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丰乳肥臀》 莫言

《丰乳肥臀》 莫言

时间:2020-10-28 04:07:46

相关推荐

《丰乳肥臀》 莫言

《丰乳肥臀》作者是莫言,1997年《丰乳肥臀》夺得中国有史以来最高额的“大家文学奖”,获得高达十万元人民币的奖金,小说热情讴歌了生命最原初的创造者——母亲的伟大、朴素与无私,生命的沿袭的无与伦比的重要意义。下面就是小编收集的小说的相关知识,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简介:

《丰乳肥臀》是莫言的代表作。1997年《丰乳肥臀》夺得中国有史以来最高额的“大家文学奖”,获得高达十万元人民币的奖金。该书在读者中产生了广泛影响、同时也引起了很大争议。小说热情讴歌了生命最原初的创造者——母亲的伟大、朴素与无私,生命的沿袭的无与伦比的重要意义。并且在这一幅生命的流程图中,弥漫着历史与战争的硝烟,真实,不带任何偏见,再现了一段时期内的历史。

莫言小说原型被人肉 《丰乳肥臀》献母亲

走读高密

有人称莫言为“怪才”,似乎他的小说里到处都是迷宫;也有人把莫言的小说与现实混为一谈,凭主观想象或道听途说给他贴上“魔幻”的标签。但莫言认为他的小说既不是历史也不是神话,从来没有离开现实半步。

他的作品多用第一人称来写,其中有“我爷爷”、“我奶奶”、“父亲”、“母亲”、“小姑”……我们不难在现实中找到作品中那些人和事的踪影,连日来,记者对小说中的一些人物原型进行了走访。

暖暖的阳光照在胶河上,河上有一座小石桥,不时有野鸭从桥下游出来,在水面上留下一波波涟漪。河岸边是一大片杨树林,有人骑着摩托车从树林后的村子里出来,穿过小石桥,开到了公路上。

这是高密农村一个普通的秋日景象。莫言文学馆馆长毛维杰告诉记者,莫言成名作《透明的红萝卜》中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高密东北乡”是莫言打造的小说王国。曾经有一个阶段,莫言竟将村里的真人姓名写到了自己的作品中。10月29日,莫言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小说中的那些人和事,多数都可以在高密这块土地上找到真实的原型和影子。

因为精湛的医术,管贻兰在方圆几十里的村子非常有名。莫言和家里的孩子也都是她接生的

莫言的小说《蛙》讲述的是乡村医生“姑姑”的一生。“姑姑”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在农村推行新法接生,通过姑姑的故事,反映了新中国近60年的生育史。作品中“姑姑”的原型,就是莫言的小姑管贻兰。10月30日下午1点,记者来到了高密市大栏乡的沙口子村。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这里是土匪出没的地方,现在的沙口子村却是一幅秋收后的景象,大街小巷晒满了玉米,不时有人坐在自家院门口,悠闲地晒着太阳。问到莫言的小姑管贻兰,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在村民们的指引下,记者来到了门前种着两棵大柳树的管贻兰家。

走进贴着红对联的黑色木门,莫言的表妹王玉将我们带进客厅。过了一会,面色红润的管贻兰走了进来。当记者说她看起来很年轻,像60多岁时,老人爽朗地笑着说,“还年轻?年轻早没有了,今年已经75岁了。”

莫言的大哥管谟贤曾说小姑“性格开朗豁达、说话高音大嗓、有男子之风”。管贻兰是莫言大爷爷的女儿,退休前是大栏乡卫生院的副院长。因为精湛的医术,在方圆几十里的村子非常有名。莫言和家里的孩子也都是她接生的,“都是我,笑笑(莫言的女儿管笑笑)也是我接(生)的,笑笑的女儿是我闺女接(生)的。”

管贻兰1956年参加工作,1996年退休,40年来,周围村里的孩子也大都是她接生的。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之前,她一年接生六七百个孩子,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之后,一年接生三四百个孩子。“冬天出去接生时,风刮得脸生疼。以前胶河的冰厚,我就在冰上走,”管贻兰说,“我父亲是个老中医,他说,当大夫不是个享福的事,是个很艰苦的事。你吃饭、睡觉人家来找你,你不能不去。当大夫要有刻苦的心,一定要想着穷人找个大夫不容易。”也正因为如此,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管贻兰免费接生过很多孩子,当记者问对方怎么谢她呢,她说,“没有什么好谢的。”

退休后,很多人还来找管贻兰接生,可是她坚决推辞。“咱们该亲戚还是亲戚,该朋友还是朋友。可是这事我不能干。”管贻兰说,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从医40年,没出过差错已经不容易了。

莫言很孝顺,很低调,很关心家里人。我说我这个小姑没什么了不起,但是他对我很恭敬

小说《蛙》出版后,莫言却没有把书送给姑姑,他曾说过,生怕姑姑看了不高兴,因为并没有按照这个生活中的姑姑来写。在管贻兰眼中,小时候的莫言和一般孩子不一样,“挺乖、学习挺好,调皮是调皮,但是好奇,喜欢听神话、看小说,又是《红楼梦》,又是《三国演义》。”欣赏莫言好奇心的管贻兰对自己的孩子管得很严,那么她对莫言是否严格呢?“我的几个侄子都不用管,我哥哥(莫言的父亲)家教很严,孩子蹦蹦跳跳,我哥来了,孩子就站在那儿,一动不动了。”

莫言对小姑非常尊重,“他很孝顺,很低调,很关心家里人。我说我这个小姑没什么了不起,但是他对我很恭敬。”几乎每年正月初九,莫言兄弟几人都要专程来给小姑拜年。今年中秋节,莫言还专程从北京赶来给小姑送月饼。

据报道,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莫言有可能会成为版税最高的作家,管贻兰说,“我们管家,从来对经济不在意。钱没有不中(不行),多了没用。一天三餐,你不能吃到肚子外去,人一生就是穿衣戴帽。”

对于幸福,管贻兰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观点,“我认为享福不享福不在地方,你自己舒服就行了。”平时,管贻兰的孩子们常常在家陪她。“我自己不做饭,媳妇回来媳妇做,儿子回来儿子做,闺女回来闺女做。我这个人很简单,不管好吃不好吃,我都说不错,吃饱了。”

和记者聊天的两个多小时里管贻兰非常健谈。告辞时,记者表示感谢,她笑着说“没什么,都说一些庄户话。”

老人将记者送到门口,当记者提出和她合影时,管贻兰笑着答应:“我脸都歪了,照出来不好看,你们别笑话。”

母亲自己舍不得吃给别人吃,自己舍不得穿给别人穿。街坊邻居没有说母亲不好的

莫言的小说《丰乳肥臀》中,有母亲的影子在里面。莫言也曾说过,《丰乳肥臀》是献给母亲的作品。莫言的母亲大名高淑娟,但是一辈子没用过。莫言大哥管谟贤回忆说,公社化时生产队里的记工册以及他们填表时都写的是高管氏。

因为患有哮喘、肺气肿等多种疾病,1994年,莫言的母亲病故。提起母亲,管谟贤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母亲非常慈祥、非常勤劳、任劳任怨。当时叔叔和我父亲住在一起,两边都有好几个孩子。为了维护这个大家庭的团结,母亲自己舍不得吃给别人吃,自己舍不得穿给别人穿。街坊邻居没有说我母亲不好的。”

最让管谟贤难忘的是,1961年春节,母亲用积攒了半年的几斤白面蒸了5个饽饽,摆在院子里当供品。过完年要休息了,奶奶让母亲把5个饽饽收回来,母亲取时饽饽却不见了。当时除了家里人,过年只来了两个“送财神”(讨饭)的。母亲跑出去遇到乞丐就看人家的篮子,可是哪里还能找得到。在当时,5个大饽饽是家里半个月的好口粮,母亲又气又急,还背上了偷吃偷藏的嫌疑。莫言刚开始写作时,管谟贤将这件事告诉给他,莫言在当时写了一篇题为《五个饽饽》的短篇小说。

莫言的母亲是慈母,他的父亲管贻范则是一位严父。莫言文学馆馆长毛维杰说,莫言在小说《枯河》、《爆炸》中都有父亲的影子。

如今,这位90岁的老人已经很少走出平安庄。他给记者回忆说,这些年印象最深的是70多岁时,到北京儿子(莫言)家住了八九天。当记者问候他最近身体怎么样时,和蔼慈祥的老人笑着说,“耳朵背了,你大声点!”

10月11日诺奖公布当天,一个本家侄子告诉了管贻范老人莫言获奖的消息。家里来了很多媒体的记者和祝贺的人。平时六七点就休息的管贻范11点才睡觉。问老人儿子获奖有啥感受,老人答非所问:“村里放鞭炮、放花,非常热闹。”

采访当天,不时有参观者来到莫言老家,提出想与管贻范老人合影。有的人为了拍摄的光线好一些,还将老人搀扶到院子里,老人都乐呵呵地一一配合。

家里的大事,莫言的二哥二嫂依然请管贻范做决定。不久前,当地政府曾想出资重修莫言旧居,莫言二嫂葛金芳告诉记者,“父亲不让修。盖房时房顶用麦草铺了三层,现在都找不到那样的材料了。等天暖和了我们自己收拾。”

《丰乳肥臀》作者是莫言,1997年《丰乳肥臀》夺得中国有史以来最高额的“大家文学奖”,获得高达十万元人民币的奖金,小说热情讴歌了生命最原初的创造者——母亲的伟大、朴素与无私,生命的沿袭的无与伦比的重要意义。下面就是小编收集的小说的相关知识,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简介:

《丰乳肥臀》是莫言的代表作。1997年《丰乳肥臀》夺得中国有史以来最高额的“大家文学奖”,获得高达十万元人民币的奖金。该书在读者中产生了广泛影响、同时也引起了很大争议。小说热情讴歌了生命最原初的创造者——母亲的伟大、朴素与无私,生命的沿袭的无与伦比的重要意义。并且在这一幅生命的流程图中,弥漫着历史与战争的硝烟,真实,不带任何偏见,再现了一段时期内的历史。

莫言小说原型被人肉 《丰乳肥臀》献母亲

走读高密

有人称莫言为“怪才”,似乎他的小说里到处都是迷宫;也有人把莫言的小说与现实混为一谈,凭主观想象或道听途说给他贴上“魔幻”的标签。但莫言认为他的小说既不是历史也不是神话,从来没有离开现实半步。

他的作品多用第一人称来写,其中有“我爷爷”、“我奶奶”、“父亲”、“母亲”、“小姑”……我们不难在现实中找到作品中那些人和事的踪影,连日来,记者对小说中的一些人物原型进行了走访。

暖暖的阳光照在胶河上,河上有一座小石桥,不时有野鸭从桥下游出来,在水面上留下一波波涟漪。河岸边是一大片杨树林,有人骑着摩托车从树林后的村子里出来,穿过小石桥,开到了公路上。

这是高密农村一个普通的秋日景象。莫言文学馆馆长毛维杰告诉记者,莫言成名作《透明的红萝卜》中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高密东北乡”是莫言打造的小说王国。曾经有一个阶段,莫言竟将村里的真人姓名写到了自己的作品中。10月29日,莫言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小说中的那些人和事,多数都可以在高密这块土地上找到真实的原型和影子。

因为精湛的医术,管贻兰在方圆几十里的村子非常有名。莫言和家里的孩子也都是她接生的

莫言的小说《蛙》讲述的是乡村医生“姑姑”的一生。“姑姑”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在农村推行新法接生,通过姑姑的故事,反映了新中国近60年的生育史。作品中“姑姑”的原型,就是莫言的小姑管贻兰。10月30日下午1点,记者来到了高密市大栏乡的沙口子村。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这里是土匪出没的地方,现在的沙口子村却是一幅秋收后的景象,大街小巷晒满了玉米,不时有人坐在自家院门口,悠闲地晒着太阳。问到莫言的小姑管贻兰,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在村民们的指引下,记者来到了门前种着两棵大柳树的管贻兰家。

走进贴着红对联的黑色木门,莫言的表妹王玉将我们带进客厅。过了一会,面色红润的管贻兰走了进来。当记者说她看起来很年轻,像60多岁时,老人爽朗地笑着说,“还年轻?年轻早没有了,今年已经75岁了。”

莫言的大哥管谟贤曾说小姑“性格开朗豁达、说话高音大嗓、有男子之风”。管贻兰是莫言大爷爷的女儿,退休前是大栏乡卫生院的副院长。因为精湛的医术,在方圆几十里的村子非常有名。莫言和家里的孩子也都是她接生的,“都是我,笑笑(莫言的女儿管笑笑)也是我接(生)的,笑笑的女儿是我闺女接(生)的。”

管贻兰1956年参加工作,1996年退休,40年来,周围村里的孩子也大都是她接生的。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之前,她一年接生六七百个孩子,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之后,一年接生三四百个孩子。“冬天出去接生时,风刮得脸生疼。以前胶河的冰厚,我就在冰上走,”管贻兰说,“我父亲是个老中医,他说,当大夫不是个享福的事,是个很艰苦的事。你吃饭、睡觉人家来找你,你不能不去。当大夫要有刻苦的心,一定要想着穷人找个大夫不容易。”也正因为如此,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管贻兰免费接生过很多孩子,当记者问对方怎么谢她呢,她说,“没有什么好谢的。”

退休后,很多人还来找管贻兰接生,可是她坚决推辞。“咱们该亲戚还是亲戚,该朋友还是朋友。可是这事我不能干。”管贻兰说,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从医40年,没出过差错已经不容易了。

莫言很孝顺,很低调,很关心家里人。我说我这个小姑没什么了不起,但是他对我很恭敬

小说《蛙》出版后,莫言却没有把书送给姑姑,他曾说过,生怕姑姑看了不高兴,因为并没有按照这个生活中的姑姑来写。在管贻兰眼中,小时候的莫言和一般孩子不一样,“挺乖、学习挺好,调皮是调皮,但是好奇,喜欢听神话、看小说,又是《红楼梦》,又是《三国演义》。”欣赏莫言好奇心的管贻兰对自己的孩子管得很严,那么她对莫言是否严格呢?“我的几个侄子都不用管,我哥哥(莫言的父亲)家教很严,孩子蹦蹦跳跳,我哥来了,孩子就站在那儿,一动不动了。”

莫言对小姑非常尊重,“他很孝顺,很低调,很关心家里人。我说我这个小姑没什么了不起,但是他对我很恭敬。”几乎每年正月初九,莫言兄弟几人都要专程来给小姑拜年。今年中秋节,莫言还专程从北京赶来给小姑送月饼。

据报道,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莫言有可能会成为版税最高的作家,管贻兰说,“我们管家,从来对经济不在意。钱没有不中(不行),多了没用。一天三餐,你不能吃到肚子外去,人一生就是穿衣戴帽。”

对于幸福,管贻兰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观点,“我认为享福不享福不在地方,你自己舒服就行了。”平时,管贻兰的孩子们常常在家陪她。“我自己不做饭,媳妇回来媳妇做,儿子回来儿子做,闺女回来闺女做。我这个人很简单,不管好吃不好吃,我都说不错,吃饱了。”

和记者聊天的两个多小时里管贻兰非常健谈。告辞时,记者表示感谢,她笑着说“没什么,都说一些庄户话。”

老人将记者送到门口,当记者提出和她合影时,管贻兰笑着答应:“我脸都歪了,照出来不好看,你们别笑话。”

母亲自己舍不得吃给别人吃,自己舍不得穿给别人穿。街坊邻居没有说母亲不好的

莫言的小说《丰乳肥臀》中,有母亲的影子在里面。莫言也曾说过,《丰乳肥臀》是献给母亲的作品。莫言的母亲大名高淑娟,但是一辈子没用过。莫言大哥管谟贤回忆说,公社化时生产队里的记工册以及他们填表时都写的是高管氏。

因为患有哮喘、肺气肿等多种疾病,1994年,莫言的母亲病故。提起母亲,管谟贤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母亲非常慈祥、非常勤劳、任劳任怨。当时叔叔和我父亲住在一起,两边都有好几个孩子。为了维护这个大家庭的团结,母亲自己舍不得吃给别人吃,自己舍不得穿给别人穿。街坊邻居没有说我母亲不好的。”

最让管谟贤难忘的是,1961年春节,母亲用积攒了半年的几斤白面蒸了5个饽饽,摆在院子里当供品。过完年要休息了,奶奶让母亲把5个饽饽收回来,母亲取时饽饽却不见了。当时除了家里人,过年只来了两个“送财神”(讨饭)的。母亲跑出去遇到乞丐就看人家的篮子,可是哪里还能找得到。在当时,5个大饽饽是家里半个月的好口粮,母亲又气又急,还背上了偷吃偷藏的嫌疑。莫言刚开始写作时,管谟贤将这件事告诉给他,莫言在当时写了一篇题为《五个饽饽》的短篇小说。

莫言的母亲是慈母,他的父亲管贻范则是一位严父。莫言文学馆馆长毛维杰说,莫言在小说《枯河》、《爆炸》中都有父亲的影子。

如今,这位90岁的老人已经很少走出平安庄。他给记者回忆说,这些年印象最深的是70多岁时,到北京儿子(莫言)家住了八九天。当记者问候他最近身体怎么样时,和蔼慈祥的老人笑着说,“耳朵背了,你大声点!”

10月11日诺奖公布当天,一个本家侄子告诉了管贻范老人莫言获奖的消息。家里来了很多媒体的记者和祝贺的人。平时六七点就休息的管贻范11点才睡觉。问老人儿子获奖有啥感受,老人答非所问:“村里放鞭炮、放花,非常热闹。”

采访当天,不时有参观者来到莫言老家,提出想与管贻范老人合影。有的人为了拍摄的光线好一些,还将老人搀扶到院子里,老人都乐呵呵地一一配合。

家里的大事,莫言的二哥二嫂依然请管贻范做决定。不久前,当地政府曾想出资重修莫言旧居,莫言二嫂葛金芳告诉记者,“父亲不让修。盖房时房顶用麦草铺了三层,现在都找不到那样的材料了。等天暖和了我们自己收拾。”

莫言《丰乳肥臀》读后感

因为莫言获奖了,所以才想翻翻他的书。看了一点《檀香刑》,觉得没意思,后来就开始看这本。

看完莫言的《丰乳肥臀》,他主要写了上官家的女人们。其中,主人公是上官鲁氏。上官鲁氏为了不再受婆婆的虐待,而努力想生儿子。但是她的老公又没有生育能力,于是她借了很多男人的”种“,但无奈,前面七个都是女娃,于是就有了上官来弟、上官招弟、上官盼弟……直到最后,鲁氏借了瑞典传教士的种,才生下一对龙凤胎。她终于有儿子了!但是在她分娩的时候,日本鬼子进村了,杀死了她的公公和丈夫,留下了一个疯癫的婆婆。但是,她终于心想事成了。她的儿子叫做上官金童。虽然金童是全家人的宝贝,但是,在我看来,金童在全文中只是作为一个叙述者,一个线索人物,来串联整个故事。

真正的主角是他那些美丽而命运多舛的姐姐们。他的姐姐们有嫁给土匪的,有嫁给国民政府高官的,有嫁给共产党的,有嫁给美国人的,有沦落风尘的,有被卖给白俄当女儿的……。女儿中有有女土匪、官太太、女共产党员、留洋大学生、妓等等。贵贱都有。国民政府打土匪,国民政府打共产党,共产党打国民政府……姐夫们互相残杀,姐姐们相互帮助或者敌视,故事跌宕起伏。一部家族史,居然写了整个波澜壮阔的现代史。到了改革开放后,金童的侄子侄女们有生意人,有官员,有富豪……一部家族史,又变成了改革开放史。从金童出生到母亲死去,从抗战到改革开放后,一个家族的变迁折射出了整个社会的变迁。

在莫言的笔下,女人是勇敢而坚毅的,她们看似是站在男人身边的配角,但实际上是那个时代的主角。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上官鲁氏,她是比郝思嘉更郝思嘉的人物。或许如简介所说,莫言把她当成了”圣母玛利亚“,整个故事以她为核心。她看着自己的女儿和女婿互相残杀而无能为力;一个寡妇挑起了一大家子的重担。她的无奈,她的坚强,她的痛苦,她的悲哀……都通过故事表现得淋漓尽致。我觉得莫言有点像曹雪芹,对中国的坚强独立的女性充满同情和赞美,甚至在低处仰视着这些美丽而高贵的灵魂;但对男性的态度就比较鄙夷了。他们利欲熏心,他们残忍狡诈,他们嗜血好战……没有他们,就没有罪恶。而上官金童就像贾宝玉,贾宝玉虽然被一堆姐姐和女性长辈们宠着,但是终究没成大气。金童和贾宝玉一样,书中被妈妈和8个姐姐宠爱着的主人公上官金童,跟贾宝玉同样的软弱无能,同样的多愁善感,同样的不成大器,永远地倚仗着他人的庇护。其次,他们都在至真至纯的女人堆里打转,但只能作为一个见证者,看着一个个看美好的灵魂逝去,但自己无力拯救,只能看着花朵们被风雨摧残。

莫言似乎表达了"坚强的中国女人才是中国真正的脊梁。"他用这种充满女性关怀的视角的解读,是不是获诺奖的原因?

而这本书为什么叫《丰乳肥臀》?我的理解是这样的。首先,“丰乳肥臀”是上官家女孩子的典型特征。作者多次突出强调了她们家的这个特征,从一个方面来说,她们的美好跟丑恶的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主角们的越单纯美好,现实社会越丑陋不堪。此外,这样增强了她们最后的命运的悲剧性。其次,上官家的女孩子都是美好的,或许“丰乳肥臀”也是上官家女性美好品格的象征。而”丰乳肥臀“是最典型的女性特征。新中国建立之后,政府号召女人要顶起”半边天“,所以一个个丧失掉女性特征的钢铁女战士成了主流媒体赞美的对象:她们跟男人一样,上山下乡,在农田里,在工厂里,在矿井里工作着,还要做跟男人一样的工作量。那时的姑娘们已经丧失了女性特征。但是我们需要这样的女战士吗?或许,女性更应该回归她们的本来社会角色,而女性温柔、纯真等特质并不可鄙,“柔能克刚”,书中的女人们绝大多数是温柔而美好的,但是并不意味着她们不坚强勇敢。“春兰秋菊,各有所长。”“丰乳肥臀”也是呼吁女性角色的回归吧。

最后,说说这本书的缺点:

1虽然故事情结不错,但是节奏稍嫌拖沓,过多的关于农村和农民生活的不精彩的细节描写,让一个city born city raise的孩子不胜其烦。虽然我没有相关的生活体验,但是依旧很喜欢路遥《平凡的世界》。路遥在这方面就做的比较好,描写得很棒。

2抗战到10年自然灾害之间的故事很精彩,但是改革开放后的故事就显得俗套而无趣了。所以,这本书我算是啃下来的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