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汉字文化解密心得体会报告 汉字的传统文化解读心得体会(7篇)

汉字文化解密心得体会报告 汉字的传统文化解读心得体会(7篇)

时间:2020-12-27 13:27:10

相关推荐

汉字文化解密心得体会报告 汉字的传统文化解读心得体会(7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推荐汉字文化解密心得体会报告一

第一个出场的是安徽队的沈沁源,我一开始就非常佩服她。从一个替补队员到总决赛,这中间要付出多少艰辛啊!她的词是“撅嘴”,她想都没想就写出来了,看来,她是非常有把握了,她点“确定”时,我的心都吊到嗓子眼儿了,当那三盏判定是否可以留下的灯亮起来时,我才放下心来。

第一轮比完后,淘汰了一个叫作钟天逸的学生,败于“讪笑”一词。

可惜呀,我最看好的沈沁源在第三轮上被淘汰了。

我说到这里,你可能会疑问,我说了这么多,到底在说什么呀?

我可以告诉你,这是远近皆知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比赛规则是写对的三盏灯亮了,就可以留下,错了的,三盏灯不亮并淘汰。也有特殊情况一盏不亮两盏亮,就能留下,两盏不亮一盏亮的情况下,就会被淘汰。

主考官都是播音员,因为播音员的普通话都非常标准,标准的普通话是最好的。

裁判呢都是很厉害的,有三个,其中,就有两位是编字典的。

中国的汉字真是千变万化,我一定要好好学习。

推荐汉字文化解密心得体会报告二

中国最早的文字可追溯到公元前1200年左右的“甲骨文”(不过这是个现代词汇)。些许零星分散的陶器标记和其他人造器皿上的符号可以追溯到三千到四千年前,不过它们构不成可以记录一种句法清晰的语言的书写体系,而且也没有证据表明它们与后来中国文字有什么关联。这样,基于现存记录,中国的书写体系首先出现于将近两千年前,比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二者都出现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美索不达米亚明显略先于埃及)要晚。这自然生发了一个问题,即中国文字是否独立产生?以下几点证据会表明,颇有一些刺激性传播发生着作用:一、汉字看起来是在一夜之间羽翼丰满,没有经历过长期的逐渐演化过程,而在西南亚,文字产生中的这些演化有案可稽;二、汉字被证明是紧接着炼铜术产生的,并和马车的出现几乎同时,而考古学家和科学史专家已经确认炼铜术和马车都源出于西亚;三、中国文字体系的特性(基本上是具有语义量词和听觉元素的语素音节,同时也包括象形成分和表意成分等等);四、许多学者多次独立发现最早汉字的一些字符群在视觉上和对应的西亚字符群很相像(在中国用于计数和历法的二十二个天干地支,可比之于在它之前的腓尼基人和乌干特人呈现各种变体的二十二个字母[特别是其最短形式最明显]),并且就我们所知的三千多年前它们的发音而言,它们似乎有共同的语音对应(这不必然需要黎凡特地区和中国之间有直接联系,而是某种间接传播,或者刺激物最早产生于东西方之间的某地,同时向两个方向传播);五、大量个体汉字在形状上、意思上以及有时甚至发音上很像其西亚对应字;六、已经高度发展的汉字在最初的几百年间只服务于一种高度专门化的用途(王朝卜筮的记录),而在接下来的几百年中又用于另一个高度专门化的用途(贵族青铜钟鼎上的铭文),这暗示着汉字为贵族或者神职人员及其后继者这一小团体所垄断,他们小心翼翼地护卫着自己书写汉字的技能。以上没有哪个单独证据能够充分质疑汉字的本土原生性,但是这些证据加在一起就足以说明,不能轻易打消外来影响的可能性。

不论它何时形成,我们今天所知的汉字原来只是用来记录卜筮中的问与答,这就是上文中提到的甲骨文。甲骨文和商朝国君有密切的关系,起始于武丁(在位时期:约前1200—约前1181)及其长于卜筮和释卜的亲近顾问。这样,中国最早的文字是王室专属物,专门指派给史官卜人。然而在近东(西南亚和东北非),早期的文字有从经济管理到文学宗教等各种用途。

不能说甲骨文是出于一种文学意图,它们所触及的仅是君王所感兴趣诸主题的一小部分,但是有时也显示出某些文学效果,或者预见了后来中国文学写作的一些特质。下一时期的文字(金文)同样也是如此。金文主要是在周朝,不过重要的是,汉字在这一阶段已经伴随着青铜器流布到王公贵族一层。而且,现存最长的金文从甲骨文的十数个字扩展到将近五百字。

随着文本长度的增加,汉字的数量也激增。甲骨文单字总共加起来接近4500个(包括约1000个异体字),其中仅有1000到1500个字有后世的对应文字。周朝的金文有差不多4000个单字,其中略超过2400个字是可辨的。由于证据过于支离破碎,所以很难确定战国时代(前403—前221)丝帛、竹简、青铜和石刻铭文等中使用的汉字数量,不过肯定是超过了5000个,包括各地使用的许多异体字。秦始皇在公元前三世纪后期统一六国,“书同文”政策清除了各地的异体字和重复字,不过不久汉字的数量又再次激增。此后各时代字典收录的汉字个数如下:9353(100),11520(约227—239),12824(400),13734(500),22726(534),26911(753),31319(1066)。最近的字典收录了超过六万个汉字,有两部字典甚至收录了超过八万汉字,而几位北京大学学者甚至计划编写一部罗列超过十万汉字的大字典。汉字的这种天文级数量对于表音文字使用者而言是不可思议的,因为他们字母表中的字母通常在20到40个之间。

实际上,汉字的数量是开放的,仍然在不断增长。汉字使用者可以自由创制新字(许多人这样做了,比如在取名时,或者科学家首次发现未知元素时)。某个汉字一经创制,它就永久在汉字表中获得一席之地。这迥异于不增加字母总数而通过重新排列字母来创造新词的表音文字(莎士比亚一个人创造了将近1700个新词,比如barefaced, castigate, countless, critical, dwindle, excellent, fretful, frugal, gust, hint, hurry, leapfrog, lonely, majestic, monumental, obscene, pedant, radiance, submerged和summit)。也就是说,无论英语中加入多少新词,字母的数目(26个)是不变的。当然,汉语也可以通过组合语素来增加词汇量,而从来就是这么做的。比如在官话中,天、花、粉和板四个字可以组合成为“天花”“天花粉”(栝楼根制成的一种中药)“天花板”等等。实际上这是汉语中创造新词的标准方式,但它没有阻止新汉字的激增,这部分是因为每个时代都有全新语素产生,不过也是由于人们希望与众不同,而与众不同的方式之一就是创造新词。

很明显,人们只能记住这些天文级数量汉字中的很小一部分。若要基本能够识文断字,需要记住1000个汉字,2000—3000个汉字则足以应付大多数环境,而达到“完全识读”水平(包括读报以及就各种主题进行书面交流)则需要约4000个汉字。掌握6000个汉字(中文处理软件和常用案头字典所提供的汉字字数)是非常了不起的,而单个人是否掌握1万或者更多汉字则值得怀疑。大多数书写都习惯性地仅限于使用几千个汉字,这一现象不仅发生在今天,在中国文学的最高峰唐诗中亦如是。数万汉字中的许多字在历史上仅仅被使用过一两次,它们的发音或意义(或者二者都)很难确定。然而,字体创建者必须要考虑到这些汉字,因为它们会不时出现在文本中。信息处理专家必须准备提供至少25000个汉字以敷日常之用,即便这些汉字中的绝大多数在大多数文本中的出现频率小于十万分之一,它们仍然不时出现在姓名、历史事件、词汇讨论等中间。

汉字的数量虽然很庞大,但它明显不等同于任何一种汉语中的全部词汇,也更不等同于所有汉语中的全部词汇。实际上现代标准汉语中的词通常是双音节的,即便是文言文中也经常使用双音节或者多音节的词或者术语(包括所谓连绵字、复合字或者复音字、拟声词、同义词,以及其他种类的共同词项)。于是,虽然汉语被广泛认为是单音节的(由单音节词构成),但是经过对实际使用情况的细心分析后,我们会发现并非如此。汉语中的绝大多数语素是单音节的,但是包括英语在内的绝大多数其他语言中的语素也以单音节为主,另外在汉语中(甚至在文言中)有大量多音节语素,比如“蝴蝶”“蜘蛛”“孑孓”“琵琶”“枇杷”“珊瑚”“麒麟”“凤凰”“忐忑”“逶迤”和“尴尬”。这些词中的一部分也许在古代是包含复辅音的单音节字,而语音演化以及随之而来的音位配列导致了汉语中所有复辅音的分裂。复辅音被再分配在两个相邻音节中,这叫做“一分为二”(dimidiation),此种双音节化过程似乎在晚近的上古汉语中相当常见。并且一些学者认为,复辅音的分裂和某些末尾辅音的消失导致了汉语中声调作为一种补偿而诞生。还有一些学者则提出,这些过程也导致了双音节词数目的激增,使得汉语在面临日趋同音化时,能确保口语中有足够的词汇差异性,特别是在一些汉方言中的声调日趋减少的时候(在普通话中,现在只剩下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但在一些传统分支如闽南语和粤语中,声调要多得多)。

藏缅语中的对应词研究,以及与印欧语系、南亚语系、南岛语系和其他语系之间相互的古老借词比较,表明了汉语中原来是有复辅音的。除了上面提到的语音变动,汉字本身的音节特性也强化了复辅音的分裂,因为世界范围内的音节文字都展现了一种在结构上单个辅音加元音的大趋势。类似的语音约束,加之以上提到的对极致简洁的追求,也导致了曾经一度存在于上古汉语中的词形成分(前缀、后缀和屈折等等)的丢失。而在中古汉语,甚至在现代汉语中,这些丢失的词形成分在上文提到的阿尔泰化和白话过程中,又得到了复原,区别在于语法成分不再加于词根之上作为变化,而是作为加于语素音节开头或末尾的单独音节(书面中则为单独汉字)。

推荐汉字文化解密心得体会报告三

星期六下午的课上,黑黑的顾老师一脸神秘地让我们写下两个汉字,一个是自己想的,一个是自己生命中重要的字。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是要干什么?我带着疑惑写下了“死”和“水”两个字,等待着顾老师的再次发令。

突然,一道金光闪了过来,我连忙闭上眼睛。过了好一会儿,金光消失了,我睁开眼睛发现,周围的人都不见了。我的天哪!我的本子竟然慢慢地飘了起来,还散发着淡淡的白光。只见两个黑黑的小不点爬出了我的本子,像伞兵一样,从我的本子上跳了下来。“啪”本子掉了下来,白光也消失了。

我仔细地端详这两个小黑点,那两个小黑点竟然是我刚写的那两个字:“死”和“水”。它们小小的,黑黑的,还有点难看。“死”的手里拿着一个长柄镰刀。而“水”呢?它的发着幽幽的蓝光,它一挥手就把顾老师水杯里的茶吸进了自己的身体。

“咦?这是什么东西,怎么又苦又难喝?”

我小心翼翼地问:“你……你……你们是什么东西?”

看到我这紧张的样子,“水”满脸笑容地对我说:“你好,地球人,我们是汉字王国的使者。我们这次来是想让你带我们去你们地球看看,你愿意带我们四处看看吗?”

我点了点头。

顿时,它俩“嗖”的一下就从窗户飞了下去,我的的天,这可是七楼,我可不会飞。我连忙乘着电梯就下去了。

刚出电梯,我就觉得一阵眩晕,然后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一醒来,我发现,我竟然变成了“飞”字,我一跑就会飞起来,而且飞过的地方还会留下几根羽毛。

这时,“水”和“死”又来了:“这下你就和我们是一样的汉字人了,我们都是汉字王国的子民,现在,赶紧带着我们去转转吧!”

我们飞进了一个动物园,没想到见到了“活”字,“死”一见到“活”,一见如故。它们一起找到了一朵花,“死”先附在花上,然后“活”再附上去,这样花就一会儿死一会活,这就是传说中的“死去活来”吗?看到这样的情形,“水”很尴尬:“别理它们,我们走吧。”

“抓小偷啊!抓小偷啊!他偷了我的钱包……”忽然远处传来一个女人的叫喊声,好多人都跑过去追小偷,可却没有人能追得上这小偷。“水”见状,一下子摘下我的翅膀,放在了自己的身上,把自己变成了“冰”,而我也明白了,就把剩下的“横斜钩”变成了“乙”。“冰”立马追了上去,附在了小偷身上,小偷立马变成了一个冰人,一动也动不了了。

这时,警察也到了,把定在那的小偷给带走了,一边走还一边嘀咕:“刚刚那是个什么东西啊?”

“冰”飞了回来,还给了我一个“单人旁”,说是从小偷身上拿下来的,现在他已经改掉了偷的毛病,变成了一个好人了。而我变成了“亿”。

我们飞啊飞,来到了一家冷饮店。“冰”告诉我,它要留在这里了,因为这里的冰淇淋需要它。我虽然很难过,但也没有办法:“我会经常来看你的。”说完,我就伤心地离开了。

可我该去哪里呢?我一边飞,一边思考着。忽然又一道白光闪了过来。射中了正在思考的我……

醒来之后,我发现我又恢复了地球人的模样,躺在了地上。天哪!我怎么在这儿,现在还是上课时间呢!我连忙爬起来,跑回了教室。一进去,只见顾老师恶狠狠地盯着我:“汪易林,现在是上课时间,你跑哪里去了……”

推荐汉字文化解密心得体会报告四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汉字,从古至今,已经有三千年的历史了,那么汉字的演变过程是什么呢?他们都出生在那个炒蛋,在那个时候是使用的高峰期呢?

1、查阅书籍,搜寻资料。

2、询问身边的人

3、其他方法

汉字的演变过程是甲骨文(商)—金文(周)—篆书(秦)—隶书(汉)—楷书(魏晋)—行书,以上的七种字体被称为“汉子七体。”

1、甲骨文商朝时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高峰期在商朝后期。

2、经书是商朝时刻,住客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又称钟鼎文。高峰期在周朝。经文有粗有细,点画圆浑,比甲骨文更规范.

3、大篆西周晚期,经文形体轴向线条化,笔画比较整齐、均称。高峰时期在西周晚期。

4、小篆李斯按照秦国文字标准,制定的文字,高峰期在秦朝。

5、隶书:隶书构成与战国晚期,通行于两汉。他的笔画简化,书写方便。高峰期在东汉。隶书,构成了汉字发展史上的分水岭。

6、新书,古代行书四大高峰期是魏初,魏晋,唐代、宋代。行书最早是出此刻东汉末年。

7、楷书:魏晋时期,有了看书。楷规矩的意思,所以楷书字行方阵,笔画规整品质,比例书更便于书写和认读。高峰在南北朝。

1、汉字演变过程是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行书,楷书。

2、他们分别出生在商代、周朝,西周、秦朝、战国、魏晋、东汉。

3、高峰时期,分别在商朝、周朝、西周、东汉、魏晋。

推荐汉字文化解密心得体会报告五

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下午好!你们知道当今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历史最悠久的文字是什么吗?你们知道集形象、声音和辞义三者于一体独一无二的文字是什么吗?你们知道能给我们带来美妙而大胆的联想的最美的文字是什么吗?是的,汉字!

汉字是民族文化的化石,是历史的载体,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汉字源远流长,意趣无穷。外国科学家认为,中国古代有“三宝”:“长城、兵马俑和汉字”。长城是伟大建设力量的象征,兵马俑是伟大组织能力的象征,汉字是伟大传统文化的象征。汉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传说是仓颉cāngjié创造了汉字。热爱我中华,从热爱文字开始!

“传承汉字文化,弘扬中华文明”,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责任与使命。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共同探究汉字的奥秘,领略汉字的风韵,并借此机会为即将代表我校参加黄石市汉字听写大赛的五名汉字英雄壮行。

下面由我介绍今天的`主考官和评委:担任本次比赛的主考官是普通话一级的夏晓霞老师,评委分别是我校的专职语文教师李儒运老师,刘雄刚老师,胡英老师。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到场的领导、评委们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由我介绍比赛规则:

本次比赛,分成四个方阵,分别是七、八、九年级联盟队对阵种子选手队,采取车轮战的形式,各队轮流派出一名队员比赛。每次只有一位选手走到主席台前进行比赛。主考官会读出考题词汇及提供解释词义。选手未听清题目,可以要求主考官再读一遍。主考官宣读考题词汇、提供基本解释之后,确定不再有疑问,则主考官开始计时。每位选手有30秒时间书写答案。选手的书写经过三位裁判裁定,主考官根据裁判裁定宣布结果,如若被裁定为错误及超出计时范围则被淘汰出局,轮流对阵种子选手队,直到其中一个队的全部队员均被淘汰,则有剩余队员在场上的队获胜,是为汉字英雄队。

汉字,一种表意文字,统一音、形、义,折射出整个中华民族深沉的智慧。汉字,一种方块字,写着中华民族的刚正与挺拔,塑造出中华民族的品格与风骨。

xx鹏程中学第一届汉字听写大赛现在开始!

结束语:汉字,一门地道的中国功夫,其招术便是无以计数但变幻无穷的点、横、竖、撇、捺、挑、钩、折,中国的书法家、文学家将这门功夫*得炉火纯青,演绎得出神入画。汉字有感情,有色彩,有气味。每一个汉字都蕴藏着一个故事;每一个汉字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它观察、再现、描摹着这个世界;每一个汉字,都有着一对大大的耳朵,它能倾听、接纳、记录这个美丽的世界。汉字,生动形象。传播文明,盖世无双。连缀成句,顿挫抑扬。汉字独创,对联形式,左右工整,能简能详。既便言志,又供观赏。

下面由吕校长宣布比赛结果并颁奖。

让我们再一次以热烈的掌声,向本次获得汉字英雄队的同学们表示祝贺!

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有请李校长做总结发言。

谢谢李校长的精彩总结。汉字,五千年唱出的一声船工号子,五千年写就的一篇世界精典。汉字,唱而成声,声声凯歌;写而成篇,篇篇华意。我是炎黄子孙,我爱汉字,犹如爱我中华。

你们爱不爱我中华?如果爱,请大声地跟我读:我爱汉字,因为她有悠久的历史;我爱汉字,因为她为人类带来了便利;我爱汉字,因为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爱汉字,因为她是传递文明的使者!爱我汉字,爱我中华!

xx鹏程中学第一届汉字听写大赛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推荐汉字文化解密心得体会报告六

我原本以为中国汉字是那样的枯燥乏味,但是学习完这组课文后,才知道它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而是神奇有趣的。

当我看到“太阳”两个字,你能感触到热和力,“轻”字使人有漂浮感,“重”字一望而沉坠,“笑”字令人欢快,“哭”字一看就想流眼泪。

汉字的字谜非常有趣。

下课了,同学门开始玩‘字谜小擂台。施长鑫悠游自得的说:

“你们猜,一月一日非今天是什么字?”

“是‘明’字。”

“我也有一个,一箭穿心,打一字!”

“是必须的必!”任晗煜胸有成竹的答道。

“我也来一个,草下藏人,打一字?”

大家半天猜不出,还是机智聪明的李佳蓉才出了谜底,是“禾”字。

汉字还有一种叫歇后语的妙用,像“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就是个例子。众所周知,孔子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他家里的藏书一定很多,他要是搬家了,得带多少书啊!真是妙趣横生!

关于汉字,它还有个传说呢!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们都是用结绳来记事的,或者用物语表达自己的感情。有一个叫仓颉的智者,看见泥土上鸟的足迹,它们有直有竖有交叉,富有变化,而且每个线条都那么均匀,那么优美。于是,他模仿鸟的足迹创造了字的笔画。这是造字的开始,后来他有根据龟纹、虫蛇、山川、草木等的形状货动态,创造了文字。

汉字把我们的生活装点的五彩缤纷,我爱你,有趣的汉字。

推荐汉字文化解密心得体会报告七

汉字作为中华民族的最宝贵的文化遗产,自发明的那天起,直到此刻一向被中国人使用。关于汉字的历史,基于现存的古代文献记载和现已得到确认的考古发现,至少有五千年了,而汉字起源的历史就是中国古代礼貌的历史开端,所以我们通常说汉族有5000年礼貌史。

考古和文献记载说明,汉字起源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时期,大约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2000年开始进入字符积累阶段,商代时期已构成相当系统的文字体系。

汉字这个名称,得名于汉族和汉朝,是当今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同时也是流传范围最大的一种文字。

汉字在几千年的演变过程中,出现了众多分歧。新中国成立,在20世纪50年代,组织专门机构对汉字的形音义进行了规范,俗称“简体字”(50年代以前的汉字俗称“繁体字”),并以《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普及推广,在这些工具书上并列简化汉字和繁体字。简体字在中国大陆、新加坡等东南亚地区使用,港澳台等地区仍使用“繁体字”。汉字是非拼音文字,在写法上,和拼音文字明显不一样,即使是在中国的邻国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汉字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向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物语”“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当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

最近几十年,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安阳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此刻陶器上头的刻画或彩绘符号,另外还包括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头的符号。能够说,它们共同为解释汉字的起源供给了新的依据。

经过系统考察、比较遍布中国各地的19种考古学文化的100多个遗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划符号,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蕴智认为,中国最早的刻划符号出此刻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

作为专业工作者,他试图经过科学的途径比如综合运用考古学、古文字构形学、比较文字学、科技考古以及高科技手段等一些基本方法,进一步对这些原始材料做一番全面的整理,从而爬梳排比出商代文字之前汉字发生、发展的一些头绪。

然而情景并不那么简单,除了已有郑州商城遗址、小双桥遗址(该遗址近年先后发现10余例商代早期朱书陶文)的小宗材料能够直接和殷墟文字相比序之外,其它商以前的符号则零星分散,彼此缺环较多,大多数符号且与商代文字构形不合。还有一些符号地域色彩较重、背景复杂。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