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心理学家:畸形的恋母情结到底有多可怕?看完这个案例你就明白了

心理学家:畸形的恋母情结到底有多可怕?看完这个案例你就明白了

时间:2023-07-26 02:49:42

相关推荐

心理学家:畸形的恋母情结到底有多可怕?看完这个案例你就明白了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家是我们心中最温暖的港湾,即便是一个已经成年自立的人,

在遇到某些困难的时候,还是会想起父母慈祥的容颜。

毕竟在我们的童年时期,我们曾有过一段对父母格外依恋的时光,那一时期被心理学家们称为俄狄浦斯情结。

本人都能够顺利从这种状态中走出来,有的人却会深深的陷入其中,影响自己今后的发展。

二零零五年我国云南地区发生的一桩惨案,就是畸形恋母情节带来的悲剧。

可怕的恋母情结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茶文平,他从小在云南乡村地区长大,父亲和母亲的感情并不算太好。

在茶文平很小的时候,他的父母就经常发生争吵,有时还会当着他的面打架。

茶文平的父亲仗着自己身强力壮,经常单方面殴打妻子。

这段时光给茶文平留下了不小的心理阴影,但那时年幼的他并不能理解父母之间的感情纠葛。

茶文平11岁的时候,他的母亲不想继续受丈夫的家庭暴力,

丢下孩子和家中的老人偷偷溜走了。

那时的茶文平心智还不够成熟,内心深处对母亲格外依赖。

在父亲的影响下,他渐渐对母亲的形象产生了错误的认知,

认为母亲才是让自己保受苦难的罪人。

在他看来,母亲的离开直接导致他成为了一个没有妈妈的孩子。

因此他的内心深处一直隐藏着对母亲的憎恨,

只不过在大部分时间里,这份憎恨都被他对母亲的思念所掩盖。

家人并没有发现他异样的感情,茶文平就那样长到了青年。

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一直迫切的想要和中年女人进行身体上的接触。

因为这些女人拥有许多和他母亲类似的特征,能够满足他像母亲撒娇的愿望。

但他内心深处又觉得这些女人都和自己的母亲一样,是狠心又冷血的坏女人。

不好的成长环境,让他过早的接触到了暴力和犯罪行为。

很快茶文平就认识了一个出钱雇他伤害他人的人。

他顺利完成了对方要求的任务,并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

认为这种行为能够释放自己内心的压力和痛苦。

于是他将自己的目光转向了附近的中年妇女。

他利用自己青年人的身份降低这些中年妇女的警惕,在和她们发生关系后,残忍的杀害了这些中年妇女。

被抓时茶文平才刚过18岁,他所犯下的恶性案件让不少人都震惊不已。

恋母情结的影响

茶文平会做出那么可怕的事情,主要还是受到了内心恋母情结的影响。

在希腊神话中,拥有恋母情结的俄狄普斯对母亲产生了浓浓的爱恋情绪,

为了永远占有母亲,他不惜杀害了自己的亲生父亲。

根据目前的心理研究成果来看,

一个健康成长的男童大约会在3岁至6岁这个阶段对母亲出现依恋情绪。

这个阶段的他们会无条件的相信并信赖自己的母亲,渴望在母亲那里得到足够多的关怀。

倘若母亲没能及时回应孩子的需要,

他们就有可能出现心理发育和价值观念养成方面的问题。

和孩子相处时态度越是冷淡的母亲,越容易让孩子长时间的停留在恋母情结这个阶段。

有的孩子直到成年,都无法顺利战胜恋母情结带给自己的影响。

茶文平的母亲一直是一个柔弱的人,她在家庭中的地位比较低,没有办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这样的她也很难在日常生活中对茶文平进行更多保护,

或许在茶文平心中,自己的母亲并不是一个保护者的形象,而是和他一样同为受害人。

进入青春期后的茶文平进入到了恋母情节的新阶段,

倘若他能够顺利度过这个时期,他就不会对中年女人产生过多的想法。

而且在母亲的引导和教育下,他还有可能成为一个可以体谅母亲的孩子。

可惜茶文平的母亲并没有想过直面困难,反而抛下孩子自己一个人溜走了。

她这种不告而别的行为让茶文平感受到了背叛,也让她对母亲产生了更多复杂的感情。

其实在这个阶段,茶文平已经将自己的注意力从母亲身上转移到了其他女性身上。

因此母亲的离开也让他将内心深处的怨恨转移到了和母亲相似的人那里,

认为和母亲有着相似特征的中年女人都是罪无可恕的对象。

他对那些中年女人的关注,是他补偿自己没能得到母爱的一种方式。

当然,茶文平身上的悲剧并不是必然发生的。

真正让他产生邪恶想法并出现暴力倾向的人,是长时间进行家庭暴力的父亲。

父亲对待母亲的方式改变了茶文平的认知,使他变得不再尊重女性。

就算他没有做出触犯法律的事情,结婚后的他也会走上父亲的老路,

用同样的方法去伤害自己的妻子和孩子。

这起悲剧告诉我们,父母身上的责任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更加重大。

在和孩子相处的时候,每一个家长都应该以身作则,用心呵护孩子的心灵成长,

不要让孩子长时间活在阴影中。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 不下雨

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