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法治专项教师培训心得体会和方法 教师法制教育专题培训心得体会(九篇)

法治专项教师培训心得体会和方法 教师法制教育专题培训心得体会(九篇)

时间:2019-02-02 12:35:40

相关推荐

法治专项教师培训心得体会和方法 教师法制教育专题培训心得体会(九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描写法治专项教师培训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一)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把法治建设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分发挥党要对一切工作的核心领导作用,及时调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多次在觉要会议、全体机关干部大会上,明确法治工作的重要性,提出相关要求,并将法治建设纳入乡镇全年工作规划。同时,按照有关要求,把法治建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强化财政监管,进一步促进了全乡法治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加强理论学习,增强法治思维

全面提升党员干部“知法、懂法、用法”水平,将加强法治理论学习摆在做好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突出位置,多次在镇党委理论中心组、班子扩大会议等会议中组织学习《(中央十八届六中全会公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暫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等文件,不断增强法治思维,提高依法执政能力。紧紧围绕建设法治社会的目标任务,加强法治学习与实践,推进严格执法、文明执法、公正司法,提升执法司法公信力,增强法治意识,提高依法办事能力,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三)夯实基层基础,推进依法管理

一是优化社会管理职能。充分发挥法治在社会建设中规范、保障和促进作用。针对社会领域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重点做好社区矫正对象、刑释解教等人员的学法和依法管理方法,有效预防高危人群违法犯罪,通过创新社会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努力实现由粗放型、防范型管理向法治型、服务型管理的转变。

二是强化基层民主自治。我们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不断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激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跃性和积极性,通过开展“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全面落实“公号“老秘带你写材料”整理法律六进”,巩固和完善基层自治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各项功能,切实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三是加大社会矛盾调处。进一步整合法治资源,加强各村便民服务中心、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村综治工作站等服务平台建设,努力做到社会矛盾纠纷“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真正实现便民、安民。今年1-12月份成功调解民事矛盾纠纷36起,充分发挥了调解、综治工作在稳定工作中的第道防线的作用,密切了干群关系,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

(四)严格依法行政,推进康洁执法

一是深入开展机关千部能力作风建设,机关管理、农村三资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二是深入开展党委(党组)规范性文件整理报送和备案工作,严格落实《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的相关要求,遵照“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原则。三是在强化机关服务意识的同时,认真落实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述法制度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积极构建惩治和预防体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着力从源头上治理腐败,努力构筑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为全乡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我乡将继续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加快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进程,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干部依法行政的学习培训

把干部学法用法情况,是否具备法制观念掌握与履行职责有关的法律知识和依法办事的能力,作为干部考核、任用的重要依据。我乡将进一步加强在新的执法体制下有效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行政执法效能上开展一系列的制度建设,以制度规范行为,以考评落实制度,进一步加强执法队伍培训,迅速适应在新的执法体制环境下开展行政执法工作,提高依法行政工作能力,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创新的目标实现。

(二)加强法制教育宣传,营造浓厚法制氛围

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各种渠道广泛宣传国家法律法规,开展多形式的法制宣传活动,面向全乡认真开展法律法规咨询和解答工作,进一步提高全乡公民法律素质。建立完善领导干部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学法制度,加强法制教育培训,不断提高行政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依法行政宣传,增强全乡人民法律观念意识,为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提高行政执法水平

认真落实各项行政监督机制,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的民主监督以及司法监督。积极配合县监察、审计、行政服务中心等部门专门监督,推动全乡依法行政工作。建立健全群众举报投诉制度,自觉接受新闻舆论监督,对群众检举、新闻媒体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核实和及时依法作出处理。

描写法治专项教师培训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法治政府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做好中央依法治国办法治政府建设实地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对标《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和督察反馈意见,现制定如下整改方案。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以整改中央依法治国办法治政府建设实地督察反馈问题为契机,推动各地各部门切实落实党委领导责任、政府主体责任、部门主体职责,加大法治政府建设力度,在“晒比拼超”活动中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渭南,为谱写全市新时代追赶超越发展新篇章、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一)对法治政府建设重视程度不均衡。一是法治政府建设主体意识不强,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不到位,有的领导干部站位不高,没有突出党委统筹协调法治政府建设职能,认为法治政府建设是司法行政等政府部门的事情,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二是有的领导干部缺乏法治思维和相应法律素质,不习惯和不善于运用法治方式解决矛盾与棘手问题,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和依法办事能力亟待加强。

整改措施:

1.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列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重点内容。

2.加强党对法治政府建设的领导,充分发挥党委在推进法治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定期听取有关汇报,制定法治政府建设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及时研究解决法治政府建设的重大问题。

3.认真落实《陕西省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实施办法》(陕办发〔〕3号)和市委办《渭南市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实施办法》(渭市办字〔〕22号),将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列入年度述职内容,探索在部分市直单位、县(市、区)建立党委(党组)书记点评法治工作试点机制。

4.积极开展法治政府示范创建,充分发挥先进标杆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向纵深发展。

5.召开全市法治政府建设推进会,提高以领导干部为重点的行政工作人员对法治政府建设全局性、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

6.举办党政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进一步提高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推动法治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7.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政府建设思想,将人民满意度和群众参与度作为法治政府建设考核的重要指标。

牵头单位: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委依法治市办

责任单位:市级各部门,各县(市、区)委、政府

整改时限:12月底前

(二)制度建设水平有待提高。一是政府及政府各部门出台的文件之间有“打架”现象,存在未经合法性审查的情况。二是行政审批改革中出现不衔接、不配套的问题。

整改措施:

1.加强规范性文件审查备案制度,所有规范性文件出台前必须经过合法性审核,重要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应当进行评估论证、公开征求意见并由集体审议决定;加强备案审查信息化建设,坚持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

2.加大审批制度改革力度,推进各项改革措施落地生根,加快审批事项向行政审批局移交进度,完善许可与监管相衔接机制。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继续压减行政许可事项,清理简并多部门、多层级实施的重复审批;建立完善信息共享机制,整合政务服务相关信息系统,推动部门基础数据共享;深化“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推进政务服务事项集中办理和审批服务便民化,推行“综合窗口”服务模式。

牵头单位:市政府办公室、市行政审批局、市司法局

责任单位:市委编办、市委网信办、市发改委、市市场监管局,市级其他有关部门,各县(市、区)、政府

整改时限:12月底前

(三)政府法律顾问制度落实不够。市县乡村各级法律顾问制度虽然已经建立,但实际发挥作用有限,经费保障不足、“顾而不问”的问题在较大范围普遍存在。

整改措施:

1.严格落实《陕西省关于推行法律顾问制度和公职律师公司律师制度的实施意见》(陕办发〔〕38号)和市委办、市政府办《关于推行法律顾问制度和公职律师公司律师制度的实施意见》(渭市办发〔〕2号),健全党委、政府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公司律师制度机制。

2.畅通领导干部与法律顾问沟通机制,推进政府购买法律服务,提升政府法律顾问参与重大行政决策、重要行政行为等涉法事务服务质量,充分发挥法律顾问作用。

3.在全市推进镇、村法律顾问制度普遍落实,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在乡村治理、公共服务和矛盾排查化解中的重要作用。

牵头单位:市政府办公室、市司法局

责任单位:市级各部门,各县(市、区)委、政府

整改时限:9月底前

(四)执法不规范现象仍然存在。一是个别行政执法人员执法简单粗暴,存在乱执法、选择性执法现象。二是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尚未落实到位,执法记录仪因经费问题配备不足,基层执法人员主动使用执法记录仪的意识不强。

整改措施:

1.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实现市县执法单位全覆盖,加快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指标体系工作任务。

2.加强行政执法的监督考核、问责力度,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行政执法人员能力水平和依法执法意识。

3.结合执法实际制定装备保障标准,提高行政执法质量。

4.推动各层面执法信息系统整合,统筹采集和应用有关执法信息,推进与社会征信系统的衔接;加大信息化、智能化监管手段的应用使用,提升对新兴领域和网络市场的监管实效。

牵头单位:市司法局

责任单位:市纪委监委、市委网信办、市委编办、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城市管理执法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级其他有关部门,各县(市、区)委、政府

整改时限:7月底前

(五)政府信息公开存在不到位现象。一些与人民生活相关的政府规范老百姓还不知道,网上查不到,询问不告诉,申请不理睬。

整改措施:

1.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坚持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不断拓宽公开的领域和范围,及时、准确、全面、具体地公开政府信息,增强政府公信力。

2.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属性确定、社会评议、工作考核、责任追究等制度,完善依申请公开办理流程,推广适用答复示范文本,做好各重点领域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加强政府网站、政务新媒体等信息公开平台建设,提升档案馆、公共图书馆、政务服务(便民服务)中心的政府信息查阅服务水平。

3.充分利用政府网站、政务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持续开展各种形式的政务公开活动,提高政务公开的社会效益。

牵头单位:市政府办公室、市委宣传部

责任单位:市委网信办、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工信局,市级其他有关部门,各县(市、区)委、政府

整改时限:6月底前

(六)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亟待加强。一是部分区县党政负责人,政府组成部门负责人、一线行政执法人员共36人进行基本法律常识测试中,60分以上的只有16人,基层执法人员法律素养亟须加强。二是基层执法力量不足,执法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城市管理、市场监管等执法队伍存在较为严重“老化”现象。三是基层执法人员的身份有待进一步规范。环保系统共340余人具有执法资格证,但约40%是工人身份,48%是事业编制,只有12%具有公务员身份。

整改措施:

1.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大力推进市场监管、生态环境保护、文化市场、交通运输、农业等领域的市县综合执法机构改革,坚持执法力量向基层下沉,加强基层城市管理、市场监管等执法梯队力量建设,加大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

2.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广泛开展教育培训,不断提升行政执法队伍专业化、正规化、规范化、职业化建设水平。针对基层行政执法队伍素质能力普遍偏低问题,制定出台专项培训规划,建立可量化、可操作的考核指标体系,进一步细化奖励、问责办法,以考核倒逼行政执法人员素质和能力提高。

3.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加强行政执法评议考核,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主体和执法人员资格,严把执法人员入口关。

牵头单位:市委编办

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司法局、市人社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城市管理执法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级其他有关部门,各县(市、区)委、政府

整改时限:长期

(七)行政诉讼存在“一低一高”问题。一是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率明显偏低。二是行政机关败诉率相对较高。

整改措施:

1.健全规范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的机制,建立行政负责人出庭制度,提升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率,逐步解决行政诉讼“民告官不见官”的问题。

2.加强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法治培训,努力提高新形势下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增强履行法治政府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3.行政机关自觉接受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监察监督、司法监督,发挥社会舆论监督的作用,支持检察机关开展公益诉讼和行政非诉执行监督工作。

牵头单位:市政府办公室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中法院、市检察院、市司法局,市级其他有关部门,各县(市、区)委、政府

整改时限:12月底前完善机制,长期

(八)营商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一是民营企业家普遍反映,政府主动为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纾难解困说得多、做得少。二是政府项目招投标过程中,对维护民营企业公平竞争环境做得不够;有的政府项目仍存在拖欠工程款、“新官不理旧账”的问题。

整改措施:

1.修订完善渭南市优化营商环境相关制度,完善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大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保护民营企业公平发展。

2.深入推进优化提升营商环境“10+2”行动和三年行动计划,开展规范涉企收费、诚信体系建设、规范中介服务、优化便民服务、促进政策落地落实等5大专项行动,努力打造“三有四化”(服务有温度、市场有活力、发展有特色,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

3.认真落实《关于开展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清理工作的通知》(陕市监发〔〕54号)等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强不公平、不合理的相关政策措施清理废除力度,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

4.持续压减工程建设、水电气暖、不动产登记等重点领域审批时限。降低企业信贷难度和成本,优化企业纳税服务。巩固和拓展减税降费成效,降低企业运行成本。

5.加大保障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力度,扎实开展清欠工作,促进民营企业加快复工复产;督促完善还款计划,落实还款资金来源,提升政府诚信度和公信力。

牵头单位:市发改委

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司法局、市财政局、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金融办、市税务局,市级其他有关部门,各县(市、区)委、政府

整改时限:12月底前完善机制,长期

(一)安排部署阶段(5月底前)。通报中央依法治国办实地督察反馈意见,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工作任务分工、措施要求和整改时限,安排部署整改工作和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

(二)整改落实阶段(7月中旬前)。召开全市法治政府建设推进会。各级各部门针对中央依法治国办实地督察指出的共性问题和具体问题,严密统筹谋划,认真抓好整改落实。市委依法治市办加强督促指导,跟踪掌握整改情况。

(三)督导评估阶段(7月中旬前)。对各级各部门报送整改情况、追责问责情况进行梳理汇总、评估核查,形成我市整改情况报告,上报省委依法治省委员会。

(四)巩固深化阶段(12月底前)。各级各部门坚持问题导向,以中央依法治国办实地督察指出的问题为重点,举一反三,结合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梳理总结经验、完善制度机制,提升全市法治政府建设水平。

(一)强化责任担当,狠抓整改落实。中央依法治国办下沉我市督察是对我市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一次全面精准把脉,也是对我们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一次“政治体检”,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加快法治政府建设的重大意义,充分认识开展整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高度重视、迅速行动、扎实推进,高标准、高质量整改落实督察反馈问题。市委依法治市办将会同有关部门,认真研究督察发现的问题,对该问责的严肃问责,筑牢筑紧守责尽责、失责追责的法治政府建设与责任落实工作机制,不断把法治政府建设向纵深推进。

(二)坚持对标对表,按期完成任务。中央依法治国办将视整改落实情况开展督察“回头看”。各县(市、区)和市直各单位要对照反馈问题清单和整改任务,逐项制定整改措施,明确责任部门、责任人和完成时限,确保整改任务不漏项、不留死角、不拖“工期”,确保事事能整改、件件有落实。各地各部门整改情况书面报告于7月6日前报送市委依法治市办。整改情况报告要明确整改措施制定情况、问题整改完成情况、未完成情况的原因分析及整改落实到位承诺等。

(三)强化工作结合,建立长效机制。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处置重大突发事件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结合督察整改工作,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为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等提供有力法治保障。要举一反三,针对疫情防控中暴露出的问题,研究提出问题整改的法治举措,建立健全各项机制,进一步提高法治政府建设水平和能力。

描写法治专项教师培训心得体会和方法三

摘要农村的法治建设近几年在国家的重视下取得了显著进步,依法治国成果明显。但由于农村发展的新形式,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新问题,加之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农村的法治建设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建立法治建设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农民法律意识,捍卫法律尊严,形成以基层干部为中心的法治建设氛围,切实提高农村法治建设的成效。

关键词农村法治建设农村发展

近些年,我们在依法治国的道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基本建立了以《宪法》为中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但农村依旧是法治建设的薄弱环节,农村的法治建设还存在很多问题。加强农村相关立法,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加强依法行政水平,维护农村法律尊严,任重而道远。

一、我国农村法治建设的意义

在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中,农村人口的稳定,农村的安定仍是国家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近十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持续关注“三农”问题,也充分说明了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村的发展和提高,尤其是农民达到小康才是建设的关键。在实施依法治国的道路上,农村地区的法治建设还属于薄弱环节,广大农村地区要坚持依法办事、依法行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实现国家的法治建设,必须加快农村地区的法治建设进程。农村法治建设有利于保护农业生产和农业生产设施;有利于打击农村犯罪分子,提高农村社会治安状况,维护农村稳定;有利于农民依法办事,维护广大农民的权益;亦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增强农民对国家的信心,提高参与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二、当前我国农村法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关于农村的相关立法尚不完善

随着法治进程的不断加快,关于农村的法律,基本涵盖了“三农”所有方面,尤其是关于农业生产及农业建设的法律相对比较完善。有了以《农业法》为中心的关于耕地、水利、种子、农药等配套法律法规。但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人口流动的频繁,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新问题,都对法律提出了新的课题,这些问题显示出法律的滞后性。尤其是关于农民进城带来的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户籍问题,医疗养老办法的实施,农村留守儿童的保护,农村老年人的赡养等问题,都缺乏相关法律的明确,或缺乏有实际操作意义的法律。有些只是临时性的行政法规,有些是缺乏可行性.无论如何,只要不能切实遵守与执行,不能解决农村的实际问题,法律就等于一纸空文,就失去了其立法的意义。

(二)农村的法治机构不健全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农村也经历了大跨步式的发展,在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出现了新情况,这也导致了利益分配及相互需求过程中的矛盾冲突,这些问题很难用传统的文化思想观念去调和,亟需司法的介入,需要司法机构的秉公执法。但在农村的司法机构中,由于相应机构少,加之宣传不到位,很少有农民主动寻求用法律解决问题的。尤其是相对偏远的农村,寻求司法帮助的成本较高,很多人更是放弃了法律这一最佳途径。现在很多地区试点司法下乡,但由于农村问题的复杂性,解决起来费时费力,这也远远不能满足农村对司法机构的实际需求。

(三)农民的法律意识有待提高

由于受传统文化思想观念的影响,以及农民文化程度的制约,很多农民的法律意识还比较淡薄。主要表现在:一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浓厚。很多农民认为只要自己不犯法就和法律无关,只要管好自己,只要自己遵法守纪即可。二是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大多数农民采取忍气吞声,自认倒霉,私下解决等错误的解决方式,没有利用法律来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的意识。尤其是近几年在土地征收,房屋拆迁等过程中,由于一些工作人员的素质问题,侵害了农民的利益,农民诉求得不到解决,故而采取集体上访,甚至自杀的解决办法。这都是害人害己的行为,更是对法律的无知或不信任。

(四)法律在农村的落实不到位

依法治国的前提是有法可依,只有法律体系健全才能遵章依法办事。现阶段关于农村的法律,只能解决农村基本涉法问题。之所以说农村的法治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法律在农村的落实不到位,或者说法律在农村遇到了执行难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在很多农村人治思想还非常严重,权大于法的现象还很严重。即便是选择了法律,诉讼获得了胜利,但胜诉后的执行也是难题。很多农民因惧怕权势而放弃对权利的主张,法律在农村的威严和震慑力还不够。二是诉诸法律的成本很高。农村受困于经济实际,很多人非常担心一场官司会拖垮自己的生活,便放弃了自己的权益。

(五)农村基层干部缺乏学法主动性

农村基层干部在近几年国家的重视及管理引导下,一般都是由文化素质较高,工作能力较强的青年人担任,相对于以前论资排辈,或者通过强迫威胁选举出来的基层干部,具有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但不可否认的是,无论哪种基层干部,一般多忙于发展生产,或者基层的繁杂事务,更有甚者整天想着自己发财致富的事,这种情况下大都缺乏学法的主动性。一般都是出现了问题才想到了法律,才想到了去学习法律,但等到事情处理好后,就又把法律束之高阁;有的基层干部甚至用盛气凌人的态势来挑战法律。导致法律在农村基层拥有较高的“随意性”,“人治”强于“法治”的局面时有发生。

三、加强我国农村法治建设的对策研究

(一)探索农村法治建设新思路

农村法治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工作,面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法治建设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适合农村情况的新思路,例如,农村具有很强的连锁效应,可以通过“以案说法”“以案释法”“现身说法”等举措,提高农民用法的积极性。探索新思路要注意三点内容:一是要加强理论的指导。要认真研究农村法治建设的特点,积极吸收国外关于农村法治建设的科学经验,用马克思主义的法律体系来指导我国农村的法治建设的具体工作。二是当前形势下农村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口流动性加大,出现了很多新问题,比如养老问题、社会治安、精神需求等问题,在进行法治建设时就要认真研究现阶段农村出现的主要问题,尤其是亟需法律来规范、来约束的问题,加快立法及完善法律的步伐,充分发挥法律的作用。三是农村法治建设是个长期的过程,要使法治建设紧跟农村发展形势,法治建设没有终点。在研究现阶段工作时,更要考虑农村发展的长期性,认真研究农村情况,不断开拓新思路,把农村法治建设作为长期的重大任务工程。(二)健全农村法治建设的长效机制

法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使农村的法治建设取得成效,确保法律在农村发挥最大作用,一定要健全农村法治建设的长效机制。长效机制的建设可以从两方面落实:一是健全农村的法规体系。农村工作涉及面广,人口众多,要不断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认真研究新情况,使农村的各项事务都能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循,比如针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可健全看护、关怀、教育、安全等法律体系。二是要依法行政。农村的法治建设之所以走得比较艰难,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法律在农村遇到了执行难,很多的法律政策都被人为的手段所代替。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要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在农村地区要严格落实,确保农村地区法律的严格执行。农村法治建设的长效机制,必须涵盖立法、执法、学法、用法、守法等有关法律的各方面,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推动法治建设不断进步。比如农村耕地乱占用现象还很严重,现有法律还很难发挥作用,可以围绕耕地占用问题制定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并严格执行。

(三)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

农村的法治建设要取得显著成效,必须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让农民时刻把法律装进心中,能够知法、守法、用法,能够自觉维护法律尊严,用法律来捍卫自己的权益。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必须多管齐下:首先,要加强普法教育,加大法律宣传力度,使宣传成为常态,给农民持续灌输法律思想。比如,“送法下乡”活动不能流于形式,要持续不断。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可以利用手机短信等农民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宣传,提高效率。其次,要用事实说话,切实用法律帮助农民解决生活中的难题,让农民看到法律的实际作用,把法律给农民带来的实惠,切切实实展现给更多的农民,这样会更有说服力。最后,法律意识的提高,归根结底还是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文化知识水平的提升自然能够带动法律意识的提高。农村地区可从小学开始开设法律知识课程,逐步提高法律意识。

(四)严格执法,捍卫法律尊严

在相对偏远的农村,法律被践踏的行为还时常发生,人大于法,干部凌驾于法律之上的思想和行为还未完全消除,这也直接导致了农民对法律的偏见。农村的法治建设进程中,必须加强执法力度,严格执法,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用重典来捍卫法律的尊严,这样才能取得农民的充分信任。这要求农村的法律工作者和广大基层干部要知法守法,严格按照法律要求办事,自觉遵守法律,成为守法的榜样。“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对于那些严重危害农村安全的黑恶势力,阻碍农村正常发展的不法行为,要敢于拿起法律的武器与之进行斗争,坚决铲除对抗法律的顽固分子,坚守法律正义,捍卫法律尊严。这样才能给广大农民做出榜样,消除其对不法分子的畏惧心理。

(五)提高农村基层干部法律知识水平,营造农村法治氛围

农村的法治建设,问题的关键是法律的普及及执行难问题。这一工作的重心必须依靠广大农村的基层干部。基层干部是直接接触农民群众,熟悉他们的状况,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若能充分发挥基层干部的这些优势,就能加快农村法治建设的步伐,提高建设的水平和效果。发挥农村基层干部的优势,首先,要提高基层干部的文化水平,尤其是法律知识水平。基层干部的法律知识水平可通过大学生村官制度、以及基层干部进修、对现有干部进行培训等途径提高。其次,要以基层干部为中心,在农村形成学法、用法、宣传法、实践法的法治氛围,潜移默化中扭转农民思想,提高其法律意识,从而提高农村法治建设的成效。

总之,在依法治国的道路上,只有提高农村的法治水平,才能推动依法治国上一个新台阶。农村的法治建设需要我们创新思路,认真研究农村的新情况,建设有效的法治建设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维护法律尊严,保证法律的真正落实。尤其是要发挥基层干部的作用,在农村形成人人守法、学法、用法、尊重法的良好氛围。

描写法治专项教师培训心得体会和方法四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提高我镇各项事业法治化管理水平,加快推进我镇建设进程,根据全国普法办《关于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的精神,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大确定的目标任务,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民群众的权益,为促进我镇经济协调发展,构建和谐,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通过创建活动,进一步提升普法效果,促进党委部门提高依法执政能力,促进政府依法行政,促进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促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促进公民法律素质和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的提高,推动我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树立法治、平安、生态、和谐的新形象。

开展法制创建活动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服务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民主法治建设在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维护社会和谐方面的促进和保障作用;要坚持以人为本,依靠人民群众,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创建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按照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充分发挥法律、制度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中的促进作用。坚持服从、服务于我镇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有重点、有步骤、有秩序、循序渐进地推进。

1、推进党委部门依法执政能力建设。进一步增强党委部门的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推进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保障和促进人大、政府、政协及司法机关依法履行职责;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用法,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坚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2、推进依法行政。以建设服务型、法治型、效能型和廉洁型政府为目标,着力转变政府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深入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强化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实行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理念,根据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以及民生问题,集中开展专项治理活动;加强对公务员法律知识培训及年度考试考核,把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的情况作为公务员年度考核和任用的重要内容。

3、坚持公正司法。积极稳妥地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形成权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司法体制;有效规范司法行为,依法及时纠正司法过错行为;健全维护司法公正的各项监督制约机制,切实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司法权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4、加强制度体系建设。根据我镇实际,以保障和促进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为出发点,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与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相配套,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规范性文件和制度体系,使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有章可循。

5、加强经济法治建设。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依法加强市场监管,严肃查处商业贿赂;提高物权保护水平,完善投资保护措施;健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节能降耗、劳动用工、税费收缴等监管体制,促进各类企业依法经营;加强市场诚信体系建设,促进公平竞争、诚实信用等市场经济基本法律原则和制度的落实。

6、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把城镇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共同体;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制度,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社会自治功能。

7、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突出学习宣传宪法,牢固树立宪法意识;广泛宣传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以及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弘扬法治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法律文化建设,在全社会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理念;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增强乡干部工作人员依法办事的素质和本领;大力推进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全面开展“法律广场”、“法律大集”活动;拓展宣传领域、创新宣传形式、增强宣传效果,全面提高公民法律素质,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

8、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完善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基层法律服务等法律服务体系,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拓展法律服务领域,提高法律服务质量,推动法律服务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规范法律服务市场,加强法律服务行业自律组织建设,促进法律服务健康发展。

9、维护社会安定和谐。加强社会管理体系建设,妥善处理不同利益群体关系,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完善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建立健全群防群治机制,依法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健全和完善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建立健全以人民调解为基础、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配合的工作体系,依法调处各类社会矛盾纠纷;不断完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的体制和机制,切实保障弱势群众合法权益;建立健全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益的制度和机制,保障群众安居乐业;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培育文明社会风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10、建立健全法治监督体系。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综合运用各种监督形式,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真正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加强行政监督和司法监督,促进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充分发挥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的作用,畅通各种监督渠道,使社情民意得到充分表达。

第一阶段:安排部署。6-8月,全面启动“法治”创建工作,完成“法治”创建活动工作方案、年度计划,成立领导组和办公室,落实工作经费等工作。召开动员会,制定有关制度,公布考核细则,进行全面发动。

第二阶段:全面实施。9月-12月,全面贯彻落实“法治”创建工作各项任务,镇每年制定一个年度计划,每年召开一次工作部署会议,每年组织一次考核,每年开展一次人大政协审议或视察活动,每年进行一次总结表彰。

第三阶段:检查验收。,逐级进行总结、验收和表彰。

1、加强领导,形成合力。“法治”创建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法治”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法治”创建工作日常的组织、协调、指导、综合、检查等工作。各村镇直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创建活动,加强对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把创建活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和解决创建活动中的重大问题。

2、健全机制,推动创建。要把创建活动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督促检查,促进创建活动各项任务的落实。

3、大力宣传,营造氛围。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加大对创建活动的宣传力度,向社会广泛宣传创建活动的意义、任务和工作重点,宣传创建活动中出现的好经验好典型,吸引更多的群众自觉投入到创建活动中来,努力扩大创建活动的群众基础,为创建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和舆论氛围。

4、突出重点,稳妥推进。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总结创建工作经验,抓好创建活动的重点,找准活动的切入点,提出阶段性工作目标与要求,统筹规划、分段实施、稳妥推进。要注重培育先进典型,总结推广先进经验。要加强调查研究,提高工作指导水平。

5、强化督查,夯实基础。把创建活动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实行目标责任制考核,加强督促检查,促进创建活动各项任务的落实。研究探索科学的创建活动评价体系和考核办法,定期进行检查考核和评比表彰,推进创建活动扎实开展。

6、加强基础建设,落实各项保障。各单位、各部门要加强对创建活动人、财、物的支持,积极开展创建省级示范司法所活动;提供必要的创建活动经费,确保创建工作正常开展。

各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创建活动的具体实施办法和措施。在开展创建活动中出现的有关重要的问题和建议,及时报告镇领导组办公室。

描写法治专项教师培训心得体会和方法五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我县依法治县工作会议,这是我县开展依法治县工作以来召开的第二次也是跨入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依法治理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任务是:进一步动员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x大和十x届x中全精神,全面贯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贯彻我市“11.26”依法治市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县进程,促进全体公民自觉学法、知法、守法、用法,不断增强法制观念,依法管理社会事务,自觉维护社会稳定,保障我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依法治县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我县的具体实践。

党的十六报告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的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依法治国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治国的主体,二是治国的依据,三是治国的对象和任务。在我国,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党领导下的广大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这是宪法的基本原则。而人民的广泛性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能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政治核心,来领导人民、组织人民、支持人民掌握国家的权力,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通过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带领广大人民建设和实现社会主义,从而在主体上保证了依法治国的人民性。依法治国的依据是社会主义宪法和法律。宪法和法律是党领导人民制定的,它体现了党的意志、人民的意志和国家的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这就从内容上保证了依法治国的社会主义方向。依法治国的对象和任务是管理国家和经济、文化事业及社会事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因此,依法治国实质上就是把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实施。

依法治县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我县的具体实施,是依法治国的基础,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贯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就环江而言,就是坚持依法治县。依法治县,就是全县人民在党委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全县的经济建设事业和社会事务,保证全县的各项工作依法依规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坚持依法治县,对于促进全县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依法治县是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党的十六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作出了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具开放的经济体系的战略部署。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任务,强调要全面推进经济法制建设,加强执法和监督,实行执法责任和执法过错追究制度,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小康社会是崇尚法制的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的系统工程。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国民的关系都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各项改革要依照法律规范来进行。市场经济要求政府的管理必须是依法管理,这就需要运用法律手段来管理。公民投资需要预测市场和社会环境是否稳定,这就需要根据法律来预测。因此,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坚持依法治县。

(三)依法治县是我县经济政治发展的内在要求。

我县1993依法治理工作开始起步,1994年开始进行依法治理试点工作及将试点经验逐步在面上推广。1997年至1998年间,县委作出了《依法治县工作的决定》,县人民政府作出了《依法治县工作规划》,县人大作出了《依法治县工作决议》。1999年,召开了首次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全县依法治县工作会议。通过贯彻那次会议精神,我县依法治县工作推上了一个新台阶。为规范和完善决策机制,县委、县人大、县人民政府分别制定了《县委工作规则》、《县人大会工作规划》、《县人民政府规则》以及县委政府领导工作量化目标管理责任等管理制度。各部门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管理规定,逐步实现了管理的制度化,有效地增进了各级领导依法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办事、依法行政的自觉性,保证了全县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总的来说,一是促进了经济发展。1—9月份,我国国民生产总值达43391万元,同比增长8.3%,第一产业18158万元,增长4.5%,第二产业13447万元,增长21.1%,第三产业11786万元,增长4.1%;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总产值达5686万元,同比增长8.8%;完成固定资产投产21523万元,同比增长36.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2637万元,同比增长6.4%;农民现金收入1327元,同比增加223元,同比增长20.1%。二是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改革发展的积极性。依法治县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发扬了社会主义民主,贯彻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基本原则,村级实现了民主选举,高质量地完成了县乡换届选举工作任务。乡(镇)、村、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都实行了“政务公开”。人们“遇事讲法,办事依法”的多了。三是积极化解各类矛盾,理顺各方面的关系,维护了社会稳定,各方面工作走上了正轨。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我县依法治县工作仍存在许多薄弱环节。雅京煤矿“11.29”事故、龙岩“5.17”路外特大交通事故、大才大麻与宜州索敢土地纠纷、水源含香环境污染、红茂“1.26”等群体性事件,都是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不到位,一些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而引发的。这些事件的发生,反映了我们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上的漏洞,牵扯了党委、政府的精力,影响了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因此,要加快我县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步伐,必须认真地抓好依法治县工作。

(四)依法治县是提高广大干部群众法律素质的重要途径。

依法治县的关键在于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素质,实现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司法机关公正执法,全体公民遵纪守法。各级政府及部门是依法行政的主体,各级政法机关是公正司法的主体,在依法治县中担负着繁重的任务。通过开展依法治县,加强对司法、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制教育,规范司法、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提高各级司法、行政机关执法人员依法办事能力,以此推动全体公民学法用法,提高法律素质。

(五)依法治县是维护我县社会稳定的需要。

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等方面的任务十分繁重的二十年。这一过程是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对利益格局进行调整的艰难过程,不安定因素是难以避免的,也将是长期存在的。从我县当前形势看,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随着我县矿区恢复生产、异地移民接管、农村税费改革和县、乡、村、屯界重新界定工作的全面开展,难免会出现一些新问题和不安定因素,只有坚持依法治理,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才能确保我县社会的长治久安。

开展依法治县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x大及十x届x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围绕富民兴县新跨越的总体目标,从我县实际出发,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重在法治,坚持集中宣传教育与长期普法相结合,重在长期普法,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重在治本,坚持规范司法和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与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相结合,重在规范司法和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坚持普法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重在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宣传教育,努力提高普法依法治理的社会效益,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经济建设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我们要通过依法治县,形成浓厚的社会法治氛围,促进普法依法治理,提高全体公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司法和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素质和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努力实现由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向提高全民法律素质的转变,实现各项事业的管理由注重运用行政手段向注重运用法律手段的转变,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司法机关公正执法,全体公民自觉守法、讲道德、讲文明礼貌,提高整个社会文明程度,实现社会大稳定、民族大团结、经济大发展。为实现上述目标,在依法治县工作中,必须做好五个结合:

一是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江泽民同志曾强调: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以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道德与法律是社会的重要行为规范,治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法治与德治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缺一不可。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二者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其目的都是从政治上、思想上、制度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因此,在加强依法治县的同时,要坚持以德治县,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二是集中教育与长期普法相结合。在新的历史时期,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为经济建设服务、为社会服务、为群众服务,很重要的是通过实施法律来实现的。广大公民发展经济、参与管理社会事务、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也是通过实施法律来实现的。因此,只有各级领导干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全体公民的法律素质提高了,才能依法治好县、治好乡、治好村。而现实中,一些行政执法部门和行政执法人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甚至执法者不懂法、执法不当、违法行政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地损害了执法机关形象,败坏了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影响了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在公民中,不学法、不知法的现象仍然严重存在。这就要求各乡镇、各部门要针对实际,把短期的集中教育与长期的普法结合起来,做好长期普法的规划和短期集中教育的安排,通过举办法制讲座、法律培训、法制宣传、法律咨询等形式,不断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素质和执法水平,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素质,使学法、守法、执法融为一体,才能有效地推进依法治县工作。

三是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在依法治县工作中,治本,就是要着眼于提高全体公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司法和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和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实现由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向注重提高全民法律素质的转变,实现各项事业的管理由注重运用行政手段向注重运用法律手段的转变。治标,就是要依法治理和解决各种社会矛盾纠纷,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消除不稳定因素,维护社会稳定。我们必须坚持标本兼治,普治并举,通过普法依法治理,加快依法治县进程。

四是坚持规范执法行为与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相结合。行政机关是法律法规的主要执行机关,与公民关系最直接、最密切,行政工作人员能否依法办事,对公民的影响最明显、最深刻。我们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政治思想教育,狠抓队伍建设,提高行政人员思想政治素质,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人员学法、执法制度,规范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使行政执法人员的法治观念明显增强,运用法律手段有效地开展普法教育,不断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素质。

五是坚持普法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依法治县工作中,一方面,我们要坚持不懈地抓好普法教育,促进全体公民法律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要解决实际问题。要针对存在影响社会稳定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经常性的全面排查,组织力量,有针对性地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抓好影响社会稳定因素的各种社会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使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和各类群体性事件明显减少。

依法治县是一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因此,在实施依法治县过程中,必须遵循法制建设的基本原则,抓住主要矛盾,突出工作重点,解决关键问题,确保任务和措施的落实,具体来讲应抓好以下七项工作。

(一)毫不动摇地抓好普法教育,提高全县公民的法律素质。人民群众是依法治县的主体,各项法律只有为人民群众所熟悉、掌握和运用,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广大干部群众法律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依法治县的进展和效果。全民普法教育是我国法制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提高公民法律素质的有效途径。因此,必须把普法教育作为依法治县的基础工程常抓不懈,贯穿始终。通过深入开展普法,把法律交给人民,使之进一步提高法律意识,牢固树立起权利和义务相一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观念,增强群众依法参与民主管理的能力和自觉性,为搞好依法治县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在普法工作中,要着眼于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增强公民的依法办事观念,进一步深化依法治理,推进依法治县规划的顺利实施。要突出重点内容和重点对象,进一步强化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要从健全制度和措施入手,教育、引导各级干部学习和掌握必备的法律知识,学好江泽民同志的民主与法制思想和依法治国理论,学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知识,并结合工作实际,学以致用,增强现代法制意识,提高依法决策、依法管理水平,防止长官意志、以言代法、以权压法的现象滋生,以适应现代社会管理工作的需要。

(二)毫不动摇地坚持依法依规办事,强化依法执法,推进依法行政。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执法是关键。有了法律如果不去执行,那么再多、再完美也只是一纸空文。当前,法制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仍然集中表现在执法环节上。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仍然突出,以言代法、以权代法、徇私枉法的问题时有发生。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依法治县的任务和目标就难以实现。因此,实施依法治县,必须坚持依法依规办事,强化依法执法上下功夫、见成效。由于行政执法工作涉及领域广、覆盖面大,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就决定了依法行政是实施依法治县的主体工程。各级政府及其部门是依法治县的主体,在依法治县中担负着繁重的任务,应当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措施,加大执法力度,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当前我县在行政执法过程中,还存在着执法主体资格乱、处罚依据乱、多头执法、交叉执法、重复执法等问题,必须努力加以改进。一要实行部门执法责任制,把学习宣传和实施法律的任务对口落实到每个主管部门,明确执法权限和执法责任,层层签订责任书,定期进行检查考核。真正做到执法主体明确,目标责任到位,保证措施落实。二要定期进行行政执法检查,严肃查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克服执法随意性。进一步改善执法环境,确保行政行为的合法性、科学性,把依法行政提高到新水平。三要支持、鼓励群众对行政执法进行监督。要转变思想观念,支持“民告官”,支持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推动行政执法水平不断提高。

(三)毫不动摇地抓好依法治县的基础工作。

依法治县的基础在基层,重点在农村。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完善公开办事制度,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要求,切实抓好依法治村工作,完善村民自治,健全村级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

1、深入实施“五村两规范”和“五好村党支部,六好乡镇党委”活动,以“科教兴村,经济强村,文明建村,民主理村,依法治村”和“村级工作规范管理,村干部规范化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新时期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是依法治县工作的延伸和深化。实施好这一工程,事关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和基层干部队伍素质的全面提高,以及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增收、农村的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也是基层管理改革的重大突破。我们要在这一活动中,不断完善依法治村、治乡镇的方式方法,不断规范经济管理、社会治安、村风民俗、婚姻家庭、计划生育等方面关系和工作程序,使之既符合现行法律法规的要求,又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增强基层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达到民主管理促进发展的目的。

2、深入实施“法律进万家”活动。一是法律条文送到家。要向农户发放普法教材。建立普法一条街、一个屯,把与村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摘录下来,用标语墙报等形式固定下来,营造立体化的法制宣传氛围;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法制宣传,用群众身边的典型案例,以案释法。二是学法用法抓到家。在乡(镇)、村(街道、社区)建立法制学校,给中小学校选派法制副校长,开办基层干部(村组社干部)和家长学法培训班,组织村干普法考试,发挥骨干学法带头作用。三是守法责任定到家。推广乡镇法律服务工作者、司法所工作人员与农户签订法律顾问协议,推行以村屯名义、家庭名义聘请村屯和家庭法律顾问;试行村委会、村民小组与农户签订遵纪守法责任书,建立村民学法、守法档案;采取党员联系户、村组干部包户、开展评比“遵纪守法”户活动等措施,鼓励农民群众认真学法、自觉守法。四是抓好依法治村的升级和扩展。坚持以依法治村为基点,把依法治村向上升级到乡镇,实现乡镇管理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向外扩展到社区、工厂、商店、学校,推进各行各业的依法管理。

3、精心组织实施普法依法治理的试点工作。按照市委工作布置,要针对城镇、农村和行业不同特点,进行普法依法治理的试点工作,取得经验后全面推开。县依法治县领导小组要认真研究,定好依法治县“八个一”即一个村委、一条街道(或社区)、一家工厂、一所学校、一个市场、一家商店、一个司法行政机关、一个行政执法单位试点。每个试点单位都要拿出具体的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实施。

4、深入开展政务公开活动。政务和财务公开,是近年来加强民主管理和监督的有效形式,要认真总结经验,做到全面地公开,真实地公开,使政务财务公开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四)毫不动摇地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在依法治县过程中,要适时开展专项严打整治斗争,对那些严重的违法犯罪如抢动、杀人、放火、投毒、贩毒等犯罪行为和极个别组织、煽动群体性事件的不法分子,要依法严厉打击,决不手软。要坚持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稳定,以稳定促进经济的发展。

(五)毫不动摇地坚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及时依法处理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和群体性事件。当前,影响我县社会稳定的因素较多,由此引发的群体性、突发性事件时有发生。损害了我县的形象,分散了领导一心一意搞经济建设的精力,阻碍了我们改革、发展和招商引资搞建设,严重影响了我县经济建设。因此,在实施依法治县过程中,必须注意解决各种社会热点难问题,预防和处理群体性事件。对各种社会矛盾纠纷要从源头抓起,力求从根本上解决。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把群众的上访转变为干部的下访,及时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坚决杜绝因强迫命令、违反法律法规、行政不作为、侵害群众利益而引发矛盾纠纷。要有针对性地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使矛盾纠纷能够通过正常的法律途径妥善解决。要加强综合治理的协调力度。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各负其责,经常化的排查调处矛盾纠纷,防止矛盾纠纷激化、事态扩大,努力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内部,消除在萌芽状态,决不允许不闹不解决,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的现象发生。

(六)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提高行政执法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提高行政执法队伍的素质和能力,是推进依法治县的重要保证。目前,我县行政执法队伍建设还比较滞后,与依法治县的要求有较大差距,必须下大力气解决好这个问题。一是要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认证、考核制度。各部门要对行政执法人员进行一次全面清理考核,对不符合要求的进行清退,取消执法人员资格。二要充实一批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行政执法人员。三要建立行政执法人员定期学习培训制度。组织、宣传、人事、政法等部门要把法制教育列入干部年度培训计划,有计划地组织执法人员学习理论、政策和法律法规,确保行政执法人员能够熟练掌握不断出台的行政法规和规章。四是建立健全行政执法队伍的管理、奖惩、监督等制约机制。同时,要结合工作需要,切实抓好严肃执法、文明执法和廉政勤政教育,不断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的政治、业务素质,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过硬、纪律严明、业务精通的行政执法队伍。

描写法治专项教师培训心得体会和方法六

按照你办通知要求,我镇对照xxxx号文件所列问题清单,认真查找本单位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存在的不足,并对存在问题做好整改。现将我镇开展法治政府建设存在问题整改情况报告如下:

对照xxx号文件所列问题清单,认真查找本单位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存在的不足,发现我镇存在“行政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不到位”“工作人员力量素质与法治政府建设要求不相适应”两个问题。

(一)针对我镇“行政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不到位”的问题。

1.坚持依法行文。我镇把规范性文件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各位领导要带头严格执行《关于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指定和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全面推行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机制的实施意见》等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及时研究解决在规范性文件管理过程中遇到的相关实际问题。坚持依法行政,以法制约束行政权的行使,推动行政机关转变职能。

2.规范制定程序。落实好规范性文件的起草、审査、审议、公布、备案等制度,在制定规范性文件时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进行,确保规范性文件的质量。7月3日,我镇专门邀请xxx、xxx等几位同志为我镇机关干部就公文写作、处理、机要保密、档案管理等工作开展了一次专题培训。

3.加强监督管理。进一步健全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工作机制,确保工作部署到位,责任落实到人。按照“谁制定,谁负责”的原则,积极预防和处理规范性文件的法律争议,畅通群众对规范性文件的监督渠道。

(二)针对我真“工作人员力量素质与法治政府建设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

我镇目前面临有执法权限,但无执法人员的尴尬局面。对此,一是制定年度学习计划,定期组织全体机关干部学习通用法律、专门法律知识和执法办案技巧,夯实理论基础。并以“典型案例讨论”等多种活动为载体,提高干部职工的学习热情,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二是成立了综合执法协调办公室,落实x名专职工作人员。同时,要求机关35岁以下年轻干部参加行政执法考试,考取执法证,打造自己的行政执法队伍。三是借助外力,进一步加强与区级部门和司法机关的沟通联动机制,以技术支撑、信息共享、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为载体,全面推进我镇的执法能力水平的提升。

描写法治专项教师培训心得体会和方法七

按照你办通知要求,我镇对照xxxx号文件所列问题清单,认真查找本单位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存在的不足,并对存在问题做好整改。现将我镇开展法治政府建设存在问题整改情况报告如下:

对照xxx号文件所列问题清单,认真查找本单位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存在的不足,发现我镇存在“行政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不到位”“工作人员力量素质与法治政府建设要求不相适应”两个问题。

(一)针对我镇“行政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不到位”的问题。

1.坚持依法行文。我镇把规范性文件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各位领导要带头严格执行《关于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指定和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全面推行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机制的实施意见》等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及时研究解决在规范性文件管理过程中遇到的相关实际问题。坚持依法行政,以法制约束行政权的行使,推动行政机关转变职能。

2.规范制定程序。落实好规范性文件的起草、审査、审议、公布、备案等制度,在制定规范性文件时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进行,确保规范性文件的质量。7月3日,我镇专门邀请xxx、xxx等几位同志为我镇机关干部就公文写作、处理、机要保密、档案管理等工作开展了一次专题培训。3.加强监督管理。进一步健全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工作机制,确保工作部署到位,责任落实到人。按照“谁制定,谁负责”的原则,积极预防和处理规范性文件的法律争议,畅通群众对规范性文件的监督渠道。

(二)针对我真“工作人员力量素质与法治政府建设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

我镇目前面临有执法权限,但无执法人员的尴尬局面。对此,一是制定年度学习计划,定期组织全体机关干部学习通用法律、专门法律知识和执法办案技巧,夯实理论基础。并以“典型案例讨论”等多种活动为载体,提高干部职工的学习热情,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二是成立了综合执法协调办公室,落实x名专职工作人员。同时,要求机关35岁以下年轻干部参加行政执法考试,考取执法证,打造自己的行政执法队伍。三是借助外力,进一步加强与区级部门和司法机关的沟通联动机制,以技术支撑、信息共享、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为载体,全面推进我镇的执法能力水平的提升。

描写法治专项教师培训心得体会和方法八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六五”普法规划,抓好我校普法宣传教育、依法执教暨法治创建工作,营造浓厚的依法治校工作氛围,增强广大教职工依法办事能力和法治观念,现结合我校工作实际,制定天印高中20xx年度依法治校、普法暨法治创建工作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 “六五”普法的要求,依法保障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遵循教育规律,将学校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

二、组织建设

为推进依法治校和普法宣传工作,特成立南京市天印高级中学依法治校和普法宣传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1.领导小组:

组 长:周飞虎 负责学校总体依法治校工作

副组长:马家鸿 负责学校具体依法治校和法制宣传工作

张宁海 负责高三年级依法治校和法制宣传工作

马家鸿 负责高二年级依法治校和法制宣传工作

张昌军 负责高一年级依法治校和法制宣传工作

郑 勇 负责后勤职工依法治校和法制宣传工作

组 员:金先明 孙学斌 张远龙 朱吉斌 柏培斌 李文钰 刘兴陶 占清泉 刘海燕 陈霞 魏仁国 许锡祥 姜奇男 曾桂宝 高继俊 俞迎春

刘天成

2.工作小组:

组 长:马家鸿

副组长:方在春(法制副校长) 査贵树(110民警)

组 员:陈 霞 张远龙 朱吉斌 柏培斌 刘天成以及各班主任

三、工作目标

切实推进依法治校,发挥法制在学校发展中的规范、引导和保障作用,学校各项工作在

法律框架内有序运行。建立健全“依法决策、民主参与、自我管理、自主办学”的工作机制和现代学校制度,使依法治校成为我校的自觉行为。学校行政人员、教师和学生的法律素质明显提高,师生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形成和谐的学校育人环境。

四、具体工作

1.健全机制,工作责任具体化

健全和完善领导责任机制、工作运行机制、各方监督机制和各类奖惩激励机制。成立由周飞虎校长担任组长的学校法制领导小组,马家鸿、张宁海、张昌军、郑勇担任学校法制领导小组副组长,聘请江宁区上坊派出所教导员方在春为我校的法制副校长。实实在在地将学校法制工作落实到人,组长负责统筹领导、协调学校的“依法治校”工作,接受区政府及区教育局有关部门的检查与指导;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督察各项活动落实到位;110民警负责校园及周遍环境的安全整治工作;德育处及各班班主任老师负责学生的法制安全教育及检查工作。将法制教育落实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和校本培训课程中。通过全校教职工集体学习,提高对依法治校工作的认识。加强监管力度,提升监管水平,将法制宣传教育纳入教师年终考核,遵纪守法与评先、评优结合起来,对违法乱纪行为采取一票否决制。

2.规范办学,大力推进依法治校

学校领导干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树立牢固的法制意识,围绕规范办学、和谐社会开展依法治校和依法治教工作,认真贯彻相关法律法规,依法规范办学行为。按照上级文件进行教育收费,并向家长开具收款凭证,教育收费的具体款项在公示栏公示,接受社会监督。不违规办班,入学、考试等问题严格依照有关规定执行,不看关系、不开后门。修改完善《学校章程》,建立健全配套制度建设,使学校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坚持和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校务、政务公开制度,保证教职工充分了解和参与学校重大事项和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决定,充分发挥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

3.注重实效,普法活动见成果

认真贯彻《南京市法制宣传教育行动计划》的要求,重点加强《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及《江苏省中小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利用每周三下午的全校教师学习培训时间进行法律法规的学习,学校法制工作领导小组年末进行检查;开展教职工读书心得体会评比活动,并组织教师积极参加相关法律知识竞赛。邀请法制副校长及政法部门工作人员来学校进行法制宣传及讲座,由德育处、团委组织在校学生参加普法学习,利用班会、国旗下讲话等形式开展知识讲座,力争我校所有在校学生法律常识普及面达100%。

积极做好各种专项法制宣传教育。充分发挥学校的校园网、广播站、黑板报、宣传橱窗等宣传工具作用,利用“三八”妇女节、“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4.26”世界知识产权日、 “6.26”国际禁毒日及重要法律法规颁布实施纪念日、节日进行普法宣传,开展保护妇女儿童、道路交通安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等集中的专项法制宣传教育,组织全校师生参加“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系列活动。通过各项普法活动的开展,让国家的法律法规教育真正深入人心,全校师生人人知法懂法,将各种犯罪消灭在萌芽中。

在宣传普法教育的同时,要高度重视预防和减少在校生犯罪,特别要关注后进生的转化。这项工作我们将细化到班,以班为单位开展积极有效的思想教育工作,进行跟踪了解,做好工作笔录,开放心理咨询室进行心理疏导,必要时进行心理干预。发挥团委的凝聚力作用,开展“一帮一牵手互动”等活动,加快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完善家校合一联合办学制度,建立学校、社区、家庭教育网络,及时加强信息沟通,坚决遏止我校在校生进入三室一厅现象发生,争取转化好每一个后进生,杜绝出现流失生、辍学生,确保我校在校生违法犯罪率为零。要求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深入了解学生,做好学生常规教育工作,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兴趣、爱好,教育学生遵纪守法、诚信文明,争做合格的南京小市民。

4.充分发挥校务委员会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

深入推进“校长负责制”为主,“教职工代表大会”、“校务委员会”为辅的“一主两翼”现代学校管理体制,促进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充分发挥校务委员会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使校务委员会工作从务实向务虚方向转变,逐步构建起校务委员会长效运行机制。

五、具体安排

3月份:制定各种计划

一届三次校务委员会

4月份:法制讲座

利用班级小报进行法律宣传,由德育处牵头

5月份:举办全校法律知识竞赛

撰写依法治教的论文

6月份:学校组织有关领导对法治教案检查

德育处检查学校法制工作与工作计划执行情况

7月份:假期法制宣传教育

半年工作总结

9月份:制定新学期工作计划

交通安全教育

10月份:法制讲座

利用班级小报进行法律宣传,由德育处牵头

11月份:举办法律知识竞赛

撰写依法治教的论文

12月份:学校组织有关领导对法治教案检查

德育处检查学校法制工作与工作计划执行情况

1月份:依法治校工作总结

描写法治专项教师培训心得体会和方法九

20xx年,xx社区认真总结了20xx年“六五”普法启动工作中所取得的宝贵经验,及普法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按照镇党委政府“六五”普法工作要求,统一部署结合本社区实际,紧紧围绕“六五”普法规划启动的目标和任务,稳步推进普法宣传和依法治理工作进程,干部群众法律素质和依法管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法制宣传和依法治理有了新的成效,为我社区改革、发展、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现将上半年的普法工作总结如下:

1、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普法工作有序开展。一年来,村党总支始终高度重视普法工作,把普法工作列为我社区的中心工作来抓,认真对照“六五”普法规划方案组织开展普法活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坚持做到四点: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党总支书记为组长、社区委员会主任为副组长,村两委成员为成员的普法领导小组,经常性召开会议进行研究部署,严格按照“六五”普法规划及具体实施方案,分年度逐步实施,注重工作开展的连续性,确保了六五普法扎实有效开展;二是落实人员。由社区综治站专门负责“六五”普法工作,及时根据人员和干部分工调整,确定专人负责“六五”普法日常工作的开展。三是经费有保障。六五普法经费实行支出实报实销。四是加强制度建设。根据六五普法要求我社区制定了《“六五”普法学习制度》、《法制讲座制度》《村干部法律知识学习》等系列制度,为学法普法提供了制度保障。

2、大力开展法制宣传。“六五”普法重在宣传普及,半年来我社区围绕“实现两个转变、两个提高”的普法目标,发挥“五五”普法骨干队伍作用,调动社区干部的积极性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多种内容的法律知识宣传。半年来,我村通过广播、宣传栏,结合实际组织开展了《宪法修正案》、《行政许可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农业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土地管理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安全生产法》、《产品质量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青少年犯罪法》、《义务教育法》、《传染病预防法》、《食品卫生法》等二十多部法律条例,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学法、用法,提高村民法律素质。

3、“六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我社区认真按照普法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的要求,确定重点学习内容抓好重点对象的学法用法。一是抓好干部学法。村干部既是“六五”普法的重点对象,同时还肩负着向群众宣传有关法律法规的重要职责。因此“六五”普法期间,我社区安排社区干部参加普法学习均在两天以上。二是抓好全村党员、村民代表、村民组长的法律法规知识学习。三是抓好青少年的法制教育,通过发放。

4、紧抓重点对象的《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知识宣传单,进一步增强了青少年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预防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发生。

5、认真开展“村民自治模范村”的创建活动,努力提升依法治村的工作质量。村委会全体人员利用半年时间进村入户,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征求对村委会工作意见,向村民宣传《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中央1号文件等。在创建期间,不但通过多种形式宣传了有关政策,法律,实行了民主选举、村民自治,而且依法办理了一系列涉及集体经济、事关村级发展的事务,如经过村民代表会议研究决定失地户的补贴费;村级道路养护办法,开展社会治安群防联防;拆迁户、无房户的安置工作;村级财务收支监督状况;计划生育等工作。

1、依法行政得到加强。提高全村村民尤其是村干部的法律素质,逐步实现由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向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转变,由注重依靠行政手段管理各项事业向注重运用法律手段管理各项事业的转变,不断提高法治化管理水平。村普法教育领导小组还请老师来村讲解《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行政许可法》等法律知识,通过学习提高社区干部依法行政能力和自觉性进一步提高,行政意识进一步增强。同时对村两委的监督、严格按照“一公开两民主”相关规定,定期检查村务公开情况,社区财务管理情况。在社居委换届工作上,真正让居民根据自己的意愿选举,行使自己民主权利。社区较大事项都由村民代表大会决定,各项村级事务都能按照群众的意愿顺利开展。

2、依法治理工作扎实推进。社区班子人员在普法中坚持把学法与依法管理相结合,自觉依法规范自身行为,积极推进服务建设,为村民办实事力度进一步加大,依法办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广大村民学法守法,参政议政意识提高,社会秩序稳定,社会风气好转,村民代表大会的决定都能得到贯彻落实。普法依法治理的成效体现在多个方面,通过宣传《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社会秩序明显好转,近几年,未发生刑事案件和恶性治安案件,无群体性的事件和上访现象。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主客观方面原因,有待改进和提高的地方还很多。

1、相当居民还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主动普法的意识还不强,自觉主动学法的不多,虽然依法维权意识有所提高,但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更多的是凭感情靠人际关系来处理。

2、人民群众的面对面宣传难度大,加上相当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很难确保村民普及率达100%,普法的广度、深度有待进一步深化。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八大关于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尤其是增强村级管理人员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的精神为指导,以“六五”普法工作的要求部署,以人为本,踏踏实实地工作,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探索新思路,开展依法治理各项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重要贡献。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