句)、颔(三四句)、颈(五六句)、尾(七八句)四联,一般遵循起、承、转、合的叙事、抒情规律,颔、颈两联必须对仗工整。

赏析:本诗作者为脂砚斋,是《石头记》全书的情节反映、思想总结、作书本旨。奔忙、散场、悲喜、一梦、啼痕、抱恨都是书中情节的反映,奔忙、悲喜是前八十回情节,散场、一梦是八十回后情节,啼痕、抱恨是作书之前的反刍情节,尾联是作书时的情节。本诗的思想,同《好了歌》《好了歌解注》是一致的,都是告诉读者:荣华富贵是过眼云烟,喜怒哀乐回想起来也是荒唐事情,以致后来悔又无益、愧则有余的无可奈何。尾联告诉读者,作者为什么写这本书。字字是血,是警世、是教训,作者十年的辛苦,重用一苦字,是希望读者不要草草读过,辜负了作者的苦心。应以观他人苦痛,解自己苦痛的眼光去看《石头记》这本书。

S2无材[才]可与[去]补苍天(韵),枉入红尘若许年(韵)。

中平[平]中仄[仄]仄平平(韵),中仄中平仄仄平(韵)。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寄[记]去作奇传(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仄平平(韵)?

格律:七绝,平起首句押韵式,平水韵下平一先。七绝创作有三个要点:一是不允许重字,本诗若按通行本将“与”改为“去”,则与末句中的“去”重复;二是句式中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五字处虽说不论平仄,但一般都分明,应平而仄或应仄而平的称为拗句(自救句);三是全诗必然是四句,一般也遵循起、承、转、合的叙事、抒情规律,四句可对仗,也可不对仗。

赏析:本诗作者为石头(通灵宝玉),前两句讲述的是石头自己的经历,后两句写的是石头对这部书的期望,当然这也是作者借石头之言反照自身。通行本改了三个字,虽然于格律无关,意思却有些偏差。“材”字作者意在讽刺上层建筑所需治世良才,是没有思想如木头一样的“材”;“与”是参与,没有“去”字那么霸气,但作者意在讽刺清朝初期歧视汉人,特别是明朝遗老,连参与的资格都不给予;“寄”字是作者对本书的传播期望,希望能够远远传播,而不是记一本摆在家里自己赏玩的意思。请看点评十二《<石头记>的故事来历说了些什么》第三部分。

S3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韵)!

中仄仄(应仄成平)平平,中平(应平成仄)平仄(应仄成平)仄(韵)。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韵)?

中平仄仄平,中仄平平仄(韵)。

格律:五绝,如果按格律来讲,应为仄韵诗仄起首句不押韵,然以此格律,一句“荒”字、二句“把”“酸”共三字出律,如果不按格律,我们当作五言古绝看即可。从韵来看,如果以平水韵衡量,“泪”字为去声四寘,“味”字为去声五未,错韵,如果以词林正韵衡量,“泪”“味”均在第三部去声,合韵。这样的问题,在《石头记》的诗作中还有,当然我们不能以手中的某一本韵书去衡量全部的诗作,如果以平水韵衡量王维的诗,出律的地方也多。

赏析:本诗的作者就是曹雪芹,既是第一回回前诗(标题诗),也是全书的外形反映,结尾以“谁解其中味”的问句,提醒读者读《石头记》须倒食甘蔗,照《风月宝鉴》须反照。请看点评十二《<石头记>的故事来历说了些什么》第七部分。

S5惯养娇生笑你痴(韵),菱花空对雪澌澌(韵)。

中仄中平仄仄平(韵),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韵)。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中平仄仄平(韵)。

格律:七绝,仄起首句押韵式,平水韵上平四支。

赏析:本诗作者癞头和尚(茫茫大士),前两句预言甄英莲下一步的处境,后两句预言甄家变故。请看点评十六《甄士隐家姓名小解》第一部分。

S6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韵)。

中仄平平仄,中平仄仄平(韵)。

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韵)。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韵)。

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韵)?

中仄平平仄,中平仄仄平(韵)。

蟾光如有意,先照[上]玉人楼(韵)。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仄平平(韵)。

格律:五律,仄起首句不押韵式,平水韵下平十一尤。

赏析:本诗作者贾雨村。请看点评十九《贾雨村为官前的小小才能》第一部分。

S8时逢三五便团圆(韵),满把晴光护玉盘[栏](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仄中平仄仄平[平](韵)。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格律:七绝,平起首句押韵式,词林正韵第七部平声。如果以平水韵衡量,则“圆”字为下平一先,“盘[栏]”“看”为上平十四寒,不在一个韵部,错韵。“看”此处读平声。

赏析:本诗作者贾雨村。请看点评十九《贾雨村为官前的小小才能》第三部分。

二、对联

又称“楹联”“对子”“对偶”“门对”“春联”“桃符”“春贴”,是写在纸、布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是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亭、台、楼、阁随处可见,家家户户年关都贴。要求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分上联和下联,单联字数从一起不限多,只要求上下联字数、句式对等,平仄协调,无需押韵。类型非常复杂,按用途可分为通用、专用,通用中如春联,专用中有贺、挽、赠、勉、行业、言志、咏物等区分;按字数可分为短联(十字以内)、中联(十一字至百字)、长联(百字以上);按修辞手法,可分为言对、事对、正对、反对、工对、宽对、流水对、回文对、顶针对,也可分为比喻、夸张、反诘、双关、设问、谐音,还可分为嵌字、隐字、复字、叠字、偏旁、析字、拆字、数字。

第一回有联二副,具体如下:

S4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中仄平平平仄仄,中平仄仄仄平平。

赏析:此联挂在太虚幻境牌坊上,用了回文、复字手法。所谓回文即是倒着读也通,且意思相近;所谓复字便是一句中重复使用相同的字。请看点评十四《从太虚看古今世界观》第三部分。

S7玉在匮[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中仄仄[仄]平平仄仄,中平平仄仄平平。

赏析:此联作者贾雨村,用了双关、谐音、嵌字等手法。所谓双关即是有多重含义,所谓谐音就是与其他字同音、近音,如“价”谐音“贾”,所谓嵌字便是联中嵌入了其他需要表达意境的字,如“玉”“钗”,分别表示“林黛玉”“薛宝钗”。请看点评十八《试想贾雨村之联与钗黛有关》、点评十九《《贾雨村为官前的小小才能》第二部分、点评二十《当年甄士隐倒底做错了什么》。

三、歌

歌是音乐重要的组成部分或表现形式,起源于古时的劳动号子。在全世界都得到了长足发展,在中国古代,常以诗为唱词,称为诗歌。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有固定格式的词、固定的音律,一种是没有固定格式的词、也没有固定的音律。固定格式的词,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流行格式,春秋、战国时流行如《诗经》,汉代流行《乐府》,两晋南北朝唐代流行《诗》,宋代流行《词》,元代流行《曲》,明清之际流行《剧》(由曲衍生)。没有固定格式的歌,既没有固定格式的词,也没有固定格式的音律,可以按不同场景、不同心情随时编创,如青海花儿、陕西信天游、东北二人转、河南梆子、云南打歌,各地、各民族有不同的特色,能够被普遍传唱的,称为流行歌曲。

第一回有歌一首,名为《好了歌》,具体如下:

S9世人都晓神仙好(韵),惟有功名忘不了(韵)!

中平中仄平平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仄仄仄(韵)。

世人都晓神仙好(韵),只有金银忘不了(韵)!

中平中仄平平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仄仄仄(韵)。

世人都晓神仙好(韵),只有姣妻忘不了(韵)!

中平中仄平平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夫妻[君生]日日说恩情,夫[君]死又随人去了(韵)。

中平[平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仄中平平仄仄(韵)。

世人都晓神仙好(韵),只有儿孙忘不了(韵)!

中平中仄平平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格律:虽然称为歌,但还是有一定格律的,格律上与七言排律(八仄韵)相近,但又有较大区别,有三仄的小遗憾,此歌共十二仄韵(词林正韵第八部上声),特别注意的是忘字处读阳平。

赏析:本歌出自跛足道人,以七言四句为一段,分四段阐述《石头记》八十回后功名、财富、夫妻、子女四重问题。请看点评二二《<好了歌>是全书的总结》。

四、赋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赋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对方向发展,叫做“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著名的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曹植的《洛神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赤壁赋》、庾信的《哀江南赋》等。赋文体应用相当广泛,表、说、记、铭、序、辨、传、诏八大应用文体中,在叙事、抒情部分也常用赋的形式。

第一回有赋一篇,我们通常称为《好了歌解注》,具体如下:

S10陋室空堂(韵),当年笏满床(韵),衰草枯杨(韵),曾为歌舞场(韵)。

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中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

蛛丝儿结满雕梁(韵),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韵)。

平平中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韵)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韵),如何两鬓又成霜(韵)?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韵),平平仄仄中平平(韵)?

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韵)。

仄仄平平仄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仄仄中平平(韵)。

金满箱,银满箱(韵),展眼乞丐人皆谤(韵)。

平仄平,平仄平(韵),中仄中仄平平仄(韵)?

正叹他人命不长(韵),那知自己归来丧(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中平仄仄中平平(韵)!

训有方(韵),保不定日后作强梁(韵)。择膏梁(韵),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韵)!

仄仄平(韵),中平仄仄中仄平平(韵)。仄平平(韵),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韵)!

自[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韵),昨怜破袄冷[寒],今嫌紫蟒长(韵)。

仄[平]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韵),中平中仄仄[平],平平仄仄平(韵)。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韵),反认他乡是故乡(韵)。

仄平平仄中仄中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甚荒唐(韵),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韵)!

仄平平(韵),仄平中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格律:赋也是有格律韵的,一般不用长平、长仄,但在多字句的停顿处,应当作单句来看。这篇赋,属于律赋,“律”是格律,指作赋必须遵守的对仗、声韵的限制。唐代进士科举考试命题作赋,除须遵守俳赋对仗声律要求外,还限定了表示立意要求的韵脚字,一般为四言两句八字,即限八韵,宋代试赋沿袭唐制。后世便通称这类限制立意和韵脚的命题赋为“律赋”。南朝俳赋的对仗、声韵有一定讲究,但未形成格律。宋陈鹄《耆旧续闻》卷四:“四声分韵,始於沉约。至唐以来,乃以声律取士,则今之律赋是也。”姚华《论文后编·目录中》:“今赋试於所司,亦曰律赋。时必定限,作有程式,句常隔对,篇率八段,韵分於官,依韵为次,使肆者不得逞,而谨者亦可及。自唐迄清,几一千年。”本篇既可称为歌,也可称为律赋。使用词林正韵第二部二十三韵,其中前半段五平韵一仄韵、四平韵一仄韵,以示激扬,后半段全用平,以示颓丧。

赏析:本赋作者甄士隐,主要形容南明时期的社会场景和归纳《石头记》诸人的结局。请看点评二三《<好了歌解注>中的社会形态》、点评二四《<好了歌解注>是全书人物的结局归纳》。

(水木森二〇二〇年八月九日)

本文参考文本:《红楼梦》第一回。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