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口臭 便秘 胃火牙痛 口腔溃疡 一个奇妙的方剂 对证用效果好

口臭 便秘 胃火牙痛 口腔溃疡 一个奇妙的方剂 对证用效果好

时间:2022-07-07 11:07:53

相关推荐

口臭 便秘 胃火牙痛 口腔溃疡 一个奇妙的方剂 对证用效果好

人们时常会感叹,“牙齿痛不是病”,但是“痛起来真难受”,有时候不仅会饮食不思,甚至还会坐立不安。其实牙痛不能只关注牙齿本身,还得学会探本求原。金元名医李东垣,曾创立一个经典名方,专治牙痛、口臭、便秘、口腔溃疡等一系列病症,但凡临床运用时,符合相应的病机,必能随手取效,而这个经典良方,就是清胃散

清胃散的药物组成很简单,只有五味中药,一说全方由“升麻一钱,黄连、当归、生地黄各三分,丹皮五分”组成,一说全方由“生地黄、当归身各三分,牡丹皮一钱,黄连六分(如黄连不好,更加二分,如夏月倍之),升麻一钱”组成。按照原方的使用方法是,将这些中药研为细末,每次服用时,取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渣,放冷服用。现代通用剂量为,升麻9克,牡丹皮9g,黄连6g,生地黄6g,当归6g,水煎服。不过也有学者通过对古今衡量值进行考证,建议临床使用清胃散可按“当归1.2g、黄连1.2g、生地黄(酒制)1.2g、牡丹皮2g、升麻4g,加水300mL煎煮至200mL,去渣,放冷后服用”作为参考[1]。

清胃散究竟有什么作用呢?它主要具有清胃凉血的作用,适用于胃火牙痛证,临床上以牙痛牵引头痛,面颊发热,其齿喜冷恶热,或牙宣出血,或牙龈红肿溃烂,或唇舌颊腮肿痛;口气热臭,口干舌烂,舌红苔黄,脉滑数等为临床特征。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风火牙痛或肾虚火炎所导致的牙龈肿痛,牙宣出血,不宜使用本方。使用清胃散,一定要记住“胃火上攻”或“阳明经中热盛”的核心病机,病机不符合,往往用药是没有效果的。

对于清胃散的方源,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源自《兰室秘藏》,另一种说法是源自《脾胃论》。《兰室秘藏》和《脾胃论》都是金元名医李东垣的著作,但是《脾胃论》的成书要比《兰室秘藏》早20多年,因此,对于清胃散的方源,应当以《脾胃论》为主。对于清胃散来说,不仅仅在《脾胃论》和《兰室秘藏》中记载过,在《东垣试效方》中也有记载,只是用药剂量略有不同。不过需要记住的是,清胃散的方名,其实早在南宋《幼幼新书》里就已经出现过,只不过药物组成和功效主治各不相同,而真正将清胃散用出名的还是李东垣。

对于清胃散的配伍,也是颇有讲究的。目前来说,对于清胃散的君臣佐使,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全方以黄连为君药,主要起到直清胃火的作用;以升麻、生地黄、牡丹皮为臣药,其中升麻主要起到清热解毒的作用,生地黄主要起到凉血滋阴的作用,牡丹皮主要起到凉血清热的作用;以当归为佐药,主要起到养血活血、消肿止痛的作用;以升麻为使药,为兼以为使,起到引经的作用[2]。另一种是以黄连为君药,以生地黄、牡丹皮为臣药,以当归为佐药,以升麻为使药[3]。但是即便是目前这两种说法,都是以黄连为君药的。

对于清胃散的配伍秘诀,由于李东垣在原著里并没有说明全方是以何药为君药,于是对于清胃散的君药,也出现了争议。通过对清胃散的君药进行文献梳理,归纳总结发现,对于清胃散的君药主要集中在黄连、升麻、生地黄三味中药之上,比如清代名医唐宗海认为以升麻为君药,清代名医汪昂认为以黄连为君药,清代名医罗美认为以生地黄为君药。所以,对于清胃散的君药还是一个众说纷纭的状态,不过以黄连为君药占更大比例。

那么,清胃散以黄连为君药,或以升麻为君药,究竟各自有什么依据呢?有学者指出,清胃散以黄连为君药的主要依据是,黄连的综合药力胜于升麻,与“力大者为君”相合,黄连于本方最合清胃之用,以黄连一药之变化,取四季之良效,符合东垣用药之妙意;清胃散以升麻为君药的主要依据是,东垣重用升麻,意在速散火郁,清解热毒,引诸药入经,清胃散所主之证,火郁一处,即阻气机,“欲降之,先升之”,因此每投升麻之药,“此为散郁之治,亦为通降之法”,合胃之特性,另外本方升麻药量之用,更有夺目之处;清胃散以生地黄为君药的主要依据是,清胃散方证有火郁于胃之象,多有伤胃阴之弊,用生地黄养阴清热,且胃喜润恶燥,用药当以甘寒养润之品为佳,以达“润”态,生地黄功用,正合此意[4]。

不过,对于清胃散的君药的争议,后来渐渐的弱化了生地黄为君药的讨论,不过对于黄连和升麻的争议依然在持续。所以也有医者对清胃散究竟是黄连为君,还是升麻为君做过详细研究,并指出:东垣方中明言黄连用量“无定法”,可见清胃散临床运用的精髓在于黄连的用量,即君药的选择;由此可知东垣以清胃散治疗客热在经之证,当少用黄连,以升麻为君;后世以清胃散治疗实火在腑之病,又当重用黄连,以黄连为君[5]。

实际上,对于清胃散这个方剂,没有必要太过在意黄连与升麻究竟谁为君药,因为黄连升麻是一个经典药对,升麻黄连药对配伍应用始载于《备急千金要方》[6]。升麻升而能散,可宣达郁遏之火,有“火郁发之”之意,又加上《药性论》中明确指出升麻“能治口齿风䘌肿疼,牙根浮烂恶臭”,升麻与黄连配伍,泻火而无凉遏之弊,散火而无升焰之虞,两药配伍清上彻下,使上炎之火得散,内郁之热得降,热毒尽解而牙痛可止[2]。

对于清胃散来说,历代医家对它都是十分推崇的,后世医家也有在此基础上加减化裁并同名异药的良方也不在少数,比如明代医家陈实功,明代医家陈文治,清代医家李用粹,清代医家王清源,清代医家陈复正……等等。也有将清胃散加减化裁成清胃汤的,比如《痘疹仁端录》,《伤寒大白》《疡医大全》等。由此可见,李东垣所创清胃散,对后世医家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清胃散这个经典名方,自创立以来,得到了历代医家的广泛加减运用,但是比较遗憾的是,现代药理对它的研究比较少。目前来说,对于清胃散的药理研究主要集中在抗炎作用、镇痛作用、对免疫系统的作用以及对造血系统的作用等发方面[7]。而现代临床中,清胃散及其加减方,可用于治疗牙龈肿痛,便秘,隐疹,白疕,口腔溃疡,牙周炎,痤疮,慢性糜烂性胃炎[2];胃火牙痛,复发性口腔溃疡,小儿口腔疾病[7];口臭,三叉神经痛,冠周病,鼻衄[8]等疾病。

总体来说,清胃散具有抗炎、镇痛、调节免疫、促进造血等药理作用,临床上对于胃火牙痛、便秘、口腔溃疡、牙龈肿痛、口臭等疾病有着良好的临床效用。且全方以苦寒清胃为主,升阳散火为辅,有“虽苦寒但不伤阴,且凉血又助清胃”之妙,堪称配方经典。不过在临床使用的时候,也依然有一些常规的加减法,比如兼肠燥便秘,可加大黄导热下行;兼口渴饮冷,可重加石膏清热生津;胃火炽盛而出现牙龈出血,可加牛膝引导血热下行。清胃散这个奇妙的方剂,只要方药对证,在临床运用中,每获良效。

参考文献

[1]刘国华,蒲玉红,朱仁愿,等.清胃散关键信息考证[J].中成药,,44(12):3959-3963.

[2]李飞.中医药学高级丛书·方剂学(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3]李庆业,高琳,王云阁,等.汤头歌诀白话解(第6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4]李在斯,马伯艳,马育轩,等.浅辨清胃散君药[J].中医药信息,,33(5):104-105.

[5]吴宁川,叶瑜.清胃散君药新解[J].内蒙古中医药,,35(17):128.

[6]张鹏,张振秋 ,于天禹.升麻黄连治疗口腔溃疡的最佳配伍比例[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8(10):137-139.

[7]姚杭琦,龚苏晓,李丹,等.经典名方清胃散的研究进展[J].药物评价研究,,42(7):1474-1479.

[8]院民生.清胃散方药配伍分析及临床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8(8):93.

【本图文由“神希园”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神希园(全球中医人士的精神家园,中医生命科学的博物图鉴),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