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怎么用化学药物治疗宫外孕

怎么用化学药物治疗宫外孕

时间:2021-01-10 09:52:54

相关推荐

怎么用化学药物治疗宫外孕

临床用于治疗前列腺癌的化学药物较多,分为单药化疗和联合化疗两种形式,需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选用。

1治疗前列腺癌的化学药物

用药举例如下:

单药化疗

(1)5-氟脲嘧啶(5-FU):每日每公斤体重15毫克,10日为1疗程,继之每隔1周注入2500毫克,均由髂内动脉插管注入。

(2)光辉霉素:前列腺癌血行转移者有效率为60%。每日每公斤体重0.025毫克或每日2-6毫克静脉注射,10日为1疗程。

(3)羟基脲:每次每公斤体重80毫克,或每次0.75-1克,每周服2次,6-7周为1疗程。与放疗合并时,每日服1-2克,每周2次。

联合化疗

(1)CFG方案

环磷酸胶:400毫克,静滴第1、2、14、15日。

5-氟脲嘧啶:500毫克,静滴第3、4、14、15日。

呱唑:每日每平方米体表面积7.5克,静滴第1-5日。每4-5周重复用药1次。

2可以治疗前列腺癌的化学药物有哪些?

单药化疗

(1)光辉霉素

前列腺癌血行转移者有效率为60%。每日每公斤体重0.025毫克或每日2-6毫克静脉注射,10日为1疗程。

(2)5-氟脲嘧啶(5-FU)

每日每公斤体重15毫克,10日为1疗程,继之每隔1周注入2500毫克,均由髂内动脉插管注入。

(3)羟基脲

每次每公斤体重80毫克,或每次0.75-1克,每周服2次,6-7周为1疗程。与放疗合并时,每日服1-2克,每周2次。

联合化疗

(1)HH方案

羟基脲:3.5-4克,口服,每周2次。澳乙酰己烷雌酚"10毫克,每日3次,口服。连服6周为1疗程,休息3周再行第二疗程。

(2)CFG方案

环磷酸胶:400毫克,静滴第1、2、14、15日。

5-氟脲嘧啶:500毫克,静滴第3、4、14、15日。

呱唑:每日每平方米体表面积7.5克,静滴第1-5日。每4-5周重复用药1次。

(3)HHFT方案

羟基脲:0.5克,口服,每日2次,第1-2日。5-氟脲嘧啶:500毫克,静滴,第3-6日。噻替哌:10毫克,静脉注射,第3-6日。澳乙酰己烷雌酚:10毫克,口服,第3-17日。每3周为一疗程,间隔2-3周再行第2疗程。

(4)DGT方案

己烯雌酚:22-10毫克,口服,每日3次,连用2-3个月。哌唑:日每平方米体表面积7.5克,静滴,第1-5日。噻替哌:每日10毫克,静脉注射,第1-7日。用药1周,休息2周为1疗程,连用3个疗程。

3用化学阉割治疗前列腺癌

提起“化学阉割”,似乎很新鲜,其实这种做法在临床上早就应用,主要用于前列腺癌的治疗。

前列腺癌的生长需要依赖雄性激素提供“营养”,一旦把其赖以生存的雄性激素去除后,绝大多数前列腺癌都会逐渐萎缩,并且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病情能够维持稳定。医学上将这一疗法称为“去势疗法”。早在1941年,美国著名医学家哈金斯就发现了前列腺癌的这种治疗方法,因此荣获1966年的诺贝尔医学奖。

雄性激素95%是由睾丸分泌的,因此,最早的去势疗法就是切除睾丸。但切除睾丸让很多男性无法接受,于是出现了药物去势疗法,其实就是前文所说的“化学阉割”。去势疗法能在一段时间内很好地遏制肿瘤的发展,并能缓解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症状,延长生存期。

4探讨有效治疗前列腺癌的化学疗法

研究表明,转移性前列腺癌用内分泌治疗后病情仍进行性加重者,使用化疗药物后,无论客观指标还是主观症状都可明显改善。单纯化疗虽不能治愈原发病灶,但可延长病人术后生存期,有效率为20%~40%。

1.化疗作为前列腺癌治疗方案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应用手术或放疗去除局部病灶后,通过化疗消灭潜在的、目前尚无法探测的小病灶。

2.晚期转移性前列腺癌,经内分泌治疗或放射治疗失败后,可采用化疗。

在前列腺癌化疗的用药方面,单药和联合用药之间效果并无明显差别。前列腺癌中以前列腺小细胞癌对化疗最为敏感,前列腺小细胞癌易于早期发生内脏器官的转移,血清PSA、PAP偏低,而CEA相对升高,应用化疗药物后可见转移病灶消失。

前列腺癌最敏感的化疗药物为环磷酰胺(CTX),其他化疗药物还有顺铂(PDD)、5-氟尿嘧啶( 5-FU)、阿霉素(ADM)、丝裂霉素(MMC)、磷酸雌二醇氮芥(EMP)等。其中磷酸雌二醇氮芥为雌激素与细胞毒药物的化学结合物,能将细胞毒药物选择性地聚集在前列腺内以破坏癌细胞。在内分泌治疗失败的病例中,应用雌二醇氮芥治疗,其疗效相当于或略优于一般化疗药物,而毒性作用却大为降低。

5前列腺癌药物治疗发展史

在美国,前列腺癌发病率占男性肿瘤第一位,死亡率占第三位。据估计,在美国有20900例患者死于前列腺癌。在中国,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人口寿命的延长、诊断水平的提高,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也显著升高。

1941年,Huggins等首先发现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手术去势或服用大剂量雌激素后有明显的治疗效果,Huggins还进一步阐明了前列腺的雄激素依赖性,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此后数十年,睾丸切除和服用大剂量雌激素一直是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癌的金标准。尽管这种治疗只能阻断来源于睾丸的睾酮,但仍有报告称,60%~70%的患者病情可得到有效控制。然而,严重的心血管不良反应,限制了大剂量雌激素的临床应用;对患者心理、生理的双重打击和手术后的不可逆性也影响了睾丸切除手术的广泛应用。

1971年Schally等首先阐明了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的化学结构。随后,一系列研究明确了GnRH与促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睾酮(T)、雌二醇(E2)、泌乳素(PRL)等的关系。4年后,人工合成的、生物效能是天然LHRH 100余倍的LHRH-类似物(LHRH-a)开始用于不孕症的治疗,并且早期的大量工作都集中在这一领域。

1977年Auclair等偶然发现成年大鼠接受LHRH-a治疗几天后出现血清睾酮下降,前列腺腹侧、精囊腺和睾丸体积减小。然而,当时的预期结果是希望LHRH-a使精囊腺和前列腺体积增大,这种预期与实际结果间的矛盾困扰了研究者很长一段时间。

1979年在加拿大Laval大学临床医疗中心,Labrie等首先应用LHRH-a治疗晚期前列腺癌,获得了去势效果。此后越来越多的患者开始接受LHRH-a治疗,通过对11项应用LHRH-a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试验与17项行手术去势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试验结果比较发现,二种治疗方法在缓解率和生存率上没有显著差异。随着人工合成LHRH-a药物的不断改进和推广,药物去势在全球已得到迅速而广泛的应用。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有78%的患者选择药物去势。截至2001年,LHRH-a的市场销售额已达到30亿美元。

由于LHRH-a的半衰期较短,早期多采用经鼻腔每天给药,此后将这种药物与乳酸聚合物耦联制成缓释剂后,可以每月给药1次,甚至每3个月注射1次长效制剂即可。目前,临床常用的LHRH-a类药物有戈舍瑞林3.6 mg(诺雷得)、亮丙瑞林3.75 mg和曲普瑞林3.75 mg,3种剂型有体内置入式和微胶囊两种,其释放量平稳,可持续作用28~30天。

LHRH-a与手术去势最大的不同是首剂注射2周内会出现LH和睾酮的一过性升高,但3周后因为垂体水平LHRH受体 “下调”,即可使血清睾酮达到去势水平。由于在LHRH-a治疗的前2周睾酮水平升高,会使患者症状加重,酸性磷酸酶(PAP)水平也随之升高,严重者可因脊髓压迫而死亡(Flare Phenomenon),因此在治疗早期应仔细监测患者病情,最好在LHRH-a治疗前1周或治疗的同时加用比卡鲁胺、氟他胺等抗雄激素药物,以预防生化指标和临床症状的反弹,尤其是有严重转移的前列腺癌患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