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金铙为顶钮为峰 华夏古陆石不同”金铙山游记

“金铙为顶钮为峰 华夏古陆石不同”金铙山游记

时间:2020-10-07 18:49:55

相关推荐

“金铙为顶钮为峰 华夏古陆石不同”金铙山游记

金铙山游记

吴斌

总以为岁月的磨砺,已经让自己明白了“放下”的道理,可事到临头又往往是那般的“舍不得”。因事到三明,事情办完时正好是周末,觉得既然是自己开车出来,不顺道玩一玩太对不起自己了。明摆着还是“玩心”放不下。求助于“度娘”,发现了三明境内的金铙山,过去怎么都没听说过,还说是闽江的源头,有着福建最古老的岩石,以及闽越王无诸遗失的金铙,等等名头,因此就决定去那儿吧。于是独自驾着爱车,一路呼啸着,直达金铙山,并入住在了山脚农家民宿内。望着天边秋高气爽的朵朵白云,心情好得像是要飞了起来,随口胡诌道:

朝方忙碌衙门间,暮已投宿金铙山。

漫天玩心关不住,神思已过白云端。

农家民宿刚开张不久,干净、亲切、实惠,太适合自己了。一觉睡到自然醒,刚好六点多,抓紧洗漱,目的就是为了赶上景区第一班上山的观光车(非景区的车是不允许开上山的),这样就可以多一点在山上“贪玩”的时间了。

顺利乘上第一趟车,车上导游热情地“背”着导游词,有时也不免添油加醋一番。如说到金铙山顶峰白石顶,海拔1858米,是福建省的最高峰,心下想着武夷山脉的主峰黄岗山,海拔2158米,那得将其削去三百多米才成啊。说到金铙时,导游只介绍了金铙是古人用来鸣金收兵的,事实上,金铙更多为人所知的是用来做乐器的。有点要抢导游“风头”的冲动,终究还是眯嘴一笑,没有吭声,大家来玩就图个开心,又不是来上地理、历史课的。

金铙山的传说故事,大部分与闽越王无诸有关。说的是闽越王无诸喜欢到当时还称为太弋山的金铙山打猎,有一回不小心将一面金铙遗失在了山顶,在夕阳斜照的傍晚,以及明月当空的深夜,这面金铙都会在山顶闪闪发光,而当人们追上山顶时,这面金铙却又不见了,由此,才将太弋山改名为金铙山的。

事实上,铙最初确实是军中传播号令之器,因其发声悦耳,很快就演化成了乐器,发展到今天,就是发出“锵锵”之声的民族乐器铙钹。而金铙山顶的形状,酷似一面端置山顶的铙钹,在夕阳斜照山顶,或是明月当空之夜,山顶很亮,山的低处由于高低起伏不平,则比较暗,这样就衬托出了山顶“铙” 的形状与光亮了。

心想古时的百姓应该是因为这个原因,而称此山为金铙山的吧。其后才是文人们根据闽越王曾经到此打猎的传说,编出闽越王遗失金铙在山中的传说。

闽越王无诸,那可是大有来头的。历史上使用美人计,送出大美女西施给吴王夫差,自己卧薪尝胆,最终吞并吴国的越王勾践,就是无诸的直系祖先。到了无诸的时代,祖先的越国早已被楚国所吞并,越国的残部,退入了八闽山地,与八闽的原住民,百越族混合成了闽越族。

闽越族自称闽越国,传位到无诸时,已是国力相当不错的自立小王国了。可是到此时,秦始皇也统一了中国,出兵“南征百越”。无诸迫于大势,只好委曲求全,承认由自封的闽越王,降为秦王朝的地方长官,也就是“郡长”。后来陈胜、吴广带头倒秦,无诸立即起来响应。在灭秦与楚、汉相争中,无诸助刘邦取得了天下,因而被汉高祖刘邦正式封为了闽越王。因此说,无诸可是八闽文明的首位开创英雄。

可惜的是,无诸的子孙们都不够争气。于内,是窝里斗不断。于外,是反汉、降汉数度反复。到公元前1,闽越国被汉武帝刘彻派兵所灭。汉武帝以“闽越悍,数反复,终为后世患”为由,将闽越国城池尽皆焚毁,将闽越族人全部迁往江淮地区安置,使繁荣一时的八闽成为了空虚之地。

无独有偶,在金铙山上见到一帝王磨刀石,传说是只要在这块磨刀石上磨刀三下,即能成就帝王之业。无诸到此,取下佩刀,朝石上磨去,只磨得两下,刀柄即刻全断。无诸气得挥起大斧,将帝王磨刀石一劈两半。这一劈,劈出了登顶途中的一个趣味小景点,也劈断了他们家的帝王龙脉。编这个景点小故事的人,显然是对闽越国的历史深有了解的。望着此景,不禁唏嘘感叹:

闽王金铙闪金光,端罩峰顶镇群山。

蛇欲吞象强磨刀,终招武帝迁平川。

在登顶的途中,尚能见一稍有古色的小景观“龙王岩”。传说是闽越王无诸,在此休闲打猎时,检阅“狩猎部队”的地方,故而也称为“越王台”。后人在此建了个小庙,据当地人士的考证,说是光绪年间的造物,现在也只剩残垣断壁,供游人指指点点了。

倒是石门上的对联“虎为听经常拜佛,龙来归钵恰朝王”透出了几分帝王的霸气。景区的景点介绍牌上,设有二维码扫描的景点语音介绍,做得挺贴心的,可是播音员却将这幅对联读成了“虎为听,经常拜佛;龙来归,钵恰朝王。”着实让人哭笑不得。作者的本意是“虎为听经,常拜佛;龙来归钵,恰朝王。”意思就是说,山中的老虎为了听佛经,经常来这里拜佛;连龙都化身为小小龙,盘在此处佛龛前的钵内,来朝见闽越王无诸。

“龙王岩”那自然残破的状貌,倒是有点“古色”之味,故而“打油”道:

听闻无诸来休闲,龙王守候在岩前。

盛况云烟散何处?残垣空留任人言。

或许是自己与金铙山的机缘还不够吧,整个登顶的过程,都是在云雾中穿行,飘飘欲仙之感很足,一览众山小之慨全无。站在海拔1858米的白石顶上,见到的只是浓雾深锁的一片白茫。

偶一抬头向天空望去,较为密集的朵朵白云,在近午强烈的阳光照耀下,纯净洁白,熠熠生辉。在这个高度,污染的空气层,已经基本被踩在了脚底之下。所以,在此处有非常通透的向上视野。那天的湛蓝,云的纯粹,美得让人窒息。此行原本是奔着“一览众山小”而来,失望之余,不曾想却能饱览如此大美之景,感慨世事的柳暗花明,真是无处不在。兴之所至,又来了几句:

天高云不淡,日照益灿烂。

脚下浓雾锁,回首向天看。

在“度娘”上看介绍,知道顶峰的边上有一神奇的“仙人池”,寸许深浅的池水可以常年不干。导游词有这样的说法:仙人池不看十年遗憾,看了遗憾十年。如此地点,依我这好奇的性格,自然是要一探究竟的。

在前往“仙人池”的途中,还可见到山顶典型的花岗岩石蛋地貌。按导游在车上的说法,这可是福建省最古老的岩石,号称“华夏古陆”,有着20多亿年的高龄。事实上,在山顶所见的岩石是没有这么古老的,可福建省最古老的岩石标本,还确实是在距金铙山顶,直线距离不到30公里的建宁县伊家乡天井坪村发现的。据同位素半衰期测定,这天井坪村的岩石,形成的年代大约为26亿年前的晚太古时代。真是遥远得令人不可思议,人类的五千年文明史,以及几十万年的进化史,在26亿年的尺度上,实在是渺小得不值一提,更何况人一生的区区几十年。

那么我们看到的,在这峰顶的花岗岩石蛋是怎么形成的呢?显然这不是河流冲刷的,好奇之下,一番网上探究。原来这山顶的石头,白天在阳光的暴晒下,石头的整体温度升高,到了夜晚,石头表面的温度迅速下降,而石头内部的温度,没有表面上下降得那么快,这就造成了表面的冷缩,要比内部的更加强烈。这样就在岩石的表面上,产生了微小的裂痕。露水、雨水顺着这些裂痕渗透了进去。到了冬天,水结成了冰,由于水结成冰的过程,体积是会膨胀许多的,因此裂痕将进一步被胀大。在天长地久的这种作用下,岩石的表面就被一层层地剥了下来。而表面的应力,也就是所谓的表面张力,以球形为最大。所以,裸露在山顶的花岗岩,渐渐的都变成了蛋形的岩石。

就是白石顶上那大大的岩石,从远处看,也是半圆形的,有如铙钹凸起的圆顶一般,形成的原理也是一样的。由此可见,岩石在变化着,山也在变化着,陆地也在变化着。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有生命的,只是生命的形式不同罢了。作为生命的个体,我们是多么的渴望,被尊重与被呵护啊。那么由此及彼,我们就能体会与感悟到,该怎样面对大自然了。金铙山有如一位慈祥的老者,就这么静静地守望着,期待着人类的感悟。有感于此,又涂鸦到:

金铙为顶钮为峰,华夏古陆石不同。

花岗岩蛋岁月老,沧海桑田守望中。

不知不觉中到了“仙人池”前。这“池”的确是太浅了,就一大岩石蛋顶上,几个浅浅的凹坑,无怪乎导游要说“看了遗憾十年了”。但神奇的是,承载仙人池的岩石突起于地面之上,不要说没有水源,就是地面有水,也不可能流到岩石上面来啊,可这“仙人池”里就那么寸许深的一点水,却能春夏秋冬从不干涸。因而文人墨客为“仙人池”编了许多美丽动人的故事。

其中之一是说,天上的七仙女因贪恋人间的美景,在山顶建池,供其沐浴之用。所不同的是,我们见到的小池浅水,在仙女们使用时,就会变成大小与深浅合适的仙浴池了。因为是仙池,自然水是不会干涸的。还有说,因仙女在此沐浴,引得山中千年的龟精,伏在对面山坡上偷窥。这仙女沐浴,哪是你龟精能够偷窥的啊。因而山中的蛇精一纸状书,将此事告上了天庭。玉帝见了状子,气不打一处来,胆敢偷看我女儿沐浴,这还了得,立即将龟精点化成了岩石,以示惩罚。

由此七仙女也不敢再在“仙人池”沐浴了,而是躲到半山中较为隐蔽的千层崖瀑布下的仙浴潭去沐浴了。为了行走方便,还特别在仙浴潭上,建造了方便上下的千层之梯呢。但仙女们并没有将山顶的仙池毁去,而是将不涸的仙池,留在了山顶,源源不断地滋润着闽江流域,确保其五谷丰登。也不知是谁,最先窥透了仙女们的这份善意,特意在金铙山顶修建了“五谷神庙”,意味深长地兆示着人们,这里的水源,可是确保闽江流域,不旱与丰收的关键所在。

再说那位被玉帝点化成石,在山顶守护着仙池的龟精,守了一千多年后,终于想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这蛇精是怎么知道我在偷窥仙女沐浴的呢?肯定是他也在附近偷窥啊。由此,也一纸状书将此事告到了玉帝处,玉帝倒也公平,同罪同罚,将蛇精也点化成了岩石,守护仙池旁。现在,你只要站在“仙人池”边上,向四周的山坡望去,很容易就会发现,守护仙池的龟精与蛇精了。

传说归传说,“仙人池”的寸许深浅之水,那还真的是“无根之水”天上来的。由于山顶雾气浓、水汽足,早晚温差又特别的大,因而凌晨的露水就特别的多,有如每天清晨下着蒙蒙细雨一般。我的车停在农家小店的门外,早晨起来时见车身全是湿湿的,便问店主人说:

“夜里下雨了吗?”

“没有啊。”

“那我的车怎么这么湿啊?”

“那是露水打的。”

“你们这露水这么大啊?”

“是哦,我们这几乎天天都是这么大的露水。”

山脚如此,那山顶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了。因而“仙人池”真正不干的原因,那是因为每天白天水的蒸发量,小于夜晚露水的凝结量,因而能确保其永不干涸的。有诗为证:

金铙仙池水不同,清浅寸许映苍穹。

缘何四季终不少?只因承露在灵峰。

看看山顶的浓雾没有一点散去的迹象,心想既然无法“一览众山小”,不如抓紧时间下山,到千层崖瀑布处,也“偷窥”一回仙女们隐秘的沐浴之处。由此加快了脚步,中午十二点多就乘着索道缆车下到了索道的下站。与景区交通调度人员商量说,希望到千层崖瀑布处去看看,让其交待一下景区观光车司机,到瀑布的入口处停一下,放我下来。调度人员问我:

“你们几个人啊?”

“就我一人。”

“一人不行,瀑布群景点的道路上,长有许多青苔,很湿滑,你一个人去很不安全。”

“我会注意安全的,你看现在正是正午,光线又好,时间也充足,你就行个方便吧!”

“我们要为你们(游客)的安全负责,一个人绝对不行。”

怎么办呢?幸好前面功课做得不错,知道瀑布群景点的入口,就在此处沿景区公路而下,约五公里左右的地方。就我一人而言,五公里也就一小时的步行时间,打定主意,说走就走。因为全是下坡,而公路的坡度对步行来说不算陡,所以走起来十分轻松顺畅,不到一小时,便到了瀑布群景点的入口。

景区出于安全的考虑,这个景点虽已建好,但现今是基本处于未开放的状态。沿着顺山涧而建的观光步道向下,整个景点就我一人,安静得只有潺潺的流水与百鸟的鸣叫之声。人的骨髓里大约都有着强烈的占有欲吧,此时的我,独占着如此清幽、秀丽、隐秘的景点,心里那就是一个“爽”字。回望依然浓雾深锁的山顶,还真为自己的抉择高兴。心旷神怡,学着柳宗元的《江雪》,也来了几句:

百鸟鸣不绝,浓雾终难灭。

快乐顽童翁,独览双瀑雪。

自比快乐的老顽童,还没见到双瀑,就已经想象着雌雄双瀑那如雪花飞溅般的美景了。高兴归高兴,这石阶小道上还真长满了青苔,的确很湿滑,一步步小心翼翼地轻轻走着,毕竟是一个人,谨慎为上。

在这安静的小涧深处,走着走着就不免沉思了起来。小时候也走过许多这样长满青苔的湿滑小道,大人怎么叫“慢点、小心点”都没有用,蹦着跳着向前跑去,用不着跑多远,势必就会滑倒,吃了多次被滑倒的苦头后,方知现在的轻起轻踏。人生不也是这样吗,越是想快、越是用劲、越是较真,那“滑倒”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能轻轻的拿起,也能轻轻的放下,被“滑倒”的概率,自然就会小得多。

想着、想着,不觉间就已来到了千层崖瀑布跟前,瀑布裸露的石崖,还真是一片片的层叠而上,千层崖瀑布的确名副其实,难怪有人要将其想象成七仙女上下的天梯了。过几天就是立冬的节气日,如此的深秋时节,本应是枯水之季,或许是因为划成了保护区后,植被受到了良好保护的缘故,眼前的瀑布还有着相当可观的水量。望着那洁白的水帘奔腾而下,注入瀑布下清碧的水潭,如此的清秀,又如此的隐秘,遥想七仙女们选在此处沐浴,确实是独具慧眼啊。

事实上,这个景点是处在山间一个“Y”字形的两条小溪,汇合之前的位置。景观步道从“Y”字的一边,沿着山涧而下,至两溪快汇合处转弯,再沿着“Y”字的另一边,沿着山涧而上,回到景区公路。在“Y”字的两臂上,各有一个较大的瀑布,好事者将其分别称为雌瀑与雄瀑。首先看到的千层崖瀑布,即为雌瀑。除了雌、雄双瀑外,因山势较陡,沿溪还有许多的小瀑布,故此景点也被称之为瀑布群景点。

景区号称是闽江源生态景区,一般来说,闽西北的任何一条山间小溪,最终都是汇入闽江的,就这个意义上讲,都可以说是闽江的源头,因此称闽江源生态景区也无可非议。本来这样也就可以了,可是人们却非得找出一个真正的源头来,那就有一个怎么定义源头的问题了,大约比较公认的是“河源唯远”吧,按此原则,福建省闽江办先后组织了多次的考察测量,于1992年,确定建宁县均口镇张家山的台田溪为闽江的正源。这闽江正源的水流走向为:台田溪汇入水茜溪,水茜溪汇入沙溪,沙溪汇入闽江,并于马尾汇入东海,全长562千米,为最远最长,故称其为闽江正源。

对金铙山的溪流而言,如眼前雌雄双瀑的水流,那是汇入泰宁溪而后进入大金湖,再经富屯溪汇入闽江的。或许是金铙山顶距台田溪的直线距离也就二十多公里吧,景区不用“金铙山”反而用“闽江源”来命名了。有时就想,为什么就不能用“河源唯高”来定义源头呢?唉,就是这么定义的话,金铙山也只能夺得闽江第二正源的名头,因为这样的话,发源于闽江流域最高峰黄岗山,鼎鼎大名的武夷山九曲溪就会夺得闽江第一正源的名头了。哈哈,此为戏说,逗乐而已。

漫步在如此空无一人,世外桃源般一尘不染的山涧边上,渐渐的就发起呆来了。这雌、雄双瀑刚刚汇聚了山间的涓涓新泉与细流,初成规模,清新秀丽得有如十七、八岁的俊男、靓女,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向着两条小溪的交汇点,慌不迭地奔腾而去。

多么想能有“如来”般的法力,一手一边将雌、雄双瀑轻轻挽起,飞到那湛蓝的高空,让他们能够看清,汇合之后,有多少的艰难险阻在等着他们越过,沿途有多少的折磨与污染,等着他们承受。这样,或许他们就会放缓此时的脚步,对此处的清纯,此地的秀色,多留恋一眼,多体会一点,不至将来忆起,而悔之莫及吧。

可是又有谁能做得到如此的先见之明啊,雌、雄双瀑也根本无法预知他们未来的道路,只有历尽千辛万苦,被折磨、污染得面目全非,浑浊不堪时,才会在大江大河中,放缓脚步,平和心态,回忆当时这山间的清纯与美好。

人们一路走来,又何尝不是如此。多少经典的书籍与文字,多少前人呕心沥血的佳作,多少长辈的谆谆教诲,就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或许优秀与不优秀的区别就在于,幡然醒悟的迟与早吧。

收回思绪,雄瀑已扑面而来。观瀑台距瀑布至少有大几十米吧,那轰鸣的水声夹着水雾,冲压过来的力量,还是如此之大,这雄瀑的气势的确非同一般。难怪古人有:“万丈危岩巨瀑悬,苍龙吐雾下深渊。近闻峡谷春雷闹,远看神仙晒布帘。”这样赞美雌、雄双瀑的诗句了。

回到景区公路,坐在路边候车,想着独自游览这瀑布群景点的惬意与感慨,忍不住又开始胡拼乱凑起句子来,尽管不伦不类,也只好拿来将其作为文尾了。

轻踏小径绿苍苔,山涧深处好发呆。

雌雄双瀑挽不住,欢歌滚滚奔腾来。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