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苏轼这首词被誉为中秋词之“魁首” 全篇皆是佳句 的确实至名归

苏轼这首词被誉为中秋词之“魁首” 全篇皆是佳句 的确实至名归

时间:2019-08-09 13:18:10

相关推荐

苏轼这首词被誉为中秋词之“魁首” 全篇皆是佳句 的确实至名归

苏轼是我国北宋最有名的豪放派词人,这位伟大的“全才”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比如洒脱随性的《定风波》,比如苍凉幽寂的《临江仙》等;但是苏轼有一首可谓是他所有作品中最为有名的,那就是被誉为中秋词中之“魁首”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这首词全篇皆是佳句,不仅构思气绝,手法独特,而且韵味迥异深厚,所以说获得“魁首”之称的确是实至名归。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代: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水调歌头》是苏轼在中秋佳节思念亲人(弟弟)所作。我们知道有关中秋怀人的词作很多,但是唯独苏轼这首却成了绝唱,是一般作品所不能相比的。“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这是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对这首词的赞誉。

苏轼写这首词的时候已41岁,当时他被迫到外地任官,与弟弟苏辙将近六七年没有见过面。所以人都是“每逢佳节倍思亲”,苏轼在月圆之日感叹别离,便留下了这首名篇。

上阕以问句“明月几时有”开篇,有瞬间引人入境的效果。“把酒问青天”同李白的疏狂浪漫有几分相似,所以说苏轼在一开篇就奠定了全词豪放、雄阔的情感基调。接下来的一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又是一个疑问,作者想向明月询问,不知道天上现在是什么境况。“我欲乘风归去,”中的“归去”两个字很值得推敲,就像作者本就是天上之人一样。

其实苏轼这样写完全体现出了内心的豪迈与傲娇,他有如此才华是该被列入仙班,而不是在这俗世间,这就是“归”字的妙处所在。可是作者在拔高基调后又将其降了下来:“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想飞到月亮上去又怕那里因为太高而寒冷寂寞(天上宫阙特指嫦娥居住的广寒宫)。所以有了后面这样的犹豫,作者索性改变想法: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与其在那里独自起舞,那倒还不如留在这人间美好幸福。可以看出作者所说的幸福就是指在人间有亲人,故而这句从侧面烘托出了情感。

下阕作者继续采用问句的方式来过片:“转朱阁……何事长向别时圆?”他质问这月亮为什么偏偏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变圆,它本是无情之物,不该有什么怨恨才对,难道是故意的吗?作者这里巧妙地将内心的情感接月亮而抒发出来。其实无关月圆月缺,全在于看月人的心情。作者在经过质问后又陷入沉思,抛出了答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世间的分离是常态,那么月亮的圆缺当然也是常态,自古以来一直是这样。

从上面一句中似乎感觉作者的情绪下跌,内心的无限惆怅顿时渗透出来。可作者并没有继续长吁短叹,收篇一句“但愿人长久,钱共婵娟”又将基调扬起,他希望人们都健健康康地活着,纵然相隔千里之遥,也能够共同欣赏这美好的月光,所以这也是一种幸福。言外之意也就是他和亲人虽然不在一起,但心却永远是相连的。

苏轼这首词上阕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而下阕则富有深刻的哲理意味,把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和积极乐观的态度体现得淋漓尽致。孟子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高尚,范仲淹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而苏轼在词中的洒脱也恰好起到了鼓舞人心、震撼人心的效果。

这首词的意境、语言等皆美到极致,情感基调跌宕起伏,尤其是虚象的表现对后世的影响更是深远。如此奇绝的作品怎能不受人敬仰,所以能够传唱千年而不衰亦是理所应当。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