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掏耳朵容易导致耳部疾病 小心经常掏耳朵引发中耳炎

掏耳朵容易导致耳部疾病 小心经常掏耳朵引发中耳炎

时间:2022-08-05 00:01:30

相关推荐

掏耳朵容易导致耳部疾病 小心经常掏耳朵引发中耳炎

很多人都有掏耳朵的习惯,但是掏耳朵要讲究方法,也不能经常掏耳朵,小心经常掏耳朵引发中耳炎。

1小心经常掏耳朵引发中耳炎

喜欢经常掏耳朵的人注意啦,要慎重思考而为之,因为经常掏耳朵有可能引发中耳炎。生活中总是有一群头上冒着“洁癖”两个大字的人们。这些人的存在简直就是为了让旁身自惭形秽的。不过这些人也有其需要担心的地方。比如这些人总喜欢将耳朵掏得干干净净的。而这个习惯就有引发中耳炎的可能性。那么为了让洁癖人群生活的跟健康,就经常掏耳朵可能引发中耳炎简单说说。

在人的外耳道外侧软骨表面的皮肤中有耵聍腺,能分泌一种淡黄色黏稠的物质,称为耵聍,俗称“耳屎”或“耳蝉”,它像“哨兵”一样守卫着外耳道的大门。这种物质有的遇空气干燥后呈薄片状,有的如黏稠的油脂。平时“藏”在外耳道内,具有保护外耳道皮肤和粘附外来物质(如灰尘、小飞虫等)的作用。

“耳屎”积聚较多时,会引起耳痒及堵塞感,因此应掏出来。但是自己掏耳朵有时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有人用手指甲、发卡挖耳匙甚至铁签掏耳朵,稍不小心就容易刺破外耳道皮肤,导致外耳道发炎、肿胀以及剧痛。即使掏耳时十分小心,但如果形成习惯,频繁掏耳,也会引起肉眼难以看见的隐性破损导致感染。

一般细菌感染,使用有效消炎药后会很快好转,但如果诱发霉菌感染,则耳内瘙痒剧烈,会使人坐立不安。另外,如果不小心刺伤耳膜,则可引起听力下降甚至中耳炎,要想恢复听力有时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因此,严格来讲,不要自己掏耳朵。但由于“耳屎”生成速度比较快,特别是那些腺体分泌旺盛、俗称“油耳”生成速度更快,专门到医院掏耳太麻烦,也不太现实。因此,可以自己掏耳,应做到如下两点:

健康贴士:清除耳屎有技巧

1、挖耳屎要选用柔软的工具

最好用棉棍,轻轻在外耳道转动,然后耳朵朝下,则耵聍可自行出来;尽量做到不用指甲、铁签等尖锐物掏耳。

2、不要形成挖耳习惯

而频繁挖耳,一般应一周左右一次;但在灰尘较多的地方或有“油耳”的人可适当短一点,可根据自己情况掌握。

如果长期不掏耳朵,则可能形成耵聍栓塞,这时,自己就很难掏出来了,应到医院用专门器械取出,取出后坚持用滴耳剂滴耳2-3天预防感染。

经常掏耳朵会引发中耳炎,这个需要人们放在脑袋里,然后黏在脑门上。然后生活中要每当掏耳朵时要慎重些。要是把掏耳朵保持卫生这件好事变成坏事多不值啊。

2耳病常识 什么是中耳炎

什么是中耳炎?

中耳炎是中耳(包括了鼓室、乳突、耳咽管和鼓膜)范围的急性和慢性炎症性病变,包括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炎症,大多数感染性中耳炎为细菌感染性,少数为真菌、结核或其它少见类型感染。主要类型简介如下(详细分类不仅限于以下几种):

急性中耳炎:

1. 急性卡他性/分泌性中耳炎:常因感冒、急性鼻炎和急性咽炎等出现。乘坐飞机因气压变化后也可能出现,这称为急性航空性中耳炎。急性卡他性/分泌性中耳炎可能导致化脓性中耳炎,需要尽快门诊治疗。

2.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由于细菌感染,中耳腔内可能出现大量脓液,压力大时会出现鼓膜穿孔,外耳道内流脓,需要立即门诊治疗。

慢性中耳炎:

1.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常因为急性期未治愈迁延而来,也可因为耳咽管功能障碍、鼻咽部占位(如腺样体肥大、鼻咽癌等)压迫、放射治疗等导致,在排除鼻咽部占位后可以行鼓膜置管治疗。

2. 鼓膜穿孔:如果没有化脓,可以行鼓膜修补术治疗。

3.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需要门诊治疗,必要时需要手术。

4. 慢性粘连性中耳炎:此型导致鼓膜严重内陷,听骨链粘连,听力障碍,可以手术,但手术难度比较大。

中耳胆脂瘤:此型危害最大,会导致多种严重并发症(面瘫、颅内感染、耳聋等),发现后需尽快手术治疗。

中耳炎会导致不同程度的耳聋,甚至出现面瘫,应该要引起足够重视,及时治疗。

360岁老人遇“耳病” 耳朵里流出脑脊液

来自香港的60岁老人吴镇明,耳朵莫名“流水”有7年多。一出水就出现耳胀、头闷,让其受尽疾病折磨。这7年来,他到处求医问药,辗转香港、深圳、武汉等地的知名医院就诊,均被误诊为“分泌性中耳炎”,治疗毫无效果。7月28日,吴先生终于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耳鼻喉科确诊为一罕见疾病———“脑脊液耳漏”,并于近日顺利完成手术,开颅“补漏”,8月11日康复出院。为表达对医护人员的一片感激之情,吴镇明先生特向郑亿庆主任送去锦旗及感谢信。

60岁老人遇“耳病”

耳朵里流出脑脊液

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耳鼻喉科病房,笔者见到了这位被误诊7年的老先生吴镇明,他左耳后方有一条大约20公分的手术伤口。“明天就拆线,我可以出院啦!”吴先生欣喜之心溢于言表。

步入花甲之年的吴先生,出生在汕头,后来移民香港,经商下海,向内地捐赠巨款做慈善事业,被多个地级市、县评为荣誉市民、慈善之星。“我在香港生活了40多年,在7年前得了一种怪病,耳朵里流水,一出水的时候,就感觉耳胀、头闷,受尽折磨。在香港、深圳、武汉等地的大医院就诊过,CT片都照了十几张,均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也用尽了各种办法,冲洗、抽水、引流,全都无效。”

经过四处打听,终于在今年慕名找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耳鼻喉科主任郑亿庆,7月25日,吴先生住进医院。经过详细询问病情,认真仔细检查,郑主任甚至请放射科梁碧玲教授会诊,一起分析CT片,专家开始怀疑是“脑脊液耳漏”,最后做生化检查(把耳朵里流出来的水进行化验),结果证实就是“脑脊液”。这才真正找到了吴先生七年之痛的根源。

10小时手术冒风险

精湛医术补耳漏

“脑脊液耳漏是一种十分罕见的耳病,几百万人才发生一例,”郑亿庆说,“从医30多年,遇到不到十个这样的病例。”

一般来说,外耳道内,除了一些脱落的上皮和少量的干性耵聍(耳屎)外,多数人是干净的。如果外耳道内不断有异常液体流出来,这统称为耳漏,意思是外耳道有液体流出。吴先生的耳漏流出的却是脑脊液,这多少让人有些担心,因为这很容易发生逆行感染,导致脑膜炎而有生命危险。

由于吴先生年事已高,加上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病,有一定的手术难度。为确保手术万无一失,郑主任带领专家团进行反复研究,制定了两套手术方案,并邀请了麻醉科主任曹铭辉坐镇手术室,经过近10小时手术,终于把吴先生颅底小缺损用软骨、筋膜给补上,并保留了完整的中耳结构,让吴先生的听力丝毫没有受损。

在治疗期间,医护人员对吴先生悉心照顾、精心护理,这让吴先生倍感亲切,并且坚定了战胜疾病的信念。他对笔者说,在住院期间,亲身经历和见证了医护人员的精湛医术,高尚的医德以及优质的服务,这一切令我和我的家人深为感动,终身难忘。张华王海芳

4游泳游出中耳炎等耳道疾病

专家说,外耳道疾病多为细菌或病毒侵入局部皮肤的毛囊或皮脂腺感染所致。在游泳池里,因长时间的水液浸渍,皮肤原本的保护屏障功能下降,再加上水池中水的质量关系,所以耳道疾病的发生率可能增加。

盛夏期间,各大游泳馆相继开放。记者了解到,随着游泳爱好者日渐增多,在日常门急诊中患耳道疾病的患者也日渐上升。五官科专家提醒游泳爱好者,碧波荡漾虽能带来很多乐趣,但也要慎防因为游泳不当而引发的耳道疾病。

18岁的小朱每逢暑期就天天游泳,可才没几天,他就开始感到张口难、咀嚼难。只要一吃饭,一喝水,就感到耳朵剧烈疼痛。结果检查发现,耳道内已化脓,险些惹上中耳炎。近日,不少五官科门诊医生反映,近来因为游泳后不及时擦干耳朵、或者耳朵受伤后又长时间浸水而引发各种耳道疾病的患者越来越多,有的还因轻度炎症肿胀引起剧烈疼痛,甚至引发中耳炎。

医生提醒,在游泳前,最好请专科医生检查耳部,排除不适合游泳的因素,比如:慢性中耳炎、鼓膜穿孔等;其次,了解外耳道上有否上皮脱屑等分泌物,并予以清除,以防因游泳时水液浸泡后刺激耳道皮肤引发感染;平时戒除经常挖耳朵的习惯,以防因挖耳损伤耳道皮肤,造成细菌进入表皮层甚至真皮层的机会。

另外,每次游泳或冲浴后,必须拭干耳道内积水,以保持外耳道皮肤干燥、清洁;对全身患有慢性疾病者,如:糖尿病、内分泌紊乱、贫血和变态反应性湿疹等,建议在病情尚未稳定前不要参加游泳活动。

如果发生耳部疼痛、奇痒、耳内流水流脓,应立即到医院请耳鼻喉科医生检查,切勿自行用药处理,以免延误病情,引起耳部并发症。

5给孩子掏耳朵容易伤害耳道

正常宝宝所产生的耳屎大多为黏稠状;而异常耳垢的形成,一方面可能是因让宝宝躺着喝奶;另一方面因洗澡后未作适当的处置。有些情况下坚硬如石头则需医生清除耳屎,以避免慢性感染。

健康的外耳道本身有自洁功能,没有必要经常掏。据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喉科主任戴海江医生介绍,耳屎的学名是“耵聍”,是外耳道软骨部上的耵聍腺所分泌的淡黄色黏稠液体。耵聍可以阻挡从外界进入外耳道的污物,黏附灰尘和小虫,以保护耳膜;同时,它覆盖于耳道皮肤表面,能使皮肤保持一定湿度。

一般耳道健康的人不需要频繁挖耳,只有在耳屎过多导致耳部不舒服时才需要掏耳朵。但挖耳不能用发卡、火柴棒、牙签等尖利、不洁的器具,可以选择药房售卖的医用棉签轻轻把耳屎清理出来。如果是油耳,耳屎不易自行干燥和排出,可以自己用医用棉签,蘸少许75%的酒精,平时经常擦拭清洁外耳道。

多数情况下,耳屎会缓慢地从耳道内向耳道口移动,在空气中干燥而结成黄色薄片,通过咀嚼时下颌关节的运动,不断脱落排出耳外,根本没有堵塞耳道的问题,也不会因耳屎多了而影响听力。

相反,挖耳却很容易对耳道造成伤害。如果方法不当,会将耳屎推向深部,堵塞耳道,影响听力;如果挖时用力过度,损伤了外耳道皮肤甚至耳膜,细菌趁机侵入,就会形成外耳道炎;此外,还有人挖耳时将异物如棉花、火柴头等遗留在耳道内。

患有慢性外耳道炎的人,耳屎分泌较多,不易排出会形成硬块,如果耳道内感觉有硬物阻塞,不舒服、特别痒,或者有流水、疼痛等症状时,可能是发生了耵聍栓塞或出现了炎症,应去医院耳鼻喉科就诊。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