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李白因一首诗差点断送自己的性命 后人怀疑这首诗不是他的作品

李白因一首诗差点断送自己的性命 后人怀疑这首诗不是他的作品

时间:2019-12-01 02:05:27

相关推荐

李白因一首诗差点断送自己的性命 后人怀疑这首诗不是他的作品

李白因一首诗差点断送自己的性命,后人怀疑这首诗不是他的作品

从古至今有很多才华横溢的才子,他们有的怀才不遇,有的恃才放旷,他们很多人不缺乏才情,想要用自己的才华建功立业。但是也有很多怀才不遇的才子,他们空有一身才华,却无报效家国的机会。唐朝诗人崔珏写的一首诗《哭李商隐》里面就有一句诗句传唱至今,“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这句诗就是很多怀才不遇的才子最真实的写照。古往今来,很多胸有大志、满腹经纶的才子,他们都有着报效家国的豪情壮志,可是却没有被人赏识。

很多才子诗人都是在这种怀才不遇的情况下,只能终日饮酒作乐,郁郁不得志。其实古时候“怀才不遇”的现象还是很多的,这种情况也不能全部归功于古时候的人才选拔制度,我们都知道在古时候那种情况下,对于很多人来说考取功名才是唯一的出路,对于普通人来说,只有考取功名,成为国家栋梁之才,才能够不负此生。

其实古时候的选拔人才的制度,只是为了选取那些可以为朝廷效力的能人,所以那个时候很多人对于才华有一个误区,那就是认为有文采就是有才华,其实在现在我们应该有很深刻的认识,哪怕你文采再好,但是你不一定适合带兵打仗,也不一定适合为官一方。古时候很多才子都认为自己很有文采,所以就认为自己也可以治国安邦,认为自己会写几首好诗,就认为自己有平定一方的才华。这是一种错觉,这样的理解也是不对的。

古时候,那些才华出众的大诗人、大才子们,其实在我们眼里他们很多人都只是有些才华的书呆子。真的让他们进入朝廷,也许他们连为官之道都不懂,也许连在官场生存的技能都没有,这样他们如何能够建功立业呢。今天我们就来说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李白我们都应该不陌生,我们小时候上学都知道,这是一个有名的大诗人,小学的时候我们都知道他是一个怀才不遇的才子,但是李白的才华其实也只限于他的诗,很多人都认为他不具备为官的才能,也不具备为将的才能。

其实李白在年轻的时候也跟我们现在很多青年一样,都有着豪情壮志,大有一举成名惊天下的气势。他渴望能够凭借自己的才华报销朝廷,想要做出一番大作为。从他的很多诗句里面我们都可以看到这一点,他想要像他的偶像张良那样“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他也想像战国名将乐毅一样被皇帝重用,“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他有一颗想要做大事的心,可是却不具备这样的才能。

我们都知道李白非常有才华,但是我们没有听说过他有做官为将的能力,他的才华在我们现在看来只是一个很有文采的文学家。当时的他拿着自己的诗文游走于王侯将相之间,希望能够得到他们的重用,不能说他没有机会,只是这些人看不上他的能力。最终唐玄宗根据他的才华给了他一个翰林学士的职位,让他成为一个文学侍从。这个当然跟李白的预想差太远,于是没做多久就辞职了。

李白又一次机会来了,在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逃往蜀地,认命皇子永王李璘担任江南四道节度使、江陵郡大都督,带领数万大军坐镇江陵,当时李璘为了守住江南,大量招揽人才,扩充军力,为唐玄宗阻击安史之乱的叛军。李白当时听到这个消息立马赶过去,永王李璘也听说过他的名字,于是认命他为自己的幕僚。

李白当时非常高兴,为了自己即将要大显身手而开心,他渴望能够在平定安史之乱的事情上大展身手。从他的诗中可以看出“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他把自己比作东晋名将谢安,幻想自己可以平定安史之乱。

然而他没有看清永王的野心,《资治通鉴》里面记载,永王坐镇江淮,手握重兵,江淮自古以来都是朝廷重地,兵肥马壮之后,永王有了野心,拥兵自重想要在江南建立自己的小朝廷。可是李白居然一点没有看出来永王的野心,身为永王的幕僚,李白居然一点都没有看出来。甚至在永王私自出动水师想要攻占江南重镇广陵的时候,李白还在极力歌颂他,他以为永王这次出兵是要平定安史之乱的叛军,更是写下了“诸侯不救河南地,更喜贤王远道来”的诗句。他甚至在行军的途中写下了歌颂永王的是十一首诗,对永王极尽赞美。其中有一首诗后来给自己惹了大祸,毁了自己的前途。

这首诗是这样写的:祖龙巡海不成桥,汉武寻阳空射蛟。我王楼舰轻秦汉,却似文皇欲渡辽。这首诗用了三个典故,秦始皇营建海中桥、汉武帝枞阳射蛟龙、唐太宗李世民渡辽河征辽东。这首诗是李白一生中最后悔的一首诗,仅仅为了讨好一个皇子,惹翻了两个皇帝,此后更是断送了自己的前程,甚至是性命。

这首诗问题出在哪里呢,永王只是唐玄宗的一个普通皇子,当时的唐朝有太上皇唐玄宗,还有唐肃宗李亨,永王只是一个皇子,没有皇位继承权,也不是太子。把一个普通的皇子比作秦皇汉武和前代皇帝李世民,这在古时候是大忌。更何况,在唐玄宗还在世,唐肃宗还在位的情况下,他把一个皇子比作唐朝的李世民,这让他们两个人怎么想,后来李世民的这首诗被判定为反诗。

当时永王在安史之乱强敌压境的情况下,挑战内战不得人心,很快就失败了。这个时候李白才明白,自己从始至终都没有得到永王的重用,但是当时他歌颂永王的诗却流传开了,所以李白被打上了永王的烙印,他也无力为自己狡辩。李白被朝廷列为反叛的重犯,被定为死罪。当时幸亏有大将郭子仪力保他,郭子仪当时知道李白只是一个不懂政事的书呆子,绝对不会有反叛之心,最后郭子仪请求用自己的官职为李白赎罪,最后唐肃宗看在郭子仪的面子上把李白流放到夜郎。还记得当年李白为王昌龄的遭遇还写了首诗: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没有想到自己也流落至此。

李白从此再也没有远大抱负了,自己也彻底的被唐朝皇帝抛弃,前途也就此终结。李白从夜郎被赦免之后回来,重获自由,从此郁郁寡欢,到处游览会友,最终以“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的哀叹终结一生。李白的悲剧不能完全说是古时候的用人制度,只能说他自己没有一个从政的头脑和觉悟。

其实关于李白的那首诗也有很多说法,因为大家都知道李白游览各地,认识了很多为官者,从政的头脑不说高,最起码也不会笨到写出这种触犯大忌的诗文。宋代学者杨启贤就认为李白这首诗可能不是他写的。但是他们也都没有任何依据了,但是我们可以想象的到,如果李白真的有为官为将的大才,他在当时的情况下不可能得不到重用。

李白是一个很有才气的才子,也是一个性情中人,敢说敢做,游览各地也交友广泛,我们知道的很多跟他同时代的大诗人都是他的好友,比如王昌龄、孟浩然还有杜甫等人。他的很多诗都是兴之所至而做出来的,虽然李白一生饱受磨难,一生历经坎坷,市场感慨“天下无人知我心”,但是现在李白却有很多的知音,也算是得到了安慰吧。

所以在古时候可能一个小的失误就会毁了一生,那个时候言论是非常谨慎的,像李白这样放荡不羁的才子是很难再官场生存下去的。因为一首诗差点断送了自己的性命,李白一生不得志也是可以理解的。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