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300字范文 > 聚焦美丽西太湖心得体会及收获 参观西湖的心得体会(3篇)

聚焦美丽西太湖心得体会及收获 参观西湖的心得体会(3篇)

时间:2019-10-19 07:34:41

相关推荐

聚焦美丽西太湖心得体会及收获 参观西湖的心得体会(3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有关聚焦美丽西太湖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一、基本情况

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20字方针,平谷区于启动了“平谷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3年专项行动(-)”,根据区内村庄实际,分三批次开展了美丽乡村建设,其中第一批次155个村、第二批次79个村、第三批次23个村;并结合世界休闲大会举办与农科创建设,择优选取了大兴庄镇3个村、峪口镇5个村作为百村示范。历经三年创建,第一批155个美丽乡村创建村及8个百村示范村在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配备、当地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均以优异的成绩通过区级自查考核。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整合全区力量,全面统筹部署

1.建立领导小组,形成工作合力

成立了区委书记、区长任组长,54家区直部门和各乡镇一把手为成员的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成立了实体办公室,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部门联动,协调推进各项工作落实。

2.夯实责任体系,明确职责分工

实中央“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要求,建立了自上而下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责任体系,层层压实责任,推动工作开展。在区级层面:区委书记、区长亲自挂帅进行统筹部署,区美丽乡村建立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协调推进,区城管委、查违办等各行业管理部门分别建立一把手负责的组织机构,成立工作专班推进相关工作落实。在镇、村层面:各乡镇均成立了党政一把手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整合骨干力量和各方资源开展工作;明确了每个村的包村处级、科级干部责任人,并组织各村由村书记牵头、村干部包片儿、包街巷,确保责任到人、不留死角。

3.制定工作方案,列明重点任务

研究拟订了三年行动实施意见,明确了平谷区未来三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工作机制。-分别制定了平谷区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等,确定相关建设、整治任务,明确了任务分工和相关项目申报、审批流程。

4.开展专题培训,提升业务能力

从总体部署和各项任务解读等多个层面组织举办了多期专题培训班与现场培训会,对全区相关部门、乡镇、村、规划编制单位进行了大范围培训,全面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提升指导、建设能力。

(二)规划方案先行,绘就科学发展蓝图

1.形成规划方案范本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加强区级层面指导,制定《平谷区美丽乡村有机规划导则》、《平谷村民住宅规划建设管理办法》,在全市首个编制形成平谷“规划范本”,为高标准完成各村规划编制提供了专业化、规范化的指导依据。

2.科学编制规划方案

一是分区分类指导规划编制。充分结合村庄资源禀赋,细分村庄为生态保育控制型、乡村振兴示范型等不同类型,因村制宜对村庄建筑风格、院落格局等进行分项指导。二是建立责任规划师制度。选聘了18个规划团队,通过规划设计执行评估等,增强了规划科学性。三是方案编制层层把关。在公开征求村民意见,体现村民主体地位的基础上,组织专业机构逐村现场踏勘,从标准性、规范性、合理性进行审核;管理部门联合审查,从技术性、政策性进行把关,第一、二、三批257个村建设项目共审减预算资金约3.36亿元,避免了无效投资、资源浪费。截至目前,257个美丽乡村创建村规划、方案已通过审批,各村规划、方案均达到了市级考核要求,合理确定了建设内容,统一了建设标准,为各村发展完成了顶层设计。

(三)清死角祛顽疾,环境整治取得新突破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提升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支撑,对于加快改变乡村发展面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我区对标环境整治三年计划任务,举全区之力推进了工作开展:

1.突出重点抓整治,久久为功促提升

(1)农村人居环境大幅改善。一是坚决遏制新增违法建设,拆除违法建设与私搭乱建17600处、298万平方米。二是清理积存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白色污染、乱堆乱放等环境问题,实现村内垃圾日产日清,每年整治问题点位约9万处,一改农村多年来“脏、乱、差”旧貌。三是定期开展主要道路沿线两侧田园环境治理,打造绿色低碳的美好田园。四是以“生态桥”治理工程为抓手,累计处理各类农业废弃物26万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9%,无秸秆焚烧现象,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2%。

(2)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全面推进。一是率先在京郊农村实现了城乡统一的环卫模式,即统一收集、统一运输、统一处理,全区274个行政村生活垃圾均得到有效处理,1月至9月,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约47.2万吨,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二是我区274个行政村均开展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创建覆盖率达到100%。

(3)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深入开展。一是采用政府直投和ppp融资、建设、管理一体化模式,推进农村治污工程。坚持并网优先、“用生态办法解决生态问题”原则,实行“一村一策、一村多策”,采用“城带村、镇带村、联村、单村”等处理模式,结合“三格厕”改造,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村庄覆盖率达50%。二是全面落实“河长制”,编制“一河一策”方案,开展app巡河、清“四乱”、“清河行动”,深入推进“四水三治”,村级河长制责任河段无垃圾乱堆乱弃现象的行政村比例达100%。三是至今,全区共5个国家和市级考核断面水质持续达标,海子水库、黄松峪水库、洳河新城段获评北京市优美河湖,入选数量居全市之首。

(4)农村“厕所革命”持续推进。一是全面开展农村“厕所革命”,坚持“便利、卫生、耐用、美观”的原则,全区478座公厕全部改造完成,达到全年开放、节水、保温等标准,农村三类及以上公厕比例达到100%;二是采用三格厕模式,三年累计改造户厕7087座,卫生户厕覆盖率达99%;厕所粪污资源化利用行政村比例达到100%。

2.坚持标本兼治,健全工作机制

一是建立巡查检查机制。采取区内定期考核、不定期督查、问题点位复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督导检查,仅督查、整改各类环境问题点位约5万余处,其中影响环境小问题2.26万处、乱堆乱放1.4万处、生活污水直排2600余处、私搭乱建约1900处。二是构建督导指导机制。区委书记、区长通过拉练检查、现场会议等方式入村督导环境整治情况,区主管领导逐乡镇拉练调度,挖掘存在问题,研提工作要求。三是健全干部包村机制。行业管理部门包行业、包镇村双向督导,乡镇干部包村督导,联动推进环境整治。四是形成通报曝光机制。每半月形成1期环境整治专题报告,对各镇、村进行排名,媒体定期曝光环境问题点位突出镇村,以强化压力传导,倒逼工作落实。五是完善长效运行机制。按照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等要求,以实现建管并重为原则,围绕公厕管护、村庄保洁等方面,分行业建立、完善了区级长效管护考核办法,并将考核情况与资金挂钩,推进环境整治长效良好运转。

(四)强基础补短板,农村设施不断完善

农村基础设施服务能力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改善农民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提升幸福感的最直接体现,近年来我区以村民需求为出发点,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实施了一揽子惠民工程:

1.全面摸清设施底数。完成了全区所有村庄的农村基础设施现状台账建立并经镇、村、第三方编制单位三方签字确认,现已全部录入北京市美丽乡村建设管理系统,为今后各项工作开展提供了依据。经台账统计,目前我区农村地区共有街坊路965.5万平米、路灯4.79万盏、村内绿化294.9万平米、太阳能浴室97座、供水站376个、垃圾处理设施(垃圾池、垃圾箱)7万个、村级公益设施1314个。

2.不断补齐设施短板。一是百姓出行更加便捷。全区乡村公路中等路以上比例达90.03%,乡村公路管理机构设置率100%;村内主要道路硬化的行政村比例达100%;村村公交通车,其中专为“村村通”公交工程开设公交线路41条,实现公共交通全覆盖。二是照明设施更加完善。村内完善公共照明设施的行政村比例达到100%,每年投资约478万元,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形式对农村地区4.79万盏路灯进行维护,设置24小时报修电话,及时修复各类照明故障。三是绿化面积不断增加。按照“拆违还绿、留白建绿、见空插树、应绿尽绿”原则,开展村庄绿化美化,三年累计调拨乔灌木36359株,地被花卉12.57万株,花籽2593余斤,169个村村内主要道路实施了绿化工程,创建首都绿色村庄18个。四是住房安全更加保障。618户4类重点对象和低收入群众危房改造任务全部完成,完成率100%。

3.完善设施管护长效机制。一是全面梳理了美丽乡村运维资金、村级组织运转保障资金、科技文化体育领域运维资金等6大类资金;二是各区级主管部门结合乡村治理,围绕运维周期标准划分、责任体系构建等对21项农村设施制定了行业运维考核指导意见。三是完成《平谷区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运维管理考核方案》制定,通过区政府审议;对入村各类资金进行了梳理,明确了统筹方式、考核标准;初步构建了部门、镇村联动,与乡村治理有机结合、合理高效的运维管理体系。

(五)典型示范引领,以点带面促提升

结合世界休闲大会、农科创建设,选定了大兴庄镇西柏店、良庄子、周庄子及峪口镇东樊各庄、西樊各庄、峪口、坨头寺、西营等共8个村作为“百村示范”建设村。以“业兴、村美、民富、班子强”为目标,努力探索首都特色的乡村振兴路子。

1.“西良周”:打造休闲农庄联合体

大兴庄镇以世界休闲大会分会场“休闲农庄1+3联合体”建设契机,整合西柏店、良庄子、周庄子3个百村示范村优势资源,着力打造“西良周”休闲农庄联合体。一是建成花园村庄联合体。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基础上,对3个村村庄风貌进行景观化改造,对三村街道、绿化、宅户院墙等进行景观化处理,达到干净整洁、美景如画,在历次市区环境检查成绩优异。二是建成文化艺术联合体。“西良周”3个村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常兴寺庙会、文化大舞台、小车会等文化活动深受民众喜爱。三是建成休闲产业联合体。“西良周”3个村分别围绕特色产业做“小而精、小而美”的大产业。在西柏店大力发展“冬食用菊、夏小西瓜”产业,促进文旅融合,绿色高质量发展;在良庄子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产业,建设休闲垂钓园、玫瑰花卉园,吸引市民争相前往休闲观赏。在周庄子大力发展书画文化产业,举办“大美平谷水墨周庄”书画展,打造书画文化品牌。

2.峪口村:打造50米党员服务圈

峪口村紧紧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建立50米党员服务圈,密切党群关系,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一是建立网络,服务群众全覆盖。50米党员服务圈,按村民居住片划分4个分支部,每个分支部下设2个党小组,优选党员任小组长,每个党小组长联系10名党员,每名党员联系10户群众,服务圈内村民代表协助党员开展服务。二是明确职责,服务群众无缝隙。党总支公开党员联系群众名单,明确每名党员具体职责。掌握服务圈内家庭基本情况,架起组织与群众间政策到底、民意上传桥梁。及时了解、化解家庭内部、邻里之间纠纷矛盾,力争小事不出户、大事不出村。通过50米党员服务圈建设,党员服务群众由“无形”变“有形”、由“一时”变“随时”。

3、西营村:探索“三位一体”产业发展新模式

西营村依托大桃优势产业,探索了“党支部、村委会+专业合作社+果农”的“三位一体”果品产业运行发展新模式。一是理顺农民、集体产权关系。组建凤凰山投资管理中心,设置集体股、户籍股、土地承包经营权股。二是转变产销模式,果农增收初显。西营村、合作社与果农合作,全面实现有机富硒果品产销“六统一”,提升了果品质量、打造了果品品牌、促进了果农增收。三是土地入股,实现共同富裕。探索土地集体流转和土地股份合作模式,由村集体从村民手中流转回土地,然后统一承包给专业合作社,从事规模化、标准化、高端化果品种植,村集体、合作社、果农按比例享受股息和分红,实现共同富裕。

4、坨头寺村:建设法治示范乡村

坨头寺村以法治文化为抓手,强化基层治理,实现文化搭台,法治唱戏,村民受益。一是以法治文化广场为阵地,宣传贴近村民生产生活的法律条文、名言警句及社会良俗等,供村民休闲娱乐同时,潜移默化接受法治教育。二是以碑墙长廊为载体,建设法治影碑墙,以篆、隶、草、行、楷等形式演绎中国源远流长的法治文化,建有仿古文化长廊,展示新二十四孝、法律法规摘编等内容;三是以空中课堂为基石,村内智能广播每日固定时间播放法律小常识、法律小案例等内容,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四是以宣传站点为保障,每周五上午设定为法治宣传日,接受村民法律咨询,定期开展普法宣传。

5、西凡各庄:共筑科技示范乡村

西凡各庄村与中国农业大学共筑科技小院,建设美丽西樊各庄田园综合体,一是打通交流屏障。高校师生驻扎“科技小院”,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为村民提供手把手、面对面技术服务,打通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二是紧扣科技帮扶。就地开展科技攻关,聚焦解决制约当地农业主导产业高产高效关键性因素,实现增加产量、提升质量、提高附加值,促进农户增收。三是提升造血能力。加强农民科技培训,普及农业技术知识,不断提升村民农业科技素养与技能,增强致富能力。

6、东凡各庄:发展香椿特色产业

东凡各庄村聚焦香椿特色产业,以“相约桃花季、贡品椿芽香”为主题,连续五年举办香椿文化节;并于举办了第一届云端香椿文化节,探索了“党支部+企业+电商+农户”四位一体模式,推动香椿和其他果品产业发展,带动本村460户近1386人增收。

(六)强化科技引领,产业兴旺步伐加快

1.“农科创”建设取得实质进展。一是成功获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平谷国家现代农业(畜禽种业)产业园”;二是《平谷区农业科技创新及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获得市政府办公厅批复并正式下发;三是科技创新聚集效应逐步显现,入驻企业32家,落户科技小院7家,创建市级以上星创天地5家,与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首农食品集团、中国农业科学院等签订战略框架合作协议,同赵春江、李德发等8位院士团队开展战略合作。四是“京瓦中心”工程一期现已完工,局部装修改造后即可满足食宿、办公需要,二期科研总部工程力争年底前完工。五是服务配套日趋完善。成立农科创基金,上报集地入市方案,全面打造农科创政策服务包。

2.大桃特色产业优势持续巩固。一是连续四年实施“平谷区高密植桃园建设奖励政策”,建成高密植果园3万亩;二是引进蟠桃、油桃等61个品种,建设优新品种示范园3000亩;三是推行平谷国桃6大体系标准,在建国桃示范园111个;四是制定了大桃销售期间“一卡不设、一车不扣、一分不罚、一路绿灯、一路服务”的“五个一”运输政策与“零接触”转运政策,设立45个大桃公共揽收点、10个大桃主产村试点配备集装箱保温库,桃农销售、客商收购市场环境持续向好。五是推动“互联网+农业”工程,开展电商直播平台培训655场、2.4万人次,举办“平谷鲜桃季”线上直播活动,区镇领导现场带货,平谷大桃品牌影响力和线上销售量明显提升,电商销售大桃4250万斤,同比增长21.4%,促进农民增收1.5亿元,真正实现了大桃减产、农民不减收。

3.优势畜禽产业不断提质增效。一是有序关停转产,制定了《北京市平谷区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等,三次关停清退区内低端养殖场,共关停898家养殖场户;二是优选引进新希望、首农等5家专业养殖企业现代化规模种猪场,预计年底前建成投产,完成8万头生猪存栏任务。三是围绕畜禽种业提升,有力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畜禽种业)产业园建设,按照“一核多点”建设布局,以“公共研发平台”为核心,全面铺开蛋鸡、油鸡、奶牛等种质项目在周边落地建设。

(七)弘扬时代精神,“乡风文明”培育取得实效

一是深化“做诚信友善自强互助的文明平谷人”活动。突出友善主题,持续开展“友善平谷”建设。实施“善行家风”计划,线上开办“美丽庭院”课堂,通过“互联网+家庭教育”微平台、平谷桃花媛公众号等,开设友善家风宣传栏,广泛宣传友善家庭、友善家风、友善故事。二是传承保护优秀文化。传承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等,强化剪纸等传统生产技艺保护。三是全面倡导文明生活。落实“爱国卫生月”“月度大扫除”,开展“公筷行动”、“一米线”等行动,通过党员带头、志愿服务、宣传教育,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新风尚,弘扬友善价值观,乡风、民风、社风持续向善向好。

(八)坚持党建引领,“治理有效”路径逐步明晰

我区成功入选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首批试点区县,刘家店镇入选全国乡村治理试点示范镇,行宫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试点示范村。以“生态积分”作为治理手段的“生态桥”工程入选国家发改委生态文明建设典型案例,推动“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在城市管理、应急响应、基层服务等领域运用。开展村务中心试点村建设,着力打造“政、养、病、康、文、乐、保”一体化的村级综合服务中心,探索出“行宫路径”为新一轮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九)兜底线惠民生,幸福指数稳步提升

低收入农户脱低成果巩固。在低收入农户全部脱低基础上,聚焦标准线边缘等3类重点群体,精准落实养老金上调等8项政策性补贴,助残基地项目和乡镇产业帮扶项目收益稳定,实行疫情下农产品保价包销,前三季度平谷区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达到12886元,同比增长18.4%,增速排名全市第三。

三、存在主要问题

(一)农村基础设施运维体系尚待健全

农村基础设施运维资金投入碎片化、缺乏有效统筹,资金使用相互割裂,降低了财政资金绩效;部分农村设施老旧,日常养护、清洁跟不上。

(二)农村环境治理尚存短板

与乡村治理有效融合的农村人居环境长效机制还不完善,没有达到常态管理、常抓不懈、长期保持要求,长效管护机制需进一步强化落实。

(三)乡村产业转型任重道远

一是经营碎片化、产出低效化问题仍然突出。以果园生产为例,一户一行树、一户多块地、地树不同户等现象依然存在。地块数量多、面积小、投入大、效益低。二是社会化服务体系、组织体系还需完善。各类组织作用发挥不充分,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农业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的服务体系和组织体系还需健全。三是全产业链条不完整,产品质量效益不高。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衔接不紧密,前期生产环节投入多,在流通、加工等后期投入少,从产地向餐桌的链条不健全,优质优价的市场导向和立体化销售体系需进一步完善。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全面增进民生福祉,让美丽乡村更具品质

1.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加快推进第二、三批102个村硬化、绿化、亮化等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持续统筹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和污水处理,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夯实乡情村史陈列室、文化墙、文化室、宣传栏等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农村地区“科教文体卫”等领域加大投入、多点开花,不断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

2.持续完善农村设施运维管理体系。不断健全与乡村治理体系深度融合的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建管体制机制,围绕农村水电路、信息化等各类基础设施建管,结合各类设施全生命周期特点,分阶段完善并落实运维标准、责任体系和资金补贴标准,形成科学的考核评价方式,且考核结果与资金、荣誉、绩效挂钩,不断推动农村基础设施由“重建轻管”向“建管并重”“以管促建”“长效运转”转变。

(二)厚植生态宜居底蕴,让美丽乡村更具颜值

全方位整治农村各类环境问题。一是“精细化”整治环境。围绕“清脏治乱增绿控污”,严格对标市级标准,深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聚焦村庄整体环境、生活垃圾治理等考核要点,发力私搭乱建、污水直排等整治难点,打造生态宜居的村庄环境。二是“常态化”督查检查。结合环境整治不同阶段的突出问题,采取定期检查抽查、反馈问题点位复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常态化检查督查,完善点评调度、奖惩通报等机制,传导压力压实责任,确保环境整治效果长期保持。三是“长效化”建立机制。通过“积分制”考核、户对户评价、片区之间排名等形式,组织各镇村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级长效机制建设,调动村级主体积极性,常态化推进整治工作。四是“全员化”保护环境。宣传引导农民群众进一步增强文明意识、卫生意识、环境意识,自觉养成“个人卫生、打扫屋子、收拾院子、门前三包”的良好生活习惯,掀起共治共享热潮。

(三)赋能乡村产业发展,让美丽乡村更具内涵

1、着力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一是鼓励和支持村集体发展集体经济。推广“党支部+合作社”模式,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土地流转和农产品销售等环节。二是壮大产业龙头企业。支持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农户、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为基础的产业化联合体的建设,带动产业向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转变。三是构建利益联结机制。充分发挥村级党支部的核心作用,探索推广集体农庄等模式,不断完善订单带动、利润返还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有效的将农民组织起来,让小农户与大农业衔接起来。

2.有序提升规模化经营水平。结合我区承包土地特点与产业经营实际,鼓励镇、村采取多种灵活、多样且具针对性形式,流转承包土地,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发展订单式生产合作模式,推动农业企业规模化经营,对农产品统一收购、加工、包装、销售等。

3.聚力打通产业链“断桥”。一是引进龙头企业。在政策支持、土地供给、为企服务上下功夫,使优质企业进得来、留得住、经营得好,充分发挥对区域农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二是扩大市场销售空间。制定扶持政策,对于销售能力强、品牌影响力大的电商给与资金支持;打造设施共享平台,政府支持建设仓储、冷藏、运输等设施,电商共同使用和管理。三是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建设。激活农村金融服务链条,对符合支持方向的经营性行为,探索通过贷款贴息、担保费补贴等方式对农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择优给予金融支持。

五、典型经验做法

(一)区级层面:

1、工作机制“下功夫”,整治成效有保障

一是督导调度机制。区委书记、区长通过拉练检查、现场会议等方式入村督导环境整治情况,区主管领导逐乡镇拉练调度,挖掘存在问题,研提工作要求。二是干部负责机制。行业管理部门包行业、包镇村双向督导,镇村干部包村、包片督导,联动推进环境整治。三是协同联动机制。构建了环境整治“乡镇吹哨、部门报到”“一门主责、其他配合”“部门要求、乡镇落实”的“三协同”工作联动机制。四是专家指导机制。邀请专家老师,通过专题、现场会形式解读环境整治文件,剖析存在问题,指导工作开展。五是巡查检查机制。各相关区直部门采取定期、不定期环境巡查检查形式,推进镇村环境整治。六是三方评估机制。邀请专业第三方,严格比对市级考核验收标准,对各村人居环境进行体检式检查,检验环境整治成效。七是问题处置机制。巡查检查、考核评估发现的各类环境问题,第一时间通过邮箱、工作群反馈至镇村,设定3日整改时限,镇村建立整改台账,每日上传整改情况与问题点位前后对比照片,保证整改实效,仅整改污水直排、乱堆乱放等各类环境问题点位约5万余处。八是通报曝光机制。每半月形成1期环境整治专题报告,对各镇、村进行排名,媒体定期曝光环境问题点位突出镇村,以强化压力传导,倒逼工作落实。九是长效运行机制。按照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等要求,以实现建管并重为原则,围绕公厕管护、村庄保洁等方面,分行业建立、完善了区级长效管护考核办法,并将考核情况与资金挂钩,推进环境整治长效良好运转。

2、实施“生态桥”治理工程,农业废弃物变废为宝

建立了“政府主导、村级组织、农户参与、科技支撑、企业运营”的“五位一体”模式,破解了“政府、企业、基层组织、农户”间的政策、技术、信息等“断桥”问题,系统解决了困扰农村多年的环境治理、空气污染、防火防汛防疫、土壤改良等重点难点问题,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探索了基层治理新模式,开创了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向绿色、和谐转变的新路径。自“生态桥”治理工程开展以来,全区共处理农业废弃物26万吨,生产并发放有机肥12.83万吨,“九废”变“九宝”成为现实。

(二)镇级层面:

平谷镇:环境整治“三协同”

通过梳理台账、实地考察、群众走访,研究制定“三协同”工作法。一是专业队伍协同,加强管控,采取严巡措施,三支专业队伍全天对村域严格巡查。乡镇加大督查力度,不定时对专业队伍上岗及工作情况进行突查。二是保洁人员协同,加强保洁员管理,对“不担当、不作为”保洁员按规定进行处理,并逐步将原由村级管理的老保洁员,统一规范为镇级管理;三是全体村民协同,美好的环境需要人人共治、维护,平谷镇印发了人居环境整治倡议书,对村民提出不乱扔烟火、纸屑等废弃物,自建房屋做好围挡等倡议,并通过条幅、车载广播等措施宣传引导,引导村民积极主动参与环境整治。

王辛庄镇:环境整治“督、改、促”

一是发挥组织优势,专班指导。成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实行“1+3+21”工作机制,镇党委书记一线调度,三个专项行动小组集中作业,21个村主要负责人具体组织实施。同时,探索开展机关干部“联村联治”行动,结合包村安排,派出92名乡村振兴指导员督导环境整治工作,整合各类资源,促进工作提升。二是盯紧目标任务,以查促改。针对整治任务较重的平程路、昌金路、平关路等主要道路沿线,王辛庄镇采取“卷毯式推进,回头看补齐”的方式,在集中清理整治的基础上,环境科每日现场指导,督查专班打分通报,对存在问题专人盯办销号。三是推进“里子工程”,提升成效。在重点区域整治基础上,各村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里子工程”,按照全面推开、示范引领的思路,村村打造样板街,户户创建文明户。各包村干部协助村党支部细化工作措施,党员干部担任“街巷长”,每日巡查不少于1次,协助党支部解决“痛点、难点”问题,督促工作落实。目前,全镇已打造样板街21条,创建美丽庭院1500余户,有效提高群众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

(三)村级层面:

1、强化技术支撑,助力污水治理

投资200余万元,在大兴庄镇良庄子村实施了水环境治理工程,工程采用源自欧洲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利用基质-微生物-植物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同作用,通过过滤、吸附、离子交换、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来实现对污水的高效净化。现今良庄子每日污水处理规模约40立方米,一改过往污水横流旧貌,坑塘水质得到净化,生活污水得到处理,实现了污水不出村。

2、“垃圾不落地”,环境更整洁

选取大兴庄镇周庄子、良庄子、西柏店3个村为试点,推行“垃圾不落地”模式,变户外桶为户内桶,采取“定时定点定人”上门收取的方式,由保洁员进行面对面、手把手宣传指导,居民知晓率、参与率、准确投放率大幅提升,取得良好效果。目前已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在农村地区全面推行“垃圾不落地”模式,促进村民习惯养成,进一步提高农村地区生活垃圾分出质量。

3、推广村对户的“积分制”,环境整治百姓齐参与

探索环境整治领域乡村治理新路径,组织镇村建立了村对户的“积分制”考核打分机制。一是通过设立积分账户,聚焦私搭乱建、乱堆乱放、污水横流等环境整治要点,正向行为加分、负向行为减分。二是镇村定期组织对各户“门前三包”等环境责任落实情况巡查考核,并在村内进行公示。三是考核结果与荣誉激励、物质奖励挂钩,通过“流动红旗”等形式鼓励先进,积分兑换生活用品等,如:大华山镇大峪子村“1积分=1元”等值兑换,洗发露(30积分)、毛巾(10积分)。积分制的推出有效激发了村民参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一分一分累积的分数,变成了一把一把清洁环境的“扫帚”,小积分改善了大环境。

有关聚焦美丽西太湖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根据三届县委第五轮巡察工作统一部署,11至12月,县委第一巡察组对县发改委党组开展了“机动式”巡察。巡察组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严格落实中央、省委巡视工作方针以及县委巡察工作要求,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根本政治任务,聚焦被巡察党组织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整治“四风”、落实巡视巡察整改主体责任、履行职责使命等方面开展监督。巡察组听取了县发改委党组落实主体责任和派驻纪检监察组监督责任的情况汇报,进行问卷调查216份,开展个别谈话76人次,调阅档案资料324份,查阅财务凭证195册。通过巡察,共发现问题32个、线索12条。拟按按规定移送相关单位处理。

近年来,县发改委党组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密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委党组坚持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围绕履行职责使命检视和查找班子问题,发现在公共资源招投标、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招投标领域综合监管等方面存在问题*条,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推进问题整改,认真履行宏观经济统筹协调综合管理职能职责,并取得了积极成效。现将巡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政治建设存在薄弱环节,党组领导作用发挥不充分

1.思想理论建设存在差距。一是政治理论学用结合有差距。如,*年*月*日委党组在组织中心组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重要讲话时,未能很好地结合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分析现状、查找问题、提出贯彻措施。二是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有差距。对意识形态工作重视不够,*年以来研究部署意识形态工作较少,班子成员未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民主生活会内容进行述责述廉报告。

2.集体决策制度执行不严。一是在讨论个别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和大额资金安排等“三重一大”事项时,以主任办公会代替党组会作决策。二是“一把手”末位发言制度执行不够好,存在委党组主要负责人先于班子成员发言的情况。

如,*年*月*日委党组会讨论审议度干部职工考核方案时,党组主要负责人先发言同意后。其他班子成员才发表意见。

(二)履行职能职责不到位,破解制约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办法不多

1.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发展有差距。一是统筹协调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力度不够大。针对宏观经济形势和地县生产总值波动态势,深入研究和协调解决全县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提出政策措施、对策建议还不够到位。如,-围绕“*大攻坚战”“*项行动计划”等撰写调研报告及政策建议*期,且调研工作结合实际不够,成果缺乏前瞻性和操作性。二是贯彻落实重大决策部署有差距。对国省出台的重大政策措施跟踪研究、贯彻落实不够。如:牵头深化“放管服”改革不够到位,“一站式”服务质量仍待进一步提高;

县委明确由县发改委牵头负责产城融合示范县建设国家试点综合协调工作,但县发改委仅印发了

《**县产城融合示范县建设总体方案》,对目标任务分解、牵头推动落实不够到位;

统筹推进的易地扶贫搬迁整改工作经省发改委委托第三方机构复核,仍发现有测绘后扩建和整改不彻底等问题。三是统筹争取城市建设的政策、项目、资金倾斜力度还不够大。围绕强化城市的定位和功能,在争取提档升级产业发展、改善基础设施等方面获得的政策、项目、资金倾斜和扶持效果不够明显。如,县发改委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亿元,仅比增加*亿元,增幅较小。

2.履行政府投资综合监管职责力度不够。一是重大项目策划储备质量不够高。充分发挥投资拉动效应的基础工作不够充分,统筹重大项目前期论证、过程监督、后评价管理等环节不够深入,指导行业部门策划包装项目不够到位。如:*年以来,充实重大项目库项目*个总投资约*亿元,但入库项目大多处于策划阶段,离落地实施有较大的差距。二是投资项目调整变更设计现象明显。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方案存在质量不够高的现象,导致部分投资项目超概算、超工期。三是牵头实施投资项目进展不够快。如,截至*年*月,全县*个扶贫协作项目中,仍有*乡产业发展配套项目未完工。

3.履行招投标领域综合监管职责不够到位。一是深化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体制改革和机制建设进展较慢。未深入学习宣传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改革的意见(试行)的通知精神,研究具体贯彻措施、提出具体落实意见不够及时到位。二是招投标综合监管不够有力。针对全县招投标市场现状深入调查研究不够,围绕突出问题和“三定”规定改治理、改监管、改制度不够,在提高招投标领域的行政管理水平、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强化科学管理、依法管理上的措施和办法还不够多,对“治标”依赖有余、对“治本”举措较软,导致围标串标、借用和挂靠资质投标等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三是标后执行管理不到位。对标后仅以通报并责令整改的形式进行管理,方法简单,手段不多,造成行业主管部门或者项目单位标后问题整改不到位。四是统筹协调力度还不够大。牵头统筹和督

促推动各行业主管部门围绕标前、标中、标后开展监督管理的工作合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对行政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有待进一步增强,违法成本过低的问题还亟待解决。

(三)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有差距,整治“四风”问题不够彻底

1.以工会名义超范围发放钱物。省总工会《基层工会经费收支管理有关具体问题的说明》规定“工会活动文体比赛以精神鼓励为主,可适当给予少量的物资奖励;

奖励范围不超过参与人数的1/3”。而县发改委还存在着普发或超范围发放钱物的问题。

2.公务接待不规范。存在无接待函件、对象、接待人数、陪客人数的“四无”现象。

(四)落实“两个责任”不够到位,全面从严治党压力传导有待进一步增强

1.主体责任落实有差距。一是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不够有力。尤其是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咬耳扯袖、红脸出汗不够到位;

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有差距,对分管科室负责人开展廉政谈话、研究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查找廉政风险点较少,廉政风险防控还有薄弱环节。二是干部管理失之于宽。对党员干部存在的问题未做到及时发现、防微杜渐,对日常管理中发现的违反工作纪律问题,未逗硬奖惩,对职工“八小时以外”监管不够。

2.落实监督责任不够到位。派驻纪检监察组发挥“探头”“哨兵”作用不充分,督促推动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不够到位。

(一)提高政治站位,充分发挥党组的领导核心作用。

一是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委党组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省委和县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将学习成果转化为促进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务实举措,不断提高解决问题、推动工作、指导实践的能力。二是要切实强化政治建设。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省委、县委重大决策部署,结合工作职责细化措施、扎实推进,确保政令畅通。三是要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三重一大”问题必须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进行决策,不断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四是要驰而不息纠正“四风”。要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力戒形式主义;

要加强对政府采购、公务接待、公务出行、食堂等重点领域的监督管理,严禁超范围超标准接待和违规报销费用。五是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将全面从严治党工作纳入中心工作统筹谋划,定期研究全面从严治党有关工作,严格落实党组书记第一责任

人的责任,党组其他成员严格落实“一岗双责”,以及分管职责范围的主要领导责任,切实带好队伍、当好表率。

(二)强化使命担当,充分发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一是要切实发挥经济社会发展参谋助手作用。委党组要扎实开展“兴调研转作风促落实”行动,围绕“*大攻坚战”“*项行动计划”,针对政府债务风险防控、政府投资项目监管等重大问题、重点领域,深入基层和项目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形成更多具有前瞻性、操作性的措施建议,为县委、县政府决策当好参谋助手。二是要认真统筹编制“十四五”规划。委党组要切实发挥牵头抓总职能,加强统筹协调,扎实做好规划基本思路研究,谋划“十四五”发展规划,为编制高质量规划奠定坚实基础。三是要切实推动重大政策执行落地。委党组要加强国、省出台的重大政策的跟踪研究,扎实抓好政策衔接、落地实施,确保上级各项重大部署有效实施。四是要充分发挥统筹牵头作用。委党组要统筹抓好易地扶贫搬迁、统筹东西扶贫协作和县县对口帮扶项目、政府投资项目、招投标领域等工作的综合协调,切实肩负起牵头抓总作用。

(三)高度重视巡察整改,把落实巡察整改作为检验“四个意识”的试金石。县发改委党组要召开专题会议,专题研究本轮巡察指出的问题,逐条对账,主动认领问题,深刻剖析问题根源,提出整改思路和整改措施,并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党组主要负责人担起整改第一责任人的责任,领导班子成员按照分工承担分管领域的整改责任,在抓整改落实上见真章、动真格、求实效。要做到举一反三,全面开展自查自纠,深入查找制度漏洞,健全完善各项制度机制,发挥好巡察的震慑、遏制和治本作用,做到真改实改全面改,扎实做好巡察整改“后半篇文章”。

有关聚焦美丽西太湖心得体会及收获三

村位于一农场中心,紧邻沿海公路,全村总户数为384户,人口1196人。水稻种植面积2201.78亩,人均收入达19266元。先后获得全国示范农家书屋、省级美丽庭院示范村、区级优秀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我村党支部在农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村党支部始终将十九大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贯彻工作始终,党员活力不断增强、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增强,各项重点工作成效显著。

(一)党员队伍基本情况。

我村共有党员62名。其中,男党员45名;女党员17名,60岁以上24名占40%;35岁以下15名占24%;初中及以下学历21名占34%,高中及中专学历18人占29%,大专及以上学历23名占37%。

(二)切实加强党员思想政治水平。

三年来,村党支部认真学习、传达党的重要文件精神,扎实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制度化常态化,积极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通过支部班子会、党员大会、支部书记、村官上党课以及入户发放“口袋书”等多种形式对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集中讲授及分类分层讲授,线上建立微信群,不定期推送基层党建知识,进一步深化理论学习成果,严肃组织生活开展纪律,推动思想政治建设抓在经常、严在日常。党员干部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了更透彻的理解、更深刻的把握,进一步强化了“四个意识”、坚定了“四个自信”,牢固了“两个维护”。

(三)切实加强支部组织建设。

1.坚持“三会一课”制度。不断完善和规范党员管理,从内容、标准上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党员管理。

2.做好发展新党员工作,壮大党员队伍。积极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申请、发展对象的帮助、培养和引导工作。三年来,我支部发展党员1名,入党积极分子1名。

3.认真做好党员信息采集和党费收缴工作,三年收缴党费10157.12元,收缴率100%。

4.持续开展“个十百千”典型评选活动,评选出个十百千典型人物,激发了基层党员活力,为农场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内生动力。

(四)村民幸福感不断提升。

为彻底改善村容村貌,提高村民幸福感,村党支部紧紧扭住人居环境改善这项牛鼻子工程,坚持干部冲锋在前,党员紧跟在后,群众全面配合,发动党员群众志愿者百余人,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中积极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维护稳定。以来硬化水泥路面3761㎡,铺设面包砖36827㎡、排水管道10940米,栽植绿化树214朱,安装路灯21盏,清运积存垃圾1200立方米,清残垣断壁和路障6处,清理草垛200多个,创建美丽庭院35户。村民幸福感不断提升。

(一)聚焦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情况

一是理论知识学习只存在于表面。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髓领会不够深刻。对新战略、新使命、新要求学习领会不深、不细、流于形式,仅仅限于会议精神的传达和表面的学习,没有很好地把思想、工作和实际与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紧密联系在一起。少数班子成员以工作任务重、工作难度大、工作时间紧为由, 忽视学习,或者只是停留在参加了、学习了的阶段,没有真正融会贯通,理论水平和能力素质提高较慢。 

二是学习上主动性不强。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把学习当成任务、当成负担,装装门面、摆摆样子,不是自觉地学习,而是被动地学习。从而淡化了理论学习的意识,轻化了理论学习的重要性。

三是学习形式单一,缺乏吸引性。理论学习大多采用老办法,在学习形式的创新上探索得不够,集中学习成了理论学习的主要方式。学习形式以听、读为主,内容大多以纯理论为主,枯燥乏味,常采用满堂灌输的方式,讲的人照本宣科夸夸其谈,听的人索然无味开小差。这种单调的学习模式抑制了党员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的结果是使相当一部分的党员产生厌学情绪,对理论学习缺少兴趣。 

四是在学习效果上,过于追求形式,缺乏实践性。在政治理论学习中,存在着片面强调形式,喜欢做表面的现象,爱干面子的活,只求花样多、活动多、口号新,不注重教育的质量、效益和成果。党员理论学习只求一个到课率,每次理论学习都座无虚席,人人做笔记,看似很认真,其实是课停人走,笔记本一合,万事大吉。同时在理论学习中还大量存在着为了理论学习而学习的现象,往往只是用理论学习装门面,实际上所学的理论与实际工作完全脱节,起不到理论指导实践的应有效果。

(二)聚焦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情况

一是认识不到位,责任落实不力。对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认识不足,没有真正认识到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对党的执政基础的影响,没有认真履行自己应该履行的职责,在工作中注重强调工作安排和工作成效,忽视了对过程的监督,对廉政风险点的防控。

二是学习不到位,侥幸心理存在。学习的意识不强,主动性不够,不主动学习相关业务知识,更缺乏学习廉洁从政相关知识,对工作发生的变化不及时了解,纪律和规矩意识不够强,惯性思维、侥幸心理比较严重。

(三)聚焦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组织力欠缺情况

一是抓党建工作开展不够扎实。对党建工作投入精力不足,重视程度不够,调查研究不深入。在农业生产、疫情防控、信访维稳、村庄安全等方面投入较大,对党建工作投入精力相对较少,对党建工作虽然能够做到安排什么就抓什么,部署什么就干什么,但是还存在推着干、干着看、被动应付的问题,缺少抓党建工作的“主业”意识和将党建工作作为“第一要务”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是党内活动不能坚持经常。党内政治生活坚持不好,支部“三会一课”开展质量不高。在自己思想中就存在着因为离退休老党员多、体弱多病党员多、外出党员多,所以活动不好组织的想法,并以此为借口,对党的活动不重视、不组织,得过且过、敷衍了事。 

三是是党员教育管理存在宽松软的问题。强化党员党性教育不够有力,党员意识有待提高,党员责任感有待加强。四是警示教育片面化,没有针对村队特点开展“微腐败”问题警示教育,致使警示教育没有重点、针对性不强,只限于观看,没有真正发挥警示作用。

切实增强“四个意识”、不断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坚决维护”,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切实做到真学真信真用。组织全体党员集中学习,引导大家自学,理论知识和本支部实际情况相结合。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深入学习党章、党规,以及十九大四中全会精神,提高每位党员的自身政治修养。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无五深化五提升”特色党建活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制度。

强化工作作风,做到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真正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认真倾听群众的呼声,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办实事。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自己职责,不断增强为民服务意识,才能成为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人民公仆,才能让老百姓获得幸福感、安全感。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