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趣读合肥」繁华印痕今犹在——复兴街:始于明代 至今古韵犹存

「趣读合肥」繁华印痕今犹在——复兴街:始于明代 至今古韵犹存

时间:2019-07-16 07:23:40

相关推荐

「趣读合肥」繁华印痕今犹在——复兴街:始于明代 至今古韵犹存

繁华印痕今犹在,悠悠乡愁总关情。

老街,是一座城市的回忆,

就像生长在城市里的参天大树,

一砖一瓦犹如枝叶根须,

都刻满了厚重的历史。

古街老巷的存在,

像是连接着古今的一个媒介,

也是悠悠历史的见证者。

本期“趣读合肥”

文艺君带您感受古城庐州的文化风韵

复兴街:始于明代 至今古韵犹存

位于合肥市庐江县的古镇罗河,发轫于秦汉,雏形于隋,成熟于唐。北宋时期,为庐江县六大市镇之一。,罗河镇入选安徽省第二批“千年古镇”地名文化遗产名单。这里,有一条起源于明代的老街——复兴街。

○罗河古镇复兴街

罗河,古名罗昌河。明成化五年(1469年),羅昌市镇,列全县九镇之一;清光绪年间,更名羅昌河镇,列全县32镇之一;民国年间置羅昌河乡;1947年9月,成立桐庐民主县政府,增设羅昌河区,下辖羅昌河乡,区、乡均驻地羅昌河街道。1949年2月,将桐庐民主县政府辖境内庐江的四个区划归庐江县,将黄泥河、羅昌河、大凹口3区合并为沙溪区。羅昌河乡正式简化更名为羅河乡,隶属沙溪区。

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设乡级羅河镇。1956年1月,国务院颁发《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羅”简化为“罗”。自此,“羅河镇”简写为罗河镇。

二千余年沧海桑田,罗河镇境域内蕴藏着丰厚的历史文化信息和自然生态景观资源:它有县境内历史最为悠久的西汉遗存“遗爱井”,有蜚声大江南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母子碑林;近现代,它又是皖中大地红色革命热土……

○古韵犹存的复兴街

罗河古镇复兴街(一名“中街”)位于罗河镇中部。明初江南徽州等地移民,多从贵池过江经罗昌河中转,街市兴盛。清初,泾县、旌德、太平3县商贾来此开店设铺。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有九华山僧人法尘募修胜因寺,并建有长25米、宽5米之罗阳石桥,贯通东西两街。店铺大多经营纸张、瓷器。光绪年间,商家辟农历每旬“一、四、七”为集市日。

民国年间兴起秉烛夜市和露水早市,成为庐南重要鱼粮和土纺土织交易市场,市面繁荣。新中国成立后,机织布取代土布,新兴工商业崛起。主街有复兴街、小衢口街、大衢口街,新中国成立后均改造拓宽。

如今步入罗河古镇,复兴街是水泥建筑群中唯一保留较为完整的老街,也是一条古韵犹存的老街:徽州民居的传统风格,建筑色彩淡雅古朴,结构错落参差,小青瓦,白粉马头墙(又名封火山墙);整条街宽不足5米,全是青石或麻石条铺成。石条街面上,不规则地布满被独轮车碾压出来的沟槽。虽然,这样的老街在县境内其他古镇亦不罕见,但是,此街中段一条“大北巷”(又名“大水巷”,古名毕家弄)则是这个千年古镇乃至今县境内均为罕见、弥足珍贵的历史遗迹遗存。

“大北巷”内有“文翁祠”遗址。文翁,庐江郡舒县(今庐江县西南)人。西汉循吏,重农宣教,清正廉洁,后于蜀地逝世。作为“文翁故里”,建乡贤祠 ,首立文翁崇祀,以启后贤。据方志记载,庐江境内仅有庐城和罗河镇两地建有“文翁祠”。岁月沧桑,“文翁祠”仅存遗址。遗址前右侧,有一古井,名“遗爱井”,相传此井乃“桐乡啬夫”朱邑所建。

○“文翁祠”的“遗爱井”

朱邑秉公办事,以仁义之心广施于民,深受吏民的爱戴。后不断升迁,官至大司农(户部尚书)。进京赴任前,适逢大旱,朱邑捐俸禄掘一水井,留仁爱于罗河吏民。“立善遗爱,民有馀思。”后人名此井为“遗爱井”。此井圈是用一块整麻石雕琢而成,历尽兵燹,几经填塞,井已干枯,然其井圈在一代又一代的乡民们精心呵护下,历两千余年,至今仍保存完好。

【来源:文艺合肥】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