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周总理遗体火化当天 八宝山发生了一件怪事 至今还未查明

周总理遗体火化当天 八宝山发生了一件怪事 至今还未查明

时间:2022-11-19 04:26:08

相关推荐

周总理遗体火化当天 八宝山发生了一件怪事 至今还未查明

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76年的1月11日这一天,北京的天气阴沉沉的,给人一种很压抑的感觉。

对于全国人民而言这一天是悲痛的一天,因为周总理的遗体要在北京八宝山进行火化。

人们沉浸在低落、伤感的氛围之中,久久不能自拔。

而同样在这一天,八宝山的一口古井之中也发生了一桩怪事。

这桩怪事慢慢传播开来,吸引了许多村民前来围观,看到眼前景象,人们无不对此感到讶异。

这时,有村民说:“是因为周总理。”

周围的村民听完这番话,也都纷纷点头,表示同意:“是啊,是啊,是因为周总理。”

那么,周总理遗体火化的当天究竟发生了什么?又是什么原因让众多村民将这桩怪事与周总理联系在了一起呢?

水井的谜团

在周总理遗体要火化的当天,八宝山的水井突然干涸没水了,且查不出任何原因,疑云迷雾瞬间笼罩了整个八宝山。

有人会说,水井干了这哪是什么稀奇事啊?

要知道八宝山的水井修建于明朝时期,距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这口水井历史悠久,井中的水源养育了八宝山世世代代的人民,保障了八宝山一带几个村庄的用水需求。

毫无疑问,这口水井对于八宝山的人们来说是一个极其重要而又特殊的存在。而这口水井自修建以来,从未有过断流干涸的情况发生。

这次的情况来得突然而又蹊跷,据知情的村民反映,这口水井前一天晚上还能从里面打出水,等第二天一早过来准备打水的时候,这才发现了不对劲。

水井里没水了,不是水位下降的原因,而是整个水井都没水了,有村民往井底扔石头,听到的不是石头入水的“噗通”声,而是石头结实撞到地面的声响。

村子里的人顿时对这件“怪事”议论纷纷,有人说是天灾,后面怕是会有不好的事情要发生;也有人说怕是人为,是不是引来了报复?

可八宝山的众多村民都善良朴实,勤勤恳恳地农耕劳作,和周围邻里都和谐相处,就算是有些小摩擦,事后说开了,倒也不至于如此。

一时间,疑云笼罩着八宝山,人们慢慢陷入了恐慌之中。村里的干部李副主任得知这个事情后,连忙赶到水井处调查。

李副主任站在水井旁,一边观察着水井周围,一边向知情的村民了解具体情况:

“李副主任,一夜之间水井里的水好像就凭空消失了,之前从来没有发生过,该不会是井里有啥不干净的东西吧?”

李副主任听罢,忙安抚那位村民说:“大爷,您别害怕,我今天过来就是为了调查这件事的,您放心。”

这时,一旁的村民提出:“那是不是水井底下的泉眼堵住了,所以不出水了?”

于是,李副主任系好安全绳,小心翼翼地下到水井底部进行查看,发现井底的几个泉眼都没有问题,没有被堵住,而且井底是一片干燥嶙峋的碎石沙地。

如果是泉眼被堵住的话,井底应该还是会储存下来一部分水的。既然泉眼没有被堵住,那就不该是如此。而眼前这番景象,完全看不出像是昨天晚上井里还有水的迹象。

这顿时让李副主任感到疑惑不已。他从水井里爬上来之后,想着,是不是水塔发电的问题呢?于是他又派电工上山去查看水塔,电工来回仔细地检查了好几遍,最终发现也没有任何的异常。

这时,又有村民提议:“会不会是山上的泉眼被堵住了,然后水流无法从山上下来,导致井底的水断流,变干了呢?”

闻言,李副主任立马带着许多村民往山顶上去,到了泉眼处,发现泉眼里的水正哗哗的流淌,这哪是泉眼被堵住的样子啊,众人都感到十分的诧异。

李副主任心想:这是怎么回事?怎么所有环节都没问题,井里就是没水呢?真是奇怪。

李副主任调查无果,八宝山又重新陷入之前的恐慌当中。

一时间,八宝山水井离奇没水的原因引起人们广泛地讨论,大家众说纷纭。

有村民说:“这几年降雨量都不如从前了,气候干旱,地面泉眼的储水减少了,不够用了,井水自然就干了啊。”

也有村民说:“现在国家重视经济和建设方面的发展,生产力水平整体提高了,用水量比之前要大很多,久而久之,就影响到地表储水,水井就干掉了。”

还有一些村民说:“为什么水井早不没水,晚不没水,偏偏挑在周总理火化的这天没水呢?这是上天和我们大家一样,在为周总理伤心落泪啊,把井水都给哭干了。”

周围的人听完这番话,纷纷点头:“是啊,是啊,是上天在为周总理伤心哪。”

时间来到几天前——1976年的1月8日,就在这天,全国人民得知了一个让人震惊而又悲痛的消息,那就是周总理逝世了。

消息一出,众人纷纷落泪,悲痛不已。党中央于当天成立工作小组,安排于1月11日在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举行为期两天的遗体告别仪式。

告别仪式,悲痛难自抑

经过三天漫长的煎熬,时间来到了遗体告别仪式的当天。告别仪式的现场放满了花圈,庄严而又肃穆,党中央人员和众多社会人士怀着悲痛的心情,来到现场对周总理进行最后的道别。

周总理的妻子邓颖超同志早早的就来到了现场,因为在今天,她将要送别丈夫。

此刻,她站在丈夫的遗体前,静静凝望着他。他就躺在那,躺在洁白的床单上,身上盖着的是那面鲜红的国旗,一如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满腔热爱。

他的脸庞是瘦削憔悴的,脸上满是岁月的风霜,鬓发也已斑白,可是他的双眉却又是那样的浓黑,仿若他在历史上留下的那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的双眼已不会再睁开,平常望着她的那双眼眸总是格外的温情。

在工作闲暇的时候,他也时常和她一起散步,拉着她的手说:“颖超啊,这么多年感谢你一直陪在我的身边。”

她笑而不语,只回握住丈夫的手。是的,她一直是支持他的,他们的共同目标都是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她也知道这一直以来都是他的心愿。

可是,作为一名妻子,她还是会心疼丈夫,连轴转的工作强度和夜以继日的工作量使得丈夫日渐消瘦,身体也在忍受着病痛的折磨。

她时常也会规劝丈夫要多注意休息、不要累坏身体,而他总是温声细语的对她说:“颖超啊,党和人民现在正是需要我的时候,我可不能懈怠啊。”

所以,更多的时候,她只能在一旁默默的心疼。过往一幕幕浮现在邓颖超同志的脑海里,从眼底涌起的泪水渐渐模糊了她的视野。

邓颖超同志和周总理是结发夫妻,二人一起携手经历风风雨雨,相守相伴数十年,她内心的悲痛是我们常人所体会不到的。

年少相遇到情深相守,再到如今的天人永隔,这份乱世中的爱情不禁令人感到惋惜和动容。

告别仪式开始后,小平同志拿着悼词,极度哽咽到不能言语,等念完那段悼词,小平同志才发现脸上已满是泪痕。

他走向邓颖超同志,双手紧紧握住邓颖超同志的手,说道:

“感谢周总理,感谢他在特殊时期当中对我的帮助,感谢他为党和人民做出的贡献。颖超同志,您也要好好保重自己啊。”

而后,宋庆龄同志由旁人帮忙搀扶着,来到邓颖超同志的身边,脸上难掩悲伤的神色:“颖超同志,请您万万珍重自身,周总理已离去,我们大家都很舍不得他。”

一旁的朱老总拄着拐杖由夫人康克清缓缓搀扶而来,他上前牢牢握住邓颖超同志的手,一时激动哽咽得不能言语。

彼时的叶剑英元帅站在周总理的遗体前也流泪不止,哭到最后,几近失声,眼泪的热气让他眼前的镜片都起了一层水雾。

到场的还有王洪文同志、华国锋同志、吴德同志、汪东兴同志、王震将军等,他们无不悲痛万分,为周总理的逝去难过得不能自抑。

这场遗体告别仪式,毛主席因卧病在床,行动不便,并未到场。

毛主席当天一直躺在床上,整日不吃不喝也不言语,双眼一直淌出眼泪来。

他唯一能做的只是将花圈送往现场,花圈上的横幅上写着:悼念周恩来同志,这短短几个字,似有千斤重,压得他仿若喘不过来气。

告别仪式举行完毕,遗体将要被运往八宝山进行火化。

人们得知这一消息,纷纷前来等在路边,这些人当中不光是八宝山的人,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他们都感念着周总理,准备送周总理最后一程。

当看到运着周总理遗体的灵车出现在视野当中时,众人又流下了眼泪,脸颊上交错的半干泪痕,又重新被新的泪痕覆盖住,每个人脸上都是悲痛欲绝的神色。

而与周总理朝夕相处、紧密相伴的贴身助理在一旁更是泣不成声,几度崩溃得需要旁人搀扶才能勉强站住。

一心为民、为民奉献的好总理

周总理的贴身助理哽咽着说:“周总理生前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多付出一点,后代就能多享受一点。’可他哪是付出一点呢?他是全心全意的在付出啊。”

在新中国成立的初期,中国在联合国当中还不具有合法的席位,当时中国的外交也是处于极其薄弱被动的阶段。

作为中国外交部长的周总理,每天都有着大量的工作要处理,而他的休息方式和我们常人不同,周总理休息只是趁着开不同会议的时候,通过大脑处理不同信息的过程来“休息”。

周总理几乎每天的工作安排都是满满当当的,一天的工作时长基本上都是十几个小时,有时甚至是二十多个小时,这样超负荷的工作量,使得周总理身形日渐消瘦,身体常年饱受病痛的折磨。

有很多次,周总理因为工作连轴转,睡眠时间不够充足的原因,总是会在上厕所时睡着,而他的贴身助理却没有叫醒他,等他醒来发现之后,都会严厉的批评助理。

助理也只是眼眶微微湿润,带着恳求的语气说:“周总理,您要多抽出些时间休息啊,您再这么下去,会撑不住的。”而周总理也只是笑着对他说:“我的身体都不及工作重要啊,所以下次万万要叫醒我,不能让我睡着。”

休息时间严重不足再加上三餐饮食不规律,经常饥一顿饱一顿的原因,周总理最终确诊了膀胱癌。

在留院观察期间,周总理始终记挂着工作,多次请来叶剑英元帅,听取他的汇报。

面对周总理这样近乎疯狂的工作方式,叶剑英元帅也三番五次忍不住的劝说:

“周总理,您这段时间都在留院观察,不能再这么劳累下去了,稍微缓一缓吧。”

周总理闻言,也都只是笑笑,说:“这些都不碍事,您接着说吧,我都忘了听到哪啦。”叶剑英元帅听罢,也只是无奈的叹了口气。

周总理生前留有三个“遗愿”,而前两个都没有实现,仅留有最后一个实现了。那么,这三个遗愿分别是什么呢?又为什么只实现了最后一个呢?

原来,周总理的第一个遗愿是“不举办告别仪式”,当时的规定是中央高级领导人离世,要举办告别仪式。

这就意味着告别仪式的举办会被重视起来,办得比较隆重。而周总理生前一直都很简朴,他不希望花费过多的钱财和资源在自己的葬礼上。

第二个遗愿是“不要举办追悼会等相关活动”,有此要求也是因为周总理生前一向低调,再一个也是怕影响到人们的出行活动,给大家带来麻烦。

第三个遗愿是“不要将骨灰留存”,希望能将自己的骨灰撒向祖国的山河,让他最后能自由的在祖国的大好山河里徜徉。

尽管大家都能明白周总理的良苦用心,可是大家都不同意让周总理的一切仪式活动都从简。

最终,小平同志做出了一个决定:一切都按规定来。所以,周总理的前两个遗愿都没有实现,只实现了第三个遗愿。

这就是周总理,哪怕是在自己生命的最后关头,也是在为人民考虑,不给人民和国家添麻烦。

至于人们为什么会将八宝山的水井干涸与周总理联系起来,是因为周总理心中有人民,我们人民心中也有周总理。

面对水井干涸,我们愿意去相信是上天被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所感动,也在为他的逝去感到悲痛和惋惜。

周总理的一生是为人民奉献的一生,是为祖国事业不停奋斗的一生,他将他的毕生热爱和心血都投入到党和人民的事业当中。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这是周总理的少时所言,也是他一直奋斗着的动力,他无时无刻不在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奋斗、而努力。

而今,祖国强大起来了,我们后代子孙更要时刻谨记周总理的心愿与贡献,带着他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继续奋斗下去。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