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稻盛和夫:改变命运只有“唯一”出路 那就是在工作中做到极致

稻盛和夫:改变命运只有“唯一”出路 那就是在工作中做到极致

时间:2021-07-01 13:01:58

相关推荐

稻盛和夫:改变命运只有“唯一”出路 那就是在工作中做到极致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坚持的人不多。

为什么不能坚持?

答案是:认知。

如果前,有人让我看稻盛和夫的《干法》,我会嗤之以鼻。商业管理与我有什么关系?我又不是要创业。什么,把工作和生活融为一体,全职?别傻了,我活着是为了享受,不是为了受罪。我想当时我一定会从鼻孔里哼出一声冷笑。鸡汤! 有毒的鸡汤!

后来,在我贫瘠的世界里,我意识到,"认知 "这个词,简单地说,认知可以分为九个层次。

底层,只知道善与恶

第二层次,遵守规则

第三层次,认识到规则的局限性

第四层次,知道正确与错误,了解一般情况

第五层次,认识到对与错的局限性

第六个层次,认识到现实资源的局限性

第七个层次,认识到人类的发展性

第八个层次,认识到亘古不变的人性和社会规律

第九个层次,认识到生命的最高意义和价值

所以,“认知不同的人,交流起来是有困难的”。认知不同,圈层不同。

后,以我今时今日的心智,去读稻盛和夫最被人称道的《干法》,我终于明白,在其看似平实的语言背后,蕴含着怎样的人生哲理。书还是那本书,因为自己的感悟变了,读的道理也变了,千帆竞发,从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最后走到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风景依旧,但理解却大不相同。

工作的意义:苦役还是修行?

前段时间,我遇到一个新朋友,他问我对工作和生活的态度,他说。你把工作和生活混为一谈吗?然后他向我解释了他的人生观:工作是为了谋生,而我想过更好的生活。

我想了想,回答说。以前我认为工作是辛苦的,我期待着 "诗和远方",所以我喜欢做一切与工作无关的事情:做饭、养花、旅游、阅读......。但现在我觉得工作和生活是一回事,"诗和远方 "不在远方,它在工作中,也在生活中。

对方皱着眉头说。我觉得你是一个把生活和工作混为一谈的人,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它和生活应该是完全分开的。

我笑了一下,没有说什么。

是的,在我原来的观念中,我应该是 "自由 "的,而工作,是自由的 "敌人"。为了五斗米,我不得不向 "工作 "这个可恶的东西屈服。周五下午,我会提前化好妆,想象下班后去哪里聚会,周末去哪里玩。

我就像稻盛和夫在序言中列举的那些日本年轻人:他们不屑于努力工作,热衷于购买股票基金,渴望 "轻松赚钱",害怕劳动,视工作为没有人性的苦差事,即使创办风险公司,也只是为了一掷千金,通过上市攫取千金,然后年纪轻轻就离开工作,享受生活。然后在年轻的时候,离开工作,享受生活......。

稻盛和夫却给出了相反的答案: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思想。通过投身于工作,集中精力,不懈努力,精益求精,我们在磨练自己的性格,通过这样做,我们在磨练自己的思想,促进我们的成长。通过这样做,我们就能磨练我们的心智,促进我们的成长。通过这种思想的提高,我们的生命价值将得到提升。

归根结底,稻盛和夫所倡导的是一种关于劳动的信念:劳动并不苦,相反,劳动是最有价值的东西。人们在劳动中发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体验到磨砺思想的苦与乐,在劳动中陶冶心灵,获得厚实的人格。当有了稳定的人格,人们就得到了人生终极幸福的钥匙:你的心不再像浮萍一样摇摆不定,而是笃定、平和、充满淡淡的喜悦。

因此,工作的本质是精神修养的道场。

有些人可能会嘲笑:什么修心养性?我看不见摸不着,生存都成问题了,还修心,开什么玩笑!

是的,心灵这个东西,没有人能告诉你它的代价有多大,但如果你愿意观察它的成长,你会获得最终的幸福,而那些得不到的,心灵的 "成功",其实只是水到渠成的副产品。从这个角度看,心是 "道",是认知的最高境界,如果你不关心 "道",而只关注 "术",就注定会在低水平上反复碰壁,离你的期望越来越远。距离越来越远。

当他的父母告诉他,即使花钱也要买下他年轻时的苦难时,他不屑地反驳道:"苦难?被卖了就好了"。他在公司的时间并不长。幸运的是,他意识到了工作的意义,及时踩下了刹车,选择了一条充满光明,但很少有人走的路:在工作中做出最终的努力,最终改变自己的命运。

当他改变了对工作的态度后,他的生活就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创造了许多别人无法企及的奇迹。

稻盛和夫一生为三家公司服务,这些公司都进入了财富500强。27岁时,他创办了京瓷;52岁时,他创办了KDDI,现在是日本仅次于NTT的第二大电信公司。,70多岁的稻盛和夫患了胃癌,被割去了2/3的胃。在短短一年时间里,他使日航从亏损转为盈利,并使其重新进入世界500强行列。

这样的奇迹与稻盛和夫一生践行的人生哲学是分不开的。

在某种程度上,是他的人生哲学改变了他的命运。

成功的奥秘:热爱导致成功

孩子们可以蹲在地上一小时,看蚂蚁搬家。大人们觉得这很无聊,但孩子们却为之着迷。心理学家早就研究过,能让一个人保持动力的唯一东西就是爱。

我的一个朋友开了一家健身房,让他最头疼的是,无论奖励措施多么诱人,对年轻员工的刺激都非常有限。于是形成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年轻员工一方面抱怨生活艰难,挣钱不易,另一方面又不愿意辛苦付出,赚取高额佣金。他们说。如果生活只是工作,赚更多的钱是没有意义的。

社会心理学著名学者爱德华-L-迪西提出了著名的 "自我决定理论",颠覆了长期以来 "奖励是激励行为的最佳方式 "的观念。他在这个理论中提出的核心概念是 "内在动机"。毫无疑问,爱是内在动机的产生者。

谈到爱情,人们一般会想到 "自发性",比如自然形成的兴趣,但稻盛和夫认为,每个人要想拥有充实的生活,只有两种选择:做自己喜欢的工作,或者让自己喜欢上它。前者的几率太小,只有后者,才能达到现实。

因此,爱其实是一种选择。一开始,甚至有一些强迫性,但很快你就会在工作中真正找到快乐,后来,你会超越 "喜欢或不喜欢 "的层面,逐渐意识到工作中包含的伟大意义。

从这个角度来看,稻盛和夫认为,"天职 "不是偶然发生的,而是由自己创造的。

有一个关于稻盛和夫的故事:有一次他在做一个实验的时候成功了,他非常兴奋,高兴得跳了起来。而他旁边的一位同事,神情古怪,对稻盛和夫不屑一顾地说。说句不客气的话,一个人一生中值得兴奋地跳起来的次数也就那么几次。而你却手舞足蹈,甚至要求我和你一起快乐。还是轻浮为好?

这位同事的话就像一盆冷水浇在当时刚工作两年的稻盛和夫身上,但他只在一瞬间就反驳了。为一个小小的成功而感到喜悦和感动,坚持这种枯燥的研究,并在有研究成果时真诚地表现出自己的快乐,这多好啊。在科研环境恶劣的条件下,为了搞好研究,我们要庆祝每一小步的成功,这样才能为自己的工作增添新的勇气。

后来,工作离开了,从此消失在人海中,而稻盛和夫却把京瓷越做越大,成为日本市值第一的公司。

如果一个人不热爱自己的工作,像这位同事一样,对待工作保持一种冷漠的态度,那么他恐怕永远无法从工作中体会到努力的激情、拼搏的精神、胜利的喜悦和人生的价值。

说到底,工作只是一个载体,修的是一个人的心态。

以“高目标”为动力:持续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你是否经历过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而不留一丝保留的爱与挣扎?你是否认为不管什么时候,人都应该给自己留一条后路?你是否同意 "无论在爱情还是工作中,都不要百分百付出,否则可能会输得很惨,伤得很深 "的说法?

随着我对心理学理解的加深,我越来越发现,所谓的成功是命运对 "勇敢者 "的奖励。如果一个人不肯放下防备,放下心中看似精明的 "小算盘",就永远无法获得最终的幸福,无法获得精神的启迪,无法获得真正的成功。

这一点在稻盛和夫的工作哲学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他最重要的观点之一是要付出 "不比别人少的努力"。他甚至有一节是以心理学为标题的。"将欲望渗透到潜意识中"。

稻盛和夫认为:要实现高目标,前提是要始终如一地抱着强烈的欲望,渗透到潜意识中。

稻盛和夫创办京瓷时,只有28名员工,但他一有机会就对员工说:我们要成为西京原町的第一,然后成为中京区的第一,再争取京都的第一,再争取日本的第一,最后达到世界的第一。但他们公司当时的实际情况是,要想在西京原町达到第一的位置是非常困难的。

但是,稻盛和夫认为,"即使是一个不言自明、似乎遥不可及的梦想,我们也要把这个目标牢牢地记在胸中,并坚持不懈地在同事面前表现出来",因为 "人具有实现梦想的巨大潜力。"

我曾经认为,想事情是理想主义,但现在我知道,如果一个人连想都不敢想,就不可能 "成事"。为什么不敢想呢?有很多心理因素,比如最典型的约拿情结的制约。所以,从这个角度看,虽然我们普通人经常陷入白日梦的幻觉,但很少有人真正敢于有稻盛和夫那样的想象力。

不过,如果你读一读这些人的传记,就会发现他们的成功之路各不相同,但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 "敢想 "几乎是一个共同特点。

至于 "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很多人可能理解错了,它的真正含义,不是 "到这个程度就行了",而是没有尽头、永无休止的努力。其目的是以无限的、持续的努力不断向前推进。

这超过了大多数人的想象。但稻盛和夫说:"如果你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马拉松,你会担心路上有人掉队,其实一旦跑起来,全力以赴地跑就成了一种习惯。.

这段话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因为我是一个从不付出100%努力的人,我总是虚伪地说我 "已经尽力了",却很少质疑 "尽力 "到底是多少?我认为,大多数人的 "尽力 "是经不起推敲的,只有那些百分之百努力的人才能创造奇迹。

有些人可能会说。你为什么要创造奇迹?我只想做一个普通人。是的,我曾经这样认为,甚至认为付出100%的人是 "傻瓜",但我现在明白了:一个人如果不敢去付出100%,他就没有资格获得最极致的体验,没有资格品尝世界上最美的水果,没有资格获得最神奇的美--不管是感情还是工作。

就像敢于做梦一样,敢于付出百分之百,其实是一种心理素质,只有人格发展成熟的人才具备。这背后,是一种安全感。就像在团体拓展训练中,一个没有安全感的人,不能信任别人,就永远不敢背对着别人,从高处摔下来。

褪去防御的外壳,这是勇敢者的游戏,是人格成熟的副产品,是终极体验和生命奇迹的先决条件。

大多数人,在他们的余生中,都不敢从这个壳中出来。因此,通往成功的道路其实很宽敞,因为没有多少人,拥有这种勇敢。

【写在最后】

在认知迭代之前,我会把稻盛和夫的人生哲学视为无法实现的 "心灵鸡汤",因为无法实现,所以会用各种方式去诋毁和不信任它,也会认为自己很聪明,没有被鸡汤洗脑。

从这个角度看,成功人士是孤独的,他们很难被世人真正理解。

《干法》曾被三个人同时推荐:马云、张瑞敏、俞敏洪。他们的推荐,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了认知层级相同的人,才能惺惺相惜。

《干法》看似写的是工作,其实是一种人生哲学:在工作中找到价值,为之付出极致的努力和拼搏,在工作中找到人生的终极意义。

这本书对我影响很大,因为在过去,我真的是一个把工作视为敌人的人,不仅如此,我还和亲密关系中的另一半,因为他的工作而做着激烈的争夺:你加一次班,就意味着少陪我一次。

这个游戏我玩了十几年,直到近些年来才反过味来。

可惜,韶年易逝。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