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辛弃疾最能引人共鸣的一首词 字字珠玑 人世一身霜雪归来仍少年

辛弃疾最能引人共鸣的一首词 字字珠玑 人世一身霜雪归来仍少年

时间:2020-08-17 00:12:09

相关推荐

辛弃疾最能引人共鸣的一首词 字字珠玑 人世一身霜雪归来仍少年

说起辛弃疾,大家脑海中首先浮现的诗词是不是“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的人生追求不是做一位写词的文人,而是做一位驰骋沙场的英雄,写词似乎只是抒发他壮志未酬的一种途径。

《人间词话》中写道:稼轩之词豪。辛弃疾历来被认为是豪放词派的杰出代表。此外,辛弃疾也有一些看似散漫、随笔写就的一些透着闲适闲愁或者婉约的诗词。

比如《摸鱼儿》,即是披着婉约词的皮囊,内里感情却肝肠似火;《丑奴儿》则看似是不经意的闲愁之作,实际上却是豪放词风的一种别调、变调,两者的最深处都蕴含有壮志难酬、对国家的担忧和难忘国耻的极度沉重的悲痛之情。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作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这首小词非常简单,可能多读几遍便能够背诵下来,这首词很明显写的是愁。彼时辛弃疾受到小人的弹劾,闲居在带湖,人闲下来,就喜欢漫无边际的遥想古今,读这首词就像辛稼轩就在窗前,正对着天边的高塔流云诉说着心事。

年少轻狂的时候,不懂得人的愁绪,喜欢登上高楼,登高望远,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便像范仲淹一般有去国怀乡,满目萧然的感慨,而感慨到了极点便油然而生无边的悲愁,古往今来的文人,都喜欢登高写诗作文。稼轩也是意气风发的少年,也会附庸风雅,勉强写下忧愁之作。

为何辛弃疾年轻的时候不知何为忧愁呢?作为从金归宋的“归正人”,不论是他还没有回到南宋朝廷之前,亦或者他凭借自身的武艺和谋略回到南宋朝廷的大本营,他心心念念的都是收回失地,一血国耻。

这是一个满怀着理想和壮志的报国青年,他的心里装满了建功立业的热血,他坚信祖国的人民和政府,这些和他流淌这同样的血液的人,和他抱有的是一样的梦想。这样的一位赤子,他的心中哪里还有地位去放下愁绪呢?

就像少年时代的李白,还不知道政治的复杂和黑暗,他满怀着浪漫与激情飞往他梦中那一座繁华的长安城,最终却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为他的短暂的政治生涯画下了永远的句点。

上片回忆了少年往事,下片就应该正视现实。此时的辛稼轩已经对南宋朝廷的弱懦有了深刻的认识,“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这是何等的无奈与悲伤,他在南宋已尝尽各种忧愁的滋味,他知道南宋朝廷正走向末路,日薄西山,摇摇欲坠。

然而那些国仇和国耻依然横亘在辛弃疾的心中,“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即使已经饱尝失望,却还是欲说还休,欲说还休……秋天似乎把人心都吹冷了。

根据辛弃疾其他的诗词,如《摸鱼儿》,我们可以合理推测,他那一具冰凉的躯壳中仍然装着沸腾的爱国之情,他们熊熊燃烧着,爱国之情可谓是辛弃疾一生的信仰,从他少年这颗种子便已开始茁壮成长,早已长成了参天大树。

可谓是出走半生,披满一身霜雪,归来仍少年,仍旧是满怀着一颗赤诚之心的辛稼轩。

“少年不识愁滋味”“而今识尽愁滋味”更是很好的描写了每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对忧愁的感知,少年的忧愁是为了忧愁而愁,而岁月和人事所赋予的愁,不再是为了忧愁而愁,它们牢牢的住在人心,时刻隐隐作痛。

快来关注我吧,点开主页更多有趣的文字在等着你,或者点个赞?感谢。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以,侵删。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