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郑文公请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先拒绝再接受 这一招高明在哪?

郑文公请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先拒绝再接受 这一招高明在哪?

时间:2023-07-11 18:15:14

相关推荐

郑文公请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先拒绝再接受 这一招高明在哪?

秦国、晋国围攻郑国,郑文公低声下气求助曾经的弃子--烛之武,让他前去劝说秦穆公,烛之武在推却一番后,同意前往。

烛之武入秦国军营,见秦穆公,直接开门见山 地讲起了秦国的问题,指出:如果秦国和晋国一起灭掉郑国,最终会使晋国国土增大,实力增强,反而是削弱了秦国的实力。

如果你不灭掉郑国,我郑国就借助自身地理条件,为你们秦国经商通勤等各种活动保驾护航,提供物质政策支持,这样岂不是更好。

听了烛之武一番话,秦穆公便放弃攻打郑国,拍拍屁股回国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烛之武退秦师。

这个故事里,最令人疑惑的是,古人讲究君臣父子,为何郑文公要向烛之武道歉,而烛之武为何要先拒绝,再接受。

在利益面前,面子是浮云。

秦国和晋国合围郑国,这其实和早年晋文公流亡时,郑国对晋文公的无礼有关,犯了错,迟早是要受到惩罚的,这个 恶果最终报在是郑文公身上。

这时,郑文公就想到了通说会道的烛之武,但在这之前郑文公就已经把烛之武给得罪了,这会叫人家去出使秦国,烛之武能同意吗?

这郑文公也不含糊,在这关键时刻毫不扭捏,毅然决然弯下自己高贵的头颅,向曾经一个被自己看不上的老部下道歉。

纵然是领导,有错及时认,只要收益足够,面子只是一时的。

但这不重要,道不道歉是一回事儿,内心怎么想又是一回事儿,毕竟对于领导而言,道歉这种操作只要表面功夫做到了就足够了。

郑文公作为乱世里的老狐狸,带领一帮大臣和本国子民在春秋诸侯混战的时代能存在,就必然有几把刷子。

在这种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想存活,必然要是一个精致的的利己主义者,脑子里时刻有一杆秤去衡量投入和产出比。道歉也许会丢面子,但是如果亡国,那命都没了,面子里子当然是一起丢了。

于是,郑文公选择马上道歉,只要收益大于成本就是成功,事实证明,这个抉择不仅达到了根本目的——避免战争,而且还有附带价值——塑造知错能改善用人才的良好形象。

可谓是一本万利的明智之选。

适度的拒绝是抬高身价的必要条件

而另一边,烛之武作为一个年轻时不得重用,却有一腔报国志而且难得的又有真才实干的人,不免有读书人的清高。

以前我上赶着去帮你,你看都不看我,我现在都准备放弃了,你又来求我。我直接答应你,确实是有点丢面子,所以我必然得摆出一副推辞之举,这种举动除了是对感情上不满的一种抒发。

也是一种欲语还休的谋略,越是这般故作姿态,你越会觉得我必然是有两把刷子才敢如此举动,我的行为让你更相信我可以做到,暗暗地抬高我的身价,也为我的同意递了一个台阶。

同时最高领导人都为我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这样的小概率事件更容易在同僚中传播,这对我的能力的肯定比任何高官厚禄都更有效。

谈判需要不卑不亢,且逻辑清晰的画大饼

烛之武作为一个面临亡国的小国使臣,在面对随时可能灭亡自己国家的大国君主时,语气从容,逻辑清晰。不论是虚张声势也罢,高度自信也罢,在不刺激对方又不丧失本国尊严的前提下用短短125个字,多层面多角度阐述了灭郑的不合理性。

烛之武手上并没有任何之于秦国而言的实质好处,仅仅凭借自己的凛然正气和以假设为前提的空饼劝退秦穆公,除了感慨他的语言魅力,还要赞叹他的大无畏精神,全凭一腔慷慨激昂和严密逻辑把秦穆公绕到沟里,可谓是一人退万军的代表之一。

既处处着想,又利用矛盾

战争中利益至上,反间计的作用点就是利益。一山不容二虎,烛之武利用这个特点,分割合作者晋国秦国的阵营,全然一副站在秦国角度上分析利弊,完全不考虑郑国自身,这样的逻辑模式,树立了一幅全心全意为秦国着想的人设形象。

而且烛之武劝说的着力点也十分巧妙,所有的不攻郑的理由是以一种与晋国的对比而得出的相对不利。而不是单纯地以自身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怎么样分析到,是不是发现,这一切其实都是套路,当领导的郑文公,在关键时刻说低头就低头,说道歉就道歉,而做谈判专家的烛之武,更是以“利益冲突”这个上点,将秦国与晋国的矛盾摆到台面上。

不得不说,懂点套路,真的很重要。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