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乡村工匠大比武心得体会如何写 乡村振兴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比武心得体会(3篇)

乡村工匠大比武心得体会如何写 乡村振兴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比武心得体会(3篇)

时间:2024-02-11 15:50:22

相关推荐

乡村工匠大比武心得体会如何写 乡村振兴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比武心得体会(3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描写乡村工匠大比武心得体会如何写一

xx镇矿产资源丰富。八、九十年代,原国有煤矿、陶瓷厂、膨润土矿、水泥厂等曾一度辉煌。同时,海螺集团发祥地——xx水泥厂位于xx镇山门村境内。随着宏观形势的变化,以矿产资源为支撑的主导产业迅速走向衰退,随之而来的是环境治理难度加大、历史遗留问题凸显。面对转型发展压力,xx镇紧紧围绕皖南工业重镇定位,坚持做强特色产业、做美优势区域,着力建设xx工业新城,打造成为xx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区、乡村振兴的先行区、全域旅游的示范区。

在“特”字上下功夫,做强特色产业。按照“立足基础、挖掘特色、放大优势”的思路,找准符合自身的产业发展主攻方向。累计发展花卉苗木等经济林3.2万亩,水稻烟叶等规模种植8200亩,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达145家,规模化水平分别达70%和40%。大力实施“双一号”工程,着力培育新材料、精细化工、先进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xx生态产业园建成区面积达4平方公里,全镇亿元以上企业9家,在建投资亿元以上项目29个。生态旅游业由无到强,已初步建成景区6家,主题拓展线路4条,研学基地6个,主题村落和特色景观区域3个,形成了人文自然和艺术文化两条旅游精品线路,被评为全省旅游特色景观名镇和旅游强镇。

在“特”字上下功夫,做美优势区域。xx镇充分挖掘自然禀赋、文化遗产、生态资源、工业遗产等特色优势,围绕“一主两园五特色区域”空间布局,初步构筑起以xx生态产业园为主战场,以副中心城为龙头,以千年龙窑、世外桃源、西村花鼓、树木博览、茶香漫城五个特色区域为重点,以灰山石文化等主题村落、廉洁文化主题景区和水泥厂生活区等工业文化遗产为补充的“1+1+5+x”乡村振兴发展格局,结合旅游特色小镇建设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田园精品区”。

思路确定后,如何有效推进乡村振兴步伐,是摆在面前的突出问题。为此,xx镇借鉴工业园区发展理念,创新乡村振兴平台建设,20xx年xx月成立了xx旅游投资公司,具体负责特色区域基础设施投入与市场化运营,引导政府投资、民间资本和当地群众共同参与,走出了一条市场化经营乡村的新思路。短短的几年,xx公司拥有景区5个,省级和宣城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各1个,千年龙窑博物馆1家,开发陶瓷新产品100多种。

“小平台”整合“大资源”。围绕“1+1+5+x”发展战略,在保障和发展民生的基础上,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和项目,向特色区域倾斜。为最大限度防止特色资源碎片化,对规划区农村“四闲”资源(闲置房屋、耕地、林地、集体建设用地)进行流转。乡村振兴平台的建立,不仅将零散的资源、涉农项目和资金有效整合起来,同时也使这些投资和农村“四闲”资源变成乡村振兴的有效资产,为推进市场化经营打下坚实基础。

“小平台”对接“大市场”。实行“先筑巢,后引凤”,明确xx旅游公司投资重点为:特色区域内规划设计、基础设施、1—2个提升人气项目和宣传推介,搭建起与社会资本对接的“桥梁”。结合特色区域规划和基本农田、生态红线、土地利用规划调整等,预留发展空间,开展景区经营权、经营性项目招商引资。西村里精品民宿、小火车农场、莤莤无动力乐园、杨名国际青少年营地、松鼠先生乐园、西村乡村夜游景区等投入运营。

“小平台”带动“大发展”。一方面,xx镇乡村旅游几乎从零起步,目前,西村村成为全省首个夜游主题艺术乡村,树博园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珍稀乡土树种博览园,山门景区成为全省首家婚纱摄影基地,大洪芙蓉园成为全省首个廉政主题景区,长征主题拓展线路成为全省首个长征主题文化体验基地,茶香慢城成为全市首个户外运动和户外露营基地,金牛山陶业将建成全国唯一龙窑文化主题景区,世外桃源小镇成为全省首批健康小镇。另一方面,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和农民返乡创业。特色区域所在的村,将生态资源、村级投入资金,结合“三变”改革,折算成股份参与分红。各村组建景区运维公司,负责景区商业布点,参与经营性项目,多渠道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同时,吸引了近千名农民返乡创业。

乡村振兴,既要解决发展的了,同时又要推广的开,最终能吸引得住。品牌培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成为实现乡村振兴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xx镇深入挖掘本地特色文化,探索多艺术融合,推动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为乡村注入文化基因,培育独具魅力的地域品牌。品牌的形成,不仅带动人气的增长,也推动招商引资的迅猛发展。目前,xx镇年旅游接待人次达80万人,年均增长50%以上;三次产业招商引资年均增长50%以上。

培育传统文化品牌。将国家级非遗皖南花鼓戏和省级非遗千年龙窑作为文化品牌重点打造。振兴皖南花鼓戏,建成花鼓戏广场、花鼓戏剧场和展示馆,出台皖南花鼓戏剧团长效机制,打造西村村“皖南花鼓戏第一村”。建成千年龙窑博物馆、陶艺村、陶艺主题街区和当代陶艺主题公园,开展了“又见宣州窑”、陶瓷博览会等活动,景德镇陶瓷大学实习基地、中华陶瓷大师联盟国外艺术家创作基地等投入使用,“千年龙窑、世界唯一”品牌效应逐步显现。目前,全镇陶瓷文化企业达10家,年销售收入达3.5亿元。

率先探索艺术乡村。与中国摄影家协会合作“摄影艺术+”模式,率先探索和实践艺术援乡和艺术家驻村计划。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李舸、著名摄影家解海龙等深入乡村,参与文艺名家驻村计划。西村村成为全国首个摄影艺术乡村。探索多艺术与乡村有机融合,组建xx文化旅游联盟,先后引进浙江匠艺、南京三鸟仓、洪潮书画院、宁钢大师工作室、宜兴紫砂研究院、xx紫砂研究院、梁冰教授工作室等20多个创意团队和艺术家工作室,与景德镇陶瓷大学、中华陶瓷大师联盟、安徽建筑大学、安徽艺术学院等10余所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形成阵容庞大的“乡村文艺嘉年华”。中国文联党委书记李屹同志对艺术乡村给予充分肯定,并作为全国典型予以推广。

打造文化活动品牌。为彰显文艺在乡村振兴中的独特作用,xx镇以活动为载体,以摄影为手段,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全程参与,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品牌效应。以传统文化回归为主题,连续三年举办民俗旅游文化系列活动、农民丰收节、过大年系列活动。以乡村大秀场为主题,举办主题摄影季、草雕艺术展、三维立体彩绘展、乡村音乐会、户外大型装置艺术展、田园歌手大赛、变装秀等系列活动。与此同时,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人民网等主流媒体与《今日头条》、公众号、抖音等自媒体全程参与、有效互动,使一个个名不见经传的偏僻山村,已逐步变成具有较强感染力、吸引力的特色旅游乡村。

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既是乡村振兴的固本之策,也是乡村发展的前提和保障。xx镇既始终强化工业主导地位,又加快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既发挥副中心城的龙头带动,倾心打造特色区域,又高度关注和解决民生;既注重经济发展,又强化生态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广大干部群众既是发展的见证者,又是发展的参与者,更成为发展的受益者,形成了议发展、求发展、盼发展的浓烈氛围。

实施党建“115”工程。xx镇找准组织建设的难点、党员关注的重点、乡村振兴的切入点,确定了农村党建“115工程”发展思路。目前,已打造出一条串联12个综合体、全长50公里的党建文化旅游精品线路;设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金”,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均达到10万元以上,其中50万元以上的村(社区)6个,100万元以上1个。实施村(社区)干部素质提升、“一村一品”党建品牌化、“清廉乡村”、乡村治理和“智慧党建”工程,被评为全省“五个好”乡镇党委标兵。同时,出台了《xx镇村级党组织高质量发展12条标准》(试行),确定了基层干部看得懂、做的了、行的通的31条具体标准。

实施镇级民生工程。每年年底分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梳理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在完成省市民生工程的基础上,坚持每年实施十大镇级民生工程。设立“360发展基金”,着力帮助集体经济薄弱村解决民生问题。各村(社区)集中梳理一批民生问题,并将之作为自行投资的年度个性化任务。近年来,累计整合各类资金1.2亿元,解决民生问题186个,完成马村河疏浚、山门河小流域治理、东区排水、拆迁户安置、居民危房改造和改厕、水泥厂周边环境治理、安全饮水等一批群众反映多年、愿望强烈的民生问题,群众发展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提升。

探索乡村社会治理。以“1311n”组织体系、“三会”制度、清廉乡村、新型农村社区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载体,协同推进村级组织治理、基层协商治理、“微权力”治理、新型社区治理、文化生态治理,构建“五维共治”基层治理新模式,推进乡村治理向基层延伸、向系统化推进。被评为全省乡村治理示范镇、全省文明乡镇、全省卫生镇、全省平安乡镇。

尽管xx镇在乡村振兴上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但仍刚刚起步,发展的基础还不稳固,自我发展的能力仍欠缺,发展的机制有待进一步优化。在工作实践中,我们有这样一些体会。

第一、以乡村振兴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找准符合自身发展的路子。各地资源区位、自然禀赋、发展基础各不相同,切忌贪大求全、盲目跟风。要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宜、宜游则游原则,明确主攻方向,形成独具特色的发展竞争力。近年来,我们初步形成了“1+1+5+x”发展格局,逐渐探索出一个主城区带动多个特色村镇,形成二层级特色小镇集群的特色模式。我们找准工作痛点、难点和薄弱点,着力推进农村党建设“115工程”。这两个“115”,形成了推动xx发展的强大引擎,使广大干部群众思路明确、方向明确、措施明确,从而形成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第二,以乡村振兴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着力破解要素制约。农村基础设施薄弱,人才、资源、资金等要素资源匮乏。为此,我们深化农村“三变”改革,大力整合涉农资金和项目,盘活农村“四闲”资源,吸引务工人员返乡创业,集中力量合力攻坚。我们借鉴工业园区发展理念,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推动相结合,组建xx旅游投资公司,实行“先筑巢、后引凤”,加大品牌培育和招商引资力度,吸引社会工商资本积极投身乡村振兴。要素的破解和体制的优化,扫除了制约发展的阻力和障碍,激发了乡村经济发展的生机,形成推进高质量发展新的活力。

第三,以乡村振兴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强化群众主体作用。人民群众是乡村振兴的主体。我们既始终强化工业主导地位,又加快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既发挥副中心城的龙头带动,倾心打造特色区域,又高度关注和解决民生;既注重经济发展,又强化生态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在发展的过程中,广大干部群众既是发展的见证者,又是发展的参与者,更成为发展的受益者,形成了议发展、求发展、盼发展的浓烈氛围,成为推进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精气神”。

第四,以乡村振兴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咬定青山不放松。再好的`思路和规划,没有落实只是一句空话,必须要有一股闯劲和韧劲。我们确定两个“115”发展战略后,始终心无旁骛抓发展,聚焦项目抓落实,坚定不移地朝着既定方向前进。多年来,我们坚持实行月工作计划、月工作督查和月工作调度机制。每月初召开调度会议,排出每月重点工作节点任务,每月底实地督促检查完成情况。正是靠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才可能积小变为大变,积量变为质变,使推进高质量发展成为可能。

描写乡村工匠大比武心得体会如何写二

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党“三农”工作一系列方针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为积累经验、探索路子,乡村振兴工作实行试点先行、先建先试,为强力推动试点村建设,量化工作任务,结合舞阳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三五三三”工作布局,按照合理布局、科学规划,注重保护、留住乡愁,试点先行、整体推进的原则,重点打造一批“产业优、颜某某、底蕴厚、秩序好、保障强”的美丽乡村新典范,探索乡村振兴有效路径。

以打造“五镇十村”示范带、“一河两岸”景观带为目标,以环境集中整治和“十个一”为工作重点,强力推进乡村振兴试点村建设,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带动整体提升。到底,全县初步打造10个以上乡村振兴示范村。

(一)开展环境综合整治

以“三清三拆三治”集中整治活动为载体,集中人员和力量,对试点村杂物当道、杂草丛生等进行全面清理,对垃圾乱堆乱倒、污水横流和私搭乱建等脏、乱、差现象进行全面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逐步形成生态宜人、环境优美的农村新风貌,提升试点村整体形象。

(二)开展“十个一”工程

一是健全一套班子。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把工作能力强、有一定经济头脑、热心为群众办事的党员选拔到村级班子,把致富、带富能力强的群众培养成党员,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促进党建与经济发展“双推进”。同时,以农民为主体,建立健全“一事一议”民主决策机制,推行“村内事,村民定,村民建,村民管”的做法,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协商管理格局。

二是编制一套规划方案。坚持“无规划不建设、无设计不施工”的理念,结合我县城市总体规划、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等,与扶贫开发、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和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保护等规划相衔接,对全域乡村的空间形态、产业布局、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进行全面规划、系统设计,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乡村振兴规划,尊重乡村风俗和民族习性,注重保留村庄的原始风貌,凸显田园风光、农家情趣和乡村文化。同时,坚持一张蓝图抓到底,确保规划真正管长远、顾某某、利发展。

三是培育一个产业。编制农村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发展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等产业,促进农民创业就业,打造“农田景观化、果园公园化、菜园花园化、园区景区化”的新乡村。要大力发展精致高效农业,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突出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名、特、优、新”产品,推进“一村一品”生态农业,致力打造一批粮油、畜牧、蔬菜、林果花卉、食用菌及休闲农业等生态农业专业村。要围绕传统村落、美丽乡村、乡村民宿、休闲农庄、特色庄园、风情小镇、田园综合体等,发展各具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业。特别是对拥有光荣历史的革命老区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要发展乡村旅游,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特色;拥有独特的自然生态条件和沿河景观的乡村,要增强自然休闲特色发展生态旅游,将传统的农耕逐步引向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特色农庄、农情民舍等附加值高的乡村旅游景点。

四是安装一批路灯。做好试点村亮化工程的规划工作,重点搞好主干道路、村室广场、卫生所等公共场所沿线及周边照明。有条件的村可依托老促会革命老区帮扶项目,安装一批太阳能路灯,打造一批高标准、景观化的道路。

五是绿化一批空闲地。按照“果树进村、一村一品、一路一景、四季常青、三季有花某某”的理念,栽植一批果树,春季观花、夏季赏景、秋季品果,打造一批果园式村庄,叫响几个文化节、采摘节。按照“村容整洁环境美”的要求,对荒片地、边角地、空宅荒院栽植绿化树,提升绿化成果。

六是美化一批墙体、文化墙。按照“因地制宜、注重保护、留住乡愁”的原则,统筹兼顾农村田园风貌保护和环境整治,注重乡土味道,强化地域特色,慎修房、少拆墙,在美化中保护,在保护中建设,形成一村一景、一路一主题、一巷一特色,做到与村庄规划、产业发展、旅游发展、文化特色相衔接,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凸显可持续发展。

七是新建一座公厕。按照“实用、美观”等要求,在各个试点村建设一座规划设计超前、布局合理科学、运营简单便捷、外观美观和谐的公厕。同时,制订完善一套运行管护机制,采用公益岗位管理等办法选拔一些有责任有爱心讲文明的人员进行管理。

八是建设一座文化礼堂。按照“文化地标、精神家园”的标准,科学规划建设文化礼堂,按照活动公园、文化乐园、精神家园的“三园要求”,努力把礼堂打造成为一个以礼堂、讲堂、文体活动场所等为基本设施的村级文化阵地综合体。建成一座礼堂,配有舞台,能够满足群众举办文化节庆、文化仪式、文体活动以及村民议事集会等方面的功能需要。建成一个讲堂,对群众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和法律知识普及、生产技能培训。建成一个文化活动场所,配套农家书屋、广播室等文体活动场地。建成一个文化展示墙,以展览墙、室、馆等不同展陈形态,以图片、文字以及实物等展示村史村情、乡风民俗、崇德尚坚、美好家园等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九是引进一个投资主体。坚持内外资、内外贸一体化运作,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把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招商作为主攻方向,强化龙头带动效应,突出引进重点深加工龙头企业,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壮大。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引导利用在外创业成功人士、致富带头人、创业能人等乡贤作用,用足用活外力,积极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出谋划策、贡献力量。各试点要率先全面清查农村集体土地资源,按照“盘活要素、开发资源、增加收益”的原则,鼓励村集体盘活闲置的荒田、荒林、荒塘、荒园等集体资产,通过依法出租、承包、股份合作等形式,发展集体经济、荒片经济、庭院经济,实现集体存量资产增值。全面推行村级集体经济“双增”行动,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途径办法,建立村级集体收入稳定增长机制,增强村级组织的自我“造血”功能。底,每个试点村集体收入不低于50万元。

十是完善一套机制。充分发挥乡镇和村级组织作用,建立健全“一事一议”民主决策机制,推行“村内事、村民定、村民建、村民管”的做法。尊重群众意愿,把发展自主权交给群众,充分引导调动广大群众,参与设计、参与管理、参与监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建有所管、长效运营、常态保持。建立健全农村“一约五会”(村规民约、民主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老年和谐促进会、禁赌禁毒会)制度,深化村民自治,引导群众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提升,破除陈规陋习,让文明新风吹拂乡村。

(一)加强组织领导。乡村振兴试点村建设要在县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指导下,以乡镇为主体,凝聚各方力量,全面推进建设。各乡镇对每个试点村都要成立专门的工作班子,全面负责试点村推进,对照重点工作任务,认真抓好落实,确保试点村早出形象。

(二)落实工作责任。各乡镇、各部门要按照乡村振兴工作责任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特别是承担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单位,要及早着手,加强联动,合力推进。

(三)加大资金投入。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合理运用好财政政策,通过发动群众参与、动员社会力量等形式,多渠道加大资金投入,特别是注重调动社会资本投入,为乡村振兴试点村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四)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发挥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活动,总结宣传先进典型,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监督乡村振兴工作的良好氛围。

(五)严格考核奖惩。县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制订专门的考核管理办法,对试点村建设进行动态管理,年终优胜劣汰,对成效显著的试点村给予资金奖励。

描写乡村工匠大比武心得体会如何写三

为进一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在xx市党委政府、市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的指导下,我镇坚持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务实发展,不断推进我镇乡村振兴战略,现将推进情况汇报如下:

xx镇矿产资源丰富。八、九十年代,原国有煤矿、陶瓷厂、膨润土矿、水泥厂等曾一度辉煌。同时,海螺集团发祥地——xx水泥厂位于xx镇山门村境内。随着宏观形势的变化,以矿产资源为支撑的主导产业迅速走向衰退,随之而来的是环境治理难度加大、历史遗留问题凸显。面对转型发展压力,xx镇紧紧围绕皖南工业重镇定位,坚持做强特色产业、做美优势区域,着力建设xx工业新城,打造成为xx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区、乡村振兴的先行区、全域旅游的示范区。

在“特”字上下功夫,做强特色产业。按照“立足基础、挖掘特色、放大优势”的思路,找准符合自身的产业发展主攻方向。累计发展花卉苗木等经济林3.2万亩,水稻烟叶等规模种植8200亩,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达145家,规模化水平分别达70%和40%。大力实施“双一号”工程,着力培育新材料、精细化工、先进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xx生态产业园建成区面积达4平方公里,全镇亿元以上企业9家,在建投资亿元以上项目29个。生态旅游业由无到强,已初步建成景区6家,主题拓展线路4条,研学基地6个,主题村落和特色景观区域3个,形成了人文自然和艺术文化两条旅游精品线路,被评为全省旅游特色景观名镇和旅游强镇。

在“特”字上下功夫,做美优势区域。xx镇充分挖掘自然禀赋、文化遗产、生态资源、工业遗产等特色优势,围绕“一主两园五特色区域”空间布局,初步构筑起以xx生态产业园为主战场,以副中心城为龙头,以千年龙窑、世外桃源、西村花鼓、树木博览、茶香漫城五个特色区域为重点,以灰山石文化等主题村落、廉洁文化主题景区和水泥厂生活区等工业文化遗产为补充的“1+1+5+x”乡村振兴发展格局,结合旅游特色小镇建设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田园精品区”。

思路确定后,如何有效推进乡村振兴步伐,是摆在面前的突出问题。为此,xx镇借鉴工业园区发展理念,创新乡村振兴平台建设,20xx年xx月成立了xx旅游投资公司,具体负责特色区域基础设施投入与市场化运营,引导政府投资、民间资本和当地群众共同参与,走出了一条市场化经营乡村的新思路。短短的几年,xx公司拥有景区5个,省级和宣城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各1个,千年龙窑博物馆1家,开发陶瓷新产品100多种。

“小平台”整合“大资源”。围绕“1+1+5+x”发展战略,在保障和发展民生的基础上,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和项目,向特色区域倾斜。为最大限度防止特色资源碎片化,对规划区农村“四闲”资源(闲置房屋、耕地、林地、集体建设用地)进行流转。乡村振兴平台的建立,不仅将零散的资源、涉农项目和资金有效整合起来,同时也使这些投资和农村“四闲”资源变成乡村振兴的有效资产,为推进市场化经营打下坚实基础。

“小平台”对接“大市场”。实行“先筑巢,后引凤”,明确xx旅游公司投资重点为:特色区域内规划设计、基础设施、1—2个提升人气项目和宣传推介,搭建起与社会资本对接的“桥梁”。结合特色区域规划和基本农田、生态红线、土地利用规划调整等,预留发展空间,开展景区经营权、经营性项目招商引资。西村里精品民宿、小火车农场、莤莤无动力乐园、杨名国际青少年营地、松鼠先生乐园、西村乡村夜游景区等投入运营。

“小平台”带动“大发展”。一方面,xx镇乡村旅游几乎从零起步,目前,西村村成为全省首个夜游主题艺术乡村,树博园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珍稀乡土树种博览园,山门景区成为全省首家婚纱摄影基地,大洪芙蓉园成为全省首个廉政主题景区,长征主题拓展线路成为全省首个长征主题文化体验基地,茶香慢城成为全市首个户外运动和户外露营基地,金牛山陶业将建成全国唯一龙窑文化主题景区,世外桃源小镇成为全省首批健康小镇。另一方面,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和农民返乡创业。特色区域所在的村,将生态资源、村级投入资金,结合“三变”改革,折算成股份参与分红。各村组建景区运维公司,负责景区商业布点,参与经营性项目,多渠道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同时,吸引了近千名农民返乡创业。

乡村振兴,既要解决发展的了,同时又要推广的开,最终能吸引得住。品牌培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成为实现乡村振兴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xx镇深入挖掘本地特色文化,探索多艺术融合,推动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为乡村注入文化基因,培育独具魅力的地域品牌。品牌的形成,不仅带动人气的增长,也推动招商引资的迅猛发展。目前,xx镇年旅游接待人次达80万人,年均增长50%以上;三次产业招商引资年均增长50%以上。

培育传统文化品牌。将国家级非遗皖南花鼓戏和省级非遗千年龙窑作为文化品牌重点打造。振兴皖南花鼓戏,建成花鼓戏广场、花鼓戏剧场和展示馆,出台皖南花鼓戏剧团长效机制,打造西村村“皖南花鼓戏第一村”。建成千年龙窑博物馆、陶艺村、陶艺主题街区和当代陶艺主题公园,开展了“又见宣州窑”、陶瓷博览会等活动,景德镇陶瓷大学实习基地、中华陶瓷大师联盟国外艺术家创作基地等投入使用,“千年龙窑、世界唯一”品牌效应逐步显现。目前,全镇陶瓷文化企业达10家,年销售收入达3.5亿元。

率先探索艺术乡村。与中国摄影家协会合作“摄影艺术+”模式,率先探索和实践艺术援乡和艺术家驻村计划。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李舸、著名摄影家解海龙等深入乡村,参与文艺名家驻村计划。西村村成为全国首个摄影艺术乡村。探索多艺术与乡村有机融合,组建xx文化旅游联盟,先后引进浙江匠艺、南京三鸟仓、洪潮书画院、宁钢大师工作室、宜兴紫砂研究院、xx紫砂研究院、梁冰教授工作室等20多个创意团队和艺术家工作室,与景德镇陶瓷大学、中华陶瓷大师联盟、安徽建筑大学、安徽艺术学院等10余所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形成阵容庞大的“乡村文艺嘉年华”。中国文联党委书记李屹同志对艺术乡村给予充分肯定,并作为全国典型予以推广。

打造文化活动品牌。为彰显文艺在乡村振兴中的独特作用,xx镇以活动为载体,以摄影为手段,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全程参与,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品牌效应。以传统文化回归为主题,连续三年举办民俗旅游文化系列活动、农民丰收节、过大年系列活动。以乡村大秀场为主题,举办主题摄影季、草雕艺术展、三维立体彩绘展、乡村音乐会、户外大型装置艺术展、田园歌手大赛、变装秀等系列活动。与此同时,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人民网等主流媒体与《今日头条》、公众号、抖音等自媒体全程参与、有效互动,使一个个名不见经传的偏僻山村,已逐步变成具有较强感染力、吸引力的特色旅游乡村。

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既是乡村振兴的固本之策,也是乡村发展的前提和保障。xx镇既始终强化工业主导地位,又加快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既发挥副中心城的龙头带动,倾心打造特色区域,又高度关注和解决民生;既注重经济发展,又强化生态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广大干部群众既是发展的见证者,又是发展的参与者,更成为发展的受益者,形成了议发展、求发展、盼发展的浓烈氛围。

实施党建“115”工程。xx镇找准组织建设的难点、党员关注的重点、乡村振兴的切入点,确定了农村党建“115工程”发展思路。目前,已打造出一条串联12个综合体、全长50公里的党建文化旅游精品线路;设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金”,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均达到10万元以上,其中50万元以上的村(社区)6个,100万元以上1个。实施村(社区)干部素质提升、“一村一品”党建品牌化、“清廉乡村”、乡村治理和“智慧党建”工程,被评为全省“五个好”乡镇党委标兵。同时,出台了《xx镇村级党组织高质量发展12条标准》(试行),确定了基层干部看得懂、做的了、行的通的31条具体标准。

实施镇级民生工程。每年年底分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梳理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在完成省市民生工程的基础上,坚持每年实施十大镇级民生工程。设立“360发展基金”,着力帮助集体经济薄弱村解决民生问题。各村(社区)集中梳理一批民生问题,并将之作为自行投资的年度个性化任务。近年来,累计整合各类资金1.2亿元,解决民生问题186个,完成马村河疏浚、山门河小流域治理、东区排水、拆迁户安置、居民危房改造和改厕、水泥厂周边环境治理、安全饮水等一批群众反映多年、愿望强烈的民生问题,群众发展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提升。

探索乡村社会治理。以“1311n”组织体系、“三会”制度、清廉乡村、新型农村社区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载体,协同推进村级组织治理、基层协商治理、“微权力”治理、新型社区治理、文化生态治理,构建“五维共治”基层治理新模式,推进乡村治理向基层延伸、向系统化推进。被评为全省乡村治理示范镇、全省文明乡镇、全省卫生镇、全省平安乡镇。

尽管xx镇在乡村振兴上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但仍刚刚起步,发展的基础还不稳固,自我发展的能力仍欠缺,发展的机制有待进一步优化。在工作实践中,我们有这样一些体会。

第一、以乡村振兴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找准符合自身发展的路子。各地资源区位、自然禀赋、发展基础各不相同,切忌贪大求全、盲目跟风。要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宜、宜游则游原则,明确主攻方向,形成独具特色的发展竞争力。近年来,我们初步形成了“1+1+5+x”发展格局,逐渐探索出一个主城区带动多个特色村镇,形成二层级特色小镇集群的特色模式。我们找准工作痛点、难点和薄弱点,着力推进农村党建设“115工程”。这两个“115”,形成了推动xx发展的强大引擎,使广大干部群众思路明确、方向明确、措施明确,从而形成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第二,以乡村振兴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着力破解要素制约。农村基础设施薄弱,人才、资源、资金等要素资源匮乏。为此,我们深化农村“三变”改革,大力整合涉农资金和项目,盘活农村“四闲”资源,吸引务工人员返乡创业,集中力量合力攻坚。我们借鉴工业园区发展理念,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推动相结合,组建xx旅游投资公司,实行“先筑巢、后引凤”,加大品牌培育和招商引资力度,吸引社会工商资本积极投身乡村振兴。要素的破解和体制的优化,扫除了制约发展的阻力和障碍,激发了乡村经济发展的生机,形成推进高质量发展新的活力。

第三,以乡村振兴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强化群众主体作用。人民群众是乡村振兴的主体。我们既始终强化工业主导地位,又加快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既发挥副中心城的龙头带动,倾心打造特色区域,又高度关注和解决民生;既注重经济发展,又强化生态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在发展的过程中,广大干部群众既是发展的见证者,又是发展的参与者,更成为发展的受益者,形成了议发展、求发展、盼发展的浓烈氛围,成为推进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精气神”。

第四,以乡村振兴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咬定青山不放松。再好的思路和规划,没有落实只是一句空话,必须要有一股闯劲和韧劲。我们确定两个“115”发展战略后,始终心无旁骛抓发展,聚焦项目抓落实,坚定不移地朝着既定方向前进。多年来,我们坚持实行月工作计划、月工作督查和月工作调度机制。每月初召开调度会议,排出每月重点工作节点任务,每月底实地督促检查完成情况。正是靠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才可能积小变为大变,积量变为质变,使推进高质量发展成为可能。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