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高血压吃什么药最好 如何选择适合的降压药

高血压吃什么药最好 如何选择适合的降压药

时间:2023-04-10 05:29:11

相关推荐

高血压吃什么药最好 如何选择适合的降压药

晚上 12 点,急诊室来了一名高血压脑病患者,舒张压达 16  5 千帕,须尽快把血压降下来。可病人家属居然提出疑问:夜间能用降压药吗 ? 因为他们从一些医学科普文章中得到告诫:夜间不宜服降压药。平

1夜服降压药的忠告

晚上 12 点,急诊室来了一名高血压脑病患者,舒张压达 16  5 千帕,须尽快把血压降下来。可病人家属居然提出疑问:夜间能用降压药吗 ? 因为他们从一些医学科普文章中得到告诫:夜间不宜服降压药。平时也照着这么办,晚饭后不再服药。因此,高血压始终未能被有效控制。

夜间能否服降压药不能一概而论。正常人群及高血压病人,昼夜血压变化大致如下:晚上 2 ~ 3 时血压最低,至凌晨后血压呈上升趋势,上午 8 ~ 9 时达高峰,以后又逐渐下降,至下午 4 ~ 6 时达另一峰值。在一天 24 小时中,血压的曲线波动呈“双峰一谷”的长柄勺的形状。这种现象与中老年人在夜间脑血栓和上午心肌梗死发病率较高可能有关。一般人夜间 (22 时至次晨 6 时 ) 收缩压和平均动脉压较白昼下降大于 10 %,称为勺型,这种类型血压有夜间不宜服降压药之说,以免因血压降得过低,影响心、脑、肾等重要脏器供血,甚至造成心、脑血管意外。但也有夜间血压不降或下降幅度很小的,称为非勺型,特别是有心脏、肾脏等靶器官损害的人,血压的昼夜波动幅度减少或消失,如果夜间血压持续升高,使心、脑血管长期处于过度负荷状态,容易引起损害,甚至导致心脏病发作和中风。这类夜间血压过高的患者,当然是可以用降压药的。

日本京都第二红十字医院的研究人员对 105 例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采用 24 小时血压监测及磁共振检查,发现夜间血压不下降或仅有轻微下降的人,发生中风的危险性明显增高,如果发生中风,其脑损害也严重。研究人员对腔隙性脑梗塞进行广泛研究,发现穿入脑组织深部的小动脉末端发生血栓,由于这类小动脉无侧枝,因此卒中时部分脑组织因缺血而受损,最终死亡。脑损伤重的病人,其夜间血压下降甚微,仅降 0  58 %~ 3  3 %。

由于人们普遍对夜间高血压缺乏足够认识,高血压患者一般均在白天测血压,无夜间测血压习惯,甚至从未测过夜间血压。因此,有必要测夜间血压,以检出中风高危患者,并在医生指导下采取防治措施,以降低高血压并发症。

2服降压药别忘了测血压

一个初冬的早晨,急诊室里来了位深昏迷的老年病人。经值班医生检查,血压为 28/21 千帕,又做头部 CT 检查,诊断为脑溢血、高血压病,并下了病危通知……

患者的家人对此表示不理解,他们告诉医生,老人原是某单位负责人,三年前在体检中发现高血压病,一直比较重视,经常到单位的医务室拿罗布麻服用,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他感到头痛、头昏、眼花、睡眠不佳,降压药也一直没停,为什么还会发生脑溢血呢 ? 医生问道,老人服降压药过程中,尤其是这次发病前,测过血压没有 ? 病人的老伴的回答是“没有”。

值班医生告诉病人家属,病人患高血压病后,由于脑血管发生粥样硬化,管腔变窄,管壁变脆,当血压升高到一定程度,脑血管承受的压力过高时,即可能出现脑血管或脑血管上的假性动脉瘤破裂引起脑溢血。一般来说,坚持服用有效的降压药,将血压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可防止或推迟脑溢血的发生,同时也可防止高血压对病人心、肾等所谓靶器官的损害。这位老人发病前虽在服降压药,但罗布麻是一种老的降压药,临床实践表明其只对轻度高血压有效,服药中又未定期测量血压,且在发病前出现过头痛、头昏等血压升高的症状,说明病人的血压并未被控制,因而发生了不幸。

临床实践和调查资料表明,目前高血压病是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有相当多的病人未及时发现,或发现了在服降压药过程中并未真正把血压降下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错误地认为服了降压药就“万无一失”而未定期测量血压,也不知道血压是否真正降下来了,以致在发生严重并发症后才来医院就诊。不久前,全国高血压抽样调查结果表明,知道自己有高血压者,城市为 35 。 6 %,农村仅为 13 。 9 %,而所有高血压患者中,正在服降压药的城市患者为 17 。 1 %,农村患者为 5 。 4 %,而血压得到控制的城市患者为 4 。 1 %,农村患者为 1 。 2 %。

因此,高血压病人在医生指导下服降压药时,一定要定期测量血压。初服降压药者,可三天测一次;血压稳定后,可每 1 ~ 2 周测一次。以便根据血压动态,调整降压药的种类、剂量、服药次数,将血压降至较理想的水平:即无脑、心、肾等主要器官受损者,可将血压降至正常水平;如脑、心、肾有损害,则宜降至略高于正常的水平。服降压药过程中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就是不可时服时停,因突然停服降压药可出现“降压停药综合征”,表现为 48 小时内出现血压大幅度反跳,甚至超过原血压的最高水平,且易因此而诱发脑溢血等严重疾病。

3老年人服降压药当心低血压

72岁的陈大爷起床如厕时,突然感到一阵头晕眼花,随即摔倒在地。被家人紧急送往附近医院抢救,发现颅内严重出血,幸好保住性命。经医生诊断,导致张大爷出现险情的“元凶”是体位性低血压。“父亲患有高血压,一直服用硝苯地平,怎么会有‘低血压’呢?”陈大爷的儿子十分不解。

专家指出,虽然“高血压合并体位性低血压”乍听起来是一个“矛盾”的概念,然而,据调查,7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患者中,近30%是合并体位性低血压的。因此,老年高血压患者在服用降压药的同时,一定要想到合并体位性低血压的可能。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时建议跟踪24小时血压变化,可根据血压变化规律针对性选择药物。降压药物宜选用长效制剂;但若出现卧位后高血压,则可选择短效或中效降压药物。同时,专家提醒,建议晨起空腹温水送服降压药物,降压药不要和葡萄柚汁同时服用。

●老年高血压患者不要把降压目标定得太低。对高血压合并体位性低血压患者而言,收缩压控制在130~150毫米汞柱最为合适

●建议晨起空腹温水送服降压药,降压药不要和葡萄柚汁或葡萄柚同时服用

高血压合并体位性低血压,老年人常见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老年心血管病科主任谢志泉教授介绍,“体位性低血压”是指从卧位或坐位转为直立位后3分钟内收缩压下降超过2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下降超过10毫米汞柱。体位性低血压发生时可出现头晕、眼花、冷汗、黑朦、摔倒甚至晕厥等。谢志泉称,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与许多因素有关,其中自主神经对血管调节能力下降是常见的原因。通常自主神经调节呈增龄性减退,因此年龄越大,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几率越高。

“高血压患者可合并体位性低血压,在老年人群中更加常见。”谢志泉称,老年高血压患者,由于大血管弹性纤维减少,血管变得僵硬,同时自主神经适应性调节能力下降,这种情形下,当体位突然发生变化,特别是过度或不当降压后,患者易于出现血压突然下降。有研究指出,高血压合并体位性低血压患者,冠心病事件及脑卒中发生风险较高。

体位性低血压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继发性体位性低血压多由糖尿病、帕金森病、中风、脊髓疾病、严重感染、内分泌紊乱等明确病理性因素引起;此外有些药物(包括一些降压药)容易引发体位性低血压,如利尿药、血管扩张药物、抗肾上腺素药物、镇静药等。

用药:不要用葡萄柚汁送服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药剂科主管药师李晋表示,降压药属于处方药,然而目前市面上有一些中成药复方制剂,如降压片、降压袋泡茶、降压神茶等,均以非处方药的“身份”面市,“但中成药复方制剂中可能含有处方药成分,这未必能给予患者有效治疗,反而可能因为加用其他降压药而导致血压偏低或不稳,长期使用可能会诱发其他疾病的发生。”

李晋介绍,一般来说,在急需控制血压的情况下可使用短效降压药,短效降压药具有用量大、使血压迅速回复到正常、耐受的水平。而长效降压药对需要长期用药患者而言经济性和依从性相对较好,血压波动较少。

谢志泉表示,高血压患(整理)者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降压应遵守平稳、适度、长期、个体化原则:

1、老年高血压患者不要把降压目标定得太低,对高血压合并体位性低血压患者而言,收缩压控制在130~150毫米汞柱最为合适,不宜降压过度。

2、在降压药物选择上,宜选用长效制剂,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长效钙拮抗剂。而α受体阻断剂(如特拉唑嗪等)易诱发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某些降压药如利尿剂、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阻滞剂(如维拉帕米等)对体位性低血压不利。

3、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时建议跟踪24小时血压变化,可根据血压变化规律针对性选择药物。若患者出现卧位后高血压,则可选择短效或中效降压药物,在卧位休息前服药。若患者起床后出现低血压,可服盐酸米多君升压。

4、降压药物服用时间通常建议晨起空腹温水送服。李晋提醒,二氢吡啶类降压药(如硝苯地平)不能和葡萄柚汁或葡萄柚同时服用。因为葡萄柚汁中含有呋喃香豆素衍生物,这种物质会使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增加,使药物作用加强,有的还会出现心率加快、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如果患者经常性饮用葡萄柚汁,最好停止饮用3天后才服用上述药物。此外,为防止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最好坐着服降压药,不要躺着服药。

家庭防护:

体位变换动作要缓慢

谢志泉表示,除合理用药外,高血压合并体位性低血压患者,平日还要学会控制体位变化,从卧位到坐姿、站姿、蹲姿等动作转换时要放慢,防止摔倒。从床上坐起或下地时,不要突然或过快、用力猛起,应先活动四肢数分钟,再缓慢站起,然后再做运动,如打扫卫生、跑步、晨运等。

穿医用弹力长袜,可以减少下肢血管扩张,促进下肢血液回流,有利于预防体位性低血压发生。此外,尽可能避免参与可能造成外周血管舒张的活动,如大量喝酒、泡温泉、淋热水浴等。饮食方面尽量少吃多餐,食物以易消化、清淡为主,可用食疗,如进补适量红参炖品等。

4当心降压药的不良反应

内科急诊室收治了一名高血压合并高血压危象的危重病人。家属把他抬进急诊室时,他剧烈头痛,频频呕吐,视力模糊,收缩压高达 27  9 千帕。经全力抢救,一小时后才脱险。追问病史,原来病人应用可乐宁降压一年之久,最近一次测量血压中发现血压偏低,便自作主张突然停用此药,想不到刚停用一天,便出现上述症状。

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降压药不良反应。高血压病人在长期应用某些降压药物过程中,如果应用不当常会引起不良反应。比较常见的不良反应有以下几种:

一、体位性低血压:病人应用哌唑嗪、胍乙啶或用利尿剂时,当剂量偏大,病人在突然改变体位或长时间站立时,可发生头晕,甚至出现晕厥,昏倒在地。这时若测血压,可发现血压偏低。这时不必慌张,让病人静卧,一般在 20 ~ 30 分钟后可自愈。

二、反常性高血压:病人若较长时间应用可乐宁、胍乙啶或甲基多巴等降压药后突然停药,会发生“反跳”现象,血压可能突然回升,甚至会出现严重的高血压危象。因此停用或更换降压药时,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三、脑循环障碍:老年高血压患者,如果降压过急、过快,可导致血流量明显减少,出现头晕、嗜睡、恶心、昏厥等症状。应用硝普钠时,由于该药扩血管作用甚强,可偶尔引起水肿,或降压过快而发生低血压,甚至休克。应十分谨慎,严密观察,不宜在家自行应用。

四、诱发心绞痛:较长时间应用心得安等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可使心肌收缩力减退,冠状动脉灌注压降低,心肌耗氧量减少,若突然停药可诱发心绞痛。长期应用交感神经或节后阻滞剂胍乙啶,也可引起心肌供氧减少及心肌缺血,甚至诱发心绞痛,故冠心病人应慎用此药。

五、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长期应用可乐宁、甲基多巴、利血平等降压药,可使一些病人出现思睡、乏力、倦怠、疲惫、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等表现。长期应用心得安等β肾上腺受体阻滞剂,可出现失眠、多梦、梦游等。可乐宁也可引起失眠和多梦,而利血平可导致白天睡眠时间增加和易做恶梦。

六、肝脏及呼吸系统的不良反应:长期应用甲基多巴可引起肝损害,发生率为 1 %~ 1  63 %,女性多见;应用心得安等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时,在某些病人身上可诱发哮喘。因此,支气管哮喘病人慎用此药。

总之,医生会根据高血压患者的病情使用不同的药物,以保持对血压的良好控制,防止靶器官受损,保护内脏器官。但毋庸讳言,每种降压药都有其或多或少的副作用或毒性,但毕竟是少数,因噎废食显然是不智的。若能知其害而及早发现,避之防之,毒副作用的发生则少之又少,明智者所为也。

5服用降压药的老人更易跌跤

老年人最常见的身体问题就是血压高,这就使很多老年人都倾向于服用降压药。但研究表明,服用降压药之后的老年人比不服用降压药的老年人更容易发生跌跤。

降压药,又称抗高血压药。是一类能控制血压、用于治疗高血压的药物。降压药主要通过影响交感神经传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内皮素系统等对血压的生理调节起重要作用的系统而发挥降压效应。

常用降压药有:交感神经抑制药如胍乙定、普萘洛尔等;主要影响血容量的降压药如氢氯噻嗪;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抑制剂如拉托普利;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如坎地沙坦;钙拮抗药如硝苯地平和直接舒张血管平滑肌药物如肼屈嗪等。

一般来说,高血压属于慢性病,大部分患者需要长期药物治疗,有效控制血压到目标水平(一般来说要求血压低于140/90mmHg),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如防止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和肾病的发生及进展,同时可以有效降低死亡风险。

医学专家一直认为降压药对所有患者都绝对安全。然而,新研究结果表明降压药却存在重要副作用。医患双方都应该重新评估服用降压药对老年人的利弊。老年人服用降压药之后,更应该防止摔跌,比如,小心被身边低矮家具绊倒,尽量避免爬楼()梯等。另外,患者切勿擅自停服降压药,否则严重的甚至会导致生命危险。高血压患者应与医生商量用药情况。

鉴于最新研究结果,老年人服用降压药之后,发生跌跤的几率会升高,所以在尽量不让血压升高的前提下,还要防止老人摔倒情况的发生。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