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穿越时空 看古代先贤如何教育孩子:身体力行构建孩子优秀品格

穿越时空 看古代先贤如何教育孩子:身体力行构建孩子优秀品格

时间:2022-07-11 06:38:29

相关推荐

穿越时空 看古代先贤如何教育孩子:身体力行构建孩子优秀品格

俗话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身为每天和孩子朝夕相处的爸妈,我们能够给孩子什么呢?给孩子足够的财富享受,还是自以为是为他好的爱?“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给孩子什么都不如给他一个优秀的品格能够让他离成功更近。

很多典故里都藏着古人教育的影子,小时候父母老师让我们读,为立志,希望我们拥有先贤的品格,为人父母时重新读,为养育,希望借助古人的智慧,通过我们的言传身教,给予孩子力量。

陈蕃是东汉时期名臣,与窦武、刘淑合称“三君”。少年时便胸怀大志,从小学识渊博。有一天陈蕃父亲的朋友薛勤见他独处于院内,院内却杂乱不堪。薛勤向陈蕃提出这个问题,陈蕃却回答,“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乎!”薛勤反问:“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无言以对,细品觉得很有道理,从此注重身边小事细节,终成一代名臣。

带着孩子整理房间、做家务、收拾自己的学习用品,让孩子从小养成爱劳动注重细节的习惯,对孩子的学习和工作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有一天,苏东坡乘着酒兴写了一副对联,“读遍天下书,识尽人间字”。一位老太太看见后拜访苏东坡,问他是否真的读完了世界上的书,认识了人世间所有的字,并拿出一本书让苏东坡看。苏东坡翻看数遍,竟一个字也看不懂,羞愧万分准备撕掉对联。老太太上前阻止,拿过对联,加了四字,“发愤读遍天下书,立志识尽人间字”,并送苏东坡四字,“学无止境”。

诗词歌赋、名典古籍,古代先贤之所以能有如此成就,皆是因为他们孜孜不倦地坚持学习。从六岁开蒙到古稀耄耋,先贤们从未有片刻懈怠。曾国藩在临终前三天还笔耕不辍地学习写作。

孩子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更是为了有一个持之以恒的学习习惯。俗话说“得意时信儒,失意时崇道”,无论何时,读书都能成为我们的指路明灯,帮助我们修心养性。

孟子小时候模仿力非常强,家住坟边的他经常看着别人的样子玩筑坟、学哭拜。为了给孟子提供一个好的环境,孟母搬家到集市,最后搬到了学堂旁边,孟子也开始跟着先生学习。孟母为了给孩子一个积极环境,不惜到处搬家,直至找到一个适合孩子,有学习氛围的住所。

三字经中“昔孟母,择邻处”讲的也是孟母三迁的故事。现代很多人愿意高价购买学区房和孟母的初衷也是一样的,希望给孩子一个好的教育环境,让孩子从小就在求学、求知的氛围中成长。但孟母不仅仅重视外在环境,也能从自身影响孩子,“子不学,断机杼”就是在切身教导孩子学习要坚持。

《呻吟语》中讲到:“卑幼有过,慎其所以责让之者。对众不责,愧悔不责,暮夜不责,正饮食不责,正欢庆不责,正悲忧不责,疾病不责”。

古时大家世族、书香门第皆是家教严苛的,动辄请家法,但也不难看出,他们对孩子的责罚再严厉也讲究适时、适地,很少当着外人面责罚。简单的七不责,现代的父母却很难做到。

吃饭和睡觉时责骂孩子,会让孩子消化不良、睡不安稳;疾病时责骂孩子,只会让病程延长,不利于恢复,这三不责是为孩子的身体健康。不在很多人的场合责骂,保留孩子的自尊;欢庆和悲伤时不责,是照顾孩子的情绪,让孩子乐观;愧悔不责,则是肯定孩子知错能改,鼓励孩子敢于承担,这四不责是为孩子的人格

一个简单的责骂家训里,藏着古人如此深刻的教育理念。七不责并不是不责罚孩子,而是选择对的时间、对的场合教育孩子。

寄语:《论语》里说“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弟子规》说:“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三字经》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关于教育早在几百甚至几千年前,祖先们就已经为我们准备好了,在崇尚各种现代主流教育理念的同时,也不要忘记我们先贤留给我们的智慧。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