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教育孩子不以吼叫为手段 家长要拒绝这几点 让孩子健康成长

教育孩子不以吼叫为手段 家长要拒绝这几点 让孩子健康成长

时间:2022-06-09 10:41:14

相关推荐

教育孩子不以吼叫为手段 家长要拒绝这几点 让孩子健康成长

文|小雅

编辑|小雅

然而被父母吼完之后的孩子总是会感到委屈,父母见了这样的孩子,心里肯定也是后悔,毕竟每个父母心里都不想自己成为吼孩子的人。

或许很多父母都会有这种情绪,自己在小时候经历过的可怕父母,不希望长大后用同样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孩子,但偏偏自己也被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成为了小时候最不想成为的那种父母,有时候自己并不能控制住情绪。

道理父母都懂,但是做出的行为却是南辕北辙,只能在事后懊恼。当下一次类似情景来临的时候,也没有办法控制住自己,最后成了一个圈,不停地循环着。

要逃离这种循环,必须要从根源上抓起,找出原因是关键。

父母为什么会对自己的孩子产生这种暴躁的情绪?

有些孩子就是比较闹腾,当父母对自己说话温声细语的时候,孩子会置之不理,父母嗓子说干了,他也不会对你有任何反应,然而这种时候父母就很容易会对孩子吼叫,这种做法之后孩子就会表露出害怕的情绪,短期内也会对父母的话听之任之,但是这种做法只能持续一小段时间,一段时间后孩子一就恢复本性,父母就形成了只有吼叫才能最快地达到目的的意识。

家长的情绪也影响着自己对孩子的行为,相信这种现象大家都体会过,当家长心情很好,任何事情感觉都是顺顺利利的,即使孩子很闹腾,在家长眼中也会觉得很可爱,但是当家长积攒了工作上或者家庭中带来的负面情绪时,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引起自己的不适,这个时候孩子但凡有一点不顺应自己心情的行为出现,家长就会立刻把情绪点燃,对孩子大吼大叫。

很多家长口中常常念着一句话:我小时候就是这么过来的。很多家长都认为自己的童年,是没有问题的,所以潜意识上也认同了父母的教育方式,所以也会将这种方式带给自己的孩子。

俗话说棍棒底下出孝子,在以前的年代,多数父母的教育方式就是这种。然而这句话其实害了很多父母,棍棒带给孩子的,不仅是身体上的伤害,更多的也是心灵上的伤害,即使这种教育方式会让孩子屈服,但更多的情况是带给孩子一个有阴影的童年。

其实吼叫的效果并不明显,因为一个人在被吼叫的状态下,容易出现一种惯性的应激反应,当孩子被吼叫过后,大脑会出现一种当机状态,这种状态下的人是木纳的,对于外界的要求只是机械性地回应,并不会加以思考并且去完成。

相反,吼叫带来的伤害确是显而易见的:

对于很多孩子来说,他们是比较敏感的,因为他们的世界很小,父母就占据了很大的一部分,然而父母在他们做错事之后,对其实施吼叫的做法会让孩子感到自卑,甚至走向自闭,对外界会丧失信心。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所以父母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对于小孩子而言,他们没有特别好的明辨是非的能力,但却有很强的模仿能力,这就是我们说的有样学样,父母经常对孩子吼叫的话,那么孩子长大后很大可能也会继承父母的性格,养成一个暴躁的性格。

在经过父母的吼叫打骂之后,有些孩子会对父母产生逆反心理,对这种粗暴行为感到愤恨,长时间的积攒就会让孩子越来越逆反,尤其是到了青春期的时候,叛逆心理就越来越严重了。

其实就是很简单的一个道理,长期被压迫的人很容易形成性格障碍,而吼叫这种手段偏粗暴性,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变得越来越孤僻,长大后的叛逆行为也会更加严重。

为防止不好后果的出现,父母要改掉这几种吼叫方式:

父母提醒的做法,在孩子心里会形成一种可以通过父母的说话声调和情绪来判断事情的紧迫性的能力,但是其实父母的这种吼叫并不会带有任何的目的性和教育意义。而且孩子在被吼叫后产生的负面情绪是不会消失的,这种做法很容易让孩子长大后继承父母的教育方式,成为父母型家长。

幼小的孩子完全没有反抗激动情绪下激烈吼叫的父母的能力,在经历过这种过激性吼叫之后,他们会变得担惊受怕,这种情绪会使她们以后做事情小心翼翼,形成一种唯唯诺诺的性格。

过多的吼叫最终都会变成无用功,一次两次有效,多了就没用了,所以家长要对上述几种吼叫方式予以抛弃,对待孩子需要的是细心安抚,呵护,而不是河东狮吼,给予孩子更多耐心,方能更好地教育孩子。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