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清玩聚珍』明清玩好之物中的愉悦感 | 古天一21春拍

『清玩聚珍』明清玩好之物中的愉悦感 | 古天一21春拍

时间:2021-07-03 21:00:22

相关推荐

『清玩聚珍』明清玩好之物中的愉悦感 | 古天一21春拍

3099

沈存周制锡轴头罐

清康熙

H5.3cm

日本藏家旧藏

轴头罐,是明、清时期流行的一种罐式,罐体形状颇似卷轴画的轴头,为明永乐时期创烧,造型为上小下大,斜直腹,底内凹,颈腹之间有板沿,弧形帽式盖,器体纤巧。

轴头罐造型的来源一直是个谜,国博仅存的一件“永乐青花轴头罐”,是记录中最早的瓷器作品,永乐之前并无发现同类景德镇作品。据资料记载,永宣时期大量引用伊斯兰金属器为原型,在景德镇制作了很多新颖经典的青花瓷,轴头罐正是仿伊斯兰铜制墨水瓶而来,永宣时期古人并无墨水这种书写工具,故将原型改为装浆糊的小罐(故名糊斗)是合理的推测。后期雍乾时期又复出现,尤其雍正官窑器制作极精。

本轴头罐以锡制成,造型新奇特异,典雅端庄,卧足寰底,下腹微凸,出沿背部圆润有力,直颈中空带盖,通体清新素雅,比例拿捏恰当,器壁坚硬,厚薄适中,线条极其流畅,包浆浑厚老辣,通体泛水银色,罐身通体起自然氧化斑点,古人称之为鲶鱼斑,充满岁月痕迹。

盖内小行楷书落款“戊寅小春 鹭离制 存周”,刀工锋芒尽显劲秀有力,可见沈氏镌刻之功力。戊寅年为1698年,当时沈氏年长69岁,正属制器巅峰之时。

此器旧配日本老仕敷与桐木盒,木盖内部与仕敷底部都有日本收藏者的考证提拔,更显出古人对此器的珍爱程度与递藏关系。无论案头陈设,还是欣赏把玩,极简的线条与舒适的手感,都是令人无比愉悦的,不愧是件文房珍品!

沈存周(1629-1709),字鹭离,号竹居主人,浙江嘉兴人。康熙初,沈存周居嘉兴春波桥,能诗,善以锡制各式锡具,以锡壶多雅驯。所治锡器,镌以自作诗句。镂刻的诗句、姓氏、图印即世工书篆者不能过。据《耐冷谈》载:“元、明以来,如朱碧山之银槎,张鸣岐之铜炉,黄元吉之锡壶,皆勒工名,以垂后世,不闻其言诗也”。

△沈存周锡刻诗文壶 故宫博物院藏

3037

水晶鹌鹑盒一对

清中期

H5.3cm;L9cm

览:JOSLYN ART MSETM

出版:ELEGANCE OF THE QING COURT, lOT91.

水晶质,圆雕鹌鹑盖盒。鹌鹑刻画写实,栩栩如生。鹌鹑呈蹲伏状,形态悠闲,整体造型敦实可爱。细节刻画细致入微,翎羽清晰毕现,排布整齐细密,层叠有秩。

鹌鹑身内掏为空膛,并一分为二,背与头部设计为盖,腹部为盒,结合处依羽毛之形状呈锯齿状,以严密的子母隼口互相契合,整器设计巧妙。

鹌鹑是清代宫廷常用的图案和器物造型,“鹌鹑”谐音“安居”,寓意平安、安居乐业。鹌鹑式盖盒为清宫经典器物,因构思巧妙深受皇室喜爱,多为玉雕,也有牙雕、木雕等品种,水晶制品并不多见。盒内可贮存小件首饰、香料等物品。

同类器物可参考故宫博物院藏青玉鹌鹑盖盒、首都博物馆馆藏白玉鹌鹑盒一对,形制、表现手法均与本组相似。本组水晶鹌鹑盒,整体与细节惟妙惟肖,将鹌鹑的神态表现得灵动机警,制作手法具有明显的宫廷风格。

△ 出版:ELEGANCE OF THE QING COURT, lOT91.

△清 白玉鹌鹑盒 首都博物馆藏

3040

宫廷竹簧六边倭角香盒

清乾隆

H3.6cm;D7cm

美国藏家旧藏

这件文竹盖盒形制、题材、做工等具有明显的宫廷造办处特征,为清乾隆时期作品,故宫收藏有多件类似文竹作品,可相互对照参阅。

盒作六边倭角式,盖与身子母口相合。通体包镶文竹为饰,盒盖顶面贴饰法轮火焰纹,中心圆圈内为法轮,周围饰以火焰纹,外围再饰以勾连云纹,布局规整。倭角处饰以绶带式纹样。这类佛教题材纹饰在清宫文竹作品中常能见到,以八宝纹居多,具有吉祥的寓意。盒身侧面以装饰如意锦纹及变体几何纹样。

此器形制小巧可人,典雅规矩,色泽深沉,包浆厚实。器虽小,但做工极为细腻,细节处理一丝不苟,体现出乾隆造办处制器的严谨与细致,为同类制品中较为突出者。清代宫廷工艺技术是我国古代工艺技术史上集大成的时期,既有继承又有创新,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但由于过分重视技巧,往往流于卖弄,格调欠高。此件倭角文竹盒则不仅技巧高超,而且气质不俗,在清代工艺品中是罕见的。

△清 竹簧四季花卉盒 | 清 竹簧八宝嵌竹丝盒

故宫博物院藏

3066

竹雕仕女图香筒

清代

H17.5cm

崇龠轩旧藏

明代以来,竹刻艺术蓬勃发展,佳作迭出。同时,大量表现文人和仕女题材的作品,层出不穷。这件作品,正是竹刻和香事两种文化融合的产物,且因其竹刻功力的不同凡响,令其熠熠生辉。

作品通景布局,奇思佳构;仕女刻画数人,人物神态与衣饰的表现各自亮丽,犹如百卉争妍。在雕刻功力和艺术水准上,能跻身于竹刻史上第一流的作品之列。雕刻细腻,人物体态与松叶部位,比例恰到好处,令画面生动万分;用材考究,雕刻纤巧,是一件展现古人文化情趣和竹雕艺术的杰作。

3070

端石松皮砚(原配黄花梨盒)

清道光

16×11×2.5cm

款识:鹤舟

王玉璋,字鹤舟,别号松巢外史,晚号厂隐山人,天津(一作沧州)人。嘉庆年间,曾在刑部任职,后继任雷州知府。山水浑厚古朴,雅近王原祁,得浑灏渊懋之气。郑云麓观察尝赠诗有“王廉州后復雷州”句,人遂以王雷州称之。娴骑射,解音律,尤喜藏砚,因名所居曰冻云馆。著有《冻云馆诗集》《清画家诗史》《桐阴论画》《墨林今话》。

故宫博物院

3038

紫檀仿剔犀如意云纹香盒

明代

D6.5cm

3093

铜谛听纸镇

元代

H2.5cm;L10cm

铜瑞兽纸镇,皮壳温润老到,周身红皮绿锈,显示出年代的久远。瑞兽具虎头、独角、犬耳、龙身、狮尾、麒麟足,貌似龙非龙、似虎非虎、似狮非狮、似麒麟非麒麟、似犬非犬,应为地藏菩萨经案下伏着的通灵神兽谛听。

此铜谛听呈趴伏状,形态温顺,雕刻写实,可见脊背、腹部骨骼纹理,同类表现手法在古代肖生玉中经常能见到,特别是玉狗中多见。整体形制与其工艺,古拙万分。

相传谛听可以通过听来辨认世间万物,尤其善于听人心。谛听独角表公断力,龙身表吉祥,虎头表示智勇,犬耳表善听,狮尾表有耐性,麒麟足表四平八稳。民间广泛认为谛听沾有“九气”,即“灵气、神气、福气、财气、锐气、运气、朝气、力气和骨气”,能起到辟邪、消灾、降福、护身等作用。一些虔诚的佛门信众更是相信沾上谛听的“灵气”即能使家运昌隆,基业常青;孩子佩戴则茁壮成长,长大能成为诚者、贤者、智者、悟者、觉者、寿者;成年人佩戴则心想事成、大吉大利。后人更神化为神犬谛听晓佛理,通人性,避邪恶,视为吉祥的象征。

3094

合金铜胡人献宝

明末清初

L9cm

胡人侧身坐象背上,象卧伏,神态温顺。胡头戴软帽,圆目高鼻,直视前方;着长袖衫,双腿搭于象背之上,手捧宝物,作献宝之姿。

象在远古时期已被驯化役用,商周时期即出现以象为题材的作品。唐代以来,因于帝国强盛,外来的胡人又常见于艺术品的创作中,胡人骑象的形象多有。东南亚进献的动物即有象,被豢养在宫廷兽苑中,有专人照看,并有固定的食料供应。

本品描绘,就是胡人在象背上作献宝之姿的场景。这种题材背景与深层次原因,是国力强盛的写照;国家富强时,即有外来胡人颂扬盛世,或献宝或乐舞。因此,这件器物的特点极为鲜明:铜质精良,刻画优美,寓意上乘。

3097

铜鎏金封侯五峰笔架

L20.5cm;H15.5cm

笔架亦名笔床、笔格、笔山,是古代书案上一种暂时放笔或架笔的专用工具。文献所记,笔格至少在南朝已经流行。唐代诗人陆龟蒙有“自拂烟霞安笔格,独开封检试砂床”的诗句。宋明人亦皆称为笔格。

笔架的质地计有各色玉雕、铜鎏金、仿古铜、哥窑、定窑、木等,造型则有山形、子母猫形、十二峰形、三山与五山形。这件绝妙的铜鎏金封侯五峰笔架,其丰富的艺术塑造,在很小的范围内分出数个层次,营造出深远的意境。

以浮雕等技法为主,造型圆整可爱,刀法质朴凝练,将山峰感形象地塑造出来,是一件极具特色的艺术品。整体设计巧妙,造型生动,融实用与观赏于一体,别出心裁,趣味横生,是文房器用中的名品。

3098

铜得令加官婴戏香熏

明中期

H18cm

明代官箱型,箱上童子手持武将头盔,为典型明早期制式(参阅明孝陵武将石相生,不同于晚期头盔,与馆藏崇祯皇帝御用盔形制有明显区别)。两童子赤身外披一件罩衣,符合成化-空白期婴戏图“成化一件衣”之特征,且发髻开脸均呈现明中早期特征,不同于万历以后的婴戏图,呈“大头娃娃状”且内穿衬衣,综合判断此件为标准明代中早期成化左右的一件难得“得令加官”婴戏铜熏。

3082

黄玉平安得子

明晚期

H6.2cm

佳士得(香港).10《古今》Lot192

黄玉质,带有糖色,玉质致密莹润,圆雕童子抱瓶。刻工利用糖玉部分巧作童子身体,玉瓶则利用了黄玉部分制成。童子呈站立状,双手抱瓶于身前,开脸喜庆,笑容可掬,头顶有双发髻。瓶鼓腹,造型敦实,开口较大,内膛宽敞。此器童子的造型、开脸、衣饰处理,以及童子与瓶的比例关系,均具有明末婴戏特征。此童子抱瓶设计精巧,可一物多用,即可充当水盂,也可作为花插使用,置于案头作为陈设亦妙趣横生。

3042

葡萄紫料器碗一对

H5.2cm;D11cm

款识:乾隆年制

料器,指用加颜料的玻璃原料制成的器皿或工艺品。料器又称玻璃器,元末明初,料器工艺品开始逐渐流行,惟价值高昂,多半是宫廷所用。

清代以来,料器制作工艺多在北京和山东。《青州府志》中介绍:琉璃器,出颜神镇,以土产马牙,紫石为主,法用黄丹、白铅、铜绿,焦剪成珠、穿灯屏、棋局、帐钩、枕顶类,光莹可爱。

物以稀为贵,此器的材质和工艺制作非同寻常,风格高贵而华美。

3125

雕瓷素三彩雪山大士

H9.5cm

雪山大士,又称瘦骨罗汉、雪山婆罗门。在佛教经典《大般涅盘经》中载,佛祖入雪山苦行,唯食诸果,绝形深涧,不涉人间,结草为庵,被鹿皮衣。雪山大士,就是佛祖曾经在雪山苦行的苦修形象。

彼时,雪山大士绝形深涧,不涉人间,结草为庵,被鹿皮衣。因此,大士的塑造往往是瘦骨嶙峋者。本件作品,大士端坐含笑,方面长耳,隆高鼻准,两目陷出深凹,两颐瘦如枯癯;左脚曲起,双手扶膝,作思维状,以体现深山独处,思维坐禅之况。外一圈修饰如雪洞式的佛龛,质地似如同珐琅彩般光彩夺目。

大士像容貌奇古而趣味隽永,整体塑造有别于传统形式的佛像。以夸张而浪漫的手法塑造,其构思巧妙,工艺考究令人称绝,令大士有种八风不动之感。

3095

铜鸭式香熏

H26cm

由上下两个部分,以子母口衔接成鸭式香薰造型。鸭为上等精铜所制,呈昂首站立鸣啼状,通身錾刻羽纹。腹部内空,可贮香料,其上履羽翅为盖,香气通过张开的鸭口飘出。底置一方形铜座,鸭之双脚踏于底座之上。

唐宋以来,香事文化盛行。譬如薰香,上至庙堂下到普罗民众无不热衷。鸭形香薰便流行于两宋,成为香事器物的亮丽风景线。此香薰为仿宋代器型,嘴部、羽纹、腿部、爪部都力求写实,比例合理,姿态挺拔;整体构思奇巧,设计合理,是同类作品的代表。

△明代版画上的鸭式香熏

明 铜鸭式香熏 故宫博物院藏

3101

铜太平有象嵌宝石象首腿三足熏炉

清早期

H36cm

香事贯穿千年文化生活史,可谓自古以来熏香就是风尚。特别是对于宫廷而言,熏香必不可少。

这件熏器,整体塑造象形,熏炉分上下两部,炉足即为象鼻,镶嵌有宝石,炉盖透雕高浮雕,盖修饰精美卧象,身体各部位比例恰到好处,体态生动,背托宝瓶,寓意太平有象。

太平有象是传统吉祥题材,寓意海晏河清,象征太平盛世。象为神兽,由来已久。大禹时代,分天下为九州,有白象耕土的事迹,此事即为天下太平之兆。《汉书·王莽传》载:天下太平,五谷成熟。唐代温庭筠有诗:四方无事太平年,万象鲜明禁火前。唐代刘庚《稽瑞》引《孙氏瑞应图》言:王者政教,得于四方,则白象至。

象形熏器,体形硕大,工艺华丽,气派非凡。这类器物常用于宫禁之内,在宝座、卧榻、案头等旁边,长伴帝王之侧。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