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走下神坛的诗仙李白:以隐求仕 结交权贵 入赘豪门

走下神坛的诗仙李白:以隐求仕 结交权贵 入赘豪门

时间:2023-11-01 20:06:38

相关推荐

走下神坛的诗仙李白:以隐求仕 结交权贵 入赘豪门

民间有许多关于李白的传说,其中“贵妃研磨”“力士脱靴”最为脍炙人口,而其真实性又不得而知。这些传说之所以深入人心,是因为相较于其他诗人,李白更像是一个特立独行、不“事权贵”的斗士。

李白出身于贾商之家,是富商子弟,其父名叫李客。李白年轻时的生活轨迹,足可证明这一点。李白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就不无得意地描述自己挥金如土、仗义疏财的快意人生:“曩昔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

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历来有“济天下”的优秀传统与远大抱负,李白自然也不例外。但是,唐代统治者关于参加科举考试者身份的种种限定,使李白根本无法通过科举这一方式入仕。“工商之家,不得预于士,食禄之人,不得夺天下之利。”(《旧唐书·食货志》)也就是说,工商之家的子弟是没有资格通过科举考试来步入仕途的。不平则鸣,李白在《送蔡山人》中有言:“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李白的梦想与现实,正应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句网络热语。那么,不甘心平庸一生的李白,又会想到什么方式来步入仕途的康庄大道呢?

台湾作家张大春在《大唐李白》首部曲《少年游》中梳理了李白早年的萍踪游历:身为商人之子的李白没有资格参与科考,只能另寻出路,靠干谒、投献求官,并汲汲于经营自己的名望与影响力,“以达天听”;李白留存于世的一千多首诗中,起码有五百首以上是拍达官贵人马屁的“干谒”之作;李白的四海云游,也不是寄情山水这么简单,更多是为了拓展人脉、搞好关系,从而赚名气、谋官职;甚至李白的婚姻,也是为他的求仕之梦服务。

一、以隐求仕

隐逸是一种有着深厚历史积淀的文化现象,是中国古代文人人生哲学的一种表现形式和处世方法。李白不能“科考”,便期望用隐逸的方式达到致仕的目的。因此,李白隐逸的目的非常明确:制造声誉,曲线求仕。他边交游,边借隐逸扩大名声。以退为进,以隐求仕。他隐居岷山期间,广汉太守慕名前去看望他,使他的名声渐大。

其实,李白早在蜀中就有隐逸活动,“昔与逸人东岩子,隐于眠山之阳。白巢居数年,不迹城市。”(《上安州裴长史书》)在江陵,他结识了道士司马承祯,司马承祯说李白“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 大鹏赋序 》)。李白又在安陆寿山结庐隐居,其事有《山中问答 》为证,诗曰:“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心中塞满了入世之心,大概也难得有悠然自得的心情吧?

天宝三年,李白辞京归山,这也并非“功成身退”,而是被迫无奈,是怀着失望和悲愤的心情再次隐逸。

纵观李白的一生,他的隐逸只是为入仕造声势,并非真隐!

二、奔走权贵

从青年时代起,25岁的李白走出三峡漫游东南,展开了广泛的干谒活动。李白遍访四川地方要员,拿着当时的“名片”投刺京城来蜀的官僚,也曾得到过以礼部尚书衔出任益州长史的苏廷页赏识。但是奔走权门的结果却让李白大失所望,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酒隐安陆,蹉跎十年”。

后,他来到了国都长安,寓居在玉真公主别馆,谒见了宰相张说的儿子、驸马都尉张垍以及一批朝臣大官,期望“攀龙见明主”,可他们并没有给李白任何帮助,李白只好悻悻出京漫游,在愤慨之余写下了著名的《蜀道难》《行路难》等诗歌,以此一吐胸中不平之气。

三、入赘豪门

除了隐居山林与奔走权贵之外,婚姻也成了李白求得功名的手段。据史料记载,李白一生应该有过四次婚姻。其中至少有两次是做了权贵家的倒插门女婿。

李白于开元十二年,李白在漫游淮、扬途中,结识了孟浩然,并在孟浩然的介绍下认识了曾在高宗时担任左相的许圉师的孙女许氏,并在开元十五年与其成婚。李白给裴长史的信中说,许相国“招”他上门当女婿。李白的第一次婚姻虽然十分幸福美满,但因许氏的离世,这段感情也就宣告结束了。

李白的第二段婚姻,是和另一位前唐朝宰相宗楚客的孙女宗氏。而这一次婚姻,李白依旧是倒插门。这段婚姻倒是留下了一个“千金买壁”的浪漫传说。婚后不久,安史之乱爆发,李白与宗氏前往江南避祸,后来李白因投靠永王李璘,李璘却最终谋反而被牵连入狱,宗氏则为了救他而耗尽心力。最终李白虽被赦免,却已然是贫穷落魄,宗氏也不知去向。

天宝元年(742年)初夏,可能是玉真公主和道士吴筠的推荐,隐居的李白被征召入京。他洋洋得意:“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最后乐极生悲,求仕之路以“赐金放还”的体面方式草草收场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