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广西南宁市隆安县浪湾华侨农场的前生今世 有戏剧性亦是历史必然

广西南宁市隆安县浪湾华侨农场的前生今世 有戏剧性亦是历史必然

时间:2022-03-29 08:13:07

相关推荐

广西南宁市隆安县浪湾华侨农场的前生今世 有戏剧性亦是历史必然

隆安县国营浪湾华侨农场,前身是国营浪湾海岛棉农场,1957年更名国营浪湾农场,隶属于自治区农业厅。1978年因对越自卫反击战而安置越南难民划归自治区华侨管理办,并更名国营浪湾华侨农场,1998年二月份下放至南宁地区管理,同年十月份交由隆安县托管。国营浪湾华侨成立隆安华侨经济区,后又更名浪侨投资区,浪湾华侨农场的每一次更名都有着不同时期的历史意义。

全国解放后为应对紧缺物资,实行大搞建设,农业工业齐发展,工业落后,财力和技术相对薄弱,搞工业一下子搞不上去,上层领导决定先解决的是全国人民的吃穿问题。吃当时基本上已经解决,唯有穿还比较吃紧,上层领导研究决定大量种植棉花,种植棉花就需要大量的土地,因此就有1956年广西荒地局来到那桐镇和丁当镇勘察地形,建立专业种植棉花的农场。

荒地局不仅来了领导还有技术员,更有来自苏联的达瓦里希专家出谋献策,并且还邀请浪湾村的一位村民当向导,领着众人在浪湾村和那门村的各个荒山头转悠,还来到丁当镇的丁当河(武鸣河)沿岸考察。经过一番考究后又回到浪湾村,苏联专家对这些地形非常的满意,荒地局领导还狠狠地点头,嘴里蹦出“威力固”三个字来。向导听到“威力固”三个字很讶异,后经人解释才得知荒地局领导在朝鲜跟洋人打过仗,会几句洋话。

领导为了表示对向导的感谢,还从口袋里掏出两包哈德门,尽管是平嘴的,但向导看到这两包烟眼睛都绿了。哈德门是毛主席经常抽的香烟,而且还是洋烟,搁在谁身上不高兴,向导有可能把这两包烟给封存了。1956年6月3日正式建场,因场部靠近浪湾村,并且以种植海岛棉为主,所以取名叫国营浪湾海岛棉农场,辖有那桐镇的那飞、广收、科竹、长岭、芦仙,丁当镇的定洪、德清等分场共计15个分队。

建场后的第二年发现这一带土地不适合种植棉花,国营浪湾海岛棉农场更名为国营浪湾农场。靠近江边的科竹、芦仙两个分场和丁当河沿岸的定洪、德清两个分场还可以种植农作物,但远离水源的那飞、广收等分场此时到处都是荒山。既然已经划地建场,也不能将土地闲置,但要利用土地必须得开荒。没有机械化的年代,纯用人工开荒是个大工程,去哪里召集这么多人来开荒,让上级领导非常的头痛。

正为组织开荒队伍感到头痛时有位智囊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何不重金面向社会招工。”领导只是哼一下,毕竟建国之初国库空缺,讲究的是用最少的钱办最好的事,更何况人人讲究奉献的年代。领导们开会时听到楼下有大吵大闹声,领导脑袋往窗外伸,看到一伙押解犯人经过楼下,领导脑门一亮,开荒队伍不就有了,而且还是不用花钱,只要管饱就行。

荒地局领导便向省监狱局打报告,要借用这帮劳改犯用一段时间,荒地开发完后就还给监狱局。监狱局领导觉得可行,毕竟守着这帮犯人实在恼火,不如让他们去开发荒地,就当做是劳动改造,留在监狱里白吃白喝也是浪费粮食。这帮犯人的成分很复杂,有顽固不化国民党残余势力,更有野蛮豪横的土匪,还有盗贼赌棍,放走就能让监狱宁静一段时间合理而不为,监狱局的这帮犯人就成为浪湾农场的首批开荒者。

浪湾农场后来成为国民党、土匪改造后安置的地方,经过的经营,浪湾农场则成为模范农场,有不少外地兄弟单位前来参观学习。以为浪湾农场就这样毫无声息的发展时对越反击战爆发,很多被越南当局驱赶的难民进入国内,浪湾农场成为越南难民的安置地,这部分难民都是越南华人华侨,国营浪湾农场又更名为国营浪湾华侨农场。1978年5月份开始接收难民,至1980年共接收难民为2300多人。

国营浪湾华侨农场,改变的不仅是农场的名字,还改变了当地民俗的多元文化。那桐、丁当的原住民都以土壮居多,并掺杂零星的苗、瑶,少数民族长期混杂,生活习惯上基本相似。自1978年5月份开始,越南难民安置到农场后,传统的地方文化逐步被打破,越南华侨华人的生活习俗与当地土著习俗差距很大,好在土著文化比较兼容,华侨华人从越南带回来的文化亦被土著文化稀释殆尽,华人华侨唯一留下就是自己的语言—白话。

浪湾华侨农场在1995年之前都是以种植农业为主,场部还开设有工厂,受国家政策的扶持,购买物资比地方便宜,居住更有国家提供,生活条件固然比地方好。浪湾华侨农场的大部分职工穿着打扮上都比地方好,而且文化思维也相对较开放,溜冰场、歌舞厅这些先进文化都是华侨华人带过来的。羡慕的是穿着打扮,人家穿牛仔裤白衬衫的时候地方村民还穿灰黑布料的衣服。小时候去那桐赶集,看到农场妹子穿牛仔裤白衬衫,而且保养得又很好,哈喇都从嘴角边流出来,印象最深的还是头戴的越南帽。

浪湾华侨农场过得最艰巨的是1995年之后,那时候很多国营单位改革,农场的几家工厂经营困难,再加上没有上级财政的扶持,农场进入比较冷淡的灰暗期。各分厂的职工还好,从事的是种植业,不愁吃穿,场部的工厂职工、子弟学校职工因没有财政拨款断薪而艰难度日。1998年之后浪湾华侨农场交付隆安县托管,农场则成为地方国营单位,但地方财政不富裕,农场仍旧是原来的农场。

浪湾华侨农场摆脱困窘的是,上级领导在浪湾华侨农场成立华侨经济区,将浪湾华侨农场,那桐糖厂和氮肥厂集中起来成立新的工业区,浪湾农场就此开始开挂式发展。宽敞的大道,林立的厂房还有大量商品房开盘,又将这个几乎破产的地方国营单位走向新篇章,同时也带动地方工业和经济发展,未来如何值得期待。

本文是记事性文稿,见物说物,见其所想,所想所写,如有不对的地方,敬请大伙谅解。谢谢广大读者的阅读,敬请给予建设性意见。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